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勝心意拳館
開卷篇
1. 《陳氏太極拳圖說》
這本書的前一半講太極的理論,後一半講拳
勢。
老師說,那黑白圖形是太極的象徵,宜細味
,拳在其中。
我對大部份的內容,都不明白,亦不記得。
唯獨是「伏羲八卦消長圖」及「無極圖」,
留有深刻印象。
其餘的像有關方位,浩然之氣,鬼神的東西
,書裡都沒有詳細解釋其與拳的關系。若有
,我都不明白。
我問:為何書中的拳勢有別於我學的。
老師說:我打給你看,你自然就明白了。
當然,如果有這些拳式的VCD看就更加好。
邵保勝 23. 2. 2004
2. 《氣功糾偏》
練功的書籍,多如牛毛。但糾偏的研究文章
,有份量的,我還是比較少看。
坊間看到的案例,或提供的療法,包括手治
的。一般作為參考還可以,但對其有信心和
實用的方法,卻沒有幾多。
練功偏差的原因很多,有自我修練的,涉及
心理,生理,病理和環境的。
糾偏的方法,不外乎自糾,外氣引導,點穴
,及針灸等。
而有關的療法,大致說要氣功師發功或醫師
跟進云。
我對周潛川先生提供的手治方法,比較有興
趣。但案例很少。不過,很多有關氣功糾偏
的書籍也參考他的。
他的下手方法,很簡單,信不信由你。重要
的,如力度和位置的準確性,會因施和受者
而異。
問何以為據。老師說,練到了自然懂,不到
永遠是迷。
邵保勝 23. 2. 2004
3. 《意拳》
很多有關意拳的書都有原錄王薌齋先生的文
章。
我認為最好每字細拷,因為原汁原味。其中
說及意念,意境,意識的也有提及。
其它很多解釋意拳的書籍文章,多數是功法
和用法,很少再進提供身外尋的東西。
身外尋,是在見性明理之後才進修的。外在
的東西,就是變化,意識的東西。所謂形無
形,意無意,如在道佛,書畫,文章一樣,
一切盡抽象。
到此境界時,他說應該不要被法理所拘,更
切勿到終還學習和跟隨別人。
問最喜歡他的甚麼。我答道:一個「和」字。
邵保勝 24. 2. 2004
4. 《健身功》
坊間太極或氣功健身的書,在功法設計上,很
多都極有心思。功效如何,沒有親身體驗,不
得而知。
這是老師說他在美國授課的一個故事。
年前,他曾教了一位因長期病而下不了床的人
練健身功。他只教了一式,一個星期後該名病
人可以行動自如。這是多奇妙的事。原來就是
師爺沙老的健身益氣法。
其中有關呼吸的要求,就是悠悠深吸氣,慢慢
輕呼氣。用鼻,也可口鼻並用。又說最好「連
自已也聽不見呼吸聲」。
不一定是秘笈才是寶,簡單的功法,堅持練習
,亦是真功。
邵保勝 24. 2. 2004
5. 《八卦掌》
練習八卦掌的走步轉掌時,最難掌握的地方是
神緒。
其實,八卦好玩的地方,就是轉得快,活潑,
縱橫交錯,隨心所欲。
可是,因為很多時身,手,眼不佩合,練習中
經常出現散架子的情況。
在沙國政先生的八卦獅形掌專輯裡,有提及他
的目視法。這法亦是沙老最傳神的特點之一。
他說,演練八卦掌,不論動作繁簡,應注重手
眼相隨。
但當動作靜止時,如雙手下按,則要展視前方。
我說,這個簡單的要求,其趣味處,就在神足。
邵保勝 25. 2. 2004
6. 《實用太極拳》
實用的意義,很廣泛,見仁見智。
當然,與學拳的目的甚有關系,其中有養生的
,有搏擊的。如果練的時候講養生,而用的時
候又可以神勇應敵的,我看真有點難度。
太極拳的套路裡,動作是有規定的,如路線,
勁點等。很多人經常質疑太極拳是否打得,各
有論證,或時有演手,比試武功。我所知道的
,就算其中有分勝負的,及後也各持變數,無
補於「打得」的結論。
觀賞《楊澄甫1931年拳架及其使用法》裡的拳
照,發現套路和使用的招式,明顯有多處不同
的地方,如方位,眼神,勁路等。
由此,我發現了「練」和「用」是不同的。
合勁不同的,例如玉女穿梭的式子,楊示範了
進攻敵人的內門和外門兩個用法。手位有異的
,例如進步栽捶。方向有異的,如海底針。
我認為,練套路的時候,可以把拳打活,不要
過份執著拳招的美感,及規定的次序,順逆,
高低,路線等,還要有隨機應變的感覺。
當然,我在書中看不到速度,接拳時的預備動
作,但相信,如練習套路時,經常想像身在拳
賽一樣,是一件樂事。快活,就是我的實用定
義。
問這個活性是否打得。我做不到,亦沒有興趣
知道。
邵保勝 25. 2. 2004
7. 《內觀》
拳友談論每天練拳時間,若長若短。
問我時,我多數答道,沒有規定,多數不練。
或說,二十四小時也練。睡著也練。
練甚麼,就是思考和感受。
從內觀的方法入手,我開始研究心法。
一本叫《內觀捷徑》的書提到「觀用餐」的例
子。
書裡說,粗層次的只觀察兩個步驟:舀,吃。
微細點的觀察就是:舀起食物,到吞嚥之間的
多個步驟。
其中,回想食物的美味就是想蘊,帶著情緒去
想是行蘊,舌頭的功能是識蘊,而食物本身是
色蘊。
吃的步驟和打拳的套路也一樣。練習拳架是流
程,能控制調節的是過程。過程怎樣才做得好
,就是五蘊的管理。
吃相和拳架都是動作,是姿勢。注意,是沒有
「我」的存在。
我說,無我的境界,可從內觀開始。
邵保勝 26. 2. 2004
8. 《六合骨勁》
除了意拳,六合八法拳也一樣注重骨法。
可是,各有關拳書的註釋,見解每有異同。
其中,對骨的定義有分岐。有說骨骼,骨節,
骨架等。
又勁的定義,多與筋力或氣相題。如骨氣則要
內歛,關節含蓄力等。
一般說勁出時的形態,如張弓之箭。
唯一致同意的,是以骨出勁,其力無窮。
骨法如此重要,而詳細的詮釋,則所見不多。
邵保勝 26. 2. 2004
9. 《形意金丹》
孫祿堂先生在《形意拳學》指出,萬法皆出於
三體式。此式就是形意拳的總機關,入道之門。
他說,世人只往有形有象處猜想,或努力在心,
或運氣在腹,這全都不算是真功夫。
原來形意拳的內勁,就來自虛無。虛無生一氣,
一氣產陰陽,陰陽合,三體成。
我說,孫公之所謂一氣,乃無中生有的意思。
而陰陽是指矛盾,變化無窮。
三才之象,頭手足,我說是指三維的方向。
而三節之中各有三節,合河洛之數。我說,是指
縱橫交錯,在乎變換,融合於天地之中。此時,
天人合一,盡歸虛無。
亦即是孫公說的虛無,是道成的意思。
邵保勝 27. 2. 2004
10. 《易筋》
易筋經的參考書籍中,發現有很多練習功法的
版本。
有體操,有按摩,有拉筋,有排打,服藥,湯
洗等。
又有坐立臥睡的,參悟理氣的,禪定的,成仙
佛的,調息的,內運周天的。
常見的健身功有八段錦,十二段錦,十四式,
十八式,外經,內經等。
據聞李子鳴先生對古本易筋經中練氣的功用是
肯定的。老師說沒有從李先生學習,只隨姜容
樵先生學了易筋五式。因為式子簡單,年輕時
看不起這功。
老師說,功夫不是複雜難學的才算好,並同意
簡單的就是真。
我對周氏綜合的詮釋有鍾愛,因為不用藥,不
吃苦。
邵保勝 27. 2. 2004
11. 《五行力》
在《象形拳法真詮》裡,薛顛先生把五力與五
中的關系交代得很清楚。
所謂五力,就是金木水火土。五中就是直化圓
虛實。
金力為直中,水力為化中,木力為圓中,火力
為虛中,土力為實中。
又謂,練筋,練身,練柔,練定,練圓。
老師說,從樁法裡,亦可以體會虎形腰脊之功
用,即推之不倒,衝之不散。實中,即土力功
夫。
水力功夫,為蛇形腰脊,化中功夫。
我說,這五力,就是拳,是內功,又是技擊。
邵保勝 1. 3. 2004
12. 《功用》
姜容樵先生說形意拳的功用,其要旨是在領悟
一個「神」字。明白了這個字,即其過半功用
都明白了。
原來,練習時,用衣鏡模仿姿式。他認為這是
初步。
形意拳的進階,為強身體,壯筋骨,堅實氣質
,衝撲擊敵。
而第三步功夫,就是練神還虛合道。身心空無
,形神俱妙,從心所欲。
甚麼是神,就是妙用是也。
我說,神不在己身,若與環境配合,則是妙。
妙用的意思,是不經意,別人想不到的意思。
邵保勝 10. 5. 2004
13. 《用勁》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
太極拳的原理,在《陳氏太極拳圖說》裡,有
很多傳統智慧。
其中,河圖與洛書的流行及方位論,實在精彩
之至。
據云,河圖,提供纏絲螺旋勁慨念。而洛書,
提供方圓力學慨念。
王薌齋著作《意拳正軌》,其中用勁一節,配
以方圓圖解。不難發現,一般人有理解上的困
難。
我的理解,若試用河洛理念,對王老的解說,
便能貫徹通達。
據此,除太極外,形意、八卦、通臂、六合八
法,很多拳法內容,也有以類似這模式下運作
。
邵保勝 6. 10. 2005
14. 《閱讀無用論之一》
今天蘋果日報,有標題「余秋雨閱讀無用論捱
轟」,「浪費生命」,「已成災難」。
原來是有人想搞中國讀書日。
據云,人均年閱讀統計,台灣2.8本,大陸 4.5本
,新加坡8.3本,法國11本,日本18本,美國25本
,猶太人64本。
時移勢易,今人在網上閱讀,找資料。資料多而
免費。並且有搜尋分類功能,方便找興趣主題。
詳情又可以直接與作者聯上。
怎樣才算閱讀過一本書呢?多與少關系何在?
余秋雨的見解,其實並無新意。因為已成事實。
閱讀無用論,指量、質、精,是學習階段。啟發
,是消化、吸收。創造,是應用、功能。
15. 《閱讀無用論之二》
自問近幾年閱讀習慣,不計網上,應該每年約
200本。不計精讀,及工具書在內,其中大都是中
文閒書。
約1967年代,亞洲雜誌曾介紹馬來西亞一年輕女
子,讀書速度驚人,要用電動翻書機。人手翻書
也嫌慢。她讀的,是指百科辭書、聖經、古典名
著之類等級。
記憶,也是非常個人的。有天才現身說法,原來
他用以記憶數字的方法,是彩色的線條和圖像。
當我與人談論某書時,我知道,因為沒有細節、
沒有細心,光是速度,損失了享受的樂趣。
聞說美國搞每年50本閱讀計劃,我認為是好事。
起碼由數量開始,踏出閱讀的第一步。
邵保勝 24. 3.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