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勝心意拳館
矛盾篇
1. 《勁與力》
如何分辨勁與力。
勁,英文我譯做 Strength.
力,我譯做 Force.
Strength,在力學的範疇,有叫 Internal
Strength。Force ,又叫 External Force.
好像很少說 Internal Force ,或 External
Strength。
以此類推,勁,是指內勁。而力,是指外力。
因此,我可以這樣說:
凡運動在自身的,叫運勁。如丹田內勁,發
周身勁,指掌勁、掤勁、採勁、換勁等。
凡與重量、外來重量、外來力、或外發的,
叫作用力。如彈力、爆炸力、威力、地心吸
力、接力、引力等。
即是,自已體內的力,就叫是勁。別人的勁
,就是力。
邵保勝 9.6. 2004
2. 《幻象》
這裡即興做了一個分析,只是玩玩,沒有甚麼
細密心思邏輯。
身軀,我假設有身體、靈體之分。而各又有活
、靜態。
各體又有意識、無意識之分。即主動被動之分
。主動與被動的意思,是受控制與失控。
情景,分第一度、與第有二度空間之分。第一度
為陽間,第二度為不存在、非眼前的空間、或陰間。
狀態,是指人的身軀、靈魂、意志的總形態。
當然,這圖表可繼續找出遊白雲、中降頭、問米
、招靈、神打、白痴、摧眠等各組合。
明顯,武術的狀態,是神智清晰、腳踏實地。
抽象,是思想的工具,如比例、投射、想象,假
設等。但抽象不等同幻象,其最大分別在於靈體
所在的空間不同。
邵保勝 13.6. 2004
3. 《鬆緊》
鬆緊,是中國功夫的重要元素。
盧秀東前輩說,沒有鬆緊,就沒有功夫,沒有拳。
中,是指矛盾的中間。守中,就是平衡矛盾。
若說由中往緊方,如發力推擊,是作用力,一般
可以理解。
若說由中往鬆方,亦可推。用鬆力,亦可移動人。
練拳的,通常會意只有由中往緊的一段功夫。而
由中往鬆的一段,就算有心,亦可能因鬆而「無
力」。
邵保勝 16.6. 2004
4. 《無法》
法,意思是指事物、現象、內心活動。
事物現象,是指外境。有可見的,也有不可見的
。內心活動,如指意識有關,我這裡指內識。
內識,亦會產生內境現象。
換言之,一切境識,都在法內。
要說無法,談何容易。
邵保勝 19.6. 2004
5. 《無相》
相,可指相態,形態。
有了形相,動態、方位、次序,操控便可成立。
當相,又指性時,就是指本體的意思。
追求本性,就是發掘真理、定律。
真理、定律的重要,就是功能、用處、用法。
變相,意即無可捉摸、變幻不定。但只執著於相
狀功能,便是執有。
而無相,我說是無知,因為我連自已的本體也不
知道,清楚與否。
邵保勝 19.6. 2004
6. 《無我》
原來人的相體,只是萬物的其中一法、或諸法。
如說,我,是實體。或說靈魂有永生,亦是執著
一體。
一法原來是不能獨立自存的,本體就是諸法結合
。因為有諸法,所以便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即
叫空性。
自我執著,原來只是沒有執空。或者我這裡理解
,自我放開,就是無我。
無我,不是否定自我,而是知道我是無知,應該
要自我認識的意思。
邵保勝 19.6. 2004
7. 《真假》
如何分辨真假。
我說,真,是假的相反,自身沒有意思。
不如說實,如實質、實用、實事求是。
實,是堅定,不易變的意思。而且有自我、自性
。而且可以自圓其說。
各宗派有各自的原理宗義,自宗認為是實、是真
,別宗可能認為是假。
因此,我說,不用談論分辨真假,執著於無謂。
重點應放在實際、實用,實驗理論。另外,說自
已是真的,如一無是處,真亦何用。
不真實的東西,就是本無其事,卻指為有。意指
任何角度層面,其人情理法都站不住的。
這樣的不真實,連假也不是,叫做邪。
邵保勝 19.6. 2004
8. 《靈魂》
靈魂,從宗教上來說,是存在的。只是分別說復
活,和輪迴轉世。
存在的意思,是指有條件的真實。
原來世上沒有絕對真實和確定的定律。只分別於
誤差上。這種隨意和有序之間的現象,就是氣。
這種氣,布滿在天地之間、人群之間、和人本身
。能感受到氣的,是自我幻象。而創造幻象的,
不外乎身心意識、感受、愛慾、貪念、生老病等
。世事無常,如無限放大,便發現存在的意義。
而這種存在的能量,就是靈魂。
邵保勝 5.7. 2004
9. 《自我》
怎樣認識自我。
自我,包括精神、靈魂、物質。
精神,指意識、潛能。如感覺雲上的虛空、或其
阻力。
靈魂,指與時間關系的精神活動。
物質,指與空間關系的精神活動。
自我,就是指靈魂與物質。即與時空有關的精神
活動。
認識自我,意思指調控本體與靈魂的精神能量。
這種能量,各人不同,而且是唯一的。所謂能通
靈者,可說是個人主觀幻象。
因為沒有辦法證實這現象,其他人就說是騙局。
邵保勝 5.7. 2004
10. 《單相》
當多元變成單元,多相位變成一相時,就即是無
相。
非常、忽然、偶然看作是當然時,就是平常心。
佛說放下,而無求,就是無執著。如此推理,我
說,這即如把要求降低。
無,只是一個層次慨念。我想,放下,意思不是
放棄,而是歸納與包容。亦可以說是把思維的核
心平台升高,即化繁為簡,或Generalization。
無相這個慨念,在意拳來說,就是找尋核心理論
,實證拳義。人的生命精力有限,最好能夠快速
地找到拳學的入門。意拳的訓練方法,就是這條
高速公路,叫正軌。王薌齋先生說,這條軌的總
站,就是拳學的起點。
邵保勝 9.7. 2004
11. 《剛柔》
剛柔相濟,在神氣上的變換上,是蓄和發表現。
蓄勁時,應柔和靈活。發勁時,落點剛勁。
老師在梁派八卦掌書中整理練功動作。其中對剛
勁的要求,有落點剛猛,一沾即起,如蜻蜓點水
之說。
而變招時則運用柔勁,如車輪旋轉滾走不停。
邵保勝 17.7. 2004
12. 《五步》
太極所謂五步,是指進、退、顧、盼、定。
步的意思,我想是指步驟、步署。
進,是進攻之法。
退,是退守,或誘敵之法。
顧,是照顧自已,防護之法。有說顧三前,即
當和對方接手時,先要把自已的眼前、手前、
腳前三方照顧好,以免被擊中。
盼,是注意看望對方,警惕之法。有說盼七星
,即觀其身上七個位置。不論靜或動,時刻留
意。
定,是找對方的空隙,破綻之法。當接手時,
不可冒進。而當有機時,就要先發制人。
這五步,當套與五行,陰陽,方位變化有關的
時候,是文哲總類,不是講功理。
例如,顧法,可由三才樁中的三尖要求體驗。
這裡的三尖一線,可體會左右兼顧平衡。而這
平衡,可由站樁的思維抽象中取得。
我認為,意拳在顧盼定的眼法,或心法上,具
體己說明了練習的方法。
邵保勝 21.7. 2004
13. 《忘形》
學拳的步驟大多都是由學形開始。
拳術的形,是指拳架、拳姿。這包括動功套路
、樁法等。因為定形定架,便容易體現拳理和
要領。這是模仿階段,越像越好。好像學書法
一樣,由楷書開始,四平八正。
當掌握了形之後,便要升班。所謂得意忘形。
忘形的意思,是把重點放在意上。而不是放棄
形架。
意,即過程裡的感悟。每人對拳的感受、韻味
理解不同,直接影響所謂標准的拳架。
這時,一切盡在描象。在書法上,類同行書,
或草書。再進是無限制創作的範疇,如狂草。
教授書法亦類同。教寫行書、草書時,重點在
理論、佈局等,鼓勵創作,發展個人性格。
打拳若到此火候,便會放棄標准拳架,自成一
格,是拳術發展過程,自然不過。
邵保勝 10.8. 2004
14. 《快拳慢拳》
楊式、吳式太極拳,各有快拳、慢拳。
一般來說,楊式,是指楊澄甫晚年所定的架式
。吳式,是吳鑒全所定的的架式。這兩套路,
是慢拳。可以當做養生拳,亦可當柔身氣功練
習。名為慢拳,實在可以快慢隨意,沒有發力
及跳躍動作。特點是柔,主張緩慢。
所謂快拳,就是指有發力、二起腳、躍步、旋
轉角度較大及快。特點是剛柔相濟、主張機靈。
邵保勝 17.8. 2004
15. 《技擊太極拳》
由認識太極拳的快拳和慢拳的分別,明顯引伸
到的問題,即太極拳是否有技擊作用。
我們一般練習的太極拳,如果是慢和柔的,屬
「慢拳」的套路。只合乎養生目的,追求個人
情操意境。
只有「快拳」,才有發力、跳躍上步動作。特
色上比較近乎技擊要求。
如果只練慢拳,而說要為太極拳在技擊耀威稱
強,實際上有條件限制。
邵保勝 17.8. 2004
16. 《意氣君來骨肉臣》
類似「意氣君來骨肉臣」這句說話,曾出現於
清代多個太極拳譜版本。參照易學、佛學在太
極圖的發展後,我有如下狂想。
(一)其實早在唐朝,曹洞的五位君臣圖,融
會了象數、易學、太極,用於人事、修道。
五位,即君、臣、君視臣、臣視君、君臣合。
再配偏正、回互,指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
、兼中至、兼中到。
這五位又各配八卦卦象。象徵、表示陰陽、理
事、空色、內外、黑白。
五位君臣圖亦可能也參考《周易參同契 東漢魏
伯陽》之說,即「假借君臣,以彰內外。」
其後,元賢又發展另一版本五位圖,說動、靜
、中(心)、體、用。《參考:中國佛教與周易 王仲堯》
(二)達摩禪拳在煉心方面,有如下闡述。「
心如君,手足如臣,百體從令。禪宗修證,以
性靜心空之體,役應變無方之用,遂有陰陽不
惻,隨機發用。」《參考:禪宗-少林禪拳 雷海燕 》
(三)太極拳譜撮文: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十三
勢歌 王宗岳》
「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腰(身)為驅
使。」《十三勢行功要解 武禹襄》
「...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
有左即有右。」《十三勢說略 武禹襄》
「八卦正隅八字歌...不斷要言只兩字,君臣骨
肉細琢磨。功夫內外均不斷,對待數兒豈錯他
。」《太極人盤八字功 萬譜》
(四)我說,「意氣君來骨肉臣」,分三組字
義。即意氣骨肉、君臣、來。
所謂意氣骨肉,是指意氣內動入骨、而力達肉
外。
君臣,指內外、主次。
來,意味來、回、到、至。這裡指變換。
所以,「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意思,就是按太
極的陰陽變換為理,於不斷變化環境下,使身
體內外調節意氣骨肉關系。
邵保勝 13.9. 2004
17. 《整勁》
通背拳談整,有說勢整、勁整、意/精神整。
其中有關勁整云,無論何種發勁,均要整。
發勁時,內從五臟六腑,外從足梢,指梢、髮
梢、舌、齒、大小三節,在瞬間由鬆到緊,周
身成為一體。
提出,要有身撞之力,才有爆發力。
身撞,可能與意拳的術語,指說身如大拳頭的
意思共通。
(參考:祁家通背拳 單長文)
邵保勝 15.9. 2004
18. 《知識不及地區》
所謂禪宗三昧,是看見真物自身睿智的一瞥。
這個境界,為最高修煉目標。我意會是個知識
不及地區。
知識不及,所以神秘,而有爭議。而決定方向
真理,是方法。其中的方法有直覺、幻覺、感
覺、推理、猜測、暗示、意識等。
涉及範圍有道德、倫理、哲學、數學、醫學、
科學、信仰等。
而個中疑問又會從主觀、客觀、自身經驗方面
提供論證。
我說,知識不及的產物,是玄虛。而道破玄虛
,我只有相信科學。可惜有時,連科學的能力
亦有限。
(參考:信仰之旅 林語堂)
邵保勝 8.10. 2004
19. 《後發先至》
後發先至,太極拳及其他論說,各有所據。
(一)「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以己黏人,不後不先」。武禹襄
(二)「立如平準,活似車輛。「黏即是走,
走即是黏。」。王宗岳
(三)「彼勁將發未發之際,我己接入彼勁。
不先不後。」,「引進落空」。李亦畬
(四)「先動為師。」陳長興
(五)「陣而後戰,兵法之常。」岳飛
(六)「一引即進,轉進如風。」陳鑫
(七)「我意在人先。」李福蔭
(八)「不打他先一下,只是打他第二一下。
」劍經 俞大猷
據此,我歸納,情況有黏手、離手。
若手搭上了,用平準的道理,保住中線。知道
了勁頭,向相反方向進攻。
又離手時,引對方做反應。然後閃開,在彼方
換力轉勢之間,新力未接之時,出擊。
無論黏搭、離手,皆在意先。如行軍調將,引
對手入局,才可後發先至。
邵保勝 9.10. 2004
20. 《巧著》
勢,與速度與力量有關,屬先天之能。
而破勢之術,是懂勁。方法是利用平準、沉偏
、轉活的道理。王宗岳
控制平準得宜,謂得勢得機。其要求,是整體
。主要活動機關,就在腰腿。武禹襄
取勢之術,以心構形。形成,叫著。每著,以
順應、自然處理,叫巧。陳鑫
換言之,巧著,講求腰腿、整體。所以意拳說
正軌,就是站樁,是有其道理。
邵保勝 11.10. 2004
21. 《天機》
呂純陽祖師對「天機」,有三個解釋。
(一)本性之根器。即指修道者的能力,分別有高下深淺。
(二)天人合一之機會。
修行鍊丹,有德者,心合於天,天人合一。其
機自湊,其法自得,金丹自成。無德者,與天
相隔遠,其機自漏,金丹難成。
所謂「天機不可漏洩」,就是不可失去天人合
一機會的意思。
(三)天道之機密。
人不是神,所以不會知道天道之秘密。凡間的人,問神劫數之事。上天降劫,是秘密行動,
神不能說出來。因為怕洩漏天機,犯了罪。
我理解,天機,即是指修行者的能力、德行。
我只能作為修行者,用生而不有,無中生有的
方向去學習、體會,發生在自已身上的事情。
別人的天機,應由別人自已修行。
邵保勝 15. 10. 2005
22. 《趣味》
趣味,我指對人生事物,理智開慧,即興過癮
,個人受用。當中我認為有意義的,是學習過
程。通過發掘新鮮事物,有見解、亦有見證。
打拳,是身體運動。與醫治效能有關,其中有
關方法,三千年來己在中國流行、研究。
拳術,除了身動,還有智慧。
傳統,就是大智慧。
科學,提供新證、方便、效率,也提供思維方
法。
宗教,我把重點放在身心健康上。把故事、儀
式、戒律、咒語放下。用音樂、圖象、天道理
解,比對人生的意義,即如人生哲學。
所以,道家、佛家、醫家、儒家,各有原理、
操作方法。我會取其合用,仔細揣摩。
我對事物,在其中心價值 Core Value。抱以欣賞
美事心情,享我餘生。
邵保勝 5. 11. 2005
23. 《明師》
明師與名師,有甚麼分別?
老師當中,有名氣的,有隱士的,也有業界名
聲的。
一般求藝者認為,明師為上選。
我說,得藝是緣份。
名氣,是因為有口啤而來。至於明不明,關鍵
在於受者、受體、傳者。
受體,若當作有品質鑑定,有標準的貨品時,
則沒有所謂甚麼明師、名師。一個熟練指導員
,或一個推銷員就可以了。
受體沒有標籤時,自然靠口啤。
拳藝叫研練,是指經驗。老師年資關系,初期
與後期的教授內容、方法,有分別是平常。
老師會因材施教,以程度、進度、目標為本,
針對學生情況,使之成才。例如醫生看病,診
治開方。
若教材是標準成品,學生可當在超市貨架上挑
指導員,比較標籤、廣告、成份、說明書等。
例如買特效藥。
因材施教,有若斷症。究竟,有沒有明醫與名
醫之分?或在乎當事人選擇診治,還是特效藥
?
邵保勝 22. 11. 2006
24. 《支點之一》
有人問支撐人體重量在哪裡?
我說,這句很精要。
一條橋支撐重量是哪裡?一座水壩支撐重量在哪裡?人支撐重量在哪裡?
一般人想到支撐,立刻想到工程力學,力量分佈
。是否想錯了方向?
我說方向錯,是指由相反方向想。
我認為,支撐人的體重,是整體的。身上勁路最
弱的一點,就是支撐點。不是最強的一點。
一條橋的支撐力點,在結構的最弱點。一座水壩的最弱點,是壩的小孔或裂縫。無論墩有幾堅,
承托最高的重量,是以最弱那一點計。
當然,支撐點還可在身外求。就沒有對與錯之分。
朗朗說,音樂如何與人聯上。這需要一點幻想的
的空間。
同理,心思放在假腿,如何堅固。穿上假腿的人
,是否站得最穩?
禪,無限可能,令我思想開放。
邵保勝 3. 5. 2007
25. 《支點之二》
據論,身上勁路最弱的一點,就是支撐點。
這是指節節貫通而言。
即是拳頭與腳跟,勁路連通。拳法上的直拳,多
以此為據。
害處,是擋擊力、回震自已受。
最直接解決這兩項問題,是「斷」勁。
我這裡斷的意思,是指如脫手的鐵錘。
鐵錘的支撐,這時與身體全無關系。所以王老說
,離開已身,無物可求。執著已身,永無是處。
力往身外尋,不求形似,放棄套路的原因,是用
的時候,要忘其有已。
邵保勝 3. 5. 2007
26. 《支點之三》
節節貫串,指均整。體重支撐,指勁路最弱的地方
。我舉「斷」,解說身外物。
對借用脫手鐵錘為例,有回應說,形意的劈拳,打
明勁時之掉勁,有相似。
王老文章有「斷手述要」。斷手,又名接發力。即
斷對方來力的同時,發力進擊。
他說,學拳貴乎明理,富於想象。無窮假借無窮象
。似有如無,如無似有。發力始能靈活透達。
所謂身動起丈外,法在無念中,是指神意不著象,
發揮惰性本能。
無意為之,指混噩、本能。無固定局部,卻有惰性
本能反應,就是斷手的化境。
其中關鍵,我以執著已身,永無是處理解。
邵保勝 5. 5.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