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結構
(1) 什麼是結構:簡單說安排作品情節的方法就叫結構。結構舞蹈時,時刻不要忘記用舞蹈的表現手段去考慮,時刻不要忘記是用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段和舞蹈動作去處理人物、情節等,否則結構出來的就不是舞蹈,而是歌劇、話劇。
(2) 結構情緒舞時應注意的問題:
A . 組織情緒:是把舞蹈感情和情緒有層次的、有邏輯的、有發展的組織起來,創作一個完整的作品‧
B . 安排節奏:依據主題的意圖與思想感情的變化安排舞蹈節奏的變化。
C . 舞蹈調度:舞蹈動作場面,調度必須有一個核心的全面規劃和布局。根據情緒的起伏、發展,節奏的變化,把動作和畫面組成一個嚴謹的舞蹈結構組織。
幾種“情緒舞”的結構例子:
A . 三段體結構:(A-B-A)是借鑒音樂的三部曲式而來的。全舞的布局分為三段,A段與B段從情緒、節奏上形成鮮明對比。
如:A段是跳躍的快板,B段就是相對平穩的中板或慢板,而尾段A則是首A段的再現或有變化的再現。
B . 二段體結構:(A-B)
C . 單段體:(A) (B) ,A:快,B:慢。
由上可以看出舞蹈編導在構思舞蹈腳本時,除了情節、場次(或段落)外,同時還要想好音樂和舞蹈的處理、布局。如:舞蹈中哪段情節用獨舞、雙人舞去表現哪段用情節性或表演性的舞蹈去表現,每段用什麼舞蹈素材等。
(3) 關於舞蹈中的音樂(創作舞曲)
作為綜合性的舞蹈藝術,音樂處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了音樂,才有完整的好舞蹈,所以必須處理好與音樂家的合作。
(a) 如何與音樂家合作:編導要把自己的創作動機和意圖、構思的過程直至素材的運用,人物形象和場面的設想,舞台的氣氛和效果等,要非常認真的、帶感情的、繪聲繪色的告訴作曲者,使他好象看到了未來舞台上出現的情景,產生共同的欲望和想象,同時也聽取他對舞曲創作的想法。要尊重作曲家的意見,在音樂寫成以後,不要隨意亂改和破壞音樂的完整性。
(b) 編導和作曲者的合作中:
A . 在舞蹈總布局要求下,應充分發揮作曲者的想象力,保証舞蹈音樂的完整性。優秀的舞曲會進一步啟發編導的想象力,使舞蹈的形象和意境更完美。
B . 可以和作曲者共同選擇音樂素材,(如採用哪種民族、哪個地區或哪首民歌、哪段曲子等),切磋音樂形象(如舞蹈的主要旋律、人物的主題、音樂等),這有利於音樂和舞蹈形象的一致,並且互相啟發。
C . 對音樂的要求,要通過音樂的專業語言——“音樂表情術語”具體提出來,才能做到舞蹈與音樂節奏的吻合。
(c) 如何利用現成音樂編舞:
1. 認真聽,分析音樂,做到盡可能明了原作意圖。
2. 抓住音樂的主要基調(感情基調),選取適合此音樂表現的體裁,不要去解釋歌詞。
3. 選擇適合此音樂主題的動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