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隆盛

在明治維新的眾多元勳當中,擔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三人。這三人又被稱為「維新三傑」。其中又以西鄉隆盛的人格最受日本人喜愛。     

西鄉隆盛生於文政十(1827)年12月7日,是薩摩(鹿兒島縣)藩士西鄉吉兵衛之長男,幼名小吉。 由於家境貧窮,十八歲時一邊擔任「郡方書役助」以補貼家計,另一方面與大久保一藏(利通)、有村俊齋(海江田信義)等人一同研讀『近思錄』,學習陽明學,並在無參禪師門下參禪。二十八歲(1854年)時隨藩主島津齊彬至江戶。當時正值將軍繼嗣問題,舉國分成擁護德川慶喜與擁護德川家茂兩派。西鄉隆盛加入擁護慶喜派,而四處奔走。安政五(1858)年,由於「安政之大獄」(安政年間,彈壓擁護德川慶喜份子的大獄),西鄉隆盛護衛著被幕府追究的僧月照返鄉。沒想到薩摩藩也對他們加以追究,於是兩人投身錦江灣。月照絕命,隆盛大難不死,被處以流刑。     

1864年返回薩摩藩後,西鄉隆盛在倒幕運動中,不斷發揮他的破壞力。1868年,隆盛擔任征討大總督參謀,與勝海舟談判下,無流血的進入江戶城。但是西鄉隆盛卻在此時急流勇退,返回老家薩摩。因為他認為不可留在中央,擔任比藩主地位還高的職位。到江戶開城為止,他是代表下級武士改革派的最佳領袖。他視名利如糞土,視死如歸,不為子孫買美田。然而在維新政府的改革下,下級武士生活日益窮困。徵兵令實施之後,武士的軍事權又告喪失,為打開這種僵局,遂使西鄉隆盛興起「征韓」、「征台」的念頭。他毛遂自薦,想當遣韓大使,但遭岩倉具視、大久保力通等人的反對而下野。明治10(1877)年, 鹿兒島的私立學校學生及下級武士擁立西鄉隆盛為統帥,舉兵反抗政府。史稱西南戰爭。西鄉隆盛戰敗,自刃而死。

回日本歷史人物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