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士文摘) 個人創作 生活隨想

Untitled

欲望與需要

社會越進步,人類擁有得越多,享受多了,並不代表我們快樂多了,反之,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比前更加不快樂,原因很簡單,我們已在不知不覺間患上「文明病」來,這是一個普遍的病癥,卻為人所忽略。當一個人對物質的倚賴越深,越難以自拔。資源有限,物欲無窮,將自己的欲望與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上,猶如追遂一隻電兔,弄至自己筋疲力竭也未必追得貼。

我們不難看到一些新聞,某某青年因為家長拒絕他們一些要求,他們便走去自殺。其實,少了一些東西,真的需要去死嗎?相信不是。只不過是他們抵受不到那種失落的感覺吧了。相對來說,上一代的人,就比較堅強很多,因為他們經歷過由無至有的階段,思想就比較成熟。有故之然欣喜,沒有也不會過份失落。因此,年青人應該適時檢討一下自己,究竟自己的快樂是否大多與金錢掛勾呢?若果是的話,就應該慢慢調節過來,盡量將倚賴減少才是。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要弄清楚,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欲望。什麼是需要呢?例如食物、睡眠、基本的衣服等,這些才是真正我們所需,缺少了這些,就真正是威脅了我們的生活。反之,欲望並不等同需要,亦即是可有可無,因此,欲望落空,也絕不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生命。若果硬與生命扯上關係,就代表將「本」與「末」倒置了,又或是自己擁有一個錯誤的價值觀。

幸福與快樂

人一生的最大目標是追求快樂,而快樂的原因就因人而異,有些人吃了一頓豐富的美食便感到快樂,有些人認識到一位志趣相投的異性朋友便感到快樂,亦有些人看上一場可觀的球賽便會感到快樂,林林總總,不一而定。但快樂的時間通常是比較短暫的,過了之後,便會歸於平淡。因此,嚴格來說,快樂並不等同幸福,當一個人長期感到快樂,才算得上是幸福。

人生不如事十常八九,怎樣才能長時間保持快樂,我相信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最為重要。有很多人經常感到不快樂,大致上是他(她)們擁有一個輸打贏要的心態,亦即是話他(她)們認為幸福是理所當然的。擁有這樣的期望,不失望連連才怪。

遇上失意的時候,我們很多時都會想到自己是最不幸的一個,其實這是要不得的,通常比我們更糟糕的還有很多。我們應該盡早釋放這種心理負擔才是,就像定時掃描一下電腦一般,個人便會有一種釋然的感覺。況且,若果我們努力而不氣餒,灰暗的日子並不會長伴我們身旁,最黑暗的時間亦都是代表黎明將至的時間。

其實,所有幸福都是需要自己刻意經營的,而且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歷練才有所成,所以是刻意不得的。但我們要抱持著一個信念,懷著一個理想,每天向著這個大方向而前進,人生便會有意義得多,人一專注起來的時候,便沒有多大時間去理會其他的事,亦沒有多大時間去發愁。

因此,我們應該盡早規劃我們的大方向,設立我們的短、中、長線目標,別為小事找狂,向著幸福邁進。

大學生的信用咭

曾幾何時,信用咭業務為各大金融機構帶來龐大利潤,大家都爭相發咭,不惜以豐厚獎品用作招徠,結果個人擁有多張信用咭是等閒的事。但隨著經濟急遽惡化,信用咭的撇帳率亦不斷增加,數字竟達雙位,情況令人憂慮。正所謂,成也風雲、敗也風雲,徒呼奈何。

撇帳高企,與各大金融機構的審批過份寬鬆有著直接的關係,筆者最質疑的是發咭給大學生的安排是否恰當。雖云大學生知識水平比較高些,畢業後較易找工作做,但並不代表他們有成熟的思維去處理個人財務。最重要的是,並不代表他們有立刻還錢的能力。在未曉賺錢,先曉用錢的情況下,變相鼓吹「先駛未來錢」的風氣,而這個「未來」更同時可達三、四年之數,學生還不來的,就由家長承擔,家長還不來的,問題便會浮現,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理論,普通人也想得到。有關方面,太過憧憬「未來」,而不以個人還款能力為依歸,有一些本末倒置的感覺,把石頭擲自己腳的味道。

際此經濟下滑,大學生找一份工作也比往日困難,各大金融機構應該從新檢討現時的發咭制度,是否可行,不應該只顧眼前的利潤,否則最終受害的可能是自己。

祝願「超人」早日痊癒

報載,因墮馬而導致下半身不遂、曾主演電影「超人」角色的基斯杜化。理夫,透過其發言人向公眾公佈,他的傷勢有突破性發展,手腳可以輕微移動,還有望可以在不久將來恢復行走。

看到這個消息,內心感覺十分欣喜,我不是他的影迷,他主演的電影我一套也沒有看過。聽說他是一個專業而認真的演員,但由於我對這些超現實的電影沒有多大興趣,所以並沒有收看他的影片。對他的興趣,反而在他七年前墮馬之後!

在馬背上墮下,亦令他的事業從高峰墮下,遇著這遽變,一般人都很難接受,但好一個「超人」,他卻可以樂觀面對,更難得的是,他憑藉著自己的知名度,四出去演講,身體力行,大力推廣其積極的人生觀,鼓舞一下一些失意的人。

電影內的「超人」,就算是怎樣出色,也是扮演出來的;就算怎樣神奇,也是靠高科技製造出來的,亦都是代表著不真實的一面;反而,基斯杜化。理夫現在所經營的是其真實的人生,所表達的是其真實的個人情操、與及積極的人生觀,這些反而更值得我們借鏡。

達文西說:「生命充實,才算是長。」基斯杜化。理夫正好告訴我們什麼是充實生活,什麼是殘而不廢,他每一刻鐘也令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這樣有熱誠、,愛心的人,真是希望上天再次給與他新的希望。不過,正如他說,就算今次不成功,他還會堅持下去,這樣的鬥志,怎不令人佩服?

男師奶

這個世界真奇怪,當有些人想盡千方辦法去保護自己私隱的同時,卻有些人好像刻意的將自己的私隱告訴所有人聽似的。尤有甚者,莫過於那些在冷氣巴士內,用手提電話高談闊論自己的私人事,甚至乎粗口爛舌的「媽媽叉叉」的人兄人姊了,由於冷氣巴士比較封密,所以比較應聲,置身其中,真有如坐針氈,行不得也哥哥!

我試過有一次,下班乘過海巴士由旺角至康怡花園的時候,坐在我後面的是一個外表斯文的中年男士,上車後不久,惡夢就開始,這位人兄一接通電話之後就聲浪震天,十句之中,十句都加入粗口在其中,講的盡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私人事,還愈講愈興奮、旁若無人似的,當接聽的一方「不支」掛線後,他又再致電去其他朋友,如是者有十個八個都是這般無聊的通話內容。最令我們(巴士上層的乘客)難堪的是全車都迫滿人,想轉個位也困難,加上當日有些少交通擠塞,所以大部份人的耳朵也受這位師奶型的男士所摧殘,下車的時候好像滿天星斗似的。

香港有言論自由,當然亦有在公共地方講手提電話的自由,但自由並不是隨便濫用的,若果我們都能夠顧已及人,多為他人切想,這個世果會平和很多。

化什麼?

很怕在一些公開的場合,看見一些後生仔女因遇過一些困難,便老氣橫秋地說:「做人很化?」聽到這些說話,滿不是味兒,心想「您們這麼年青便有資格講嗎?」「世事真的是如您們所料嗎?」「做人真是這般千篇一律嗎?」

說「做人很化」的人,變相已經是向命運妥協,甚或低頭,亦即是代表「不再嘗試」的意思,這樣的人生便會顯得無奈而欠缺新意。持這樣的態度處世,就算機會來臨的時候,自己也可能懵然不知而輕易錯過。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充滿驚喜,我們應該以一個開明的態度,去迎接未來的一天,迎接新事物的來臨,而不是順理成章的想當然。

自古成功在嘗試,人類的進步是歸功於一些不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手上,尤其是科學家,例如愛迪生般,他對人類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一個滿懷熱誠的人,他清楚知道失敗是人生的一部份,所以視失敗是一件平常事,他亦清楚知道失敗或是挫折,反而令自己越來越聰明,所以挫折只會令他越戰越勇,憑藉著這個信念,他亦在嘗試了過萬次的實驗後,終於成功發明了電燈泡,做褔人群。當記著訪問他怎樣可以失敗了過萬次還不放棄的時候,他說他沒有失敗過,他只不過是找出一萬種做不成電燈泡的原因而已,聽罷這樣的答案,怎不叫人感動?怎不叫人汗顏?

科學發明是一件工作,人生亦都是一件工作,而僱主亦是您自己,這門「生意」是賺的,還是蝕本的呢?就好看自己用什麼態度去經營,若果自己不願上路的話,無人可以真正幫到手,當然成果亦是自己承受。

姑母的熱檸茶

姑母終於靜悄悄的走了,在殯儀館內,我的心境竟然出奇地平和,沒有流淚。相對於數天前看見她在醫院,插上吸管辛苦地呼吸的樣子,現在顯得安祥多了,那天我控制不了我的淚水,而今天卻可以。畢竟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縱是難捨,亦得接受。然,一切來得突然,十天前,我還與她在酒樓茶鈙,十天後就永別於人世,人已去了,但印象難忘……..

兒時家境清貧,姑母亦好不了多少,她住徙置區,很年輕已被姑丈離棄,自己獨力苦養三個兒子。縱使家居狹窄,但每逢暑假都會招待我這個學業成績不佳的不肖姪兒,用以督促我做暑期作業,兼且助我改善程度。姑母喜歡喝西茶,每天也帶我這個「光仔」去鄰近的茶餐廳喝早茶,在這間名叫「大華」的茶餐廳裡,我喝上生平的第一杯熱檸茶,原來新鮮的檸檬,配合上濃郁的紅茶是這般美味的,從此我亦愛上檸檬茶,每逢上茶餐廳,都不作它選。

及至升上中學,我的成績依然是那麼「秀麗」,各科之中,尤以數學科是最差勁的,有見及此,為了盡以人事,姑母特別在其緊絀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錢,為我聘請一個數學補習老師,希望能令我笨拙的腦袋,打開少少竅門。

以上種種,加上很多很多零碎的回憶,於這個失眠夜晚,在我腦際間盤旋又盤旋,這些是我忘不了的,忘不了的,當然還包括她賜給我的第一杯熱檸茶。不哭不哭,還是要哭,淚水失控地淌下………。

目的與目標

「目標」與「目的」,兩樣看似相似的東西,其實並不是一樣。一個人或許會有很多不同的「目標」,營營役役,所為何事,有時真的自己也不大清楚。在欠缺動機定下的「目標」,是漫無「目的」的,意義不大。

一個人的時間有限,亦因為這樣,普遍的人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最多的事,見到什麼就想做什麼,因此亦會發現很多目標。就正如一位男士,看見街上很多靚女,滿是他們的「目標」,當然會感到很興奮,個個都想追,但世間上那有這麼輕易辦到的事?將目標分散,表面上機會會多了,但最終能否成事,真是天曉得,我們不難看見新聞報導某些人士因為「異性目標」太多,而弄至「成身蟻」。但若果我們懂得弄清楚目的,才切立「目標」的話,便會簡單很多。倘若我們定下的「目的」是找尋幸福的話,我們便會專注很多。經自己理性分析,我們便會輕易知道一腳踏兩船、甚至乎是多船,只會令我們疲於奔命,兩頭不到岸,與幸福扯不上關係。因此,我們便會將「目標」鎖定,用最大的誠意去追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做到「目標」,達到「目的」的機會反而會多些。

歸納起來,失敗的人,通常不是沒有「目標」的,反之,他們之所以失敗,可能是目標太多,太散,不著邊際,經常在不同的時間發現不同的目標,但又欠缺周詳的計劃,堅毅的耐性,所以失敗是順理成章的。他們找不到人生的「目的」地在那裡,樣樣事都是憑著感覺去做,當感覺消失的時候,他們又會失落下來。

因此,做任何一件事,若果我們懂得分清楚緩急輕重,理性地將重要的事放在首位,將做事的動機弄清楚,將「目的」明確化,才切立「目標」,這樣就會有意義得多。

後天勝先天

每一個人的本質,基本上有些少差異,有些比較幸運的,可能擁有一定的天賦,例如IQ高些、藝術才華多些、甚至乎容貌好些等等。但這種天生的優勢並不足以成為長勝長有的倚藉,要持續成功還要持續不段的努力。

至於那些天賦比較平庸的人,或是學歷比較低的,若果不自暴自棄,自知不足而加倍努力,其成就可能更高,正如我想起一個活生生的實例……..

汽車大王福特因為經營汽車行業有道,很早已經在商界取得名堂,但仍會間中聽到別人的批評,曾在一個公開的場合,有人批評他的對汽車的專業知識不足,搬出一些非常學術性的問題去留難他,目的是想看其出醜於人前。遇到這種挑釁性的批評,很多人的反應都是怒目以待的,但好一個汽車大王,他竟然可以不慌不忙的回答:「是的,我不能立刻回答您的問題,但係我只要手按一下我身邊的按鈕,便會有過百工程師為我效勞,您將會很快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提問者當場無言以對,只好知難而退。

相關的例子,我們香港也有很多,好像黎智英先生般,他在大陸只是讀到小學五年班,正式的教育不足,但憑藉著自己的後天的努力,現在已經建立起一個規模不小的傳媒王國,其集團更有很多天賦比他高、學歷比他優厚的人才,為他效勞。

以上的兩個例子,證明後天的努力比與生俱來的天賦還重要。事實告訴我,很多IQ高的人都是為EQ高的人辦事,調高IQ比較困難,但將自己的EQ改善卻相對容易,只要身體力行就可以,這或許是上帝給與我們的希望。

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世界,人際關係是一個極之重要的課題,若果我們處理得宜,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預告

很難明白,香港一般的肥皂劇,總是喜歡在每個劇集完結的時候,播上下一集的精華片段,而這些精華片段差不多是下一集的大綱,對我而言,這只會大減追看下集的興緻,而非增加我續看的意欲,所以我一般都是在預告篇之前關掉電視。

劇集又好,人生又好,一早已預知未來的結局是怎樣,怎有樂趣?所以,縱使朋友告訴我那個相士十分靈驗,我都沒有興趣去幫襯。我對相術沒有多大的研究,沒有甚麼資格去探討其真實性。但我有一個朋友就有如下的經歷,令我感到難忘、難過…….….

有一位朋友,在多年前的一個偶然的機會,陪同他高齡的母親去拜會城中一位知名相士,向他指點迷律,怎知相士看見他媽媽後,面色一沉,告知他媽媽將會在六年之後死於意外,而這劫數是避無可避的,叫他們要有心理準備。從此之後,他們整家人也生活在惶恐之中,而最終他媽媽也真的在六年之後於一件意外事件中去世。知道這件事之後,內心當然感到難過,但同時間亦自問一句:「知道未來又如何?」

以朋友的這個不幸的經歷來說,真的是不知好過知道,因為相士根本沒有甚麼趨吉避凶的方法提供,只是叫他們作心理準備!照我的見解,縱使他帶媽媽去食盡山珍海錯,走盡名山大川,也抵消不到整家人六年之內的擔憂,他們的一生起碼過少了六年的安樂生活,朋友帶媽媽去看相的決定,我覺得明顯是不智的。但事已過,徒呼奈何!

達文西說:「生命充實,才算是長。」只要我們每天都活得開心,充實,生命長短根本不是一個大問題,況且這是我們能力不能掌握得到的。盡人事,聽天命,只要我們盡力而為,問心無愧,每天也是充實的生活。

生活隨想

敬請留言!(任何意見、讀後感、批評、投訴,一律歡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