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條條款

十九世紀中期以來,帝國主義列膊以中國為中心在遠東地區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其 時,它們之間雖有衝突和爭先恐鬥,但大體上保持了某種"均衡"。直到五一次世界大戰前,中國一直保持著列強 共管的局面,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忙於歐戰之機,強奪了德國在遠東的權益,出兵山東,強佔當時由德國 控制的膠州灣及膠濟鐵路沿線。又1915年1月逼袁世凱接受了"二十一條",從而形成了日本在遠東的優勢.戰爭結 束後,日本在巴黎和會上保住了它在遠東的有利地位.這樣便成了列強在遠東爭奪的焦點.

"二十一條"的內容大概分為5號:
1.要求中國政府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利益
2.把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附近的礦山,其他人不得開採
3.給予日本在“南滿”與“內蒙”東部享有一切權及在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廣東等省享有經濟權
4.中國沿海各港灣不得租予他國
5.中國政府承諾聘日人為政治、財務、軍事顧問,兵工廠、地方警察由中日合辦

"二十一條"亦終令中國發生著名的"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列強在遠東的均勢.德俄勢力因戰敗和革命退出了遠東,法英實力刖因戰爭而削弱. 只有在大戰中發了橫財的美國,成了與日本爭奪遠東地區的主要對手.長期以來,列強在遠東地區的均勢主要是靠 海軍力量來維持的.一戰後英美之間的競爭就是從海軍開始的.在巴黎和會上受挫不久,美國國會就批准了戰後擴 充海軍的計劃.根據美國的擴軍計劃,最娘要建成各擁有16艘40000噸級的新式戰列艦的兩洋艦隊,這樣不但和海 上霸王英國匹敵,而且在太平洋將有足以威懾日本的主力艦隊.

日本是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國小民貧,實力遠不及美國.耗資巨大的造艦計劃,使軍費驟增.1921年海軍軍費 佔全部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1927年3月,日本發生了大金融危機,民政黨內閣下台,由政友黨組黨,田中義一出任 首相兼外相,任命右翼分子森恪為外務省次官.田中義一出身長州派軍閥,歷任軍部要職,1921年為陸軍大將,後來 棄軍從政,當上了政友會總裁.他上台後,建立了以積極侵略中國為目標的軍部田中外交.1928年底,東北地區政府 駐日辦事處官員日籍華人蔡智堪從日本抄寄了與<<東方會議>>有關的秘密文件,譯成中文後定名<<田中內閣侵略滿蒙積極政策>>,即 臭名遠播的<<田中奏摺>>,內容涉及八個方 面,數十萬字,長達六十多頁。該文稱"唯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這個綱領暴露了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進而稱霸世界的狂妄野心.該奏摺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回響,日本政府極力否認有該文 件.到今天日本官方始終不敢承認有《田中奏摺》這樣一份文件。

<<田中奏摺>>記錄:

「昭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我日人為欲自保而保他人,必須以鐵與血 方能拔除東亞之難局;然欲以鐵與血主義而保 東三省,則第三國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 夷之煽動而制我。斯時也,我之對美角逐,勢 不容辭。………向之日俄戰爭,實際即日支之 戰;將來欲制支那,必以打倒美國為先決問題 ,與日俄戰爭之意大同小異。」

『欲征服支那(整個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滿:即中國東北; 蒙:指中國蒙古);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國 (日本)征服,其他為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 降於我,使世界知東亞為日本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 帝之遺策,是亦我帝國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如欲成昭 和新政,必須以積極的對滿蒙強取權利為主義 ,以權利而培養貿易,此不但可制支那之發展 ,亦可避歐勢東漸。——策之優,計之善,莫 過於此。我對滿蒙之權利,如可真實的到我手 ,則以滿蒙為根據,以貿易之假面而風靡支那 四百餘州。再以滿蒙之權利為司令塔,而攫取 全支那之利源;以支那富源作征服印度、南洋 各島及中、小亞細亞及歐羅巴之用。我大和民 族之欲步武於亞細亞大陸者,握執滿蒙利權為 其第一大關鍵也。」

『寓明治大帝之遺策,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既然 實現,惟第三期滅亡滿蒙,以及征服支那領土,使异服之南洋及亞細 亞全帶,無不畏我仰我鼻息之云云大業。尚未實現,此皆臣等之罪也 。』

1928年4月,蔣介石繼續北伐.4月12日田中內閣決定進兵濟南,5月3日製造"濟南慘案",殺中國居民3000多人. 日本方面要求北伐軍不要進入東北,一方面勸張作霖退至山海關外.6月4日,張作霖自北京退往瀋陽時,被日本關 東軍炸死於皇姑屯,圖謀搞"滿州自治".日軍自此實現了田中佔據東北的野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