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勝心意拳館
書畫篇
1. 《書畫功》
站著練習筆墨的時候,轉腰,伸脊,彎腰等,就是練
功。
手上毛筆,是柔物。運勁後,如鋼刀,鋒利無比。
邵保勝 24. 11. 2003
2. 《享受》
門惠豐先生說打拳如能做到意念支配,就覺得非常舒
服,像創作了一件藝術品。
原本編排:
「打拳」,「意念」,「舒服」,「創作」,「藝術
品」
我重新編排:
「打拳」和「藝術品」,同屬「創作」,需要「意念」
,講求「舒服」。
邵保勝 10. 12. 2003
劍之道全在乎神 31. 12. 2003
3. 《情緒》
天氣回暖,天朗又氣清,最好寫字。
心裡想著三月書法展的事,無形壓力令人難受。
無謂的事,有關的事,身上的事,別人的事,
都掛在心頭。寫出來的字,變得很小家,沒氣魄。
真想找人打,好發洩。抽空拳也好,起碼換來些少
霸氣。
我明白,這都為別人而創作。原來這都是動了氣,
險峻雄奇,亦不過搏他人一記眼光,一句讚嘆。
今天我把全部寫好了的都毀掉。寫甚麼,由我定。
無欲無求,字就會好。
邵保勝 17. 2. 2004
4. 《藏鋒》
寫字和打拳一樣,講求內功。
寫字基礎筆法為永字八法,運筆說中鋒,偏鋒。起
筆和收筆要藏鋒。問題是:何謂鋒,何謂藏鋒,字
又如何分優劣。
打拳也講基礎。如身法,步法,眼法,手法。而拳
的要求,講求勁的配合。
以上說的基礎是甚麼,形的要求也。
原來,藝術是一門表達的學問。拳藝也是。
分析技藝高低,不是用尺量。而是會意內涵的深度
。不是在乎形,是在乎意境。
對名家在宣紙上只有潦潦數筆,很多行外人的反應
,可能是「我都會寫」,或「我寫都好過他」。
我說,個人的修養,技藝的高低,欣賞的角度,因
人而異。這就是內涵。
邵保勝 4. 3. 2004
5. 《霸氣》
藝術是行為的,活動的,思想的,情緒的。
書法是表現藝術的一種工具。書寫時,可騰雲駕霧
,可敵千軍萬馬。有一夫當關,血染山河之勢。
今日,有人擋路。隨即血脈奔騰,氣奮橫胸,磨牙
利齒,脹肉爆筋,獸性激起,意欲殺之。
衝,刺,插,撐,踢。上!
今次預備書法展,動了些悶氣。發洩期間,反而寫
得淋漓盡至,有意外收獲。
就是平添了幾分霸氣,很過癮。
意拳就是這樣,內在的潛能,一但被激起,怒髮沖
冠,喝斷長橋,可意會。
邵保勝 8. 3. 2004
6. 《火燒身》
今天在寫書法時,氣上心頭,意念中彷如殺了人。
身上的感覺,正如意拳裡說的。當應敵時,要有火
燒身的感覺。
原來,火燒身的情景,是不斷用手往己身上拍,腳
用力的往下踏。
由此,我猜想王先生說的火燒身,就是手不離身,
密不透風的意思。而往下踏步,是整體發力的意思。
邵保勝 8. 3. 2004
7. 《上善若水》
對於動了氣,老師引用老子一句說話:「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他並教導我做人,即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隨遇而安
。所言甚是。佩服!世外高人,道出迷津。
只是人在江湖,為食忙。我明白霸氣是二等貨色,用
來對付無賴之徒吧。
有這個本事就可以,多想無益。
邵保勝 9. 3. 2004
8. 《形與意》
2004的書法展剛結束,我有很多得著。
老師說,聽其人的評語,就知道他的水平。
其中,大部份是用心欣賞的,當然接收到表
達的意境。
意外的,評語全是有關情緒感覺的,是不懂
中文的外國人。
因為沒有字形,字體,筆順的限制,他們不
約而同,看到能量,而能說出這就是「氣」。
如果水平只停留在字貼程度的,就會覺得很
無聊,因為沒有一筆出現在他們的範本內。
邵保勝 12. 3. 2004
9. 《還原拳》
在這次個人書法展裡,我榮幸地第一次欣賞
到「還原」這種本事。
王守誠老師是第一位進場的貴賓。他是書畫
拳法家王壯弘的弟子。
老師示範了看著字,意念隨即上身,然後擺
動身體,猜想和模仿我書寫時的情境,形態
和心緒。
王老師停留了會場差不多三小時,照著百多
幅書法展品,用拳勢打給我看。
根據作品的表達意念而創作的拳態,我暫時
命名它為「還原拳」吧。
當然,有能力還原的,本事比寫的高。
邵保勝 12. 3. 2004
10. 《書劍》
裴旻將軍的劍舞,李白的詩歌,及張旭的草
書並稱唐代三絕。三人相同的地方,就是能
揮動手上的工具,出神入化。
李白是劍仙,為裴旻將軍弟子。
現在我們看不到裴旻和李白的武姿,但仍可
以欣賞到張旭的狂草。我猜想歸納唐代三絕
之稱的人,也對詩詞,劍術,和書法都有體
會。
李白是詩狂,其詩任性自然,豪邁非常。我
猜想其劍法和書法也一樣狂。因為手上的利
劍,筆管會隨心意而舞動。豪情時,就如狂
草,圓潤流暢,沒有停頓。
另外,草書和詩詞,都是跟抽象和意境有關。
所以我說,在追求藝術的途中,結合文學,
武術和書法表達「抽象」,「意境」這些東
西,己於唐代開始。
邵保勝 19. 3. 2004
11. 《五品》
書法以古老珍貴,強調名家規範,出此執道
者,便不習慣。
然而,武藝與書道同源,重在高明,方有價
值。拳意相通,書劍合一,古己有之。他人
之議論,何類我何!
個人作品,人們褒貶,並不奇怪。
要在追求自我,邁達五品(佳品,逸品,能
品,妙品,神品)。凡書法必須由正而神,
由勁而奇,由靈秀而奇巧,由端莊而蒼勁奇
古,書道難矣哉!
(節錄張修林老師親筆信扎 2.4.2004)
邵保勝 19. 4. 2004
12. 《走白疏氣》
以我理解,書畫和拳術,有很多共通的趣味。
書法和水彩用紙為媒體。紙的顏色,就是底
色。
紙為淺白色居多。表現層次佈白,就要講露
底。用黑走白,描畫黑色的同時,亦相對勾
圍了白面。
紙上的佈局,分主體、次體、背景。就是所
謂講Vignettes 之法。這明顯是陰陽配置。
技巧上的要求,分先後、方向、強弱等。作
用是引導。技術上說是疏氣。亦即 Entrances
and Exits。
同理,拳法上指的就是引進落空。
怎樣佈白疏氣配置,視乎意境。每一幅作品
也不一樣。可以說,作者的情緒,都反映在
紙上。
而創作,貴乎自然流露。
當然,打拳的要求,如像罰抄和影印一樣,
就不用談氣。
邵保勝 1. 5. 2004
13. 《心法》
書和畫的內涵,都表達在大構圖裡。
構圖是佈局,其意義就是說整體的,宏觀的。
流動著的是相關、無關、相連、先後、虛實
等的故事。
而結構的心思,就是取法自然。
自然的感覺,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不需
要經常做練習。自然,明顯就在眼前,只是
很多時候,自已沒有留心。
少年時代,經常出外寫生。目的,就是從環
境生態,尋找自然的感覺。而大會堂的展覽
館,就是我的課室。那裡我看到很多書畫家
的作品。原來,我多年鑽研的,只是執著於
筆法和功法裡。可以說,我亦是沒有用過心。
我說,心法是指心態成熟,流露自然個性的
意思。心態成熟,這裡指有相當水平的平衡
能力。
邵保勝 3. 5. 2004
14. 《氣功》
山中靈氣,每人感受不同。
有云自然界的氣,其精藏於植物、或石頭裡
。更有山精、樹精、水妖等說。又聽說有往
海邊、洞穴、樹林練功採氣等事。
我對符、咒、靈、茅山等法術並不認識。雖
曾在急時用過一些符咒解困,但對於如此神
怪之事,非我能力所能理解。
我說,靈氣,就是趣味。
在大自然裡,萬物天然偶成。靜態及動態的
景物,同時現於眼前,這是一個局。而這局
,就開創了其中一個勢。
畫家走歷了名山大川,見過了奇巖飛瀑及意
趣天成的情景後,產生流動感覺。我說,這
種氣壓感覺,可佈在身上,需要時可回憶。
當這氣和局勢相連接時,身體內出現自然調
整功能。而體驗這種現象,我認為就是練氣
。
了解這現象如何運作時,任何時地都可以練
習。而這自然調整功能,以我理解,這亦是
拳功。
邵保勝 4. 5. 2004
15. 《草狂》
草書,發展在篆書、隸書、楷書之後。草
書,極富創作藝術元素,給予發揮空間很
大。
草書的字形創作,就是骨幹。
字形創作的基礎,是認識文字,大膽改進。
例如,簡化、借用、連筆、縮短、搬移、
諧聲、取筆、補筆、畫符等。
表達草書的形態、氣勢、佈局,就是內容。
而這內容,就是書法和拳術相同的地方。
技藝的高低,就看天馬行空的創作能力。
邵保勝 11. 5. 2004
16. 《氣功書法》
林少明先生於1991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氣功
書法與養生」的書。內容說及氣功書法養氣
怡情,練習書法前的幾個功法(包括坐功、
手功、站功),寫字時的姿勢,氣功書法的
欣賞等。
他的範本包含了楷書、行書、隸書。但還沒
有草書版本。
邵保勝 2. 6. 2004
17. 《海外畫展》
文化藝術,跟地區口味而異。
交了幾款不同風格的畫與美國畫廊,回應是
選中了一組中國式佛像。據云有市場,有興
趣邀合作舉辦個人年展。
這組佛像,我只畫頭部,用西畫描象形式,
中國書法線條。評審團說有辛酸味,有個人
風格。
我想,在東南亞地方,這類畫的市場應該不
會被看好。
邵保勝 19. 7. 2004
歡迎瀏覽Ziboce Gallery
邵保勝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