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勝心意拳館

站樁篇之二

站樁篇之一 

站樁篇之三 

 

此篇介紹站樁,內容以養生療法為主。

以下試列舉意拳、太極、形意、氣功等的練法。

功法資料未經核實,內容並不代表邵保勝的本人立場。

邵保勝拳歷尚淺,錯漏難免,歡迎指正。

我在《藏經閣.站樁篇》裡談的養生療法,我還在學習

中,名稱暫定為站樁。內容包括參考傳統各家功法,及

現代醫學論據。並非指王老的站樁

 

101. 《跳舞》

打太極拳時,偶然會出現手指顫動現象。某戲稱為

「手指跳舞派」。

反面的評語,是故弄玄虛、左道旁門、矯揉造作。

護駕的評語,是身心極度放鬆後,自然、自發、自

動現象。

據云顫動,是手掌掌心空鬆,手指節節放鬆,內氣

充盈,以意行氣,內氣流注於指梢,催動氣血運行

的結果。

我認為,事實有兩面。

手指顫動不受控的現象,偶然發生,並不出奇。如

是蛹動,則不是討論範圍。

手指顫動不受控現象,經常出現在老弱、氣敗、精

神不能集中者身上。故此我認為,或者與心虛、意

念鬆懈、氣血虛弱、力不從心等情況有關。

年青及一般有氣力者,除非過分鬆懈,手顫情況很

少發生。

不過,據我站樁的經驗,顫動是極平常的事。練功

初期,無意識不受控,即不明白出現與消失原因。

之後,原來顫動全身關節,或指定某關節時,也可

以意念運作。我理解,這是站樁功,出現第二隨意

運動的表徵。

第二隨意運動,即站樁作用,使肌體不斷地產生不

同性質,與不同強度的新異刺激。而新異剌激,又

使大腦皮層,不斷產生反射作用。

肌肉顫動,指肌體生理功能,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

折點。即經過酸麻漲痛的反應期,進入內抑制狀態

從療法來說,內抑制狀態,對某些慢性疾病,有療

效。

從拳學來說,內抑制鍜煉肌肉(休息肌),訓練神

經。效用,是一觸即爆、炸力無斷續、整體爆發力

等。

(參考:楊式太極拳 黃明山,大成拳站樁與求物 

于永年)

邵保勝  23. 10. 2005

 

102. 《真實》

真實、真理、誠實、道理、事實、實情、驗證、實

據,不盡相同。

王薌齋說一具體便是錯。相信是指未能描述真實的

全部。我用站樁三層功夫,嘗試體驗這真實。

我認為,真實是條件性的。真實,包括事、物、人

、時空關系。

即如認為真實是存在的。存在時,又分主觀及客觀

性。具體上,又可分有形物質,及無形物質。有些

物質,還是無法感應的,或無直接感覺的。

體認真實,指對有形物質,亦是最容易明白的。

至於無形物質,我叫感應真實。其中需要非常身體

官感功能,微量微調平衡。

假設真實,為身體功能範圍,反應在官感功能未及

地區。

預測真實,是指無形的時空差物質。

真實,不是指絕對、事實、真理、道理。只是認為

,或體驗其存在而說。

邵保勝  26. 10. 2005

 

103. 《養氣》

我輯錄如下資料,簡單介紹意拳站樁養氣的方法。

(一)王薌齋授拳時,以意、氣、力三字同用,或

氣力並稱,極重氣字。而所授養氣之理,在于不為

害。其法至簡至易,本乎自然。即以鼻呼吸,要訣

是要細勻無聲,勻靜自然。

(二)王薌齋說,動時要于身外,留有餘不盡之力

與氣。而渾身毛發直豎如戟。不見力處正是有力處

,不覺呼吸時正在呼吸。

(三)養氣,要氣貫全身,氣通關節。呼吸使血液

鼓蕩,而渾身各種細胞(毛髮氣孔),均同時鼓動

,而生吸引之動作。

我理解,不覺呼吸時正在呼吸,是胎息呼吸的特徵

。氣貫全身、毛發如戟,指體息,或毛孔呼吸。

(參考:拳學新編 齊執度)

邵保勝  28. 10. 2005

 

104. 《站樁氣功之一》

站樁與氣功的分別,我簡要有關呼吸的論點如下:

(一)王薌齋說,禪學坐功,其實只一時之神清息

靜。因盤腿一坐便不自然。不自然,亦必無所得。

因為禪坐,非整體功夫。

所以我理解,禪坐如未能提供整勁功夫,不算是拳

學研究範圍。

(三)非練成大肚子,即是氣功名手之謂也。調息

呼吸,乃運用呼吸所生之彈力,以盡拳之妙用。

我理解,肚子,只是外形。如不能提供呼吸彈力,

不算拳功。

(四)全身毛髮同時呼吸,與鼻息互相應合。毛孔

呼吸,對于人身之功能,大于鼻息,而人不自覺。

可是,一般氣功者,多論鼻息,而鮮及於毛孔。

我理解,體會毛髮呼吸,要點是氣足。非一般鬆柔

練習之體操,所能體會。

(五)站樁不說氣沉丹田,氣貫小腹。因為提氣固

非,沉氣亦非是。沉,則氣不能自然,實不如聽其

自然,不加注意為妙。

我理解,氣功與拳功的分別,其一在於是否應物自

然,有感皆應。

總結以上幾點,我看出意拳站樁和氣功,於呼吸上

的差別,在乎是否整勁、氣貫、調息彈力、聽其自

然、有感皆應。

(參考:拳學新編 齊執度)

邵保勝  28. 10. 2005

 

105. 《站樁氣功之二》

意拳站樁,是否氣功?我會以如下這樣理解。

(一)原理及操作上,意拳站樁與一般指的氣功,

是有分別的,不能等同。

(二)目的,如解作「養氣功夫」。站樁與氣功可

能會很接近。

(三)本質,我曾以站樁三層功夫解釋「氣」。氣

的意思,我認為極之廣泛,而又能具體。可貫穿拳

學、藝術、哲學等多方面學問。「氣功」一詞,我

會用於「Ziboce Kung Fu System」,包括邵保勝理解

的「站樁功」。

(四)功夫的本質,在乎人,不在乎術。

邵保勝  28. 10. 2005

 

106. 《光》

王薌齋曾說「光」,我把有關的資料輯錄如下。

光線就是精神力。王斌魁先生授拳紀要 王安平

光芒無限力如鐵。刀光閃閃卷枯葉。意拳要點 王薌齋

斬鐵截金、冷決脆快養生樁漫談 王薌齋

神合、勁合、光線合,全身之法相合謂之合。非形

勢相對謂之合。甚矣哉,六合之誤人也,學者慎之

慎之。意拳正軌 王薌齋

頭頂如懸磬(頭為六陽之首,五關百骸莫不本此,

頭頂若懸,三關九竅易通,自能白雲朝頂,一點靈

光頂頭懸,此亦禪學之要素也)。意拳正軌 王薌齋

兩目神光耀(精光收縮而尖銳)。意拳正軌 王薌齋

故凡遇之物,則神意一交,如網天羅,無物能逃。

拳道中樞 王薌齋

我用站樁三層功夫試理解,並撮要。

第一層,有形。例如光線、光芒、閃影、靈光、眼

神、精神、線位等。

第二層,無形。例如延伸空間、收縮、合力、勢換

、速度。

第三層,抽象。例如平衡、鑒察、穿透、反應。

以我解讀,一般說六合,只謂心意氣力形體。而王

老說光線合,我簡化為,神意相交應勢。

邵保勝  30. 10. 2005

 

107. 《日月》

意拳歌云:風雲吐華月,豪氣貫日虹。

我試以站樁三層功夫理解之。

第一層,有形。例如風動、雲動、日光、月距。

第二層,無形。例如收攝引力、人天相照、無比廣

闊。

第三層,抽象。例如勢換、吞吐、放大。

我猜王老其實是指,本能。

本能,可用白光解說。喻如日光一樣,發光發熱,

無遠不到。同理,又可用呼吸吞吐解說。

要點,是指出日光與呼吸,一般以平常心視之,知

而不覺。

我試理解,這是指神意境界的描述。即有無限無窮

力,若有若無,隱藏自身在變化勢換之中。

(參考:意拳要點 王薌齋)

邵保勝  30. 10. 2005

 

108. 《本能》

本能,是指合乎生理條件下,身體物質條件,和精

神作用,同時發揮良能。

如何發揮本能,有如下提示云:

(一)求勁別學招

一招一式都是框框,精神枷鎖。

(二)科學的鍛煉方法

總結吸收前人經驗,補充不足。具體上,即精神假

借、體認,不動微動中,鬆緊鼓蕩,無人當有人,

有人當無人。

(三)合乎拳理

拳理,即力學原理、矛盾中求活。用意發揮功力和

技巧。

我理解,所謂本能,最後目的不過是產生力的作用

。至於如何發揮本能,才能至善,則屬各人智慧體

驗。

我說,站樁提供訓練基礎,是從體悟中學習過程,

自我調節合度,達到目的。這樣,拳境,就會因個

人體會,而會無限無止境的進步。

至於其它形式上的方法,如在於學習方法,以達到

預期目標。則無法明白海闊天空,而進步空間,只

在設計一定模式之內。

(參考:王斌魁先生授拳紀要 王安平)

邵保勝  30. 10. 2005

 

109. 《入靜之一》

我列舉一些有關入靜的資料如下:

(一)實驗

狀態一,氣功共振態。身體與腦產生電機共振,叫

腦α波。氣感,是腦α波突然增加,是腦內的自然

振盪產生神經脈衝,送往身體各部,而使身體之組

織、脈管產生物理振動後,所產生的一種感覺。絕

大多數練功者均可以進入這種狀態。

狀態二,入靜狀態。腦α波逐漸消失,像打瞌睡。

表示大腦皮層與人體感覺器官已失去聯繫。

氣功態及氣功外氣之紅外線頻譜 李嗣涔

(二)道佛

道家叫「放空」或入靜,佛家叫「入定」。 禪定即

進入氣功態。悟空,恍惚,空滅。

禪學與人類病理學之關係 耿林 

透過「坐禪」,進入不受時間、空間控制的狀態。

坐禪和讚 白隱禪師

(三)氣功

入靜,指意念活動專一,或無雜念。大腦皮層非處於

興奮,或抑制狀態。而是序化。智能氣功九大特點簡介 盧大年

據以上有關入靜資料,我作如下理解。

氣感,從神經與身體各部共振而得。沒有氣感,即入

靜,或瞌睡。醒與睡,恍惚之間,為氣功態。最後,

進入虛幻時空。

邵保勝  1. 11. 2005

 

110. 《入靜之二》

站樁功不同於一般的入靜功法,主要特點如下:
  
(一)練功時,不守竅,不講周天迴圈。
  
(二)只要堅持鍛煉,雖然沒有達到入靜要求,也可

收到較好的療效。
  
(三)不拘時間、地點、條件。不論行、站、坐、臥

。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功。
  
(四)根據不同的體質、病情、年齡、性格、稟賦、

生活習慣等,給予調配不同的姿勢和意念活動。因此

這種辯證論治,因人制宜、因病設式的方法,既可加

速療效,又易於提高療效。
  
(五)站樁功是一種形、意、氣、力、互相關聯、互

相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活動。動靜相兼、內外

溫養。休養心神,鍛煉形骸(特別是站式)。

(六)只要形、意得到了靈活適宜的配合,則力不練

自生,氣不運自行。

我理解,王老的療法站樁功,有兩個階段。

(一)未入靜

意念活動過程,為凝神定念,誘導入靜。即克制雜念

、萬念歸一。我認為,是指體驗阻力、重心活動階段

(二)入靜

若即若離、迷離忘我、天人合一的境地。我認為,是

指體驗微小阻力活動階段。

我說,站樁功的入靜,指萬念歸一,意念如烘爐。然

而,仍是處於感知的身體整體鍛煉。

阻力減少,是由於樁功己提升肌力,及加強了型架的

支撐力,從協調而肌肉得以放鬆。所以官感對阻力似

有若無,舒適得力。情況並非精神上的彷彿混沌,更

不會進入昏睡狀態。

從入靜這點的理解,站樁的操作,與大腦與身體連系

的氣感有關。但與氣功、禪坐的功法,追求精神狀態

,或氣功態,絕然不同。

(參考:站樁功 王薌齋)

邵保勝  1. 11. 2005

 

111. 《新拳學》

莊子說,物量無窮寸無止。

意思是,只要時間不停止,任何可能的事物都會出現

王老說,只要隨著時間的向前推動,從意拳上現有的

內容,還可能推出很多的東西來。並說:

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

我會意,即是青出於藍才叫真傳。

若問王老在拳藝上有何新意?

此刻,我會這樣說:

與時並進,利用現代機械力學、神經學、心理學、物

理學等知識,解釋拳義。

用現代流行語言,重新整理拳理、邏輯,放棄傳統五

行、八卦、套路、經絡、穴位、周天等運用。

教學以體驗進行,理解真實,鼓勵延創。

王薌齋後,趙道新引用過牛頓定理、地心吸力、統計

效率等,解釋力勁與技擊。于永年做醫學實驗,對站

時、支架、脈搏、血壓等,科學性探討站樁功法與效

能。聞說尤彭熙曾研究筋肌神經反射作用。

(參考:意拳拳譜 王薌齋)

邵保勝  4. 11. 2005

 

112. 《醉》

王老歌云:「有形似流水,無形如大氣,神綿覺如醉

,悠然水中宿」。

我試用站樁三層功夫分解文義如下:

第一層,有形。神、水、大氣。

第二層,無形。流、醉、宿。

第三層,抽象。綿、悠然。

我理解,這是說站樁入靜時的狀態。神意形氣力,盡

在這幾個字中體會出來。

有趣的是,說醉,但沒有說酒。參考在道家來說,酒

,不只是字義。原來是指修煉功夫成就後,在自已體

內所釀的「瓊漿玉液」。例如,呂祖詩云:「自飲長

生酒,逍遙誰得知」。

醉意是假借,如作出有醉的形象,就不是煉功。

(參考:習拳一得 王薌齋)

邵保勝  6. 11. 2005

 

113. 《不受控》

經絡、穴道、神經系統、皮膚、肌腱、內臟、血脈,

細胞、荷爾蒙等,在我的站樁三層功夫,列入「不受

控」範圍。

不受控,不是指神經失常。而是在我學習功夫時,以

動作、呼吸、意念為本的範圍之外。

我認為這類有關氣感,主觀上是沒有直接感覺,(間

接感覺),而客觀上是存在的。例如,

(一)遍身有類似實行針法治療之感覺。站樁功概論 楊德茂

(二)毛髮勢如戟。習拳一得 王薌齋

(三)渾身毛孔放大。養生樁漫談 王薌齋

我說,這些東西,屬於內物。生而不有,勤煉又未必可

得。

所謂生而不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博之不得,無狀

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

其後。老子第十四章

據姚宗勛說,王老約於1920年代寫的意拳正軌,有談煉

氣。養氣是跟據釋道之說而成,及後,王又批判之。

可是,丹熱、內氣摧動、氣沖、神經閃電、穴位、體內

空間共鳴共震等,都是親身經歷。知而不覺,覺而不知

。這與力勁是否有關,我不知道,亦無所適從。只好聽

其自然。當做不其然而至,去亦不可留。

當然,這些感覺,不是意感、傳感、暗示,刻意所能做

到。對於奇經八脈、任督、穴位、中脈,我相信是存在

的。

邵保勝 8. 11. 2005

 

114. 《站樁發展》

站樁的歷代名稱如下:

730 b. c, 《管子》毋先物動

571 b. c. 《老子》獨立不改

450 b. c. 《內經》獨立守神

369 b. c. 《庄子》坐忘

142 b. c.    道教 內丹術

487 b.c.    佛教 禪定

1103        岳飛 心意六合拳

1600        姬際可 心意把

1750        戴龍邦 心意拳

1850        李洛能 形意拳

1903        郭雲深 形意拳

1920        王薌齋 意拳

1949        王薌齋 大成拳

1950        澤井健一 太氣拳

1953        于永年 站樁療法

1985        林錦全 站樁氣功

1987        王安平 意拳氣功

從以上近 3000 年的站樁發展,看到站樁目的,包括攝生

及技擊。功法,包括儒釋道醫武。

站樁功,也包括行、住、坐、臥。

同時,從歷代書法的傳承,也發現了氣勁,藏於運筆之中

。故亦可由筆法運轉,參透法勢。去年個人書法展時,王

氏太極王守誠老師,即興示範了以我的書法展本,創作拳

勢。

考究書法的內涵功夫,可上追溯二王。一直筆法之所以為

秘,相信與拳法內功有關。原來一脈相承,從無間斷,有

跡可尋。經與開筆開拳老師同意,我以後會以如下這樣形

容。

2004         邵保勝   拳意書法

這樣,內物,我便正式與藝術正名。希望能與道合同志,

共同發展。

(參考:大成拳站樁與求物 于永年)

邵保勝 9. 11. 2005

 

115. 《王老》

以下是于永年對王薌齋的的描述。

于永年從王薌齋學拳,始於1944 年。當時王五十八歲。

據于永年說,王很瘦,有點小肚子,貌不像武人,給人感

覺完全像文雅書生。

王老手臂沒有甚麼肌肉,皮膚鬆鬆的。與王老推手,是骨

頭裡痛。但王老很少把人放倒,原來想辦法令對方僵住,

好發力。

王老講拳,幾個月後明白就算不錯。因為要身知力行。

于說,及時得王老矯正站樁,舒適得力。

另外,我從一張王老練功後,休息的照片看,相信王老有

吸煙的習慣。

(參考:大成拳站樁與求物 于永年)

邵保勝 9. 11. 2005

  

116. 《勢》

何謂勢?

我說,勢,與時空環境人事有關。

時勢,是指審勢、得勢、失勢、敗勢、劣勢。

空間,是指與張力壓力有關。如陷阱,困局。

環境,是指自然定律。如地心吸力、迴音。

人事,是指本能。如心神、後著、質素。

以下為意拳談勢的一些例子。

持環得樞 機變無形 動如怒虎 靜似蟄龍   

神猶霧豹 力若犀牛 蓄靈守默 應感無窮

履步風卷席 縱橫起巨波 若鯨遊旋勢

身動似山飛 力漲如海溢 切審對方意 

蓄力如弓江 著敵似電急 鷹膽虎視威

這些例子,多與審勢、勢活有關,如形態、神情。

具體上,對於拳勢操作,站樁功提供了整體與局部理念。

(參考:習拳一得 王薌齋)

邵保勝 10. 11. 2005

 

117. 《養生》

王薌齋如何說養生?

王老指出,養生之道,是在凝神養性,思與虛靈成一體,

所謂身心性命之學也。

如這麼一招,那麼一式,前竄後跳,實難夢見養生之門。

原來養生實為簡易,人之本性,是愛天然無拘自由之運動

。一切本能,由此而發。

王老對拘泥機械之運動,弄杖舞槍求美觀,以為能武之榮

耀者,認為終身不能領悟大道。

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間。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所

謂「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

王老表示,所謂通家,實在非常之少見。

據此,我研練學習養生功,取其自然簡易、本能放任、即

興隨意、行住坐臥,為藍本。

具體方法,我把所學功法,簡化濃縮。比較其中要義特色

,發現異同。原來所謂本性,是指相對配合,而不是指絕

對形色。

所以,通家,不能只以套路拳腳熟招而自稱。

(參考:王薌齋談拳學要義)

邵保勝 11. 11. 2005

 

118. 《二氣》

據王薌齋早期的《意拳正軌》,有云意拳之正軌,不外古

勢之老三拳,與龍虎二氣。龍虎二氣為技,三拳為擊。

據解,龍虎二氣,是指各樁法的進一步體認。

大成拳,以此二氣為基礎,作了長足改進。所以並沒有被

遺棄,或反正。

例如,龍法中的「滄海龍吟」,演化為「神龜出水」。又

如,「烏龍翻江」,演化為「勾銼試力」。

意拳到大成拳,標誌王老幾十年拳藝的改進。學此拳者,

,沒有必要把王老當年走過的路,再走一次。

惟此二氣,必須在各樁法有基礎後,才能體悟。

(參考:真正大成拳 李康)

邵保勝 14. 11. 2005

 

119. 《拳功》

站樁三層功夫,分別指三個拳境。內容不同,鍜煉功法各

異。三層並不代表高低,只理趣各不同而已。

我把所認識的、見聞的、練習過的拳種,從個人自身經歷

深淺,用作分析。惟我資質所限,只能粗略配置如下。

第一層

傳感:孫式太極拳、太極尺、太極禪、意拳

氣勁:形意拳、峨嵋十二庄、陳式太極拳

療傷:站樁功、禪坐

筋膜:易筋經、八段錦、意拳

共震:六字訣、六字大明咒、五行音、Acharya Geouka Chantings

內氣:丹田內功、瑜伽

第二層

輕靈:六合八法拳、董氏太極拳

轉勢:意拳、八卦掌、拳意書法

收視反聽:站樁功、內觀

胎息:佛家氣功、站樁功、道家氣功、形意拳、太極拳

第三層

神意:洗髓經、六合八法拳

天人合一:拳舞、太極拳(無形無象)、拳意書法

邵保勝 15. 11. 2005

 

120. 《非非法》

據云王薌齋對王選杰說,該教的都教了,若欲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須參究禪理。

王老在《大成拳論》中,提到「見性明理」。拳學上,

指先天良能,即四容、五要。之後,要反向身外尋,莫

被法理拘,更勿終學人。

王選杰說拳禪不二。並認為,無心操拳,即是本能。有

意操拳,即是招法。

有云王老的一,在於結果。王選杰的非一非二,在於過

程。

我試從站樁三層功夫理解。

第一層功夫是指形態。整體上,指一、二。例如,二爭

力、矛盾、圓融。傳統拳術,說陰陽、對立、統一。

第三層功夫,是指時空。具體上,要體現若有若無、連

錦不斷,在乎有意無意之間。

王老拳綱有云:「一法不立,無法不容。拳本無法,有

法也空」。當然,是說一、二之外。禪學稱,「法、非

法、非非法」。亦即是王選杰的「不二」。

(參考:真正大成拳 李康)

邵保勝 15. 11. 2005

 

121. 《入靜之三》

入靜,指精神高度集中,而不是指精神彷佛迷離狀態。

內觀功課,並不容易。我說是主觀存在物質,所以自身

的經歷知識,與觀物有關。例如:

中醫師,感知經絡脈穴。

道家丹功,運行周天、搬運河車、境移物換。

禪坐、收視,調息、調神、調身。

病理,自我復修。

站樁功,淘治大洪爐、矛盾感知。

對於腦α波,有說一般腦功能活動區很少,一組腦細胞

休息,另一組可能開始工作。生物電可能未必全反映事

實。

悟空,是指放下雜緒。這時,水清自然理現的意思。

意拳,說虛空求實切。

我說,站樁三層功夫,指知而不覺,覺而不知。

Thoughtless Awareness,可指無主觀意識,但感知運行沒

有停止。

而且入靜,行住坐臥也可練,所以應該是指理智清醒的

時候。

邵保勝 16. 11. 2005

 

122. 《入靜之四》

入靜與拳功有甚麼關系?

入靜,其一目的是認知本能。

我理解,這是王薌齋四容五要背後的意思。四容,為頭

直、目正、神莊、聲靜。五要,為恭慎意切和。

本能,與己身潛在意願有關。

以下節錄王老論信條與規守。

(一)德性本能

「拳學一道,不僅鍛煉肢體,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傳

統而言,首重德性,其應遵守之信條,如尊師敬長,重

親孝長,信義仁愛等,皆是也。」

(二)正義本能

「此外更需要俠骨佛心之熱誠,舍已從人之蓄志,苟不

具備,則不得謂拳家之上選。」

(三)風度本能

「至於渾厚深沉之氣概,堅忍果決之精神,抒發人類之

情感,敏捷英勇之資質,尤為學者所必備之根本要件,

否則恐難得傳,即使傳之,則亦難能得其神髓矣。」

而五字訣與拳的關系,如歌曰:

習拳即入門  首要遵師親  尚友需重義  武德更謹遵

動則如龍虎  靜尤古佛心  舉心宜恭慎  如同會大賓

恭則神不散  慎如深淵臨  假借無窮意  精滿渾元身

虛無求實切  不失中和均  

(參考:拳道中樞 王薌齋)

邵保勝 16. 11. 2005

 

123. 《本能之一》

本能、本性,有甚麼用?與拳術有甚麼關系?

我試借用藥廠的運作過程,以角色比喻理解。

生產線裝配工人,目標是數量。

品質管制員,目的是質素規格。

物料管理員,目標是數量、重量、空間。

行銷,目標是銷量。

市場,主旨揣摩需要,如品種、商品聲譽、味道。

財務,控制流轉資金。

藥品研發,目光在十年後的環境需要。

老闆,慨念是人會有病、動物會有病。

政府藥物監管,找毒性。

病人,是用家,要求效用。

醫生,才是真正買家,藥方決定藥廠的命運。醫生自

已可能從不服用。而病人與醫生,對藥的本性、成份

生產、研發、副作用等,直接第一身資料知情不多。

拳學與藥品生產比較下,可發現或從中參悟,本質的

意思。

練拳學拳的人,是病人,問功用。教練是醫生,套拳

是藥方。教學兩者,一般都不會關心拳的本質。

即如病人會問怎樣服用,有無效。而醫生會關心處方

的效性。

本質的研創者,如華陀,尋醫理,依經脈,創五禽戲

。如張三峰,修道心,觀蛇雀鬥,創太極拳。

本質的研煉者,如李時珍,搜集整理《本草綱目》。

王薌齋,集拳之大成,創意拳。

原來講求功效,是最勤練功的人,有若病人。在拳腳

上最有心思的,是教頭,有若醫生。同理,創套拳者

,有若藥品研發。

若真的如此,便拳藥一樣,本質本性,與人的角色相

關連。

這樣,久病成醫,同時扮演多角色的幻覺,是拳夢。

邵保勝 17. 11. 2005

 

124. 《本能之二》

本能,與本質本性有關。

我說,真正追求本質本性,有兩途。其一,是從「物

」,客觀鑽研。其二,是從「心」,主觀體悟。

從物的意思,舉元素譜。例如分解空氣,發現氧、氫

、氮、氟等。最先科學家發現三十種,後人再發現近

至百種。

由百種,組合排列,找尋共同特色。及後,發現原來

改變元素特色,是中子、核子、原子、質子。

我們看到的顏色,不是顏色,是光。只是原子、質子

等的組合,決定了物質的反射色譜。

拳亦是一樣。拳腳只是顏色。所以有機會一山還有一

山高,在乎本質的新發現。

從心的意思,指主宰人的行為。即認識及操控自已身

體、意念,與其它人事物的關系。據此,每人的本質

本性應該不同,認識本能程度有別。

如何能了解自已的本能,方法是可同時互參佛、道、

藝術、生活、拳學,配合自已能力,發揮得最好。若

以這態度練拳,就算是對生命的最好敬禮。我會說,

這是良能。

若以科學家一樣態度,研究拳的物性,我沒有這個能

力。

邵保勝 17. 11. 2005

 

125. 《本能之三》

拳腳是顏色,所以有還以顏色之謂。

顏色不是本質,但一般都只能在顏色上做功夫。

如何比較拳藝?分別在如何認識本能、本質、本性。

太極拳、意拳,有如下這樣追求理趣之道。

王宗岳《太極拳論》云:「斯技旁門甚多,唯勢有

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矣。有力打無力,手

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

我理解,旁門,是指非太極拳。拳腳功夫,只在使

用先天之能。即體能、速度、力量,而不是拳學。

以我的「生有理論」解,是屬於「生而不有」。

王薌齋在《拳道中樞》亦說,天賦奇勇、得天獨厚

、躍跳體能,都不能代表拳學修養。

我理解,拳理即本質本性。不在乎是否「生而有」

,或「生而不有」。

王宗岳與王薌齋說的「學力」,我理解是指拳學。

拳理是否可行,要實質驗證。從科學角度看,就不

能兼容「生而有」,及「生而不有」的成份。

這樣,王宗岳說「四兩撥千斤」、「耄耋禦眾之形

」,是說拳理、實驗。條件,是排除體能、天賦因

素。

王薌齋更說,通家則能勝特殊奇士。比試本質,所

用的載體是人,亦如顏色。故此實證理論,不能只

以絕對的輸贏結果決定。

如何能得拳學理趣,我會從站樁中領會。

邵保勝 18. 11. 2005

 

126. 《年譜》

今年是王薌齋120 週年壽辰。從年譜(清朝 1644-1911),我

試列舉與同時在世的武林人物。

意拳(大成拳):

王薌齋 1885- 1963

梁子鵬 1900- 1974 

尤彭熙 1902- 1983

張長信 1903- 1990

趙道新 1907- 1990

韓星橋 1909- 2004

韓星垣 1915- 1983

姚宗勛 1917- 1985

孫    秩 1917- 1999

盧秀東 1918- 2004

葉希聖 1930- 2005

王選杰 1939- 2000

 

 

其它拳術:

李亦畬 1832-1892

吳全佑 1834-1902 

楊健侯 1839-1917 

程廷華 1848-1900

郝為真 1849-1920

張占魁 1858-1938

孫祿堂 1861-1932

楊少侯 1862-1930

高義盛 1862-1946

梁振蒲 1863-1932

霍元甲 1869-1910

吳鑒泉 1870-1942

杜心五 1869-1953

宮寶田 1871-1943

林耀桂 1874- 1965

郝月如 1877-1935

程有龍 1875-1928 

楊澄甫 1883-1936 

--------- 1885 

吳翼翬 1887-1961

郭岐鳳 188x- 1954

韓慕俠 1877-1947  

許禹生 1879-1945

胡耀貞 1879-1973

陳發科 1887-1957

崔毅士  1890-1970

陳伴嶺 1892-1967

葉問 1893- 1972

董英傑 1897-1961

吳公儀 1900-1970

鄭曼青 1900-1975

吳公藻 1901-1985 

李子鳴 1902-1993

鄭榮光 1903- 1964

傅鐘文 1903-1994

巨贊 1908-1984

劉鳳彩 1908-1987

劉雲樵 1909-1992

楊守中 1910-1985

何可才 1911- 1995

李小龍 1940- 1973

 

邵保勝 18. 11. 2005

 

127. 《格鬥

拳道與格鬥,是否有必然關系?

一般來說,最直接知道拳有無有用,就是「對打」。

原來王老是這樣說拳的。他說,習拳不盡在年限之遠

近,功力之深淺,和身體及年齡之高下。更不在方法

之多寡,動作之快慢,輩份之高低。

這樣說,對打分出了輸贏,而格鬥與拳道,不盡相同

我會如下這樣理解王老的意思:

(一)如何習拳?

必要研究學術原理,求通。

如何得力?力是指精神力。所謂獸性之篤力,是指從

精神指導上,發揮力實。

得力後,仍要修養,鍛成神志清逸之大勇。

如何能通?必須不僅精於一門,而是多方面學術。

(二)如何知道功夫之深淺?

第一,觀察其功夫與精神合作之巧妙程度。第二,聞

其對拳法見解。是否一望而知方法底蘊,具體局部,

或具體而微,用何法補救。

若能一語道破,所謂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就是通家

之謂。即是習拳的最終目標。

(三)何謂拳道?

拳,在乎心領神會,體認操存之義。

(四)拳,不能用來格鬥,是不是武術?

王老謂,拳的其中一個功能,是技擊。

(參考:拳道中樞 王薌齋)

邵保勝 18. 11. 2005

 

128. 《較技》

王老對比試有如下論調。

(一)決鬥

技擊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之,則為決鬥。決鬥則無道

義,更須抱定肯、忍、狠、謹、穩、准之六字決要。

且與對方掐有同死決心,若擊之不中,自不能擊。動

則便能致其死,方可擊之。其決心如此,自無不勝。

此指勢均力敵而言,如技能稍遜,不妨讓出。

(二)比試

若在同道相訪,較試身手方面言之,則為較量,較量

為友誼研討性質,與決鬥不同,須首重道義。

尤須觀察對方之能力何似。倘相去遠,則須完全讓之

,使其畏威懷德為切要。

較量之先,須以禮讓當先。言詞應和藹,舉動要有禮

度,萬不可驕橫狂躁,有傷和雅。

夫今後武德可以漸複,古道可以長存,實我拳道無尚

光榮,則余有厚望焉。

據此,我明白,決鬥,指不能妄動,要一擊即中,立

時解決。

比試,為友誼研討,提升拳藝。必要時還要有存讓之

心。這樣,才能叫武德。如存別心,難免會狠鬥,或

有傷和氣收場。這樣較量,原意己失。

(參考:拳道中樞 王薌齋)

邵保勝 21. 11. 2005

 

129. 《奇妙》

王薌齋說,拳道與書法有關,但沒有詳細說明。

然而,王老說拳道,乃拳拳服膺。亦即心領神會,體

認操存。

一般,會從書法的運筆、形態、氣勢,解說與拳法的

異同。我試從站樁第三層功夫,用神意抽象理解。

由我的「三層生有」理論說起。生而不有,勤練可得

。可是無中生有,亦要體認,然後才能心領神會。即

是指悟性,還要真知力行。明白了,才能一語道破,

有補救之法。

一語,在第三層功夫裡,不會是單指絕對,或相對的

矛盾內容。而是指抽象的神韻、氣韻。

我在《藏經閱.書畫篇》,以書法解說如下。

韻,是律動,即節奏。神韻,是指形態物質的變化,

和速度。而這種韻味,沒有規律,捉摸不到,如出自

然。這境界,我叫之為自然神韻。

所謂氣韻,無非說形、神、意、趣。生動,即配搭自

然、或奇巧。我說,是內涵,包括本質、思想、表達

、感情、偶成。其中本質,就是氣。而偶成,就是妙

做成神韻、氣韻的條件,是時間空間。在站樁第三層

功夫裡,時空的意思,就在乎「知而不覺,覺而不知

」。如何能得這覺知,就在奇妙之運用。

所以,我會說,奇妙,貫通於拳道書法。

邵保勝 21. 11. 2005

 

130. 《態勢》

態與勢,有何分別。

我分別以老子,本人,及一般的定義比較。

(一)老子說:「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

道,是指求物的方法。德,是指善道的能力。

物,是指勢的表現成果。勢,是指形動的姿態。

(二)站樁功夫的最後目標,我以老子的「物」為內

容。所以「德」,這裡指「得道」。

而勢、物、道、德,在站樁三層功夫裡,是屬於氣的

範疇。

三層功夫裡,各有其形式姿態。這形態,有主觀及客

觀存在。

我把A,B兩組,歸納為「有極」。

C,是第二層功夫,為「太極」。D、E,為第三層功

夫,為「太極」與「Beyond Tai Chi」。

即,有極態、太極態、Beyond Tai Chi 態。

換言之,若說氣功態,我會說是一切功夫的氣感狀態

。從我的練功定義來說,只有神經系統,同時出現於

三層功夫之中。

而到了神意抽象境界時,需要意會其存在。

(三)一般說氣功態,是指練功到了某程度,覺得若

有所得時。又如說氣感,彷佛之間,或入靜狀態。

據老子求道的方法,包羅甚廣。借用其義理,從拳道

而言,我只會說,氣功態,亦是「勢」。

邵保勝  22. 11. 2005

 

131. 《反聽》

一般練功說調心、調神。

心與神,是否不同,如何調?

我未做資料搜集,暫時只會說,調心與反聽有關。

氣感,在站樁第二層功夫裡,有收視、反聽、胎息、

外氣。

若從科學上理解,可借用腦波、音波、氣波、熱幅射

、光波等原理。

以我現時之功境,只能理解音頻帶來的作用。聲帶是

聲源,身體包容物是載體,內空間是媒體,耳朵是音

頻接收器。

音頻,可以穿過身體、骨肉、血脈,而且自身可以感

覺到,沒有神秘。

原來自已的心跳聲,自已是可以聽到的。調心的操作

,相信是指接收音頻,及調控心跳有關。

又用口發聲時,腦腔、內臟的共震區也可以感覺到。

再進,如發聲頻率通達舌、齒、心、內臟、脊椎,相

信對體認整體,可有作用。

邵保勝  22. 11. 2005

 

132. 《形勢》

站樁如何說形勢?

我試從王薌齋的畫、王選杰的拳姿、自已書法對照。

 
 

從觀賞圖形的佈局,可體會不平衡找平衡、用黑疏白

、虛實、矛盾、神意、氣勢。

拳舞、書畫,立體流動著氣勁,亦是站樁所謂的內物

。至於如何得機得勢,悟通時空關系,就因個人程度

、喜好,各自體悟其中理趣。

邵保勝  22. 11. 2005

 

133. 《休息式》

站樁功中,其中一式為休息式。

王薌齋指站樁功,為療法。其中休息式,有四式。

此式,姚宗勛稱休息式,半伏式。

韓星橋稱結束式。

于永年稱手背叉腰式。

常志朗稱走式養腎樁。

王選杰有養生站樁式,手背靠腰。

王安平稱休息式。和振威稱背靠式,或背手式。

李照山稱為背手樁。

原來王薌齋亦說,技擊,最便利,就是軍士操的稍息

。聞孫秩師公對稍息此式,很重視。其內容與常志朗

版本較接近。如此式由尤彭熙,經梁子鵬於1946 年傳

下,則相信王薌齋於晚年時仍未多改動過。

此式可能為其他人忽略。但對我而言,體會至深。看

似簡單愚笨,實在為發力而設的最好基本功。

邵保勝  23. 11. 2005

 

134. 《還原拳之一》

音樂和拳舞,以前很難把過程紀錄下來。千年來,只

有書法,保留個人作品風格,沒有因傳承而改變。

故此,從書法中,從其氣勢神韻揣摩,可與千年來的

名家神交。我試從本質本性,貫通於各學術態度,間

接從書法中,還原拳法。

本質本性,應該是恆常的。那麼音樂、書法、拳舞的

本質本性是甚麼?

例如發熱,是火的本能。火的本質,是木、氧氣。火

的本性,是聚焦、磨擦的時空過程。環境條件,是鑽

木、火石。

文化傳統留下本質,有五聲音階、永字八法、精神氣

。而共通本性,是韻律、節奏。這本性,亦就是氣的

特性。

以下是草書中,發揮韻律功能的方法:

(一)連續韻律

(二)漸變韻律

(三)起伏韻律

(四)交錯韻律

韻律的功用,提供平衡、穩定、錯覺、透視、對比、

慣性。

故此我會說,從平面視覺的官感,以氣為媒體,可以

投射在立體多官感的拳法上。這個說法,己經從實作

證實。

邵保勝  23. 11. 2005

 

135. 《還原拳之二》

還原,我指由氣的變化上猜度。

是否能真的還原,沒有絕對這個必要。這是還原者自

身主觀感覺,而且是自已功夫。

月移花影動,是物動?人動?還是心動?

一脈相承,是指本質本性沒有變。如何才得知此氣的

本質本性?坐忘淘金是一個方法。

師承傳藝,心心相印,是指本質本性的神韻。而這神

韻,很難是用文字口語所能說清楚。更不會是指絕對

著形。

邵保勝  25. 11. 2005

 

136. 《撿討》

拳照,我會用來撿討樁法。

我過了一段日子,會拍下自已的拳照欣賞。所以比對

自已發放在網上的舊拳照,經常感覺厚顏而面紅。

紀錄是歷程。我沒有隱藏必要,只留著便是。

站樁功包括的東西,有形、有意。而且都可以在拳照

中反映出來。

經驗而言,呼氣或吸氣的剎那,對神態表現有影響。

而神意,只能反映體合。原來,過度的連貫動作,才

是真實。

欣賞站樁的形體,要求從力學出發。著眼以訓練自身

功架為本,所以不談招、不談用。亦沒有經絡、丹功

、吐納。

意拳,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力學。說斜面、三角、人體

力學。

可是發現傳統拳術中,招式有與意拳要求不乎。

如太極,王宗岳亦說「學力」。我的體驗,站過樁後

,再打太極,對掌握拳功,很有幫助。

參考拳照中,我發現歐陽敏女士的技擊樁,為我最欣

賞之一。

邵保勝  9. 12. 2005

 

137. 《氣之一》

從王薌齋著作中,我整理有關「氣」的內容,列舉如

下:

A )《意拳正軌》為早年著作。內有文章談練氣、養氣

、龍虎二氣。姚宗勛認為練氣一章,屬釋道之說。王

老後來己批判,而棄之不談。

意拳談「氣」的內容,我節錄如何使「氣」如下,作

為參考:

(一)鍛鍊筋骨法

挺腰沉氣。

(二)用勁之法

中藏生氣謂之圓。求勁不可以先閉氣,後用力。

然後長吁一聲,嘆氣一口。全體氣孔不能閉塞。

毛孔如生電,氣振力實。

(三)交手之法

用掌要有氣,氣要摧,氣發自丹田,吐氣開聲。

B ) 以下為《拳道中樞》中的文句:

(四)試力之法

全體毛孔,無根不有穿堂風之感。

C ) 以下為《意拳要點》中的文句:

(五)樁法

毛孔放鬆,有過堂風之感。腹內空虛,悠然蕩然

如浮太空之中。

(六)技擊之法

氣若騰蛟。

(七)力量之法

大氣呼應。

D ) 以下為節錄《意拳論.樁功與四形》文句:

(八)論四形

隔膜動力,此所謂之呼吸彈力。

E ) 節錄部份歌訣如下:

(九)呼吸靜靜長,無形如大氣,善養吾浩氣。

以我個人理解「氣」的方向,為呼吸、感覺、意念。

站樁第三層功夫,應物自然。有感皆應,條件是任何

情況。呼吸調節功能,是自然天生的,理應不用學。

所謂之呼吸彈力,屬生而不有,勤站可得。

可是,我理解,呼吸與速度、反應有關。若操練有法

,可事半功倍。

至於感覺與意念之「氣」,屬無中生有。我認為是意

拳的精華。我以「拳道書法」表達。書法,可算是王

老未發展地區。

邵保勝  16. 12. 2005

 

138. 《氣之二》

以下是我個人對呼吸的理解、體會。

千百年己來,傳統呼吸練法,世代相傳。心意、形意

、太極、八卦,與傳統呼吸方法,有密切關系。

可是,王薌齋對釋道的呼吸方法,據稱後來己棄而不

談。亦沒有在穴道、經絡、氣脈上,解釋與拳術關系

只是從《養生樁漫談》中,有內臟調配方法。即指神

經支配,意念領導,心理影響生理,生理作用心理,

互相為用。

若不是肢體調配,內臟如何能與神經支配有關,我說

,就是氣。

意拳站樁,要點是放鬆。

如何得鬆,必須要解決及放棄傳統之呼吸方法。如有

關丹田、中脈、任督、大小周天等功法。

邵保勝  18. 12. 2005

 

139. 《氣之三》

古今名手,莫不脫丹田氣之充實,方能奏效。不用力

,如何使力之增長?

王薌齋說,用力之說為門外漢之論。一般似是不知道

不用力,是甚麼意思。

用力則板滯呆痴,易為人所乘。換言之,即抵抗之變

象,精神上己接受被擊,是為拳學之大忌。

至於丹田之氣,王老認為不妥。即腹內及內臟,並無

盛氣之所。

王老認為動力不是來自丹田,亦非一般所謂氣功之氣

。所說的氣功,是指以為下腹充實大肚子,是丹田氣

者,則錯誤之極。

我說,可能這就是意拳中人,說意拳不是氣功的其中

原因之一。

王老認為動力之功能,是爭力、彈力、宇宙之接觸、

運用呼吸鼓盪開合作用、精神假想天空渾然之大氣。

運用時,力宜均整,猶尚空靈以達舒暢得力,方為合

拳理。

原來不用力則可,不用意則不可。

其實,用意即是用力。力,非筋肉凝緊僵硬,注血之

力。而是用意支配全體之筋肉鬆和,伸縮自如,遒放

致用之活力。

(參考:王薌齋談拳學要義)

邵保勝  19. 12. 2005

 

140. 《推意》

剛從意拳推手聚會回來,簡略寫下體會。

前臂有點累。可能今天自已多用了手法,又可能是對

手是活力型老外。我要撿討離身打法。

王老說用意不用力。我亦體會了引進落空,只要節奏

做到恰好。不在乎對方是否使盡力,只對方用了拙意

,也可以過發放癮。

可是所謂「學力」,指弱勝強、慢勝快、老勝壯,不

用力勝。個中表演,我還期待在日後能看到。

另外,行住坐臥,其中意思,並不在乎甚樣練。而是

在乎能否應用到。

邵保勝  21. 12. 2005

 

141. 《推手實作解》

以下我嘗試撮要意拳前輩文章,探討拳理如何在推手

中實作。

(一)推手攻擊目的,分為治人、發人、打人。治人

,指控制對方。發人,指治人後發力令對方失重心。

打人,指化解對方攻勢後,向對方身體以短促打擊。

意拳學 韓星橋

(二)推手時,「點」的意識甚為重要。找不到點,

是因為對方變化靈活,處於主動。

推手不是「生打硬要」,一味強硬用力。要懂得虛實

鬆緊,得勢得機。意拳詮釋 楊紹庚

(三)大成拳的放不是推,也不同於撞。若是本力推

,為低層次的後天用法。若是含胸緊背一撞,只是中

乘。

上乘,是指彈抖放。放人時,快慢均可。得機,是指

得時、得力、得勁。大成拳學 和振威

(四)不設固定招法。實踐基本功的應用。若假借之

力能否成為現實?力學原理能否應用?脫點,雖然在

推手練習是不許可,但也不可不防。意拳 姚宗勛

(五)推手有五種境界。

小乘,明暸推手路線,掌握自身間架。能化柔對方勁

,保持均整力。

中乘,即控制定人訓練。但不放人。

大乘,體會沾粘連隨,得機得勢,奪位放人。

上乘,聽勁靈敏,有感皆應,一觸即爆發,發力無斷

續。

最上乘,無須條件,一觸即放人於丈外,把握勝利的

必然性。真正大成拳 李康

(六)雙推手應放開,允許對方「亂來」。鍜煉搭手

即掄點放人,或制人。而不制於人。實踐接觸後,能

化控發放。王薌齋拳學 楊鴻晨

邵保勝  22. 12. 2005 

 

142. 《抽象》

王老在意拳歌裡,提及數人的字畫。

到底王老說甚麼?王老的功境如何?

描象形態與拳道有甚麼關系?又我的體會及發展如何?

我把有關作品舉例如下:

  [晉]王羲之  《蘭亭序》

 

     

[唐]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唐]王 維《雪溪圖》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元]倪 瓚《容膝齋圖》                              [東漢]張旭 《古詩四帖》

 

                                        

[東漢]張旭                                   [唐]懷素                                      [東漢]張芝 

 

                      

[1885-1963]王薌齋                            [1885-1963]王薌齋 

 

            

 [1953-   ]邵保勝                                [1953-   ]邵保勝

邵保勝  9. 1. 2006

 

143. 《拳法入字》

拳拳服膺,不是一拳一腳謂之拳。

拳之所以為「道」,其一是「得意」。

王薌齋的手稿,以「習拳一得」這一條幅最為流行。

得了甚麼,王老暗藏了一個「意」字。

可是,我懷疑這條幅不是王老寫的。而且寫的人,拳

書道的功夫,與王老所倡議的整體慨念,相差很遠。

王老墨寶之中,我暫時以下面湯汝琨的一幅最為欣賞

。相信亦可能是後期作品。

可以說,拳道書法,王老這個時期己入形入格。而畫

工中,其老友齊白石、李苦禪都是寫「意」名家。

   

邵保勝  11. 1. 2006

 

144. 《拳勢》

王老說,拳不是指一拳一腳,而是拳拳服膺。

又說行住坐臥皆是拳,其意義為何?究竟具體上如何

操作?

我試用站樁三層功夫,理解如下。

第一層功夫,為形體。生活上的體態、肢體上的功能

、機械人體力學,從勞動中試力,最易明白。

第二層功夫,為「勢」。

拳藝而言,勢頭在身上,一般不能技擊。王老說,執

意己身,一無是處。

昔日武將,除自身十八般武藝外,也要精通兵法,即

是勢。指審勢、度勢、計謀、用兵等。

勢的條件,包括人物、天時、環境。具體上,指天文

、地理、水流、風向、物質、人事管理、運輸、醫療

、糧草、衣物、兵器、治金、通訊等。

精細紀錄動態及靜態的方法,如陣勢圖、卦象、風雷

電、地震、時節、山川河流、音符、圖形、統計、時

辰、數字、方向等。

太極、形意、八卦、六合八法拳,理論上的焦點,提

供了研究「勢」的方向。基礎上以兩儀、四象、八卦

、五行方位、立體為主。

陳鑫太極圖說,有無極圖、太極圖、洛書、河圖、伏

羲八卦、文王八卦、四象八卦、八宮、三才圖、混沌

氣象圖、心易發微伏羲太極圖、太極消長圖、方圓圖

、立體纏絲圖等。

平面而言,例如圍棋操作上,以四個起手點為必爭之

地。而這四點,正是九宮的交叉位。

書法上的直勢三分書,橫勢上中下,就是九宮。而西

洋畫論,即三分一黃金分割。

第三層功夫,為神意抽象。

王老反對,並認為五行、八卦、套路等不可為。其原

因,我說,就是不真實。主要是沒有「隨機」這樣東

西。

王老說,在勢的操作上,說有人如無人,無人若有人

。以神意抽象,摸擬環境之勢。即是說「應變」。見

議研究老莊佛釋,理解抽象虛實。又參倪黃之畫,知

其無形神似之自然奇趣。再從張王書法,理解隨機之

神韻。

師公孫秩,每喜一面走路一面練,我相信其實是應景

作勢。亦可說在不同環境下操拳。具體上,即如斜坡

、亂石、平衡木、梯級、河水等環境,及人事物象移

動,提供真實的自然勢變。

然而,我理解,神意抽象,不能只屬審時度勢功夫。

勢之作用,必需是以「有感皆應」的能力,作為實切

訓練目的。

邵保勝  15. 1. 2006

 

145. 《問題》

意拳、大成拳、站樁的內容,有些具爭議性的,我都

認為對認識意拳有幫助。以下是我收集到的。

一、王老否定丹田,說意拳不是大肚子氣功。

二、姚宗勛說王老棄龍虎二氣、老三拳、釋道養氣法

       、五行、八卦、陰陽、性命、六合不談。

三、意拳不是氣功。

四、王老說以科學方法學拳。

五、太極沉肩墮肘,意拳肩撐肘橫,不可混淆。

六、意拳站樁,不同太極站樁。

七、意拳打沙包,是西洋拳。

八、姚宗勛說意拳是新拳學,不是搏採各家,而是去

        蕪存青。

九、何謂風中旗、浪中魚。

十、出現於意拳歌訣的人物,究竟是何所指。

十一、王老批判點穴。

十二、意拳反對套路對拆,但又有斷手述要。

十三、意拳人,性格剛烈、易衝動、執著。

十四、不能實戰的,不可叫意拳。

十五、意拳推手,不同太極推手。

十六、何謂有意、無意,如何操作。

十七、意拳練養生,不能技擊。

十八、拳舞是舞蹈。

十九、養生樁與技擊樁,功法不一樣。

二十、意拳練打人,不是練被打。

二十一、意拳令人神經衰弱。

二十二、意拳有真傳、真正、正軌不同版本。

二十三、王老只有一種發聲,倡議統一版本。

二十四、意拳追求整體、渾元,即體整如一。

二十五、意拳傳承有南北、珠海等支。

二十六、凌空勁,不可信。

邵保勝  18. 1. 2006

 

146. 《狂妄》

以下為近日網上所謂交流的貼子。我把內容整

理後,把要點綴出。

一、才能

客:多才多藝久了,所有東西就會混合,本來

的東西就會開始變質,說得好聽叫「融匯貫通

」,說得難聽叫「亂七八糟」。前輩們客觀條

件好,每日練八小時,想要衝破極限,當然要

改變本身所學來適應自己的打法,這樣自不然

就形成另辟溪徑開宗立派的局面,無可厚非!

但如果貪多卻又每日也練不到四小時,想要融

匯貫通集大成兼又改拳是很難的,除非自認自

己無論在智慧和身體條件等各方面皆比祖師爺

好,否則......

邵:見與師齊,只得一半。第一個人找的東西

,花時間氣力,可想象。來者應拾級而上,老

師的任務才完成,才有發展。

王薌齋說,他開了一個頭,有個大綱。他沒有

說的,希望弟子來者補充。作為弟子的你,是

否應該在各方面也要與祖師的程度先看齊,還

是永遠做小孩子?

智慧不同智識。過了百年,王師爺是否想到「

手機」這種東西?當年的F=ma,物理Mechanical 

advantage等,是科學,新元素。今天你還用百

年前的理論當寶嗎?拳藝,配合時代。王老做

到了,你呢?

天賦與學力,只得數行,看多幾次也無防。體

能,是不是意拳的東西?可是,開碑劈石,奇

人異士,身邊也有。難道你說他們不會拳嗎?

原來他們內在修為,非外人所能明白。所以王

老說,站樁後,才是拳學世界的起點。不是每

個人身體都可以練如鐵人,但每人也可以學意

拳。意拳世界的東西很多,歡迎東看看,西找

找。找不齊是正常。

所以,說以意拳與其它拳比較,說多寡,都是

著了形相。何來意境。

我在網頁上的東西,從來不提到實際練習方法

內容,只說方向。可能令你誤會了也不奇怪。

只是希望一天有緣人看到,明白就算。

理解不同,本是平常,是高是低,心中有數。

大家努力吧。

令師在網頁上,作為第一個發願,要意拳團結

,我十分贊成。言猶在耳。

每天四小時練拳?太少了。我全部24小時全情

投入,連續九年,你道是多,還是少?過程不

是成就的指標,你的汗水與其他人何干?你發

掘到新東西,經一事,長一智,與人分享。才

是貢獻!

二、師徒

客:狂妄自大,想要與祖師爺看齊!

邵:如當自已是祖師的門人弟子,看齊也非狂

妄,看齊也只是守業。

我自問認識意拳,只是皮毛,不算是傳人。不

敢要與祖師看齊。自已的東西,也不叫意拳。

但十分尊敬王薌齋。

王老說,聽其言,察其行,看是否能一語破,

有無補救之法。就是程度的指標。

只是以事論事,辯證道理。我能力水平有限,

在這裡,也希望令喜歡意拳的人,了解釋放自

已。共同進步。

在邵保勝的藏經閣,有寫意拳,也有寫站樁功

。內容非常淺易明白。其中有多處,為自已意

見。雖然是即興,也有新意。我的發現:

一、如說站樁三層功夫。現在發展也不錯,很

多地方也可以自圓其說。解釋到邏輯上的問題



二、至於書法,畫作,與拳的關系,王老雖然

提及,但未有人有興趣發展。畫作方面,希望

與同道中人談「意」境,共同研究。王老修為

,是時代關系。不能比較論高低。今人應過之

而無不及,才能算是傳承。

客:既然這樣,那豈非跟上文自相矛盾?

邵:見與師齊,只得一半。指平排,其實還未

夠,要過之的意思。

三、練功時間

我對人談及練功時間。一般會說不站,或24小

時都練。

其實王老在半世紀前說的「前輩不傳之秘」,

指站樁功。包括行住坐臥。如何能行住坐臥都

是拳?入門已教。不是秘密。

以時間汗水來談功境,未免小兒科,太看不起

我吧。我能談的,當不只此!

四、五要

客:與狂妄自大的人團結?可還真有點難度。

邵:王老說拳道,不僅鍊肢體,還要重德性。

其中五字訣,有恭、慎、意、切、和。就是

《信條與規守》。王老說這是先輩擇徒的標淮



王老在《解除師徒制之商榷》,說學術道義,

學之有得,始乃有師。學術亦是公有師尊。師

有不當,亦可背之。

王老雖不以師自居,但學者若知而能行,行而

有得,亦以師事之。

既然不切師徒制,何來狂妄自大?若不能追及

水準,如何發展?

若然兄看不起在下,說我水準劣,不配「平排

」論事,不與團結發展意拳,我亦憾之。

五、功境

客:我只知首先有「量變」再有「質變」,生

活化的練有生活化的練,正經的練有正經的練

,可能你從來沒有正經的練吧!(從來也不站樁

,對嗎?) No Pain, No Gain, 若不以時間和汗水

來換功力,請恕我不才,就當是我不明白閣下

的「高論」吧!

邵:站樁,是因材施教的。不是盲站。沒有正

經不正經,只是入門的情況你我不同,功時不

一樣。

我十六歲(1970年)已站樁,老師亦是意拳人

,只是不公開教拳。經過幾次不同轉樁。亦經

過三肥三瘦。師門對質變的標淮,其中之一是

按腹部。很多人我都按過,包括你。

客:集中時間練習並不代表盲站,當然我得承

認練法不同,自當有不同標準,我們測試的方

法可多著,但並沒有按腹這玩意。我沒有聽過

或從什麼典籍看過所謂的「轉樁」和「三肥三

瘦」是什麼一回事,而貴派的x腰、x腰和x腰(

不記得名字)也是其他水沒有的。

邵:轉樁和三肥三瘦。不同樁法,練多樣東西

。例如練前、後。肥瘦,是氣份與功時的身體

反應。

腹部,是身體及呼吸彈力的反應區。可說是內

功。驗察形架整體,是外功一部份。

同門多是藝術家,或文人,或為療病而站。慨

念性的東西,比較易明、易溝通、有興趣。

練體能,上台搏擊,師兄弟中沒有人有玩。若

言講打,只好失陪了。

邵保勝  21. 1. 2006

 

147. 《為何要解除師徒制》

王老在《解除師徒制之商榷》一文,到底說甚

麼?

我試作如下理解:

一、學術亦是公有師尊。師有不當,亦可背之

背,是指「尊嚴」而言。不是指背叛。從學術

而言,為人師者,如發現不當,理應自反。

換句話說,若發現有新論據,理應採納,而不

是排斥。

當然更不應以祖師之傳授為據,一承不變,不

敢追及,亦不敢超越。

二、門戶門派之爭,乃師承主奴關系,及至學

理龐雜。

因為各派各有所據,互相排斥。引至沒有一家

,能以拳道為本,包容真義。所以,應不在乎

是否學過多少門功夫,多少套路功法,或是只

一門派內容,而是在乎是否明白「拳道的真義

」。

即是貴乎參悟到了沒有,而不是學過甚麼,或

只學一樣叫純淨、至尊而滿足。

三、學之有得,始乃有師。

即是指學到東西,才有師之實。所以形式上的

師徒關系,與學術無關。所以若奉行「論資排

輩」,以王老倡議解除師徒制而言,實背道而

馳。

四、拜師與密訣,亦制造門戶門派。各家自珍

其密。其實拳道真義,既精微,又深奧,終身

求之不可得,習之不盡,為何浪費心機,將之

收密。

若不以密為貴,用真實學術授人,亦不應以派

、水、支,劃界自封,自限進步階梯。

五、師徒制在拳界積習已久,一時不能遽除,

以慎重計,亦須以雙方學識品德,互有真切認

識而後行之。

指即使有師徒之名,亦須以真義,發揚拳道。

邵保勝  22. 1. 2006

 

148. 《—語道破》

王老說,聽其言,察其行,看是否能一語道破

,有無補救之法。就是程度的指標。

這句話的條件,是知行合一。功夫,要上了身

,一言一行,才能合乎法度,有諸內形諸外。

如何與人比較,如何與老師比較,如何與祖師

比較,亦可以用這指標。

老師與我的最大分別,在於境界。其中一項,

是「恭」。

我說,恭,並不止於人與人關系的形式。王老

說,拳道,鍜鍊肢體之外,首重德性。還有「

俠骨佛心」之熱誠、「捨己從人」的蓄志。是

為拳家之上選。我相信這是指「無私貢獻」的

誠意,及「內省」的能力。

功夫精純,是指在微處,不停鑽研精進。即是

到了一定程度後,如何仍能不斷發掘,自身知

識以外的空間。

這空間如何出現?佛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即

是指「恭」之後,至於死地而後生。

祖師與我的最大分別,在於變通,大膽革新。

例如,採納科學技術原理,強調真實。

意拳來說,追隨老師、祖師,學習的方向,不

在乎照顧,或模仿一拳一腳,而是在於「拳道

的真義」。

邵保勝  23. 1. 2006

 

149. 《通家》

何謂通家?

王老在《拳道中樞》說,斷石擘磚,為天賦之

勇,若遇通家,則毫無能為。

原來,通家,要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必須絕頂天資,過人氣度。

第二、亦須功力篤純。

第三、有本能觸覺之活力。即不加思索,不期

然而至,莫知為而為。

第四、久經大敵,有實作經驗。

若然只從種種試力有所得,乃是資本而已。還

未算學拳。

通家的特點,是掌握鬆緊虛實,及有的放矢。

邵保勝  24. 1. 2006

 

150. 《班馬》

王老意拳歌曰:「班馬古文風」。究竟是何所

指?

我曾簡要解說,即須要篤學,細鑑求真。其中

亦要忍辱,磨練意志。

我相信,班馬是指班固、司馬遷二人。

(一)班固(32-92),文學家,九歲即能寫文

章、誦讀詩詞。精于篆書。 及長時,博覽群書

,對九流百家之言均有研究,但並非如當時學

者講究章句訓詁,而在於文章大義。

班固撰漢書,有人向漢明帝告其私作國史,文

字不敬先朝帝王,曾被捕入獄。 

釋放後,因受鬥爭牽連被捕,死於獄中。

(二)司馬遷(前135- 前87)為同僚李陵投降

匈奴,觸怒漢武帝。當時朝廷的文武百官,都

大罵李陵投降可恥。司馬遷卻說:「李陵轉戰

千里,矢盡道窮,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

投降,尚屬情有可原。臣以為只要他不死,他

還是會效忠漢朝的。」

最後,司馬遷被判死罪,以腐刑(宮刑)代替

。他選擇「偷生」這條路,是以古人孔子、屈

原、左丘明、孫子、韓非等,在逆境中發憤有

為,鼓勵自己,忍辱負重完成《史記》。

我理解,班固,文章以大義為本。司馬遷,亦

以道義捨身。二人可算是古之俠士。

王老謂拳,不在一拳一腳。拳道之真義,亦在

文章裡頭。

邵保勝  24. 1. 2006

 

151. 《玉嬌龍》

在《臥虎藏龍》一部武俠電影中,玉嬌龍是碧

眼狐狸的徒弟。何以徒弟打敗師傅?

故事說,碧眼狐狸並非有心教玉嬌龍,所以並

非傾襄相授。可是,碧眼狐狸不識字,是個文

盲。

而玉嬌龍是位小姐,讀書識字。後秘研拳經,

竟然自學悟通功夫要義,勝過師傅。

拳經的內容,是時代產物。有說過時,因只為

看不懂。其實現代的語言用詞,古人也未必能

看懂,他們可能也會嘆「玄之又玄」。

內涵,是指當欣賞文章、戲曲、拳藝時,是否

能意會,其中內容意義,點開竅門。

邵保勝  24. 1. 2006

 

152. 《住》

王薌齋站樁、孫祿堂每日一式,其中一個意義

,我理解,是鍜鍊,體驗重複、調合。

認識一對老太婆,一位九十歲,一位一百歲。

除了定時吃血壓丸,身體機能保養十分好。

九十歲的,每天早上六時前往公園晨運。扭腰

、甩手、抬腿。

一百歲的,不做運動。獨自生活,家務外出,

自顧有餘。

兩位並沒有練過氣功,不識字,不懂任督周天

,不念佛,不禪坐,不懂咒語,不會武功。

原來,她們圍內的老人鄉里們,最愛打紙牌。

我細心觀察,有以下發現:

一、手上紙牌有十幾張,手指的觸覺很敏銳。

只能黏動,不能用拙力。

二、每輪出牌,必須在湖中先要牌。這個是彎

腰指梢動作,與西藏喇嘛念經時的弓腰掀經文

類似。

三、出牌叫牌,擲牌動作與運聲發力類似。

四、每天也要打牌,五六小時等閒,如同功課

。哈哈笑,聲浪很大。

我說,她們這套組合動作,配合了意念、動作

、呼吸發聲,基本上與「試力」類同。

九十歲、一百歲的老人,叫她們不動一小時擺

樁。我看非常有難度。

同理,如目的不是練武功的,養生功法上,可

以用心法融入生活,作為變通。

邵保勝  25. 1. 2006

 

153. 《釋道》

王老說老莊佛釋,究竟有何所指?如何與拳有

關?

我說,這可與兩種東西有關。即執著,與質量

對執著而言,我試用四禪的境界,理解如下。

《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舉例了「非想非非

想」的四個說法。我簡單的說,即是指一存一

忘的,粗想的、細想的,有想的、無想的,我

想的、他想的。佛家認為,非想非非想處定,

是外道修持所能證得的最高境界。

我理解,這樣無論想與非想,皆具體。具體,

即不是真實的全部。執有、執空,就不能有機

會全知。據此,王老說釋道的意思,是說不要

執著。

質變與量變的例子,有兩個。一個是僧缽的油

,一個是地上的水。量少的時候,油缽不適用

於盛粥,洼水只可沾濕鞋。因量少,油不可以

倒入油筒,而水又不可以淋浴。所以,水與油

的本質,其實也因量而變了。

明白了佛釋對執著與質量的意義後,又與站樁

有甚麼關系?

我說,這是指心法而言,第一是感應,第二是

意念。釋道,不能以體能訓練理解。

王老用風中旗、浪中魚,舉例應感。即虛無而

度其有,有處而揣其無。又指老莊佛釋,無為

而有為,萬法皆空,即為實象。

王老說,要使意念如大洪爐,無物不在其中,

盡量吸收一切雜念。倘若故意拒絕雜念,則一

念未去,萬念齊來。

我理解,王老在《抽象虛實有無體認》一章中

,乃自言功境的例子。即能一語道破,又有補

救之法。

功夫至此,就是拳道。

(參考:拳道中樞,養生樁漫談 王薌齋)

邵保勝  4. 2. 2006

 

154. 《行雲流水》

意拳歌訣:有形似流水,無形如大氣。到底所

指為何?具體上如何操作?

我試從身法上,對肩肘腰胯的要求,搜集功法

的資料,體會驗證。

一、安排肩撐肘橫形架。如臂肘腕,角度面積

二、楊澄甫太極拳十要:沉肩墜肘。

三、雙臂如衣服,掛在空中。

四、雙臂重量,用意拓起,如放上浮木上。

五、八卦掌,說起手騰肘。

六、齊執度說,意拳渾元樁的要求,是肩撐胯

墜。兩手撕綿,處處相應。

七、楊老六太極魏樹人說,肘放腰圈,內外相

合。

八、六合八法,說伏。指全身關節,節節鬆沉

,隨勢而出。

九、王老歌訣,神綿覺如醉,悠然水中宿。

我理解,行雲流水,是指身法,不在乎形式言

語繁簡。達到境界,如鳥飛空無跡,船過浪無

痕。又如入無人之境。

邵保勝  4. 4. 2006

 

155. 《站樁功》

秘靜克,現年92歲。為王薌齋親傳。

她說,意拳(大成拳)的樁法,是勞力、自衛

力。對框架姿勢的用途、目的,與養生不同。

技擊樁,練功時要求嚴格,擺好己定的姿勢,

不許走樣。養生樁,要求練出真氣,以舒適得

力,延長練功時間。

又說,意拳發聲,王薌齋只教一個聲音。

她於1957年跟王薌齋在中山公園學養生功。六

年後,王薌齋逝世。

參考比對秘與王老早期弟子如姚宗勛、韓星樵

的拳照,發現身形、式子有相似。而且神意挺

拔,也是一致。

《參考:大成拳實用學說 秘靜克》

邵保勝  11. 5. 2006

 

站樁篇之三

 

 

首頁     藏經閣

 

http://geocities.com/zibocetaichiweb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