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編導創作、排練的過程
(一)主題和題材:
甚麼是主題?創作者要通過一個舞蹈作品表達甚麼中心思想,這就是作品的主題(或稱主題思想)。用具體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現這個主題思想,這種具體的材料就是“題材”。“主題”就是作品的核心、主體。題材就是具體描寫主題的材料。在舞蹈創作中可以先確定主題,再選擇題材。
(二)如何選擇題材:
(1 )
什麼是題材:就是編導在他所處的客觀現實生活中,經過深入觀察體驗,把那些豐富多採錯綜復雜的種種生活現象,經過分析、選擇、加工,使它們構成文藝作品的核心,也是作品最基本的因素。
(2 ) 選材的方式:分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就是發生在身邊的所見所聞所看的事和物。間接的如歷史、神話、寓言、童話、繪畫題材等。
(3 ) 舞蹈如何選材:要掌握舞蹈藝術創作的特殊規律,就是用舞蹈形象思維的方式,研究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全部依據舞蹈的自身表現手段,既用身體動作表達感情,特別要注意題材的動感和豐富的感情。
選材時還應注意:動作性,既通常所說的“能舞起來的材料”。抒情性,題材要孕育著深厚的感情動力。直觀性,必須是能出現在舞台上讓觀眾直接看到或聽到的,(如過去和未來,可用暗轉、倒敘等手法)。
(三) 構思腳本(舞蹈和音樂處理的文字結構):
以突出主題思想為目的,把“題材”概括、提煉,構思成舞蹈的藝術結構,這就是舞蹈的“腳本”,腳本是作品的立腳根本。
怎樣結構舞蹈腳本,這點在舞劇的創作中特別重要,從舞劇的結構說起,簡單來說,舞劇的結構可分為:
(1) 引子或序幕:是劇中時代、環境和人物的引入勝。
(2) 開篇:劇情矛盾沖突的開始,要鮮明而引人入。
(3) 發展:劇情展開的過程,這段佔有的篇幅較大,情節需要有起伏、轉折方能精彩。
(4) 高潮:是全劇矛盾發展的頂峰,它要激起觀眾最強烈的感受。
(5) 結局:劇情發展的結果,它要最清楚的揭示主題思想。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