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士文摘) 個人創作 生活隨想

勇於說不

相對於外國人,中國人通常比較含蓄,不太願意正面表達自己的意見。但這種習慣是好的嗎?我卻有所保留。

就以朋際間的交往為例,若果有個朋友經常都對您作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而您每次都在不太願意的情況下幫他,這樣很容易給朋友一個錯誤的感覺,當一旦您決定不再遷就他的時候,誤會就會發生,朋友會誤會您變了。其實您根本就沒有變過,只不過是您一向都在不敢說不的情況下,錯誤地塑造了一個Yes man「好好先生」的形象給與別人而已。但以人的性格而論,就算個性點溫和的人,也不能長期扭曲自己的意願的,當忍受不了的時候,往往就會如拉得太長的橡筋一樣,斷了就永不能復合,朋友的關係亦都劃上休止符,多可惜。

所以,我經常都認為朋友相交,應以坦誠相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毋須怕失去了朋友而經常迫自己逆來順受,講些違心話、做些違心事,其實這是過慮的。當您表達自己的立場時,朋友亦都會作出自我反省,大家可能會稍作讓步,一個共同的雙贏觀點反而容易產生,這樣大家都會感覺舒服一點,沒有多大壓力,朋友的關係反而可以保存得長久。一個真正的朋友,是會尊重對方的立場,而不是永遠都強人所難的。

當然,您都有可能從這種勇敢的行為當中,失去部份意見極端的朋友,但性情不近關係怎可能維持,中止關係亦將會是遲早的事。我們都毋須惋惜,他們只不過是我們生命中的一些過客而已,留不住的。

向日本人借鏡

一提起日本人,必定有很多人會恨之入骨,日本人確實為我們帶來很多痛苦的回憶,往事已矣,老是記起一些改變不了的悲劇,只會令我們終日沉溺於痛苦之中。我們何不反省一下,為什麼一個區區的小國,可以玩弄我們中國於鼓掌之下呢?別人有什麼東西是我們欠缺的呢?值得我們反思。

日本是島國,位處於地震帶區域之中,經常都飽受地震的威脅。而資源方面也不見得富裕,與中國是無得比的。但日本人沒有因為先天不足而氣餒,既然大家都咁窮,反而為他們凝聚了一顆共同開發的奮鬥心,只不過是早期受到軍伐主義所影響,染上了侵略別國的陋習,將這個無堅不摧的企圖心用在不適當的位置而已。但美國人的一個原子彈令他們從高峰中墮下,也令他們徹底知道戰爭的禍害。

仗被打敗了,但日本人的鬥心依然旺盛,既然侵略是行不通,就用合法的途徑去發展他們的潛能,憑著一個堅毅不拔的信念,再加上旺盛的好學精神,做事一絲不茍,在短短數拾年間由一個滿目蒼夷的戰敗國,搖身一變成為一個令人羡慕的經濟強國,財政儲備經常位處於前列位置,當中確實付上不少心血。

此外日本人的誠實、自律、專業、禮貌與及服從性也是出名的好,他們甚少當遊客好似羊牯般辦,貨品價錢雖然是不二價,但確實童叟無欺,相對於我們尖沙嘴一帶那些專呃遊客的影音店鋪,他們的情操就高尚得多。

成功非僥倖,失敗有原因。那麼日本人是不是樣樣都是好呢?當然不是,只不過是別人的優點足以掩蓋缺點而已。而我們若果老是看別人的缺點,而不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的話,人便會顯得偏激、執著,做成進步的障礙。

人說時世做英雄,我就認為英雄亦可做時勢,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日本人的成功正好給我們引證。

活出自我與寬容

台灣名作家司恩魯曾經在其著作《喜新厭舊沒什麼不好》中,講過以下的一句說話:「我常常看見一些愈是見識多,思維廣的人,愈是可以容忍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因為心寬,他們會比較不在乎看見狹隘的世界與人心。

我們不能夠改變所有人,但是可以理解他們。理解並不是縱容,而不是誤解,不用怨恨的心情去看待內心不平衡的人,在這樣的基準點上,你會發現一切在改進中,不合理、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在你身邊的也愈來愈少。」

在日常生活之中,就算您做得點好,都一樣有人喜歡在您背後講些閒言閒語的,正所謂:「曹操也有知心友,關公都有對頭人。」生活間充斥著一些不可理喻的人,他們大多喜歡以他們的價值觀去理解別人的行為。做得對辦的彷彿是理所當然,意見和他們不一樣哩就加以惡意攻擊,面對這種人,與他們理論是浪費時間的,兼有失感情,一於您有您講,我有我做就是了,真是懶理他說什麼,把口是生在他身上,他鐘意講什麼就什麼。我們是為自己而生存,又唔係為他人的認同而活。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處世方法,我們不能夠將自己的一套,強加於別人身上,就如自己著緊的衫褲未必適合他人一樣。

冥冥之中有個自然規律,合理的便成為主流意見,不合理的就是偏激言論,偏激言論自然沒有市場,自然會消失於空氣間,這大概是清者自清吧。

避免經常被些無謂的閒言閒語所困擾,我們應該擴大生命的闊度,視這些偏執的人為反面教材,在日常生活中多學些不同類形的新事物,多結交不同類形的朋友,多到外面的世果看看,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的歸納一下,思想一下,去蕪存清,便會成為自己一套較為完整的生活哲學。但這套哲學需要隨著時代而變化,所以這亦是一個終身的自學課程。

「做完」與「做好」

日前收讀一篇文章(可惜忘記了書名),是有關工作的,覺得作者的理念很有正確。他說一般為僱主工作的人,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工作做完的人,一種是將工作做好的人。

將工作「做完」的人,在這個世果佔上大多數,他(她)們一般都會依照老細的指示行事,辦事一成不變,永遠的按章工作,做多些少都嫌費時,他們的職責就是將工作做完便算,效果好或不好就永遠沒有考慮過;而將工作「做好」的員工就不同,他(她)們永遠都將老闆吩咐要做的為己任,時刻都當這個工作為自己的生意,所以經常都檢討自己的工作進度,看看有沒有改善的地方,若果工作上是需要的,做多些份外的工作也在所不辭,他(她)們是完美主義者,他(她)們討厭失敗的感覺,他(她)們享受做好工作帶來的滿足感。他(她)們的信念就是,隨了將工作做完之外,還要不斷的將工作做到更好。這是一種自我要求的習慣,單憑這份熱誠與使命感,就足以贏取老細的讚賞與信任。就以職業道德與歸屬感而言,兩者的態度相差很遠,而後者永遠都成為老闆們所愛戴的。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所謂能力,基本上是相差不太遠的,相同能力的人,做出來的效果卻可能是南轅北轍,當中的分野就極可能是態度的不同而已。看一篇好文章,就等同請教經驗豐富的長者,影響是正面而深遠,很感激這個作者給我的啟迪,令我從新釐定工作的意義。有時工作做多了,人便顯得麻木,做事往往變成自我敷衍而不自知,一些金石良言,縱使是舊瓶新酒,就足以將我們撥亂反正。

神奇教練

年前,江老總忽發龍威,向我們香港的記者大罵:「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一時成為城中「佳話」,令我們眼界大開。而這句話亦令我想起W君……..。

W君原本是某屋村的泳池救生員,由於工作懶散而被人辭退多年,本身沒有什麼特長,所以只能勝任一些保安、地盤的工作。職業無分貴賤,總之肯做便算吧。但W君卻不甘心成世打工,經常都想出來做老闆,一到夏天就辭掉做緊的工作,四處招貼街招教人游水。最初本著一場相識,就免為其難應承幫他聽聽電話,接接生意。及至知道W君原來是沒有正式的教練牌、商業登記的時候,我便停止與他合作,是關人命關天,萬一出了事便罪大惡極了,所以一口拒絕他的要求,總使間失去了少許收益。

有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碰上W君,便寒暄幾句。我問他:「現在政府打擊垃圾蟲喎,您怎樣應付。」

他說:「超!現在我們唔貼街招啦,我們改為在地上噴漆,將自己的廣告噴在地上,就好似曾灶財寫字咁。哈哈,原來咁仲好,又唔怕好似招紙咁被撕掉。」

聽見他這樣說,真係有點愕然,若果這樣都做得通,香港仲成世界?道:「您這樣一樣係犯法的,就連隨地吐痰都罰,將個地下噴到花晒,又怎會唔罰呢?您這樣仲衰,證據確鑿,您遲早會收到傳票的。」

W君之吾以對,不過我相信他是會繼續噴的,他是一個「針唔咭到肉都唔知痛」的人。

我繼續同他傾:「咁您冬天無得教人游水的時候,您打算做什麼呀?」

他答:「我打算教人打網球,教網球好搵呀!」

我有點驚愕:「但從來無聽過您打網球果喎?」

他大模大樣的答我:「係呀,我未打過網球。使乜驚喎,到時搵個教練教我幾個鐘,我咪識得教人啦,搵食係咁架啦。」

此刻,無言以對。

公平競技才是球賽的生存價值

足球比賽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往往有一些出人意表的賽果出現,實力最強的球隊並不能擔保永遠贏波,實力次一級的也未必輸實,波是圓的,幾許爆冷賽果,已令很多所謂球壇專家跌盡眼鏡。唯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個別球證的執法水平問題,當中的分野可能直接影響著賽果,也間直影響著無數人的情緒。

就以剛過去的世界盃為例,南韓隊憑著本身堅毅不拔的鬥志,先後擊敗多支強隊,直入四強的賽事,為亞洲人爭光。但當我們重新翻看賽事的錄影,便不難發現球證的水平直接影響著賽果,有很多地方是枉判了,直接令到對賽隊伍行人止步。最明顯的一場爭議性球賽,莫過於南韓對西班牙的賽事,球證烏龍百出令應贏的一隊反成為大輸家。所以賽後便有球證收了賄的傳聞出現。

姑勿論,收賄是不是事實,讓一場舉世觸目的球賽,操控在一、兩個人身上,又是否公允呢?球證亦都是人,亦可能受到球賽上的種種變化而左右了決定,一、兩個錯誤的決定就足以令被枉判的一隊得不到應得的回報,太過可惜了。為什麼不能仿傚美式足球般,將一些爭議性的動作、入球作即場定鏡、或慢鏡重播,好讓裁判員作出公允的判決哩。當然這個世界依然有些死硬派的人,會堅持要維護球證的尊嚴,又話要保留球賽的連貫性云云,但這是最重要嗎?應該不是,公平競技才是球賽的生存價值,而尊嚴不是獨斷斷行而取回來的。一些矯枉過正的判決更會令對賽雙方火上加油。只有配合先進的科技協助,球證的壓力反而得到紓緩,作出正確的判決。欠缺公平的競技,只會令球賽的可觀性大減,亦令很多人蒙上污點。

若果欠缺公允,波就不是圓的。

香港人的價值觀

早年,有機會在花都巴黎市內觀光,看見一部一部其貌笨拙、鋪滿著塵埃的汽車在馬路上穿梭,感覺上是怪怪的,心想為什麼法國這樣先進的國家,市民所擁有的汽車卻如此差勁而不修邊幅呢?點解法國人情願在海灘流連、或在路邊飲整日的咖啡,也不將車子清潔一番呢?法國人真係懶喇。相對來說,香港滿佈勞斯萊斯、賓士、寶馬等名車,有些愛車人士更視車如命,地位比老婆還重要,心恐若果將部車子給人清潔會被弄花,所以情願在大好星期天幫「老婆」抹身。

及至年齡漸長,睇法卻是有些少改變,法國人並不是蠢,只不過他們的價值觀與我們不同罷了。將整日的時間去抹車,他們會覺得很浪費時間,而買一部昂貴的汽車在街上投閒置散,他們亦覺得沒有太大意思,嚴格來說,他們視車子為一件生活的必須品而已;反之,我們香港人就比較講求面子,有能力的話就買部貴價的車子,無乜能力的,就買部平些,但點都好,一定要抹得乾乾淨淨,免得失禮。

與此同時,我們亦不難看見在一些影音店鋪前,滿佈一些市民欣賞最新型號的手提電話,看他們唾涎欲滴的表情,真係有點好笑。是不是擁有潮流時興的物品,真的可以反影個人品味,而這就代表優質生活嗎?我就覺得大有保留。相對來說,我反而感覺香港人愈來愈淺薄,愈來愈空虛,因此在不自覺間用金錢購買虛榮,用金錢購買自己認為滿意的滿足感,與金錢的關係就愈來愈密切。但這卻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資源有限,物欲無窮,生活中很多時都出現很多變數而足以令到我們願望落空的,到時怎算呢?真是不堪切想。

有時翻看很多自殺的個案,都是當事人一時睇唔開,承受唔到經濟上的突變,老是用舊有的心態去看現實的生活,經濟變差就接受唔到,一死置之,多可惜。因此,我覺得我們有必要盡量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少為物慾所控,個人的壓力就會得到適當的舒緩。

優質的生活就是一些簡單的生活,其實並不等於與金錢扯上關係的。而面子很多時是一些自己無中生有的東西,很多時並不存在的。

習慣去改變習慣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少不免培會養了一些習慣,而某些習慣更在不知不覺間重複又重複咁做,但我們可否反省過這些習慣是好的,還是壞的呢?這些習慣有沒有對自己造成不良的影響呢?相信並沒有多少人做到這點。

時代不斷的變,人的思維亦不斷的改變,今日的絕世好蹺,在明天可能已經不敷應用,甚至乎不合時宜了,若果我們不定時改變自己,好可能會與這個社會格格不相入。舉一個例子,在早十年八年前,若要帶一些不曉行走的小孩出街,通常的是做母親的將兒女狽在背上,現在時代變了,我們多數會見到做父親的將子女聯繫在懷中,同一種行為,卻會有截然不同的演繹。

所以我們要經常反省自己日常所做的,有沒有改變的必要?究竟有沒有與世相違?當然,這種改變需要莫大的勇氣相配合,才能有滿意的效果。定時檢討和改變自己的習慣、多接觸新朋友、多看些不同類型的書藉,除了可以為我們增添新的樂趣之外,還會帶給我們一些嶄新的思維、新靈感,知識與知識之間會發揮出一些化學作用,給與我們很多生活所需的活智慧,令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變幻原是永恆,不變才是無可能,時刻有應變的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逆境反而容易突出自己

九七過後,香港發生了很多事,亞洲金融風暴、政府的八萬五房屋政策、科網股熱潮爆破、減薪裁員結業之聲此起彼落、失業率屢創新高、通縮經年…. 等等,壞消息不絕於耳,在在都打擊著香港人的士氣。

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香港人表示對香港的前途感到憂慮。而丹尼士的客戶當中,亦大部份對前景不太樂觀,有些甚至乎說:「香港玩完啦。」香港真的玩完嗎?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若果心理上認同香港已玩完的人,基本上是過份消極,意識上已經在迎接失敗的來臨。信心無晒,未戰先敗。香港不會玩完,玩完的是他們自己罷了。

任何一個經濟都有一個起與落的週期,既然我們曾經享受過經濟高峰期的好處,也應該有心理準備迎接經濟衰退的苦果,物極必返,這是恆久不變的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經濟的流通,經濟不會停下來,只有流通的快與慢而已,停下來的,可能是我們的步伐、和一顆上進的心罷了。而每一段時間,無論經濟的好與壞,亦有些人是賺到錢,有一些人是賺唔到錢的,這亦令我想起以往的一些事………。

猶記起當年當推銷員的日子,每年都有一段時間是淡季,普遍的同事都是抱著渡假的心態過渡這個艱難日子,所以打牌的打牌、按摩的按摩,胡胡混混般渡日的,大有人在。縱使如此,我卻不太相信淡市無生意的宿命,為了證明自己的理念是正確,所以每逢淡季,我都會加倍努力造訪客戶,結果生意還比旺季為佳,成為淡市之星、逆市奇葩,風光一時無兩!而這亦成為我日後創業的信心原動力。記錄是用來打破的,宿命論對一些意志堅定的人根本起不到作用!

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可造時勢,面對逆境,若果我們比別人多一份堅忍、多一分鬥志,反而容易突出自己(Stand out from the crowd),因為半途而廢的,大有人在,少一些耐力的,已經被淘汰出局。際此經濟低迷之局,我們也唔應該自暴自棄,諸多埋怨,反而我們應該抖摟精神,時刻作好充足的準備,迎接機會的來臨。因為,運氣只賜予有所準備的人。謹此互勉。

理由與藉口

有日看見某君賦閒在家,百無聊賴、無所事事,便向他打趣的說:「您咁得閒,何不出去買買六合彩,碰碰運氣呢?」

怎知他回應說:「唔好啦,我無中獎命。」

於是我便問他:「咁您買過幾多次六合彩呢?」

他認真的回應我:「都有三、四次的,但次次都唔中,我都是注定窮一世。」

真搞笑,買了三四次唔中,有乜出奇,我繼說:「買三、四次梗係唔中啦,咁少。要多嘗試先有多些機會嘛。」

怎知他這樣回應我:「都係唔好啦,若果給人見到我在投注站出現,還以為我很爛賭添。」聽罷,差些少口吐白沫,氣絕身亡。

現實之中,我們經常都會碰見這樣的人,他們多數都是渴望回報,但卻不肯付出,結果當然是無咁理想啦,但當別人向他們提出意見的時候,他們卻偏偏找出一大堆看似理由的藉口,去諸多推託,試問這樣又怎會有運行呢?所謂走運走運,運氣是要主動的四出奔走尋找,才有機會碰回來的。連出外碰碰運氣的氣力也懶於付出,怎有運行!古語有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所以我們要時刻警惕自己,有沒有被一些無稽的藉口,阻礙我們成長的步伐。

懶惰是失敗之源,我們應該決心斬掉這條懶筋。

Untitled

生活隨想

敬請留言!(任何意見、讀後感、批評、投訴,一律歡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