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定太平洋戰爭第二階段的戰略計劃是採取守勢,以鞏固新奪得的地盤。
但開戰以來日軍迅速而輕易取得重大的勝利,助長了它的野心,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日本侵
略者不願存勝利進軍的途中,驟然停止下來,改為守勢而影響士氣,還怕經濟實
力強大的對手有恢復元氣的機會,於是決定第二階段將繼續展開攻勢。然而日軍
在下一次進攻的方向產生了分歧。一種意見是東進,徹底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另一
種是西進,殲滅印度洋上的英國遠東艦隊,攻取印度,然後與德軍會師於中東。
東進的突擊方向又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即南攻澳大利亞,東攻中途島。當時美國
在太平洋上有兩個不同的據點---夏威夷和澳大利亞。夏威夷的珍珠港岸上設施,在
日軍偷襲中損失不大,仍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澳大利亞則成為菲律賓失守
後盟軍在西南太平洋的基地,由麥克亞瑟任戰區總司令。東時日本總共有51個師團,其中
駐守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有13個師團,在中國關內作戰的有22個師團,佔全部兵力的
60%以上,在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上計共有11個師團,留守本土的只有5個師團。
可以調用的機動兵力十分有限,因此西進和東進都被否決了。
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中校率領陸軍基地飛機由美國航空母艦上冒險起飛,空襲
日本東京等地。這一壯舉雖未對日本造成多大的破壞,卻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
振奮了盟國的精神。日軍上層為了避免這種大夙面子的事件再現,決定擴大防禦圈
和摧毀美國航空母艦。為此日軍制定了第二階段的作戰方案。根據這個新方案,日軍
於5月初,在西南太平洋上發動了進攻,目標是要切斷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聯繫。5月
7至8日,日美海軍在珊瑚海發生了一次海戰,結果是美國大型航空母艦一沉一傷,
損失飛機70架,日本一艦輕型航空母艦被擊沉,一艦大型航空母艦被擊傷損失飛機80餘
架。日本損失雖較少,但攻勢受挫,而且影響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作戰效率被日本大本營命名為"米"號作戰,聯合艦隊集中了所能調動的全部氣力, 共計軍艦20餘艘,飛機700多架,其中包括主力艦11艘、航空母艦8艘。作戰計劃的目標是, 攻取中途島和殲滅美國航空母艦,並同時佔領阿留新群島,以擴大防禦圈。當時美國在 太平洋的艦隊只有3艘航空母艦,兵力遠遜於日本。然而出乎日軍意料的是,它的密碼早被美 軍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在得到日軍行動的情報後,立即下令加強中途島的防禦, 並把僅有的三艘航空母艦集中起來,派往中途島附近海域,巧妙地埋伏起來,待機突襲敵人。日軍 對此卻一無所知。
作為中途島的先頭部隊,南雲機動艦隊,此時卻處於開戰以來最不佳的狀態。由於珊瑚海海戰一艦航空母艦 受傷,加上損失艦載機太多,有兩艘不能參戰。僅餘下四艘航空母艦。5月4日凌晨,南雲機動艦隊就在敵情 不明的情況下,發動了對中途島的空襲。當第一批日機升空後,第二批日機提昇到甲板上準備用來打擊美國航空母艦 。但當第一批空襲中途島時收獲不大,而從中途島起飛的美機對日本艦隊進行了空襲,這些美機雖未能擊沉日艦, 卻影響了戰爭的進情。南雲突然決定將準備對付美國航空母艦的第二批飛機空襲中途島,以解除美機的威脅。 這樣就需要將第二批飛機上對付軍艦的魚雷卸下來裝上炸彈,正當改裝工作即將完成的時候,突然收到發現美 國航空母艦的警報。南雲下令再次將第二批飛機的炸彈卸下裝上魚雷。這一炸彈換魚雷,魚雷換炸彈的鬧劇 貽誤了飛機,此時第二批飛機尚未升空,第一批飛機已油盡返航。為了收回第一批飛機,清理甲板,第二批飛機又被送回機 庫。等到第一批飛機收回,第二批飛機再次升上甲板,裝彈待發之際,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美國飛機突然出現 在日艦上空。美機對日艦進行了攻擊,結果日本三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幾小時後,僅剩下的一艘航空母艦"飛龍"號 起飛的飛機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約克"號,而美國航空母艦起飛的飛機又炸沉了"飛龍"號。至此南雲艦隊的 四艘大型航空母艦,連同數百架艦載飛機全部沉沒,隨之而去的還有偷襲珍珠港以來屢建奇功的日本海軍航空 兵的精華。
遠在幾百海里之外率領主力艦隊前進的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大吃一驚。由於失去了 空中掩護,怕遭更大的損失,山本五十六下令撤退,取消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規模空前的中途島海空大戰, 以日軍慘敗而告終。
海軍的作戰史上,中途島海戰是第一次以航空母艦進行艦隊決戰,從而宣佈主力艦是最後決定勝負的時代結束, 航空母艦成為海洋上的主宰。
1942年8月7日,美軍為確保美國與澳大利亞之海上交通線,開始在日軍佔領的瓜達卡納爾島(瓜島)登陸。1943年2月上旬,
日軍殘部撒離瓜島,日軍至此也被迫轉為守勢。美軍則展開了全面反攻,而日軍則節節敗退。
瓜島戰役後,為了阻止盟軍反攻,日本聯合艦隊集中了300餘架飛機,準備對美軍進行空襲。山本五十六親臨前線,
以鼓舞士氣。美軍情報部門掌握了山本行縱,於4月18日派出飛機截擊山本坐機,山本斃命於所羅門群島的布
根維爾島的叢林之中。這對日本士氣是一重大打擊。
1943年,歐非戰場也出現了重大轉折。斯太林格勒戰役後,蘇軍轉入反攻狀態。同年初,
英美盟軍已取得北非戰場上的勝利,7月進軍意大利。9月意大利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以美軍為首的盟軍也開
始大反攻。
盟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分為兩路。一路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指揮,由中太平洋
進攻﹔一路由麥克阿瑟指標下,美、英、澳、荷盟軍由西南太平洋進攻。在攻勢作戰中,美軍由逐島進攻改為
"跳蛙戰術",即跳過日軍防守堅固的島嶼,進攻防守比較薄弱的島嶼。
1944年春、夏,美軍攻佔了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利亞納群島。其中以馬利亞納
群島南端的塞班島爭奪戰最為激烈。馬利亞納群島距東京3000公里,美軍若佔領該地,則日本本土即進入B-29
重型轟炸機的範圍之內。為防守塞班島,日本駐有一千餘架飛機,官兵3萬餘人。6月15日,美軍在海空火力掩護下在
塞班島登陸。經過20天的激戰,佔領該島,日本守軍被全殲。8月10日美國軍隊又攻克了日本重要海空基地關島。
1944年10月,兩路盟軍會合,進攻菲律賓。因為菲律賓位於東南亞與日本本土之間,
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傾全力進行決戰。從10月23日開始,日美海軍在萊特灣進行了激烈的海戰。美軍以其
空中優勢共擊沉了日本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19艘。經此一役,日本海軍主力已基本被消滅。1945年
2月,美軍在菲律賓人民抗日軍的配合下,重返菲律賓。
盟軍收復菲律賓後,日本海域已處於美國海空的嚴密控制之下,日本海上航線已全部被切
斷。3月,美軍攻佔硫磺島,日本本土處在從島上起飛的美國戰鬥機航程之內。4月1日,美軍在沖繩島登陸。
日軍進行了絕望的掙扎,先後派出自殺飛機兩千多架,並把島上所有青壯年編成義勇軍充當炮灰。結果一切
都是徒然的。6月25日,美軍佔領沖繩。
1944年6月起,盟軍對日本開始大規模轟炸,盟軍艦隻也駛到日本沿海地區進行炮轟。到1945年3月盟軍
飛機大量使用燃燒彈進行"地毯式"轟炸。猶於日本城市房屋十多為木質結構,東京等大城市化為一片焦土。日本平民死傷慘重,
嚴重地破壞了日本的士氣和生產。
在中國戰場進入戰略相持的階段後,日軍曾對國民黨政府軍發動了幾次攻勢,均無多大
進展,1944年4月,日本海上交通已受到盟軍海空軍的嚴重威脅,急需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
於是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到12月,日軍雖打敗了國民黨數十萬軍隊,佔領大片土地,完成了戰略計劃,
但縱貫大陸的鐵路始終沒有全線通線,日軍的兵力反而更為分散。1940年以八路軍、新四軍為首的共產黨
抗日武裝已發展到50萬人,牽制了侵華日軍半數以上。1945年更發展至91萬人。民兵達200萬人以上,解放區
人口近一億。由於中國的堅持抗戰,還粉碎了日本以戰養戰,變日戰區為太平洋戰爭後方的"基地"計劃。
到1945年敗降初,日本已財源枯竭、物資奇缺、人心厭戰,士氣低落打不下去了。
由於轟炸使數以千百萬人傾家蕩產,無棲身之地。5月12日,日本首相、外相及軍方四長官組成的"六巨頭會
議在研究了國情之後,建議通過蘇聯求和。從6月下旬開始,日本政府多次與蘇聯接觸,希望蘇聯居間調停,
蘇聯則拖延答覆、態度冷淡。
7月26日,中、英、美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遭到拒絕。8月6日,
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個原子彈,廣島居民傷亡十餘萬人,全城化為一片廢墟。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遠東蘇軍
分三路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起猛攻。8月9日,毛澤東、朱德命令八路軍、新四軍發起大反攻。
鈴木首相得知蘇聯宣戰的消息後,要求結束戰爭。8月9日,日本召開內閣會議,因軍方
頭目反對投降而無結果。當夜召開的御前會議上,天皇表態,要求結束戰爭,日本政府通過瑞士表示投降,但
要保留天皇制。12日凌晨,盟國對天皇問題作了巧妙而含糊的答覆。14日御前會議上還是由天皇表態,日本最
後決定投降,同時頒佈"停戰詔書"。
9月2日,在停泊在東京灣內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正式舉行了日本投降的簽字儀
式。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以法西斯國家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日本法西斯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不但給被侵略的國家造成無數的災難,而且對日本人民
也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從發動侵華戰爭以來,日本戰費總支出達7500億日元,動員兵力730萬人。1973年日本政府
公佈的死亡人數為:士兵戰死230萬人,海外平民死30萬人,本土平民死約50萬人。受傷者不繼其數。
中國則在八年抗戰中,正面戰場共殲日軍52萬人,敵後戰場53萬人。向中國投降的日軍
128萬人(中國派遣軍105萬人,其餘為駐守在台灣、香港、印度支那北部的日軍)。此外,在緬甸戰場上,中英美盟軍
共殲敵1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