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導彈
首頁 向上 內政部 國防部 歷史文化部 國家通訊社 新聞局 超自然科學院 製作小組

 

 

 BGM-109_2.jpg (112262 個位元組)          BGM-109_1.jpg (29322 個位元組)          BGM-109_3.jpg (57127 個位元組)
         BGM-109_4.jpg (38490 個位元組)          BGM-109_6.jpg (24315 個位元組)          BGM-109_5.jpg (37205 個位元組)          

導彈諸元 變化型號 歷史 簡介 作戰模式     

               

                                  

全長

5.56  米

翼展

2.67  米

直徑

0.5181  米

射程

1609  公里

重量

1315.44  千克

彈頭重量

453.6  千克

速度

880  公里

動力裝置

Williams International F107-WR-402 渦輪風扇發動機+固體火箭助推器

制導方式

慣性導引/主動雷達末端制導/地型匹配/數位景象匹配末端制導/GPS制導

命中精度

10米/小於10米
研發公司

   Raytheon  雷神公司     Tucson     Ariz     General Dynamics  通用電力公司      

 

 

                                  

BGM-109A

對陸地核子攻擊型內裝當量可調的20萬噸級的W80-0型核彈頭

BGM-109B

反艦型

BGM-109C

對陸常規型

BGM-109D

配備了166枚子彈頭的對陸常規子母彈型

BGM-109G

陸地發射核子攻擊型

             

       

                                   

       美國著名巡航導彈,代號為BGM-10950年代中後期,當運載火箭和航太技術取得突破之後,美國率先放棄了遠端巡航導彈的研製,蘇聯也將重點轉到了彈道導彈和戰術巡航導彈(主要是反艦導彈)上,遠端巡航導彈的發展陷入停滯狀態。直到70年代中期,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資訊技術的突飛猛進,研製高精度的遠端巡航導彈才成爲可能1972年由通用動力公司開始研製,1976年首次全制導飛行試驗,1979年有限生産,到80年代中期,美國和蘇聯相繼研製並裝備了新一代的遠端巡航導彈,主要有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和蘇聯的AS-15型空射巡航導彈。1982年開始裝備水面艦艇,1983年裝備潛艇在北約部署

 

       1990116日夜,美國"密蘇"號和"威斯康新"號兩艘戰列艦同時發射"戰斧"導彈攻擊伊拉克陸上目標,揭開了海灣戰爭的序幕。這也是BGM-109C"戰斧"首次投入實戰。在海灣戰爭期間,各類艦艇共發射900"戰斧"導彈,推毀一些伊拉克本土目標。228枚"戰斧"巡航導彈,僅有6枚未能進入巡航狀態(發射失敗)。據美國防部公佈的結果,成功率達到了85%。此後,"戰斧"巡航導彈頻繁亮相,"戰斧"導彈發射數量之多以及作戰效能令人矚目。

       1993年1月17日,美國向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發射45枚"戰斧"巡航導彈,據稱有40枚導彈命中了目標。6月25日,美國又對伊拉克情報總部大樓發射了23枚"戰斧"巡航導彈,並稱有19枚導彈命中了目標。

       1995年9月10日,北約對波黑塞族發動空襲,美國海軍"諾曼第"號導彈巡洋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13枚。

       1996年9月3-4日,美國對伊拉克南部"禁飛區"內的防空設施進行了海空聯合導彈突擊。其中,美國海軍總共發射了31枚"戰斧"巡航導彈。據美國防部透露,其中有29枚導彈命中了目標,成功率提高到了94%。這是"戰斧"巡航導彈問世以來取得的最好作戰紀錄,主要是由於使用了Block2型"戰斧"巡航導彈。

                   

 

                                   

       BGM-109"戰斧"巡航導彈是美國按模組化設計思想發展的一種多用途巡航導彈武器系列。應用了美國在推進技術、高能燃料、微電子技術、小型化核彈頭和高爆炸力常規戰鬥部、精密地圖測繪製作技術、小型化彈體設計技術及隱形技術等多種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作戰性能與早期巡航導彈相比有明顯提高。
      
它的發展和使用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戰略和戰術導彈劃分界限而且也對美國戰爭理論的研究,戰略戰術思想的變革高新軍事技術的發展産生了大的推動作用。它是美國目前賴以推行新的常規化威懾理論聯繫實際,將戰略武器的發展重點從核威懾力量轉向常規威懾力量按外科手術式打擊理論打擊敵方縱深地區高價值嚴密設防目標的主要武器之一。
"戰斧"巡航導彈是美國高技術武器庫中的重要一員。自海灣戰爭以來,這種高精度的遠端導彈已經成爲美國實施軍事威懾和炫耀武力的重要手段,並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1991
年海灣戰爭期間,戰斧BGM-109C/D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戰果,使美國放棄了用新的巡航導彈發展計劃代替戰斧導彈的想法,撤銷了原先大力發展的"遠端常規巡航導彈"(LTCCM)、"遠端常規防區外發射武器"(LTCSOW)等多個常規戰略/戰術武器發展計劃,將新一代巡航導彈的發展重點轉向"戰斧"BLOCK3BLOCK4改進計劃。"戰斧"BLOCK4導彈將是一種具有自主評估攻擊效果,可以對目標進行重復攻擊的智慧化導彈。它是美國21世紀初將要裝備的主要常規戰略戰術雙功能武器之一。

         美國早期發展的"戰斧"巡航導彈共有三種:BGM-109ABGM-109BBGM-109C"戰斧"導彈。三種導彈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發射平臺均相同,只是彈頭、發動機和制導系統不同。其特點是採用了模組式設計思想,又具有打擊戰略和作戰目標的雙重作戰能力。    
  
使用 核潛艇上用魚雷發射器和MK45垂直發射器存放的發射"戰斧"導彈,水面採用的是MK143裝甲箱式或MK141垂直發射器。據報導,"戰斧"戰略導彈(BGM-109A)射擊精確度高,核彈頭當量大,可有效地摧毀防禦較強的小面積目標。據美專家鑒定,一枚"戰斧"導彈擊毀可承受每平方米70公斤剩餘壓力的防護設施的概率爲85%,而"海神"導彈僅爲10%

 

發射平台 導彈裝備美國海軍鱘魚級、洛杉磯級、大參魚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及依阿華級戰列艦,加利福尼亞/佛吉尼亞/提康德羅加/長灘級導彈巡洋艦,斯普魯恩斯和勃克級導彈驅逐艦等水面戰鬥艦艇。發射平臺爲魚雷發射管、裝甲箱式發射裝置或垂直發射系統,戰鬥部內裝核彈頭或常規彈頭。

 

"戰斧"巡航導彈在平地上空巡航高度爲50米,丘陵和崎嶇山區爲100米左右。

   

缺陷 "戰斧"巡航導彈也存在一些技術缺陷。在對波黑塞族的導彈襲擊中,有2枚導彈根本未能命中目標,另有一枚導彈掉進了水塘中。這使得美國軍方加快了對"戰斧"巡航導彈的改進;在對阿富汗拉丹基地的導彈襲擊中,由於目標區地形複雜,距巴基斯坦邊境僅2-3公里,結果竟有的導彈墜落在巴基斯坦境內。

Block3 在"戰斧"巡航導彈大家族中,最先進的是Block3型(意爲第三批改進型)。它主要是在BGM-109C/D型基礎上加裝GPS接收機,構成"慣性制導+地形匹配制導+GPS制導+數位式景像相關匹配制導"的連續全程複合制導,大大地提高了命中精度,進一步降低了作戰使用的技術保障難度。 正是靠著這樣一套先進的複合制導系統,據說Block3型"戰斧"巡航導彈的命中精度可以達到3米以內。這種精度是一個什麽樣的水平呢?該型導彈射程爲1600公里,相對誤差不足50萬之一。古人以"百步穿楊"形容箭法高超,假如照50萬之一的相對誤差換算下來,該型導彈在100米上的誤差也就0.2毫米,可謂"百步穿針"。  

慣性制導 "戰斧"巡航導彈的基本導航系統是慣性制導,即通過彈載慣性測量裝置測定導彈的飛行資料,再與制導程式中的預定資料進行比較,當發現實際飛行軌道與預定彈道發生偏差時,形成制導指令加以修正。慣導技術問世最早,其優點是可以進行自我糾偏,不易受外界干擾,隱蔽性強;但缺點是航程越遠,飛行時間越長,精度越差。"戰斧"的慣導系統爲80年代中期技術水平,系統的固有誤差累計達到900米/小時

 

"戰斧"巡航導彈採用了地形匹配制導系統。所謂地形匹配,是指在導彈預定飛行航線上選擇若干個地形特徵比較明顯的地區作爲定位區,將其數位高程地圖存儲在彈載電腦中,當導彈飛抵定位區上方後,彈載高度表測定實地高程,將實測資料與預貯資料進行比較,確定位置偏差,形成修正指令,使導彈返回預定的航線上。這就猶如順藤摸瓜,在整個航線上沿著若干個定位區,一步步地準確接近預定攻擊的目標。其精度高達30米,且與射程遠近無關;但缺陷是選取定位區的技術保障難度和資料處理量很大,沙漠和海洋等大面積單一地形也會影響到地形匹配系統的工作。 戰斧對陸核攻擊導彈的制導系統採用麥道公司研製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慣性導航系統(TAINS)作爲制導系統,控制系統採用全數位化自動駕儀和AN-194型雷達高度表。制導系統由AN/DSW-15型等高線地形匹配系統、LN-35慣性平臺組成。

 

GPS制導系統 "戰斧"Block3型加裝了GPS制導系統。GPS是指美國發展的"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天上部署有24顆導航定位衛星,分佈在6個軌道面上。只要擁有GPS接收機,導彈就可以在地球上任何一點隨時隨地接收至少4顆導航定位衛星的信號,通過解碼器進行資料處理,獲得用戶所在位置的三維座標和運動速度。其軍用導航碼的定位精度極高,但是抗干擾能力還有待加強。

 

 爲了保證最終命中精度,"戰斧"巡航導彈在末段採用了數位式景像相關匹配制導系統。當導彈飛行到距目標約80公里的區域後,彈載攝像機開機搜索,即時攝取下方的景物資訊,並與預先存儲在電腦中的目標景物照片進行對比,按圖索驥,對號入座,控制導彈尋找到預定攻擊的目標。

               

 

                                  

 處理中

 

在訪客名冊留言 查看訪客名冊

皇榜

如想入宮進諫,

可經上方之天線傳達資訊,

無任歡迎。

欽此。

最近更新日期:10/3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