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士文摘) 個人創作 生活隨想

Untitled

信心是內心之神

有位廿多歲的朋友,由於以前的一些不稱心的遭遇,感覺人生很灰暗,慨歎好醜命生成,就算自己多努力也是徒然。看見這樣境況,很自然的著急起來,希望自己能夠改變一下他的態度。

一個人若果太過早的相信宿命,他(她)們的人生將會是灰的,因為他(她)們深信冥冥中有主宰,決定了自己的運程,就算自己怎樣的努力,也改變不到自己的運程。這個觀點,與我的想法完全是兩樣,從以往的一些經歷,再加上旁人一些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告訴我們真正能夠主宰自己運程的,就是自己,若果我們深信宿命,受了一些挫折而不再相信自己,機本上是和一個等著死的人沒有分別。

其實,中國人的傳統智慧已經告訴我們知道,所謂「走運」,亦即是說,運氣是需要我們不斷的走動去取回來的,若果我們深信宿命,我們便連這走動的氣力也不想付出,試問我們怎能夠有運行呢?反之,若果我們相信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多作嘗試、多吸收新的思維、多聽取別人的見解,多加實踐自己的理念,遇到失敗而不氣餒,久而久之,一條自己的路便可以形成。每個人的路也是有些不同,而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自己應該要行的,是什麼的路。要摸索自己的路,就要不斷的實踐。

天助自助者,真正幫到自己的,其實只有自己一個。信心是內心之神,人一旦有信心,便往往好像如有神助,強化這個信念,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

最佳的朋友

「錦上添花時時有,雪中送炭有幾人,人情淡薄不足怪,寄望同情是天真。」浪盪人生路數十載,得到以上的一點感受,看似很灰,但卻不盡是。

在這個跟紅頂白的社會,錦上添花是理所當然的,但能夠雪中送炭的,卻是不容易看得到,始終現代人生活這麼繁忙,每個人每天都忙於自己的事情,怎有時間去理會其他人呢?通常失望始於期望,若果我們對人沒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我們便沒有這樣的感觸。當然,若果我們意外的得到別人的同情,我們還是要好好的珍惜,但我們只可以視之為非經常性的花紅好了,並不應視之為應份似的。幸福非必然,我們應該知道。

況且,太過期望別人的同情,反而會令到自己不思進取。就正如黎智英的母親曾經講過:「要自愛,不要接受別人的同情,同情會令您墮落。」這句說話,除了令「肥佬黎」牢牢記著心之外,也令我深深的認同。

是的,我們不應該寄望別人的同情,過份的同情只會給與我們一個假象,令我們腐敗,所以我從不希望別人對我的同情,我只希望朋友能做到的,就是在我行錯路的時候,又或是我過份自滿的時候,提出忠肯的批評,這已經足夠。因為,只有這些,才能夠令自己撥亂返正。別人勇於向我們提出相反的意見,已經是付出了很大的勇氣,我們應該珍惜。

或許,我們最需要的,不是我們做什麼的都彷彿是對的朋友,而是一些永遠有獨特見解的朋友、勇於向我們說不的朋友。有見地的朋友,比「俾面」的朋友更可貴,若果我們擁有這些,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因為他(她)們是最佳的。

冬天原是這樣

近日冷峰忽至,氣溫驟降,市民都感覺起不消,有些甚至乎病倒了。但看天氣報告,溫度依然有十多度,為什麼我們感覺如此難堪呢?或許我們都被縱壞了,在十多年前,這樣的天氣簡直是正常不過,只不過近年全球氣溫上升,我們都習慣了和暖的冬天而已。

與天氣有些相似的,還有現在的香港經濟,我們現在也經歷戰後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寒冬,失業率高企、通縮持續、財政赤字擴大、破產數字上升、負資產問題…….. 等,在在都困擾著香港人。

還記得九零年初,香港經濟起飛,做商家的個個都貨如輪轉、打工的每年都有近十個百份點升幅、炒樓的動輒便賺個雙倍,甚至更多,香港人的信心指數升至頂點,怎知九七過後的一連串問題,將這班自高自大的一群,變成為全亞洲最悲觀的一群。對比之大,令人驚訝!

物極必返是經濟的鐵律,太樂觀或太悲觀,其實都是不應該的,經濟都有些少似天氣,寒冬過後依然有春天來臨的一日,只要抱持一個希望,日子才能容易過。我們應該瞭解到,現在全球的經濟在大調整,亦即是話,飽受寒峰,並不只是香港人,而是地球上普遍的人,因此我們亦不應該太過自卑。

壞的經歷是好的教訓,挫折可以令人更加堅強,激發潛能於極至,眼前的挫折可能反而令我們更加認識自己哩!

音樂創作

在香港搞音樂創作,注定是一件艱辛的事業。香港的唱片市場很細,及不上鄰近的台灣與日本,更加與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無得比。尤是之故,唱片老闆都比較喜歡付出一筆版權費去購買鄰近國家已流行的歌曲,外曲中詞後重新編曲,讓旗下的歌手翻唱灌唱片。做歌星,若果有一套基本的唱功,再加上一首耳熟能詳的改編歌,自然容易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香港的大歌星們,有幾多不是翻唱改編歌而紅呢?

音樂事業,由始至終是一門商業的事業,我們不能怪責唱片老闆短視,有那個生意人不想自己的資金,得到最快、最多的回報?我們只能怪責香港的市場太細,很難培養、擁有一批高質素的音樂創作人。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有很多出色的音樂人,甚至乎是作詞人也相繼退下火線。而現有的一批,由於缺乏鍛鍊與誘因(金錢回報相對地少),亦鮮能創造出好的音樂。

當然,世事無絕對,傑出的創作歌手依然是有的,好像林子祥、Beyond樂隊、太極樂隊便是。

林子祥曾經為我們創作了很多好的歌曲,如「幾段情歌」、「仍然記得那一次」等,為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可惜近年比較低調,作品已經不多。

至於Beyond方面,也有很多出色的作品,可惜家駒死後,似乎後繼乏力,卒之散班收場。

最令人唏噓的,應該是大「太極」樂隊。想當年,「太極七子」在「嘉士伯音樂節」一炮而紅,繼後寫了很多出色所的作品,如「留住我吧」、「Crystal」、「每一句說話」等都先後獲得一些全年最出色的歌曲創作獎項。但如今怎樣?亦一樣難逃各散東西的命運,鄧建明做回個人歌手,成績一般,近期更要翻唱別人唱過的歌來迎合市場。至於,雷氏兄弟更要被迫做回老本行,偶爾企在那些二打六的歌手後面做做伴唱!他們的際遇,正好給我們一些啟示。

爭論是進步的原動力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活得開心,就算您覺得點好,亦一樣有人反對您、質疑您,這些就是主觀。我的主觀認為是好的,他人的主觀認為是差的,意見便會出現分歧。

就正如我認為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係近代最好的政治家,他把一個冇乜資源的國家做到井井有條,人民豐衣足食,將新加坡變成一個值得國民驕傲的地方。縱使如此,依然有部份新加坡人不滿他的施政,話他獨裁,這就是從另一個角度批評的例子。想深一層,其實大家都無錯,我的角度是從經濟出發,而他們的角度是從自由出發,所以就很難相互妥協。

然,在任何一個情況下,有分歧的意見未必是差的,畢竟每個人的背景、所受的教育、所得到的際遇,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分別,因此亦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不同意見的出現,反而更加快的尋找出真理,在據理力爭的情況下,彼此都強力腦震盪,找出最適合的點子,支持其論據,最終理據強的自然佔優,但所得的結論可能是相方腦震盪出來的一個結晶品,一個經過雙方適量妥協的大原則。換句話說,這已經是一個嶄新的點子,一個大家都適用的雙贏策略。

我們不需要一言堂主,因為無故的依從,使人變得腐敗而不思進取。因此,對事不對人的爭論,是一個人,甚至乎是整個社會不可或缺的,這是進步的原動力。

「少林足球」

我都係周星馳迷,不過我仍然認為「少林足球」係一套拍得很差的戲,雖然其票房係好收得。原因係:

…特技毫不突出,比外國的差了一大截。

…球賽的過程與真實的相差太遠,什麼士巴拿、刀刀叉叉等都可帶進球場比賽;另進攻的一方好像在圍著個龍門在練習射球般;而防守的一邊就好像觀眾般企埋一邊任由守門員被人魚肉,這些與真實的球賽相差太遠,令人很難看得投入(尤其是懂得踢波的)。

…看周星馳的戲,原本是希望大笑一場的,但卻感覺不到很多爆笑的場面,有的只是一些硬滑稽。

我認為其成功的原因,只是「少林」與「足球」兩樣東西擦出火花,係一個概念上的成功,尤其是前者的中國情意結,引起中外人仕對中國功夫的再度關注,另外又想看看功夫與足球的配合是怎樣的,所以成為一個強烈的賣點。當然,故事總算是完整,但效果卻是差強人意的,與心中的期望差了一大截,或許這亦是我的偏見。

醜陋的司機

違例泊車,將被檢控,是理所當然的。負責抄牌的,大致上有兩類人,一是警察,另一種是穿著啡衫啡褲的交通督導員,我們俗稱為「咖啡仔」。與此同時,社會上亦彷彿有條不成文規定,「咖啡仔」只可以在無司機的情況下,才能抄牌。因此,亦造成「咖啡仔」普遍不受人尊重的原因,我亦曾經看過一個很深刻的事例……。

某日,在旺角某條街,突然耳邊傳來一些震耳欲聾的喝罵聲,走前看看原因,只見一個凶神惡殺的大漢,大聲指罵著一個弱質纖纖的女「咖啡仔」,什麼祖宗十八代也鬧齊,還語帶恐嚇地講些不堪入耳的說話,只見「咖啡仔」擺出一些很無奈的表情,慌張地繼續完成她的工作(或許已經寫落了簿),而旁邊亦圍著一班人在看熱鬧,無人加以援手。

世上真是有這樣不可理喻的人,明明自己違例泊車,知道抄牌者不是警察便任意放恃,盡情地人身攻擊、盡情地發洩不滿,而妄顧別人的感受。須知「咖啡仔」亦只是一份工作,亦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若果每個司機都將車輛亂泊一通,還成世界嗎?真是有點後悔,那天為什麼沒有報警,讓警員來主持一下公道。

那個司機本身樣貌不俗,眉清目秀似的,但竟然發起爛渣時,面目是如此猙獰,真係使我「另眼相開」,他這種不分是非黑白的行為,真是醜化了我們的香港人。

人生的關口

互聯網、學校只是一個小圈子、小社區,我認為要威的就要係出面威才是正確的態度,但這亦是頗為積極的態度而已;真正積極的人,是不斷的自我超越,他們知道真正的敵人就是自己,就算拋離別人幾條街仍不放鬆,其實很多藝術家都是這樣想,所以他們都比較沉著,不會輕易被別人的認同而感到漂漂然。當然,亦不會被一些膚淺的言論、膚淺的批評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影響自己的路向,他們知道自己的位置。他們需要的是不斷的自我超越,而不是意氣之爭。

在感到成功的時候,仍然虛懷的欣賞別人的長處,他們知道學無止境的道理。他們追求一種滿足感,多於物質的回報,因為物質的回報,他們可能一早已享有!

哪些在平日無所用心的人,以為考試過了關就會掂過碌蕉,其實係傻仔一名,他們自欺欺人、虛耗自己的青春、浪費父母的金錢、辜負其他人的期望、他們沒有做好自己的本份。他們不知道,真正的關口不是在校內,而是校外,這是生活的關口,是人生的關口。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掂或不掂,好快就知道。

白鴿眼

一位億萬富豪在品茗的時候,被職業殺手近距離用槍轟斃,引起全城嘩然。要收買一條人命,其動機必定是非同小可,非旁觀者的感覺,在沒有充足理據的時候,不便細表。筆者反而有興趣談論一下案發的茶樓、一間以一代茶王命名的茶樓、一間筆者永遠都不會光顧的茶樓。

案發的茶樓,位處於中區,食品價格中上,但據說待應的服務就因人而分等級,看見有錢人、熟客就如狗般搖頭擺尾;看見生面孔的,便愛理不理。雖然筆者未去過這間茶樓親身引證,但是已經先後從不同的途徑知道這些荒謬的服務,心想雖不中亦不遠矣。風穴來風,未必無因。看白鴿眼很容易,隨街都是,還須用錢買嗎?就索性將其列入永久的黑名單內便是。

待應有這般荒誕行為,很可能與顧客的行為有直接關係,筆者在小時候便曾經跟隨爸爸去中區一間茶樓品茗,親眼看見很多似是熟客的,將一些小錢放入那些待應的闊身袋內,以期換取一些非一般的服務。久而久之,待應們不覺間養成一種「狗眼看人低」、「大細超」的服務指標,有錢入袋的就當你大爺般殷勤服待,無錢進貢的正常茶客,就叫到口乾也無人應你,多麼令人討厭的服務。

在講求公平、公正的今天、在講求廉潔的今天,我們香港人再不需要這些另類服務。品茗是一件樂事,但開首提及的那間茶樓,卻有點侮辱了先人美名之嫌,更令香港人蒙羞。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香港人,應該知道什麼是真情,什麼是假意。用錢堆砌回來的造作,我才不希罕。

西方人的妒忌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國土肥沃、資源豐富、人民普遍辛勤工作,但為什麼仍然在很多方面,落後於西方國家呢?歷史小說家二月河在「明報月刊」十月版說:『西方人的妒忌,是見到比自己強的,心裡思索「我要比你更強」。而我們的呢?則是「你比我強,我要把你拉下來!』似是告訴了我們箇中真相。

坦白說,中國人並不比其他國家人蠢,在某個程度上還令人敬畏哩。但中國人往往有一個陋習,就是自己人欺負自己人,不是有一個頗為令中國人羞恥的笑話曾流傳於日本嗎?…「一個中國人令人可怕,但廿拾個中國人就絕不可怕,因為他們已經內鬥至你死我活,未戰先亂,根本就無機會贏。」這正好說明中國人雖然聰明能幹,但卻是私心太重,喜歡內鬥。正因為內鬥,人的精力通通花在思想鬥爭、與及權力鬥爭之中,幾許大好時光也虛渡了

什麼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四人幫等人為問題已經令中國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幸得偉大工程師鄧小平同志的出現,憑著偉大理想、遠大的思維,實行中國現代化計劃,配合江澤民同志的貫徹執行,令到中國漸漸脫離貧窮,際此胡錦濤同志接任為新的領導人,希望憑著他的魄力、沉實的作風、嶄新的思維,為中國增添新的氣象。

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什麼超英趕美的空泛納喊,又或是一些人事的意氣之爭,我們需要的是「西方人的妒忌」、實事求是、幹勁沖天的學習精神,擺脫傳統帝皇式的統治思維、以人民利益為第一的國策。只有這樣,中國人才能真正抬得起頭做人。

生活隨想

敬請留言!(任何意見、讀後感、批評、投訴,一律歡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