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0年下半年,日本海軍就著手制定太平洋作戰計劃。日本海軍傳統戰略設想是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太平洋 艦隊的主力將向西太平洋進攻以保衛菲律賓。日本艦隊將以逸待勞,近海殲敵。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認為, 日美兩國實力差距甚大,長期戰爭對日本不利,他主張先發制人,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等到美國恢復元氣時, 日軍已在南洋一帶站好陣腳。根據山本五十六的設想,日本海軍精心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計劃。
11月26日,偷襲珍珠港的南方機動艦隊從千島群島出發。這支艦隊擁有6艘大型航空母艦,數百架艦載機。12月8日, 南方艦隊經北太平洋航線到達珍珠港附近海面,未被美軍發覺。當天早上由航空母艦起飛的日本飛機,對停泊在珍珠港 內的美艦和機場發動猛烈攻擊。珍珠港美軍亳無戒備,8艦戰列艦非沉即傷,幾乎全軍覆沒,只有3艦航空母艦因出海未 歸而倖免於難。珍珠港事件使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也惹起了美國人的憤怒。美國終於排除了孤立主義的干擾,萬 眾一心,同仇敵愾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行列,大大加強了盟軍的力量。
日本偷襲珍珠港,在軍事上雖僥倖成功,但卻遭到全世界的指責,並以可恥的背信棄義行為再一次載入史冊。12月8日,
美國對日本宣戰。同日,英國、荷蘭也蒐日本宣戰。9日,經歷了4年抗戰的中國也正式對日本宣戰,次日又對德意宣戰。
同時間,世界各地的20多個國家相繼對日本宣戰。日本於12月8日,即偷襲珍珠港後才正式對美國宣戰。12月11日,德、意
向美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了。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還向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各島嶼發動進攻。日本於12月8日入侵馬來西亞和泰國,12月10日進攻菲律賓
和關島,12月19日進攻香港,12月23日進攻威克島。
日軍佔領了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土地,約1.5億人口和38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同已佔領的中國領土及朝鮮、台灣、印度支那,日本
共統治著5億人口左右,面積達700萬平方公里。日本於偷襲珍珠港之後,奪取了暫時的優勢,初步實現了"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促使德、意、日加緊軍事聯繫。1941年12月11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簽訂了新的軍事協定,規定三國對英美作戰到
底,保證不單獨締結和約。1942年1月,三國簽訂了關於劃分德、意和日本之間作戰範圍的軍事協定。日本作戰範圍包括東經70度以東的
亞洲大陸和到美州大陸西海岸的水域,以及澳大利亞﹔德、意的作戰則包括東經70度以西到美國海岸的地域以及美州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