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加坡遊記
(2004/09/26 至 2004/10/03)
(2004/11/17 上載)
(說在前面﹕新加坡舊名星加坡,余以為新加坡只適用於華語譯音,星加坡則華語粵語皆適合,故沿用之。但正式國名是新加坡共和國,請勿混淆。)
目錄﹕
地名解釋﹕
少許的「增值」,讓大家了解一下星加坡地名的來源。當然我也是不知道的,以下解釋出自 VR Savage & BSA Yeoh, "Toponymics - A Study of Singapore Street Names". 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Singapore, 2004 2nd edition﹕
地名 | 來由 |
宏茂橋 (Ang Mo Kio) | 最早見於 1849 年的農業報告。 來自華人名稱 amokiah (紅毛橋),指歐洲人住的地方。當中所指的橋是 J.T. Thomson 在現時湯臣路(Thomson Road)一帶修建的。 |
勿洛 (Bedok) | 這是一個古老地名,1604
年的地圖已經有這個名稱。 來自馬來語 Bedoh,指清真寺召喚信眾用的大鼓。 |
武吉班讓 (Bukit Panjang) | 「長山」之意。Bukit 是馬來語的「山」。(方按﹕相對於香港,星加坡其實沒有山,最高點也只是海拔一百米左右。) |
蔡厝港 (Choa Chu Kang) | Choa是姓(蔡)、Chu(厝)是屋、Kang(港)是「河」。 1840年代華人移民沿星加坡島各河口居住(尤其是北方),各村就用控制該村的族姓來命名。現存的地名除了蔡厝港,還有林厝港和楊厝港。 |
后港 (Hougang) | 由福建/福州語 au kang (河口)拼音而來。 |
朱諾路 (Jalan Eunos) | 來自 Mohamed Eunos bin Abdullah 之名,他是殖民地時代的市議會議員、立法會唯一的馬來族議員。Jalan是馬來語的「路」。 |
裕廊 (Jurong) | 大概來自馬來語 jerung (飢餓的鯊魚)。 |
牛頓 (Newton) | 不是大科學家牛頓,而是紀念十九世紀末的 Assistant Municipal Engineer (助理工務司﹖) Howard Newton (d. 1897) |
烏節路 (Orchard Road) | 1830年代已有無名道路,路名來自後來在此開設花圃的 Mr. Orchard。 |
榜鵝 (Punggol) | 馬來語中「向果樹擲枝把生果打下來」的意思,顯示這裡以前是出產生果的地方,曾是農村。(1942 年日軍佔領時曾在此屠殺華人) |
盛港 (Sengkang) | 「海員之鎮」的意思,以前是一個漁港,現在是新市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