|
BGM-109A |
|
對陸地核子攻擊型,內裝當量可調的20萬噸級的W80-0型核彈頭 BGM-109B |
|
反艦型 BGM-109C |
|
對陸常規型 BGM-109D |
|
配備了166枚子彈頭的對陸常規子母彈型 BGM-109G |
|
陸地發射核子攻擊型
|
BGM-109"戰斧"巡航導彈是美國按模組化設計思想發展的一種多用途巡航導彈武器系列。應用了美國在推進技術、高能燃料、微電子技術、小型化核彈頭和高爆炸力常規戰鬥部、精密地圖測繪製作技術、小型化彈體設計技術及隱形技術等多種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作戰性能與早期巡航導彈相比有明顯提高。
美國早期發展的"戰斧"巡航導彈共有三種:BGM-109A,BGM-109B和BGM-109C"戰斧"導彈。三種導彈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發射平臺均相同,只是彈頭、發動機和制導系統不同。其特點是採用了模組式設計思想,又具有打擊戰略和作戰目標的雙重作戰能力。
發射平台 導彈裝備美國海軍鱘魚級、洛杉磯級、大參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及依阿華級戰列艦,加利福尼亞/佛吉尼亞/提康德羅加/長灘級導彈巡洋艦,斯普魯恩斯和勃克級導彈驅逐艦等水面戰鬥艦艇。發射平臺爲魚雷發射管、裝甲箱式發射裝置或垂直發射系統,戰鬥部內裝核彈頭或常規彈頭。
"戰斧"巡航導彈在平地上空巡航高度爲50米,丘陵和崎嶇山區爲100米左右。
缺陷
"戰斧"巡航導彈也存在一些技術缺陷。在對波黑塞族的導彈襲擊中,有2枚導彈根本未能命中目標,另有一枚導彈掉進了水塘中。這使得美國軍方加快了對"戰斧"巡航導彈的改進;在對阿富汗拉丹基地的導彈襲擊中,由於目標區地形複雜,距巴基斯坦邊境僅2-3公里,結果竟有的導彈墜落在巴基斯坦境內。
Block3
在"戰斧"巡航導彈大家族中,最先進的是Block3型(意爲第三批改進型)。它主要是在BGM-109C/D型基礎上加裝GPS接收機,構成"慣性制導+地形匹配制導+GPS制導+數位式景像相關匹配制導"的連續全程複合制導,大大地提高了命中精度,進一步降低了作戰使用的技術保障難度。
慣性制導 "戰斧"巡航導彈的基本導航系統是慣性制導,即通過彈載慣性測量裝置測定導彈的飛行資料,再與制導程式中的預定資料進行比較,當發現實際飛行軌道與預定彈道發生偏差時,形成制導指令加以修正。慣導技術問世最早,其優點是可以進行自我糾偏,不易受外界干擾,隱蔽性強;但缺點是航程越遠,飛行時間越長,精度越差。"戰斧"的慣導系統爲80年代中期技術水平,系統的固有誤差累計達到900米/小時。
"戰斧"巡航導彈採用了地形匹配制導系統。所謂地形匹配,是指在導彈預定飛行航線上選擇若干個地形特徵比較明顯的地區作爲定位區,將其數位高程地圖存儲在彈載電腦中,當導彈飛抵定位區上方後,彈載高度表測定實地高程,將實測資料與預貯資料進行比較,確定位置偏差,形成修正指令,使導彈返回預定的航線上。這就猶如順藤摸瓜,在整個航線上沿著若干個定位區,一步步地準確接近預定攻擊的目標。其精度高達30米,且與射程遠近無關;但缺陷是選取定位區的技術保障難度和資料處理量很大,沙漠和海洋等大面積單一地形也會影響到地形匹配系統的工作。
GPS制導系統
"戰斧"Block3型加裝了GPS制導系統。GPS是指美國發展的"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天上部署有24顆導航定位衛星,分佈在6個軌道面上。只要擁有GPS接收機,導彈就可以在地球上任何一點隨時隨地接收至少4顆導航定位衛星的信號,通過解碼器進行資料處理,獲得用戶所在位置的三維座標和運動速度。其軍用導航碼的定位精度極高,但是抗干擾能力還有待加強。
爲了保證最終命中精度,"戰斧"巡航導彈在末段採用了數位式景像相關匹配制導系統。當導彈飛行到距目標約80公里的區域後,彈載攝像機開機搜索,即時攝取下方的景物資訊,並與預先存儲在電腦中的目標景物照片進行對比,按圖索驥,對號入座,控制導彈尋找到預定攻擊的目標。 |
皇榜 如想入宮進諫, 可經上方之天線傳達資訊, 無任歡迎。 欽此。 最近更新日期:10/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