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勝心意拳館
自修篇
1. 《速度》
讀書的方法,與目的有關。
如果有系統的讀,做筆記,分類,歸納,
分析,成績很快看得到。
我說成績的意思,是完成目標,過癮,過
目即忘,不求甚解。
練習速讀,亦是我的目標。
曾經這樣分類讀小說:
作家系列
時代系列
武俠系列
科幻系列
短篇小說系列
戰爭系列
歷史系列
定立自已目標,如三個月內,看完所有
百多本「衛斯理」等。
失敗的過案也很多。不自量力的,如本
草網目,香港植物等。
邵保勝 27. 11. 2003
2. 《欲速不達》
拳經,能流傳下來的,能「懂」己是一
個難度,所以沒有速讀的必要。
第一次讀,全書看一遍。
第二次讀,重點只看數章。
第三次讀,精讀數行。
第四次,數句數字。這時,手不離卷,
若有所悟,亦有所失。
十次,數十次,每次有新發現,便樂
在其中。
拳樂原來在「迷」中。
邵保勝 27. 11. 2003
3. 《系統》
自己曾去過的地方,事後喜歡在地圖
畫個記號。
如果是一張區域街道圖,有可能每條
街道都走過,
方位記得很清楚,默寫一幅也可以。
如果是城市地圖,也許都可以默一部
份。
翻開世界地圖,原來自已是這麼渺小
,很多空白位。
世界這麼大,但沒有一處是自已的。
系統亦是一張地圖。自已的拳,做了
一個統計,仔細分析。大系統,空白
位多,自圓其說難。
只好做了一張拳的小地圖。把自已學
過的東西重新佈置,用的是自已的邏
輯思維,相關互連。
這樣,自已的路就清晰,那裡有空白
位,一目了然,避免鑽牛角尖,走回
頭路。
在打拳的地圖,書法的地圖,讀小說
的地圖上,我不停地做記號,每天都
有新的版本。
邵保勝 3. 12. 2003
4. 《學問》
甚麼是學問?知多少才算是有學問?
是否聖人才有學問?做大學問的才算
了不起?
我說,學問是一個總稱。學問包括學
科的興趣,學習過程,應用,發展研
究,自我價值。
學問包羅世間所有事物,不勝枚舉。
人的壽命短促,惟有以有限的光陰,
做有意義的事。
我說,有意義的事就是為自已建立空
間,講求效率。
正面的不用說。邪門的例如不勞而獲
,過橋抽板,聲東擊西,走後門,危
言聳聽,視而不見,說三道四等。
這些邪門學問,做得出色也不容易。
說三道四也要有料才吹得過癮。層次
低的話,是八婆瘋婦式的叫罵。
我專敬做學問的人,無論正邪。
邵保勝 6. 12. 2003
5. 《消化》
吃進,消化,排出,是消化過程。
我是吃的機器。想吃甚麼,吃多少,
怎樣吃,由我定。
之後,我很少理。
吃多了,消化就苦了。亂吃,排毒也
苦。
有入有出,系統叫開放式。
過程如果沒有控制的,只可叫流程。
我也是看書的機器。喜歡看甚麼就看
甚麼,從來不理會明白與否。既然沒
有認真做功課,當需要書寫的時候,
就覺比排毒更苦。
書看後怎樣消化?各施各法,見仁見
智。
總之,有系統有計劃的看,及多「排」
。不會錯到那裡。
邵保勝 10. 12. 2003
6. 《無書》
盡信書不如無書。意思是不要盡信書
,要思考。
打拳也一樣,一個拳式,也有很多不
同演譯方式。
獨愛一個版本,最多只是一個翻版。
其實做翻版不難,也不用擔心錯到那
裡。
我不是一個好學生,沒有耐性學全真
版,只要知道是甚麼,為甚麼,敢打
自我的式子。
說我沒功夫,我認,因為我不信書。
說真的,連我這樣膚淺之流,寫的也
不會放甚麼真料。
邵保勝 24. 12. 2003
7. 《So What》
曾在一個博士班裡的課堂練習So What。
很過癮。
要求是:無論說了些甚麼,之後自已
或別人就回應,或問So what。不停問,
不停答。原來要自已的論點站得隱,
並不容易。
例如:
博士班裡的一個課堂講So what。
So what?
要求是:
So what?
無論說了些甚麼
So what?
之後自已或別人就回應,或問So what。
So what?
So What 的意思,有多義。即是甚麼,
為甚麼,怎樣,之後又怎樣等。
王薌齋先生說過,每動問。我會意這
就是So What的自我審查系統。
邵保勝 1. 5. 2004
8. 《思維》
思維,是指思考慨念。
做學問,要多用《具象思維》。即以意識
主觀變革物象。如懂分辨、防止、和糾正
偏差。例如配合各種感覺,情緒與自發動
作,發揮內在潛能等。
另類是《感知運動思維》,意指直觀動作
。在具體生活環境中進行,一旦感知與動
作中斷,思維即行終止。而不能以意識主
觀變革思維中的物象。是低層次具象思維
,如摹寫、生產等。
邵保勝 11. 5. 2004
9. 《修路》
對於治學功夫入門,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
給我很大的啟發。
多年來,我己看了這書很多次。仍然,有很多題目
,還未能體悟。
總的來說,我把身形、思想、個性納入先天的範疇
。而後天的學科,我比較有興趣的就是拳書畫。
學習的過程裡,從不敢自誇獨到。當知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天地之大,不可能全知明白。
到了這個年紀,來過小結。尋找未來路向,再重新
整頓學習路線。
原來,我甚麼也沒有學成。
最後,只好暫用「歸納、包容、原則、創新」來掩
飾。
邵保勝 13. 5. 2004
10. 《迷悟》
執迷的時候,可訪師友。
但是自已堅持沒有「迷」,這時,師友也
幫不了忙。
迷,我想到迷惘、迷思、迷縱、迷途。
每天的工作、生命的意義、對人對事情的
態度等,由自已做決定,自已安排。
當然,過去的事情,沒有可能全部親歷過
。總結過去的事,叫做歷史或學科。研究
歷史或其它學問,吸取教訓,為下一步作
准備,叫做學術。
學術,是開智的工具。學術有多門。例如
醫學、天文學、汽車修理、宗教、設計、
拳術、詩文等。
研究自已的歷史,是自娛。從中發現道理
,是自悟。繼而改進自已,是自修。自修
這種功夫,叫修養。
不過,如人生過程不是求學問的個中意義
,內涵思想,而是流水光景,人云亦云,
我說,這程度是學而無術,只停留在自娛
階段。
邵保勝 8. 6. 2004
11. 《天人合一》
修練到至高境界,就是掌握了宇宙真理。
到這境界時,即己參悟成佛。而從中有關智慧
、過程、方法,用之於研究拳學,可能有參考
價值。
方法中,佛說「念頭」。禪宗說「直接」。
淨土宗說「方便」。密宗說「悟真」。條件是
要專一、深入。過程是由從清醒與睡覺之間找
平衡。大都是說有關以念止念的思維、呼吸、
咒語等。
而王薌齋先生說有關內涵、過程、方法,是「
正軌」、「入靜」、「神意氣力」、「發聲」
、「抽象」、「鬆緊矛盾」等。
若問我對拳學的體會,我會如上這樣答。而成
就關鍵,就是體悟。而體悟是沒有止境的。
邵保勝 16. 6. 2004
12. 《題問》
知道有些招聘的主考者喜歡問一些難題。
如偏僻街道、法文、虛有事情等。應考者如不
認真思考,胡亂湊合,其結果必定失落而回。
問題背後當然大有文章學問。
若問遙遠,或鮮為人知的事物,這類問題的目
的是預算應考者不會答。
我想其作用可能是問「求真」的過程。知道很
多人自然地會答地圖、字典、身邊人物、網頁
等。原來這都是二三手資料來源,而且大多過
了時,其準確性成疑。
練拳也一樣,拳論、道聽途說等,都可能是片
面、而且不可靠的。最佳的方法,是自已親身
體認。
邵保勝 16.7. 2004
13. 《答問》
藏教有一種修練課程,是辯論。目的是激發啟
悟。角色是一人做問,一人做答。
我沒有這體驗,不知道他們的內容和方法。
我想打拳也有類似,就是每動問。
如連續問:再鬆一點可以嗎?
..........
再鬆一點可以嗎?
..........
再鬆一點可以嗎?
..........
最後,我會聽到放大了的心跳聲、脈動、呼吸
。經常發現體內,原來有很多機關振動得很頻
密。我發現,鬆就是動力的源頭。當然,這要
有其它條件及限制配合才成。
邵保勝 10.8. 2004
14. 《必然》
思考,發現,明白。這是學習過程。
過程跟程度、角色而有別。例如小學,是認。
中學,是知。大學,是辨。碩士,是用。博士
,是究。
又如,學生、教師、職員等,與領導人有別。
學習的方法,跟程度、功能掛鉤。如碩士以下
,或學生、職員,大概都是在常規、定律的範
疇內。例如,思考經常停留著對與錯、有用與
否的層次上。這些事情,建立在「必然」性的
範圍內。
思考未發生、非必然、無常、忽然的問題,難
度會較高。
打拳也一樣,思維方向,跟學習程度有關。
邵保勝 19. 8. 2004
15. 《恆》
如果恆心,是連續一段時間,做同一樣事情的
意思,那我可以說是個極無恆心之人。
恆心,要周邊的環境、條件配合。要專注一件
事情,與其目的和進度不無關系。
十六歲那年,我開始儲蓄。對象不是錢銀、有
形之物,而是知識、技能。因為相信只有充實
自已,才覺得是最保險的。
多年來,不管數量、質量、科目,每天都要有
新的知識、技能進賬。不然不會去睡。
今天回顧,這個學習方法也不錯。不可以說成
功了些甚麼,但也有不少成績可自娛。
我以「儲蓄」這慨念,遊戲人生。從來不會有
負資產這一天,因為我享受的是儲蓄這過程,
而不是在乎結果。
邵保勝 16. 12. 2004
16. 《禪功》
佛家禪功,強調定慧、止觀。
亦所謂「因定發慧,以智慧斷煩惱」。
每人對煩惱的理解都不同,而慧根各有不同。
結論,是各自修行,其過程叫做「悟」。
研究佛家的功法,這行為並不是搞宗教迷信。
意拳,也叫禪拳。意,即是要用思考、感覺
、反應。成果,是悟出道來。
我亦有編過一套動作,叫做太極禪。意思是
「悟」出自我,修證太極智慧。
悟,這東西別人幫不了忙。
(參考:藏密氣功 中國藏密氣功研究會)
邵保勝 26. 4. 2005
17. 《好書》
經典著作,是前人的智慧。因為人生有限,重
要的書,有云應該在三十五歲之前讀完。而之
後,才能轉化為自已的主張。
我用台灣出版的100本好書指引,做了個人曾經
閱讀的統計。
中國文學類:18/32本
西洋文學類:19/37本
人文社會類:1/12本
科學類:0/7本
傳記類:0/6本
圖畫、繪本類:0/3本
工具書類:0/4本
總算38本
結論,是連一半也沒有。再看看推薦傳記類的
六本好書。即愛因斯坦傳,李遠哲訪談與言論
集,乞丐囝仔(賴東進),流氓教授(林建隆
),五體不滿足(乙武洋匡),及柏拉圖的天
空。除了記得看過有關評論或介紹外,書本內
容沒有印象。
以三十五歲為目標,改變人生的好書,中外文
學竟佔了69本。我不認同所列的好書書目,而
我猜這可能只是出版社的推銷手段而已。
我亦有100本好書介紹。
(參考:改變人生100本好書 宋立民)
邵保勝 29. 4. 2005
18. 《我的100本好書》
列舉100本書,一點也不難。但如果說要推薦給
個別人,可真有點難度。
跟隨傅雷先生的方向,我也認為智識、興趣都
要全面性發展,才能成就人格的圓滿。
100本好書,如果要細心精選,很費時,而且
看意義不大。我認為以方向性的介紹也足夠。
因為人一生讀過工具書,或專業書外的閒書,
應該不只100本,而讀的方式也有精讀、速讀、
重讀之分。
我試填滿了100本後再籲選。我看,讀完了這
100本書後,離做一個完人還差很遠。或者,
推薦100本好書,是以每人每年讀完計。
即每星期兩本,我估計一般人應該可以應付
到的。
邵保勝 3. 5. 2005
19. 《習慣》
有說成功是靠良好的習慣。而所謂良好習慣,
雖是老生常談,但不容易堅持。
成功人的良好習慣是:
時間+次序+決定+目標+主動+雙贏+心境愉快
而壞習慣是:
不負責任+經常說如果+不善溝通技巧+輕易愿
諒自已
我認為心境愉快,是指在意料之內的一切事,
或意料之外的驚喜。你想你的人生甚樣過,平
淡中愉快,或意外中驚喜?
(參考:成功是一種習慣 周漢超)
邵保勝 5. 5. 2005
20. 《照書本練的》
張耀忠,中國武術段位七段,在其書序中,細
述學習太極刀的經過。
張先學東洋刀,五年後,照書本練習太極刀。
及三十年後,才正式跟老師王培生學習傳統十
三刀。
又十年後,創編太極雙手刀,及傳授。
張耀忠誠懇交代學習經過,不為自學,照書本
練而托詞,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參考:太極十三刀 張耀忠)
邵保勝 8. 5. 2005
21. 《禪房》
做了一個禪房,自已亦不是經來常打掃。
以下一個禪頭,老師經常說。話說一位十分勤
力的和尚,經常唸經做功課,每事問,很好學
。
一日,和尚坐在蒲團上問禪師,如何開悟。
老禪師答:「去茅廁。」
--------------------------------------------------------
禪房有四個窗,但是風景不一樣。燈火欄柵,
自已境界,自已體會。
悟性,是說智慧,不是知識,學不來。過程要
靠自已,老師或別人也幫不了忙。
http://www.geocities.com/taichinopain/zenbox
邵保勝 29. 7. 2005
22. 《自受之一》
網頁的內容,是自作的。推理上,後果亦是自
受的。
公開及私人來郵中,有鼓勵的,也有無理取鬧
的。
網頁內容,是免費公開閱讀的。搞講座,也是
免費的。私人搞的網友站樁練習班,也是免費
的。這是基礎於自樂、自願前題之下。
人生的時間,是非常保貴。自我修行,我得到
的樂趣最多。
邵保勝 8. 7. 2006
23. 《自受之二》
網頁上放東西條件,是有時限的。
網上空間,免費的,需要經常更新。交費的,
每年一次。
若問為何還要這樣自苦?
我用自學自趣說明。我學會用中文打字,也做
了很多網頁。
我希望我的讀者,會看到不一樣的見解,不一
樣的拳照,從中啟發,共同進步。就是自覺的
意義。
我不是寫教科書,不是編輯辭典,不是扮宗師
。我的態度,是生活。角色,是學生。
我的文字,只有初中一二年級程度的,就會看
得明白。博士班的教授教我,文以載道。
寫出來的東西,沒有靈魂,沒有體驗,別人沒
有得益,就是廢話。
可是,廢話,只是自殘,不會害人。幾千年以
來,說廢話的人很多,但也有很廢的,亦留下
來。
我自性天真,只是小人物,應該不會有高人理
我。所以收到的回應,一般水準不高。
邵保勝 8. 7. 2006
24. 《自受之三》
無理的指責,我只好當作體會「無意識界」,
得到平靜。
日前有網友查詢功夫班內容,一聽到收費問題
,認為我沒有誠意。回郵責備中,才說出有重
病問題,沒有工作,練過其它運動無效。
我對底盤骨架的筋肌結構,曾用功夫角度理解
過。對膀胱、前列線、陰道收縮等作用,以意
念、呼吸、動作,向一些安全,而又容易練習
的功法,曾進行搜集研究。亦曾教授過有此需
要的學友。
血氣運行不好,多做運動,理論上有道理。但
有病症在身,旺血同時,亦加速了有害細胞的
生長。
我不是醫生,我不會說練拳可醫病。
收費問題,除了有分別於師傅、師兄姊的客源
沖突外,也是一種時間、心思的代價。
邵保勝 8. 7. 2006
25. 《廢話》
甚麼是貢獻?
教授說,附加價值、效用、延續等。
一件貨品,一本書,一定有它的價值存在。
可是近日,我想為一本拳譜撮要的時候,發現一
本數百頁,幾十萬言的創作,竟然找不到內容的
精要。
精要的意思,即是真知卓見。
字典有其效用。但我沒有能力,為一本字典做撮
要。
有些拳譜,其實有很多內容是廢話。即沒有新意
、沒有客觀考證。
不能引用,就是考驗價值的指標。
邵保勝 23. 10. 2006
26. 《影片自學》
網友問,初學太極拳可不可以看影片自學?
我的看法如下:
一、私人家庭影片,要到七十八十年代 video VHS
才流行。如以前用八厘米影片的,應該經濟很好,
找名師學不難。相信不會只從影片學。
二、應該問這二三十年學拳的人。現在宗師的影片也可免費在網上看到。VCD DVD 這樣容易買到,
而且已作為學習的工具之一。
三、說有關看影片學的經驗。我練了太極拳、站樁、少林拳十六年後,偶然得到六合八法精品影片。
又找不到老師之前,自學是非常自然。有了基礎後
,時機際遇,又得兩位師傅全套教過,又再訪高人
指點。我把真實的經歷事說出來,是對自已付責。
可是有人用二十年前的影片事攻擊,把我自學以後
真正的師承不理,實無可奈何。
再者,我把個人拳法的傳承,清楚在網上交代。老
師們還可作活見證,包括六合八法的老師前輩們。
只是說資料,六合八法盧子雲是陳亦人的大弟子。但仍向一位姓何道士求學。我得到影片的演譯者,
是何的徒弟。可惜他不授徒。
再說,我想不到一小段六合八法影片,吸引外國武
術網做了訪問,翻譯成德文。而且日本的中國武術
網,也有介紹。
四、我有外國學生,之前是看影片自學,有名師來附近開班,就報名上課。她現在的學生比我多。
五、我也有師姐,看八卦掌影片後,自創套路去比賽,居然拿冠軍。事後才跟老師從頭學。當然,她
有太極拳錦標賽冠軍的基礎。
六、另外,太極拳給初學影片的內容,又有多高深?
七、也有人對閱讀文字,比看影片看圖像好的。一位博士班的教授,叫學生不要用圖解,因為他對圖
大頭。我交功課多用圖解,自然很低分。
看看網友在分析影片,以秒鐘動作計。其精確程度,就知道學不學到。
八、口授身授,是指要掌握一些,不易用文字、圖象來清楚說明的量度與變化。而且學習時,需要不
停調教糾正的意思。
九、當然,若問初學跟影片的關系。我這七十年代
學拳老人,沒有經驗。
十、若問我的寫意功,可否用影片教授,我說可以。
因為我教人以理論、邏輯、心法、解究,可示範,不
說玄。亦設有 Distance Learning Programme。至於我願
意拍下否,是市場價值觀問題。
十一、總之,有人質疑影片自學,同時有人推銷書籍
影片。可以這樣說,影片對學習幫助很大。亦是本世
紀最大發明之一。
邵保勝 15. 2. 2007
27. 《整理資料》
豬年初一,晨早興到,先寫一段回顧。
在網上寫東西,是自已的真實紀錄。雖然是即興,
但經分類後,亦井然。到現時為止,方向路線,還
可以。整理資料,也算是自學。
從氣功或資料中,我對呼吸、入靜、外氣加深了解
。
從意拳資料中,我發現了養生、療法與技擊之不同
。撮出寫意三層功夫、寫意三層生有論。我編做「
寫意功」。
從吳式太極資料中,知道有快慢架。與楊式套路的
次序,基本上很似。我開始把自已的吳式太極傳統
練法影片,放在網上。
從草書的資料中,我應用於分析圖畫。我把實驗的
東西,包括拳意書法影片,也放上網。
從道佛的經典中,我發現了過去、現在、未來的啟
示。知道不可執有,也不可執空。其中對物情的態
度,開放我思維的框框。
從楊式太極拳資料中,知道大中小架、老六路架等
內容。傳承發展,我知道,還有很多未發掘的空間
。
從六合八法資料中,我了解更多各支系的發展情況
。我把整理過影片,放上網後,海外的志同,表示
很欣賞。
從搜集劍譜中,我對拳義加深了認識。希望從「揉
劍」中,體會真實。
從醫學研究報告中,我知道了療法一些內容。對我
因材施教,很有幫助。我把幾段有關的即興太極,
放上網。
從整理太極拳論,我試解了千年秘密之「授秘歌」
。亦指出太極拳之謬誤,包括呼吸、雙單重、膝痛
、鬆沉等內容。
擬將孫式太極拳、劍舞,續續放上網。
邵保勝 19. 2. 2007
28. 《網語之一》
從論壇的貼文,看到個性、人品、學識、應對技巧
。拳是道,反映人性。
以下是我創作的幾個例子,希望從中得到啟發,自
我學習。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例一、門內有很多東西,需要長時間學習。又要老
師口傳身授。所有正確的答案,都在本門的、前人
的拳譜上說明。其它人質疑,說三道四,就是鑽牛
角尖。
分析:最大的問題,是權威。信徒願意在權威模範
下,終生學習。把拳術上的注意力叉開,遇到難題
時,不會正面面對,自已沒有設法去解決。
思考:當別人挑釁、質疑自已的見解時,若巧是無
可避免死穴,當應接受事實。積極面對,分析學習
。人生經常會遇到,進退兩難的局面。有人逃避,
有人解決問題。
邵保勝 28. 2. 2007
29. 《網語之二》
例二、窮一生研練一門拳術,也不足夠。那有這麼
多時間?學幾門的,一定沒有一張刀利。
分析:注意力放在細節、程序、公式、標准。認為
熟能生巧,沒有其他學習的方法、目標。
思考:一個工人的技能,是熟手。一個設計師的技
能,是配搭。一個老闆的才能,是取捨。
學徒的目標,是熟手。
邵保勝 28. 2. 2007
30. 《網語之三》
例三、理論是多餘的,實際證明到才是真的。吹水
的人多。
分析:理論與實證,是相關的。錯誤中學習,學習
中錯誤,有不同。
思考:有理論、無實際,有實際、無論據,都不是
優點。最大的挑戰,是在乎能否向高層次,或適應
不斷改變的環境。
邵保勝 28. 2. 2007
31. 《網語之四》
例四、練拳十幾年,每日幾多遍。但與老師推手,
無不被彈開幾多尺。
分析:這是勞工,說自已的精力、能力有限。
思考:老師的功課,是否完成了?能否明白其中要
義?能否舉一反三?還有能力爭取,學其他東西?
邵保勝 28. 2. 2007
32. 《網語之五》
例五、祖師爺傳下來的東西,是最好最真的。改動
過的,都是失真。還是原汁原味好。
分析:品味,每人不同。尊重其他人的愛好、目標
、能力、環境。
分析:人生裡有多時,遇到複習的難題。創造、創
新的誠意,反映願意多面嘗試,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邵保勝 28. 2.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