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

《大學》,本為《小戴禮記》中之第四十二篇,宋以前未單行。唐韓愈尊《大學》,其所作《原道》即以《大學》為本而立論。宋司馬光始由《禮記》中提出,作《大學講義》,並作《中庸講義》(《中庸》原為《小戴禮記》中之第三十二篇)。然表章此兩篇為獨立之書,而與《論語》、《孟子》合成『四書』者,則為程先生與朱子。于是經學由六經而一變為四書,成為宋儒之新經學。

大學


《大學》,就是博大的學問,而大學之道包括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從內在的德智的修養,到外發的建立功業,將一切做人的道理,闡發得詳明透徹。大學就是熔儒家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於一爐的博大學問。
    

中庸

《中庸》,是中國最精微而實際的人生哲學。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的意思。所謂『庸』,就是『用中為常道也,天下之定理』的意思。中庸,就是中用的常道。以『性、道、教』為總綱,以『致中和』為行為實踐的最高準則,以『誠』為內發的原動力,以期臻達天人合一的境界,成己成物的人生終極目標。

 

論語

《論語》,是一部眾美兼陳的儒學寶典。有聖人傳道行教、講義論道的警語,也有與弟子們及當世學者問學論道的應答。無論是道德修養、行為規範、政治教化、立身處世都包容在內,涵蓋的層面,極為廣闊。用語的精簡明達,說理深中肯綮。可以說,儒家學術思想的體用,都全部融在這部書中。在中國古代,這是一部人人必讀的書。

 

孟子

《孟子》,倡仁義,法先王,拒斥楊墨,尊王賤霸。有時候,用雄渾嚴正的語氣,闡揚聖道的精義;有時候,用幽默輕鬆的筆調,諷刺時政的闕失。隨事點化,妙趣橫生。特別是性善的學說,宣達了道德的本原:民為貴的思想,點明了為政的重心。儘管在專制時代,不為君王所喜,然而,在唐宋以後,卻光芒四射地矗立學壇,受萬人禮遵。這是一部闡釋聖、發揚儒學的寶典。

 

返回頁首

返回上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