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勝心意拳館
意拳篇
此篇介紹意拳,有關意拳發展源流,及活動。
內容引用意拳及有關的文獻資料,人物或理論根據。
邵保勝拳歷尚淺,只宜輯錄資料處理,不敢隨便參與個人分析見解。
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1. 《甚麼是意拳》
意拳(又稱大成拳)是河北王薌齋先生在二
十年代所創。
意拳是一種拳學,有理論根據,學術淵源,
哲理依據。
練習意拳,以健身,或技擊為目的皆可。
健身鍛練要求「順乎自然,合乎需要」。
講求「凝神定意,舒適自然」。
技擊方面,講求總體訓練。包括精神集中,
放鬆,和意念訓練。
基本功是站樁,培育內勁。
(參考:意拳匯綜)
邵保勝 5. 3. 2004
2. 《樁功之境界》
樁功體認了三層境界,方為功夫。
第一層,不悔,堅信不疑。
堅持三四年,四肢膨脹,有灌鉛感。
第二層,獨尊,得拳道之妙。
第五六年,耳鼻眉,頸頭鬚髮,有頭直頂豎
功。
第三層,回首,棄盡所學之法而不惜。
十年功夫,腰脊膨脹,發力均整。可資備技
擊之用。
(參考:意拳論 王薌齋)
邵保勝 5. 3. 2004
3. 《六法歸一》
六法,是大成拳的拳學理論重點。
六法,即神,形,意,氣,力,聲。
王薌齋先生說: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力不
出尖,聲由內運,氣貫全身。
六到就是神到,形到,意到,氣到,力到,
聲到。
只注重練其中某幾種功法的,是欠完整。
六法歸一,即六到之功,就是拳的真諦。
(參考:大成拳學 和振威)
邵保勝 5. 3. 2004
4. 《功法》
大成拳功法分兩類:養生功法,技擊功法。
養生功法以養生樁為主,配合磨擦步,及試
力。
功法試力有推拉,開合,按球,和撥水式。
而技擊的功法則包括站樁,試力,步法,發
力,發聲,推手,實作。合稱七妙法門。
其中技擊樁有十餘種。試力有十種左右。步
法有七、八種。發力有四,五種。試聲四五
種。推手有—、二十種。
(參考:大成拳學真諦 于鴻春)
邵保勝 5. 3. 2004
5. 《氣功態下的奇異感覺及現象》
氣功態下,奇異有關體內的,是指變化與感
覺,而在體外的指現象。
內想內感麻熱脹是產生多變化,感覺的基礎
。過程由生而逐漸顯化,由小到大,由弱到
強,由局部到整體,由外層到內層隨到骨髓
。
練功時的感覺有以下幾種:
皮下蚊行感,皮下流水感,腹嗚腸胃蠕動感
,肌肉抖震感,針刺感,忘我感,高大感,
矮小感,飄浮感,穿風往還感,沉重感,肌
肉離骨感,吸引排斥感,香甜感,空洞感,
光點柱現象,沸騰感等。
這些感覺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形成,刻意追
求反而練不到。所謂大道無形,法子自然是
也。
(參考:中華渾圓功 王安平)
邵保勝 6. 3. 2004
6. 《體認抽象》
習拳之法,其結晶之妙,在神形意力之一致互
用。
此種運用是視之無形,聽之無聲,無體亦無形
象。
在以虛無而度其有,以有處而揣其無。又如作
畫,各以峭逸之筆,孤行天壤。
要在平日操練存體認涵蓄修養,其機其趣完成
於無形神似之間,度其意可以求之。
四肢百骸,無微不合。不執著,不停斷,與大
氣呼應,各點力鬆緊互用。
離開己身無物可求,執著己身永無是處。
總之,一切從抽象中來,為拳道之堂奧。
(參考:意拳 姚宗勛)
邵保勝 7. 3. 2004
7. 《空勁一則》
空勁是甚麼?
是一種場能。通過站樁訓練放鬆,使全身關節通
捷,使人的精神意念對肌肉的調控訓練協調統一
,使之有序化,場能因之而產生強弱變化。
懂空勁的人能發放和接收場能。如果二人同得此
功,就可以施展隔空吸和放的功能。
但當一方沒有這功在身,就不能接收場能,是不
會吃空勁的。緣因是沒有信息反饋的接收能力。
據聞空勁是西藏黃教密宗與意拳樁功結合,無意
中出現的。但空勁的原理和科學解釋還欠奉。
書中,楊先生說自已體會不深,這一則只作研究
參考。
(參考:意拳詮釋 楊紹庚)
邵保勝 7. 3. 2004
8. 《釋能狀態》
人體有兩種釋放能量的形式。
第一種是未經激發狀態,屬低能量釋放,處於自
然環境。目的為本,付出最低的能量就足夠。故
此不需要全身肌肉用力。
第二種是激發狀態,屬最高能量釋放,例如處於
危急情況。特點是:瞬間中釋放人體潛能,不受
意識控制,和需要全身整體肌力。例如,為生存
而搏鬥。
在技擊而言,克敵致勝,第二種釋能形式是相當
重要。這形式亦是發力的首要條件。訓練時,講
求精神高度集中統一。
〔韓先生在這篇談論的能量釋放形式,大慨可能
是說引導人體運用肌力的條件和發力狀態。〕
(參考:意拳學 韓星橋)
邵保勝 7. 3. 2004
9. 《拳舞》
拳舞是王薌齋先生所傳。
王師的拳舞,簡練,隨意操之。只要心領神會,是
筆墨難以形容的。
拳舞,以站樁功為基礎,體現形神意力,達至高深
思想境界。這境界猶如名家的書畫,詩詞,藝術的
結晶。亦是藝術的一種表演形式。
以形取意,有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隨意轉。練者
興之所至,隨意做形,變化萬千,舞姿豐富多彩。
拳舞可用於健身,技擊,表演,很值得發掘提倡。
(參考: 意拳匯綜-拳舞 韓星橋)
邵保勝 7. 3. 2004
10. 《意念活動》
意拳站樁除了姿式,還有意念。
意念活動主要凝神定念,透導入靜。
其中需要克制雜念,萬念歸一。總之,輕鬆舒適,
心曠神怡,悠悠自得。
意念放鬆活動的方法包括有關人體的感覺。這些感
覺發生在假設的環境,配合反觀內視,假想活動等
。這些感覺自然地激發身體內在整體機能活動。
其中設想站,坐,臥在優美的環境下,可達到迷離
忘我的境地。
(參考:站樁功 王薌齋)
邵保勝 8. 3. 2004
11. 《武德》
大成拳的全貌,包括武德和武技,如鳥之雙翼,車
之兩輪,缺一不可。
在有關武德的要求,其中有說,要具有對拳術實事
求是的態度。
武風,被認為和商業性質掛勾,大吹牛皮的,就是
墮落。
王薌齋先生對學生說:對待拳術要有科學態度,要
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要使自已所說的和自已所做
的兌現。
(參考:大成拳之武德 王選杰)
邵保勝 9. 3. 2004
12. 《築基》
張鴻誠前輩說,練習意拳之前,如先有基本功基礎
,效果更好。
他說,意拳的第二代,第三代,大多都是帶藝投師
的,所以基本功方面,較少詳論。
其中所說的基本功,就是放鬆關節。
例如,有關手部的要求,就有指、腕,肘、肩等。
其他還有腰、胯、膝、踝等。
這些基本功,如經過正確的鍛練後,配合身形步法
,對發勁及推手很有幫助。
(參考:張鴻誠先生2004年香港意拳學會講座)
邵保勝 14. 3. 2004
13. 《聚餐講座》
香港意拳學會於2004年三月十三日舉行聚餐及講座。
是晚張鴻誠先生為主講嘉賓,專題意拳築基功。
張師傅為姚宗勛入室弟子,亦曾從師王培生先生,
李天驥先生,及熊德山先生。
講座內容由專人攝錄,輯錄光碟。
邵保勝 15. 3. 2004
14. 《形意》
王薌齋先生說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隨意轉,意
自形生,式隨意從,力由意發。
又說,以形為體,以意為用。
古拳譜輯要亦有十二形取意之說。就是,龍搜骨,
虎扑食,猴縱山,馬疾蹄等。
意思是說,參考動物的形態,取其特性,放在拳術
中運用。重點是只在乎神似,不在乎形似。
(參考:意拳要點 王薌齋/古拳譜輯要)
邵保勝 16. 3. 2004
15. 《形意拳》
形意散手炮為沙氏根據五行拳,形意八式,雜式捶
等而創編。
其中包括以手,眼,身,步等技法用法,共有六十
四種。如劈,鑽,崩,橫,撲,拍,抖,衝,撞,
挑,頂,雲,領,蓋,勾,爬,勒,帶等。
這套拳的特點是象形取意。練時首先體會其形,其
意之所在,學習暗勁,柔勁,內外兼修。
再進,要求在內景中講究精,氣,神的鍛練。如此
,至剛至柔,變化隨意,步入化境,則形意拳盡在
其中。
(參考:形意散手炮 沙國政 張修林)
邵保勝 17. 3. 2004
16. 《健舞》
大成拳李照山先生以大成拳的功法為基礎,新近創
編了一套大成拳養生健舞。
李先生是大成拳王選杰先生弟子。
這套健舞可獨立單式練習,亦可當大成拳站樁功練
習。特點是當慢練時,如行雲流水。若快慢相間練
習,則如潮水,波濤起伏。
健舞獨特之處,是所介紹的三個步法。即丁八步,
轉身步,和跟步。
這套健舞經幾年推廣後,証明對娛樂,養生,健身
,及技擊方面,為極有效的功法。
(參考:大成拳養生健舞 李照山)
邵保勝 17. 3. 2004
17. 《打得舒服》
王薌齋先生對弟子常說,大成拳打人,要使被打者
產生一種舒服感。
當然,被打者從來也沒有挨過這樣的打,而且還主
動要求再打一次,好讓他們再嘗嘗這個被打的滋味
。大成拳講求精確掌握發力的方向,和力量。
要做到用重力,能將人一拳擊到。用輕力,對方不
但不痛,而使人莫名其妙,還要求回味一次。
(參考:大成拳 胥榮東)
邵保勝 17. 3. 2004
18. 《健身舞》
王薌齋先生精通書畫,音律。與書畫家齊白石和李
苦禪也經常有來往。
王薌齋先生晚年對拳舞甚為重視。所創舞蹈有白鶴
舞,驚蛇舞,游龍舞,及揮浪舞。
練習舞蹈時,要注意「意」之領導,把精神氣質,
表演在形體動作上。
王先生常說,練習舞蹈既要有站樁的功力,還要有
適宜的體型,和相當的文化素養。他深感具備多方
面質素而學拳舞的,後繼乏人。
(參考:大成拳 胥榮東)
邵保勝 19. 3. 2004
19. 《整體觀》
天人整體觀,意指人體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和
自然變化適應性是有相關的概念。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份,天地萬物之變化自然影響人
的生命活動。
形體指身體,包括內臟,頭部,和四肢。
人體除形體外,還有精,神,氣,和經絡。
意拳強調整體論。利用指導思想,通過站樁訓練,
平衡及調節精神氣,與形體相關的適應性。
當站樁到一定程度時,意念活動能使自身和外界聯
繫牽掛時,可使意志力放長,廷伸。從而體驗「天
人合一」的境界。
這種整體觀就是拳學的正軌。
(參考:王薌齋拳學 楊鴻晨)
邵保勝 20. 3. 2004
20. 《勒》
勒,為六合八法其中之一法。其意是指定靜守虛。
由於拳是由各種形象所組成,而各形亦有不同的特
性,故拳式亦有快慢緩急之分。
勒,為達到拳術至高境界的方法。要求心定虛空,
心無旁慕,勒定守虛。
當對敵時,時刻保持虛靈,不亂動,保持體力,洞
察先機,達到後發先至的目的。
(參考:六合八法拳釋義 方伯誠)
邵保勝 20. 3. 2004
21. 《尤氏空勁》
尤彭熙先生,先後隨六合門米劍華先生及無極門崔
振東先生遊。後服於王薌齋先生的不用力之妙,拜
師門下。並迎師於家,事之若父,專攻意拳。
王薌齋先生門下,唯尤先生能發空勁,不觸人體而
能將人放出丈外。
李英昂先生曾請教尤先生於上海,指點空勁練法。
原來亦以站樁練氣為本。
(參考:意拳正軌 王薌齋 李英昂)
邵保勝 23. 3. 2004
21. 《氣》
大成拳中指氣的運用,是指呼吸。
呼吸貴乎順其自然,練時不必介意快慢,深淺,粗
細等。只要練功得當,自然而然的就會形式深,勻
,細,慢,長。
自然呼吸,對養生有益。技擊時亦可形成血氣鼓蕩
,周身可以產生彈力。
道家氣功云,听之以氣是也。
(參考:大成拳功法及實作 王選杰)
邵保勝 23. 3. 2004
22. 《意拳入門六法》
孫秩老師的六個意拳基礎練法為:
1. 長身法
肢體肌肉盡量放鬆,使筋能拉長。
2. 縮身法
身體內所有肌肉經一段長時間拉筋鍛練後,由緊
變鬆,脊骨每節伸展自如,令身體產生彈簧力。
3. 柔腰法
腰能轉動靈活,脊骨能每節鬆開,就要繼續用擰
、擺、橫、榣、前俯後仰等不同方法隨意練習。
4. 上鬆下緊法
控制身體分成兩部份來練習,橫膈膜以上,放鬆
旋轉。以下用意念收緊。
5. 腹實心虛法
胸部鬆開,就會充滿氣,心就虛空,亦即空而不
空。另外丹田就能充實,能產生抵抗沖擊能力。
6. 正身法
讓身體順其自然,全身鬆開,腰脊只需虛虛領起
,上下成一線,就會有沖之不開,撞之不散的本
能效應。
最後再配合手法,步法,整體爭力,意念對拉,
呼應等練習。
(參考:學習意拳的一點體會 何家興)
邵保勝 10.4. 2004
23. 《頓悟佛法》
佛向性中求,莫向身外求。只在形式上下功夫,
是不能成佛的。
王薌齋將武術傳统的套路一掃而空,并痛斥其流
于有為之形式,喪失拳道,戕害良能,無益身心
。認為拳學根本上無法可法,一有成法,精神便
難一致。所謂拳法,只是指原理原則之法,非枝
微末節之刻板方法。
一法不立,無法不容。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以
宇宙之原理原則為體,所重唯在神與意。發揮自
然力,養成神圓力方,形屈意直,虚實無定,啟
動本能觸覺。
其實,練武禪修一樣,太執着于形式、行為,都
是錯。只有日常行、立、坐、卧,都不離拳,謂
“拳拳服膺”是也。
(參考:少林武術與禪宗哲學 康慶武)
邵保勝 11.4. 2004
24. 《發拳》
發拳目的是進擊。
王薌齋先生說:打不著不打,打不倒不打,打不
死不打。
意思是指擊中目標,重擊,擊倒。
擊中目標,要求本能反應。
重擊,要求整體力。
擊倒,要求自然本能。其一為心狠手毒。
(參考:大成拳學 和振威)
邵保勝 1.5. 2004
25. 《斷手》
意拳術語中之「斷手」,其意乃截斷對方來手之
勢,來手之力。講求發力,自然力,
一、斷手講求發力不破體,須使渾身無任何執著
點。一有執著點,發力必破體。其力亦無法均整
,且易為人所制。
二、技擊之另一要求,是自然力。此種自然力是
禽獸之本能活力,乃先天即有。然藉後天之鍛練
,啟發而恢復。此種活力之表現形式,亦會因人
而異。
三、意拳之原理法則,即「無法即是法」。亦即
道家「無為無不為」,佛家「萬法皆空,即為實
象」之義。指無固定之打法,卻有惰性之本能反
應,此為意拳斷手之化境。
(參考:斷手述要 王薌齋)
邵保勝 3.5. 2004
27. 《體認》
習拳有得於師,有得於己。
得於師者,為規矩。得於己者,為循規程。
經過體認後,就實在知道用拳之妙。
體認功夫有三要點,即內省、外觀、實驗。
內省、外觀,就是比較。實驗,是求實效的意思。
體認功夫有三步,即力、氣、神。這亦即是實功,
習拳功夫深淺的界限。
(參考:習拳六要 王薌齋)
邵保勝 7.5. 2004
28. 《身動起象外》
學拳貴乎明理,參理須用形象邏輯思維。
平日練拳,須富於想象。然後得拳中妙也。
要仿生擬物,想象萬千,無窮假借,無窮抽
象。設身處境鑽入所想象之形象中去,以體
現其神、形、力。
要到達有不知「周之夢蝶」,或「蝶之夢周」
之境,發力始能靈活透達也。
(參考:斷手述要 王薌齋)
邵保勝 7.5. 2004
29. 《太極神明》
近年,曾對一位逝世不久,己定居美國的上
海名師的凌空勁,進行商確和討論。
結果,基本上確認凌空勁,是客觀存在的。
這就是太極門中的高級技藝,太極神明階段
。所謂爭議,是因為技藝未及,不能理解所
至。
拳藝到高境界時,忽隱忽現,似無實有,形
神兼備,勁斷意不斷。
(參考:吳式太極拳推手匯篇 李立群)
邵保勝 11.5. 2004
30. 《通家》
習拳不論拳齡、功力深淺、身形年齡、方法
、快慢、輩份等,只著重學術原則、原理、
通與不通,以及精神力量。
即有獸性之篤力,加上修養,便可鍛成神志
清逸之大勇功夫。其時,博得道要,至通家
而超神化之奧。
通家者,不僅精於一門學術。聞其言,可知
其有無實際。觀其作法,便知其蘊。亦能一
語道破具體或局部補救之法。
功夫與精神,結合巧妙得當,就是拳拳服膺
的拳法。亦即本能之拳法。
(參考:大成拳論 王薌齋)
邵保勝 12.5. 2004
31. 《入靜》
練功時的各類意念活動,都是在入靜基礎上
進行的。
王薌齋先師說,注意致力追求入靜。但不可
急進,以免精神負擔愈大。以賊攻賊,賊去
賊入。前念未消,後念又起。
應該聽其自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如身
在大治爐一樣,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盡在陶
治之中。
意思即是不要受外界條件干擾,心情喜悅,
怡然自得,這樣入靜才能鞏固。
(參考:站樁功慨論 楊德茂)
邵保勝 12.5. 2004
32. 《站樁療法》
站樁分別有醫療和健身效果。
練習方法相似,但在精神、力量、意念、假
想方面都不同。
治療練功的,一般都是注重形鬆意鬆的。沒
有要求做甚麼負擔力量的姿勢。
站樁入靜時,可用誘導語言、聲音,音樂幫
助。
而養生動功,隨古曲跳動。有白鶴舞、驚蛇
舞、游龍舞、大氣舞等。王薌齋先生表演的
拳舞,是加上站樁功夫的,舞姿美妙過人。
(參考:我對王薌齋先生氣功療法的實踐和
體會 何鏡平)
邵保勝 13.5. 2004
33. 《舞道》
拳學,到了清代,己被湮靈迨盡。而舞道,
更是久湮無聞。
殊不知,舞道是啟發人類天賦良能活力的一
種學術。不只平易近人,又情趣無窮。
舞道,是抒發感情,振奮精神的最高藝術,
並且可以除病養生,陶治性情,延年益壽。
(參考:雜談論舞 王薌齋)
邵保勝 14.5. 2004
34. 《梁子鵬》
梁子鵬先生(1899-1974),南海人士,於1946年
自滬來港經商,業餘授拳。為心意拳及六合
八法拳傳到嶺南之始。後傳有孫秩,盧秀東
,方伯誠等人。
梁先生初曾在精武會隨陳子正先生習鷹爪門,
後隨意拳尤彭熙先生精研站樁及心意門拳術,
最後從吳翼翬先生習華嶽心意六合八法拳。
(參考:六合八法拳釋義 方伯誠)
邵保勝 17.5. 2004
35. 《方伯誠》
方伯誠先生,1925年生於淅江。少好武術,
早年在港隨李長清先生習氣功,又隨董英傑
先生習楊式太極拳,後隨梁子鵬先生學習心
意拳及六合八法。
曾隨師兄李英昂先生習郭岐鳳武當劍法。方
先生業餘授拳四十餘年,出版六合八法拳釋
義拳譜。
(參考:六合八法拳釋義 方伯誠)
邵保勝 17.5. 2004
36. 《孫秩》
孫秩先生,廣東東莞人。精意拳,太極,
八卦,六合八法。為梁子鵬先生得意弟子
之一。在港業餘授拳三十餘年。隨者有何
家興,梁基,吳寄之等人。
(參考:何家興 香港意拳學會副會長)
邵保勝 18.5. 2004
![]()
37. 《何家興》
何家興先生,廣東南海人。少好武術,父兄
亦為拳師。自1976年起跟隨孫秩先生學習意
拳,華嶽六合八法,太極拳及推手。
在香港及廣洲授拳三十餘年。精研拳舞,身
法功夫。跟據王薌齋宗師抽象意念,領弟子
從書畫中尋拳道,承先啟後。
(參考:何家興 香港意拳學會副會長)
邵保勝 18.5. 2004
38. 《練拳術勿專求氣、力》
練拳術不可固執不通。
若專一求力,即被力拘。專以求氣, 即被氣
拘。若專以求沉重,即為沉重所捆墮。若專
以求輕浮,神氣則被輕浮所散。
所以然者,練之形式順者,自有力。内裡中
和者自生气。
神意歸于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將神氣
合一化成虚空者,自然身輕如羽。
有若無,實若虛,匆忘勿助,不思而得,從
容中道。
(參考:論形意 郭云深)
邵保勝 19.5. 2004
39. 《意拳講座2004年五月》
香港意拳學會於2004年五月二十五日舉行講
座。主講嘉賓為何家興先生(香港意拳學會
副會長)。
講座內容包含樁法、推手、試力。並示範身
法中的大拳頭打法、應用。及推手中練習感
應,如輕身法、重身法等。
講座內容由專人攝錄,輯錄光碟。
邵保勝 26.5. 2004
40. 《姚宗勛拳學》
姚宗勛先生在三十年代,研究傳统拳術拳理
和佛、儒、道、醫、現代運動學、力學、生
理學、心理學、神經醫學、運動訓練等相關
理論。
審視拳學一生,他從未對自己滿意過。並對
門人的期望,謂要做拳學家,不要當打手。
他總結對意拳的體會是,「神游物外,力在
自然,形似有無,意含宇宙」。
(參考:北京宗勛武館)
邵保勝 2.6. 2004
41. 《身外尋》
所謂「有物」的形態中,分局部、整體、體
內、體外等。
站樁或試力,都有具體動作形態,有「視之
有物」,和「空洞無物」之分。例如,力任
自然,鬆而不懈,緊而不僵,形鬆意緊等都
是向身內去尋的東西。可說是,離開己身,
無物可求。
若是提撐天地,把握陰陽,動似山飛,靜如
海溢等形態,則屬抽象。當達到一定水平時
,就會超過了力學的領域,到達更高級的質
變程度。
這種雄壯偉大的澎湃氣概,就是身外尋的東
西。
(參考:拳道中樞站樁功 于永年)
邵保勝 7.6. 2004
42. 《薌拳不是氣功》
以下舉例證明,說「薌拳不是氣功」。
(一)趙道新先生用搏擊實踐證明,「氣
,至今未有甚麼用」。
(二)姚宗勛先生指出,「無論是初學者,
或是上乘拳家,都不能發氣打人」。
(三)澤井健一先生的弟子佐騰嘉道指出,
「太氣是指瞬間的爆炸力」。
(四)1926年,王薌齋先生在《意拳正軌》
中,基本上完全採用了傳統的經絡運行法。
(五)1939年,與齊執度整理的《拳學新論》
開始否定了氣功,證為養氣功夫是理氣功夫
,講求意、氣、力。
(六)1944年,王薌齋先生在《大成拳論》
公開否定了氣功。在《答記者問》中,說
「腹內乃腸、胃、肝臟之宿舍,並無氣之
所至於動力之功能,都是爭力、彈力,與
宇宙之接觸和運用」。
(七)1959年,王薌齋先生在《樁功與四
形》說,「欲收技擊之真實效用,須使渾
元力與宇宙力合拍,及呼吸之彈力作用」。
拳學的氣,實在是指精神氣勢,呼吸及思
維而已。
(參考:武學指要 楊鴻晨)
邵保勝 9.6. 2004
43. 《辨勁》
研究勁力,是實戰關鍵。
勁和力,本質是一樣。
通過後天拳術訓練的,叫做勁。
先天的、僵滯的,叫做力。
力有多種,即持續力、衝擊力、發擲力等。
而勁亦有多種,即剛勁、聽勁、真勁、借勁
、向心力、空勁等。
明白勁力之分,不是將區分生搬硬套在實用
上,而是研究如何科學地、高效地,用於拳
術訓練,將理論實證。
(參考:辨勁 趙道新)
邵保勝 11.6. 2004
44. 《服膺》
拳本服膺,亦為拳拳服膺。
服膺,即衷心信服,正確的道理,牢記於心之
意。
膺是指胸有承受、承當之意,統之應理解為懇
切、真實地追求,衷心信服拳學道理。
(參考:大成拳法理解析疑及詞匯詮釋 和振威)
邵保勝 15.6. 2004
45. 《拳的真諦》
拳,是一種追求靈感的修為。
拳,是一門藝術,鍛練人的品格、情操,及達
至性命雙修的目的。
除技擊術外,同時要研究養生、哲學、禪學、
力學等多方面修養,享受精神樂趣。
用意不用力,才能達至無為,即無所不能。
若單論應敵,則只是打手一個,拳學微末技。
有人聽不懂,即不知拳理,又不好學進取。當
你對他說真話時,他還會恨你。這就是「道不
同不相為謀」,只能各走各路。
(參考:中國武學中的真諦 王鐵成)
邵保勝 16.6. 2004
46. 《渾元功》
楊茂德先生認為中國拳術源於文化、廣博、實
用。他說,渾元思想,即“一”的精神實質。
站樁與技擊,原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面。即鬆緊
互相轉換。在養生保健方面,說身心調節、疲
勞恢復、新陳代謝等。而在技擊運動,則說力
量、速度、反應、耐力等。
大成拳,講理論、功法科學。不講四象、五行
、八卦、生克。徹底否定套路,以站樁為核心
,培養一觸即發的功夫。
(參考:恩師楊茂德先生的拳術思想 程子文)
邵保勝 18.6. 2004
47. 《精神說》
拳意,其有關科學理論有兩點。
一,訓練條件反射,後天反複實踐而得。最後
,可以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
意」之境。
二,由精神因素直接影響神經系統。即精神受
到刺激,產生興奮作用,而達至快速和勁量肌
肉收縮。這就是爆發力。
精神放大的拳意體驗,在乎個人悟性高低。不
疑不悟,徹疑徹悟,見仁見智。
(參考:大成拳精神說之淺析 許福同)
邵保勝 18.6. 2004
48. 《養生拳》
王薌齋先生晚年在北京中山公園,以養生樁為
主的站樁氣功,廣收各類病人,治愈者不計其
數。
其中有學者存有疑意,以為先生隱諱拳術而不
傳人。原來養生和技擊,是一件事。拳術是一
種養生活動,而不是一招一式三拳兩腳。
只有通過樁法訓練,才可以培養利於養生的自
身力,及遇敵時又能自發本能潛力。
(參考:大成拳 胥榮東)
邵保勝 2.7. 2004
49. 《神意》
王薌齋老師在拳學修為上,著重神意與為人境
界。
所謂精神按制意念,意念假想無窮。即分合、
動靜、攻守、練養、理法、蓄發、虛實等拳意
與精神之配合。
若武略要與文學合為一體,境界修為自不平庸
。練武之人應在文化水平上、道德修養上和思
想上提高自已,拳術才能升華。
不明拳理、沒有文彩、品格低下和驕傲自滿之
人,很難達到拳之真境。
見其氣質,知其修為。看其文章,知其造詣。
人謙學一定博才深悟。人友善,必廣人緣。如
再得明者指點,便可入神意及大乘之境。
(參考:拳學之道神意求之 李見宇)
邵保勝 6.7. 2004
50. 《指力》
大成拳內功基礎功法主要是樁功。初學者可練
養生站樁式。
久練此樁可漸增指力,在臨床針炙運用有不可
思議之妙。無論是進針無痛,還是體會針感,
都有明顯優勝。
我(胥榮東)曾於1989年在日本關西氣功協會
總部授功。
其時參加者有不少針炙師與針炙學家。
而從拳道悟解中,使我(胥)在做人修養和拳
術、醫學方面都有裨益。
(輯錄:大成拳內功修煉與中醫針炙療法之功
效 胥榮東)
邵保勝 16.7. 2004
51. 《顛倒顛》
武當張三豐祖師說:「順為凡,逆為仙,只在
中間顛倒顛」。
仙,比喻是超出凡庸的人。意即真實的修練者
。顛倒顛,意即不拘泥、創新、提高。
一般常情靠四肢活動,不枯燥,不寂寞,性情
怡然的練功,其結果只是平凡的人。如全身不
動,寂靜練站,可能練出本能。
王薌齋先生說:「全身放鬆、鬆而不懈、凝神
、定意」。就正是老子說的練仙之術,所謂致
虛極,守靜篤是也。
(參考:站樁功的奧妙 秘靜克)
邵保勝 28.7. 2004
52. 《五步》
王薌齋先生說:中國拳術有五步功夫。
定招定法取勝,謂之小乘。
無定招死法,隨機應變而取勝,謂之中乘。
能將萬法歸一,使對手防不勝防,謂之大乘。
以自身觸覺本能發力而取勝,謂之上乘。
隨心所欲,不落形跡,使對手如臨天網,無法
逃避,謂之最上乘。
(參考:大成拳 胥榮東)
邵保勝 11.8. 2004
53. 《站樁 - 練習分享區》
(此文在 18. 2. 2005 貼在太極論壇留言區)
站樁,不是新東西。而且談論很多,爭議亦多
。經驗和功法,各說紛云。
我見議大家嘗試在這裡集中分享練習站樁30天的經驗。目的是練。重新認識,求證。
參加辦法:
1.有興趣人士請在此貼文報名,及介紹自已。可隨時加入。
2. 以練習日誌方式(最好每日,或隔日),不拘形式派別,在以下範圍分享經歷、資料:
a 目的
b 所用功法
c 時、地
d 反應、醫療效果、功力變化
期限:一個月,由即日至2005年三月底
構思:1.嘗試挑戰自已堅持能力。
2.30天後安排免費講座,徼請練功者親自見證。
3.安排導師解答,引證30天內所體驗的問題。
4.用數據、實例、功法,求真實效。
5.考慮推廣站樁活動的可行性。
保密:1. 個人資料亦可保密。日誌內容可用密函郵寄
ziboce@netvigator.com 。資料經整理後貼出。
2. 用訪客登入,登入個人稱號。
費用:全免
據可靠消息,2005年四月二日為香港意拳學會春節聯歡,計劃請王薌齋徒弟出席演講。主講
人是養生療法專家。網友亦可參加講座聯歡活
動。這是個學習站功好機會。30天試功月,萬
勿錯過。
另此文內容與香港意拳學會組織無關。邵保勝 17.2. 2005
54. 《意拳講座》
2005年四月二日香港意拳學會春節聯歡。席中
邀請武國忠先生演講。武先生為王玉芳義子,
亦是中醫師。
武國忠認為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蠕動。他
說,年青人可由技擊樁入手。而老年人要多站
平抱樁。
及後,武先生示範發聲,及試力。他總結,好
拳在減不在加,堪破此理既通家。
![]()
邵保勝 2.4. 2005
55. 《免費養生站樁班》
有緣得吳先生捐出地方、冷氣、飲水,小弟願
試搞「養生站樁班」,費用全免。
內容:站樁功,以養生、健體、醫療為目的(不談技擊)。
目的:推廣站樁活動,發掘醫療效用。據云王薌齋祖師曾以站樁為養生、療病功法,證實有
效,而且安全。希望參與學員,有恆心練習,
以身證效,造福社群。
地點:葵涌梨木道,全新裝修寫字樓(由旺角朗豪坊,車程三十分鐘)
時間:2005年六月四日起,逢星期六,下午三時至五時
功法指導:邵保勝師傅,及定期徼請前輩嘉賓來指導
費用:全免
主辦:太極拳廣場
歡迎有興趣人士,不分老幼,齊齊站出樂趣。
因場地限制,只限報名人士參加。報名後,會在第一課前接通知,及地點。
報名請電郵 ziboce@netvigator.com
查詢: 97556313 邵(原文轉載自太極論壇)
邵保勝 8. 5. 2005
56. 《意拳推手》
根據有關意拳推手資料,引述具體技術性重點
如下。
一、技術運用
沒有事先設計路線、形式、規律,渾身都
是打擊點,講求步法、反應、攻防轉換。
功力與技術並重。
二、力量運用
均整協調與平衡,瞬間變化,疾速爆發,
冷脆連續。
三、常犯錯誤
擰腰化勁,畫圈、無中線意識,肘過彎或
直。
四、平衡
形不破體、力不出尖、意不有象。
五、實作情況
鬆緊、斜正、推拉、動靜、進退互換,但
勿過正。脫點與抽手。
六、隨機特性
未觸手前,是本能。所以說「不期然而然
,莫知之而至。拳本無法,有法也空」。
觸手後,根據客觀情況,隨機應變,相機
而動,就是「一法不立,無法不容」。
(參考:意拳推手應注意的問題 謝永廣)
邵保勝 21. 7. 2005
57. 《韓氏意拳之一》
韓氏意拳強調兩點,即一用力便是錯,及一具
體便是錯。
不用力的意思,是放棄局部力系統的慨念。找
尋自然良能。即無形,但存在的東西。
具體的意思,是屬於確認的功能。認為應該是
求知,找摸還有未知的東西。
自然,是說合理的結構培養。所謂不求形駭似
,只求心意足。
心意,亦指獨立、個性。
(筆錄:韓競辰意拳講座2005年七月二十六日)
邵保勝 27. 7. 2005
58. 《韓氏意拳之二》
韓氏意拳亦強調「真實」。
認為拳的產生,是鬥爭現象,和有效的行為。
站樁、套路、拆招,是虛擬的,不真實的。
例如站樁,若認為目的是強化、耐力、儲備能
量、意念(意做),都不是真實的。即標準行
為訓練,屬固定個性存在的,均沒有實作情況
根據。
真實,就是自然。自然來自合理的結構培養。
即典型行為訓練,有獨立個性,具有移形換位
功能。
(筆錄:韓競辰意拳講座2005年七月二十六日)
邵保勝 28. 7. 2005
59. 《拳學》
據韓競禹云,拳學,解作武術理論體系。這體
系的功能,對整體武術領域,所有內容有進行
分析、解釋、評判、指導作用。
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要有以下條件:
明確主導思想,目標宗旨,嚴密的理解體系,
系統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及科學合理的評價標
準。
拳學必須有以下性質:
客觀性、唯一性、涵容性、週延性、科學性、
系統性。
他倡議一個武術判釋體系,叫「一意、二道、
三階段」。意,是指意識。道,是指理性與覺
性。階段,是指認知。
(參考:拳學的呼喚 韓競禹)
邵保勝 20. 8. 2005
60. 《勁力》
大成拳有五行力。
這五種力,造成效果如下:
(一)發放力
將對方放倒或彈出。對方毫無疼痛感覺。有說
被發的人會感覺很舒服,要求打多次。
(二)穿透力
將對方造成重傷。指勁力透入內臟。
(三)發放穿透力
發放穿透合一。
又內勁表達,有如下內容:
蓄積力、整體力、渾元力、二爭力、鞭力、彈
力、引力、纏絲力、惊力、螺旋力。
另外還有開合力、輪軸力、滑車力、重速力、
定中力、撐抱力、惰性力、三角力、槓杆力、
斜面力、吞吐力等。
在斷手應用時,這些力均沒有固定形態。即隨
意狀態,發揮實用、根本的內勁。亦即本能。
(參考:大成拳斷手絕技 李照山)
邵保勝 26. 10. 2005
61. 《拳道》
王老論拳道精神,在乎人的本質,及研教方法。
習拳不盡在年限之遠近,與功力之深淺,和身體及年齡之
高下。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動作之快慢,輩份之高低。
習拳最貴明理和精神有力。即在乎學術原則原理,通與不
通。尤須在天賦之精神,有無真實力量。再度其才志之何
似。始定其造詣之深淺,將來成就至何境地。
夫所謂通家者,不僅精於一門,而于諸般學術。聞其言便
知其程度何似,是否正規,有無實際。觀其方法,一望而
知其底蘊,或具體局部,或具體而微。用何法補救,自能
一語道破。所謂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夫為教授者,能與人以規矩,不能示人以巧。是在學者精
心模仿,體會操存。然後觀察其功夫,與精神合作之巧妙
如何耳。
拳道,乃拳拳服膺謂所拳,亦即心領神會,體認操存之義
。
以上為大致原文輯錄。
(輯錄:拳道中樞 王薌齋)
邵保勝 10. 11. 2005
62. 《高臣》
香港意拳學會2006周年聚餐,邀請意拳高臣先生來演講。
高臣,1971 年出生於中國遼寧本溪市。高中文化程度,現
年36 歲。
高幼喜武術,尤對內家拳情有獨鍾。16 歲即奔赴各地拜師
求學。20 歲從學于河北楊鴻塵老師修習意拳( 大成拳), 有
所承受,奠定了追求武術的基礎和發展方向。並於1999 年
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意拳( 大成拳) 的教學推廣工作。期間
與各流派武術有過較為密切的接觸,相互取長補短,以求
自身的進步。
2000 年春,高因機緣得以拜識天津李洪喜先生,通過印證
,才知昔日所學僅為皮毛,遂拜入其門下,重修意拳。通
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對李洪喜先生所傳的保定和天津風格
的意拳有了新的認知,其間還得到了師爺張恩貴老人的精
心指點,對意拳的起源,演變及定型均有一定的瞭解和認
識,尤其是薌齋先生拳術風格的原始風貌。
講座中,我筆記內容要點如下:一、力不出尖,是指拳式意不露形,攻防合一。
二、太極說圓球,意拳便是不光滑的圓球。
三、拳舞,無固定規律,但是要有機,有狀態。
四、神光,為精神光線。
五、拳舞,叫動法。舞若瘋子。有神龍、毒龍之分。
六、發力要訣。
七、形意五行拳與意拳的五拳,分別在於彈簧力的運用。
八、短勁、拳舞、樁法、技擊解說及示範。
高臣渾元樁
邵保勝 29. 4. 2006
==============================================================
此引索介紹意拳,有關香港及海外意拳(大成拳)之拳館/學院/網站,及活動。
歡迎來稿 ziboce@netvigator.com ,免費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