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南 子
卷 二
十 泰 族 訓
天 設 日 月 ,
列 星 辰 , 調 陰 陽 , 張
四 時 , 日 以 暴 之 ,夜
以 息 之 , 風 以 乾 之 ,
雨 露 以 濡 之 。 其 生 物
也 , 莫 見 其所 養 而 物
長 ; 其 殺 物 也 , 莫 見
其 所 喪 而 物 亡 , 此 之
謂 神明 。 聖 人 象 之 ,
故 其 起 福 也 , 不 見 其
所 由 而 福 起 ; 其 除禍
也 , 不 見 其 所 以 而 禍
除 。 遠 之 則 邇 , 延 之
則 疏 ; 稽 之弗 得 , 察
之 不 虛 ; 日 計 無 算 ,
歲 計 有 餘 。 夫 濕 之 至
也 ,莫 見 其 形 , 而 炭
已 重 矣 。 風 之 至 也 ,
莫 見 其 象 , 而 木 已動
矣 。 日 之 行 也 , 不 見
其 移 , 騏 驥 倍 日 而 馳
, 草 木 為 之靡 , 縣 烽
未 轉 , 而 日 在 其 前 。
故 天 之 且 風 , 草 木 未
動 而鳥 已 翔 矣 , 其 且
雨 也 , 陰 曀 未 集 而 魚
已 噞 矣 , 以 陰 陽 之氣
相 動 也 。 故 寒 暑 燥 濕
, 以 類 相 從 ; 聲 響 疾
徐 , 以 音 相應 也 。 故
易 曰 : 「 鳴 鶴 在 陰 ,
其 子 和 之 。 」 高 宗 諒
闇 ,三 年 不 言 , 四 海
之 內 寂 然 無 聲 ; 一 言
聲 然 , 大 動 天 下 。是
以 天 心 呿 吟 者 也 , 故
一 動 其 本 而 百 枝 皆 應
, 若 春 雨 之灌 萬 物 也
, 渾 然 而 流 , 沛 然 而
施 , 無 地 而 不 澍 , 無
物 而不 生 。 故 聖 人 者
懷 天 心 , 聲 然 能 動 化
天 下 者 也 。 故 精 誠感
於 內 , 形 氣 動 於 天 ,
則 景 星 見 , 黃 龍 下 ,
祥 鳳 至 , 醴泉 出 , 嘉
穀 生 , 河 不 滿 溢 , 海
不 溶 波 。 故 詩 云 : 「
懷 柔百 神 , 及 河 嶠 嶽
。 」 逆 天 暴 物 , 則 日
月 薄 蝕 , 五 星 失 行,
四 時 干 乖 , 晝 冥 宵 光
, 山 崩 川 涸 , 冬 雷 夏
霜 。 詩 曰 :「 正 月 繁
霜 , 我 心 憂 傷 。 」 天
之 與 人 有 以 相 通 也 。
故 國危 亡 而 天 文 變 ,
世 惑 亂 而 虹 蜺 見 , 萬
物 有 以 相 連 , 精 祲有
以 相 蕩 也 。 故 神 明 之
事 , 不 可 以 智 巧 為 也
, 不 可 以 筋力 致 也 。
天 地 所 包 , 陰 陽 所 嘔
, 雨 露 所 濡 , 化 生 萬
物 ,瑤 碧 玉 珠 , 翡 翠
玳 瑁 , 文 彩 明 朗 , 潤
澤 若 濡 , 摩 而 不 玩,
久 而 不 渝 , 奚 仲 不 能
旅 , 魯 般 不 能 造 , 此
之 謂 大 巧 。宋 人 有 以
象 為 其 君 為 楮 葉 者 ,
三 年 而 成 , 莖 柯 豪 芒
, 鋒殺 顏 澤 , 亂 之 楮
葉 之 中 而 不 可 知 也 。
列 子 曰 : 「 使 天 地三
年 而 成 一 葉 , 則 萬 物
之 有 葉 者 寡 矣 。 夫 天
地 之 施 化 也, 嘔 之 而
生 , 吹 之 而 落 , 豈 此
契 契 哉 ! 」 故 凡 可 度
者 ,小 也 ; 可 數 者 ,
少 也 。 至 大 , 非 度 之
所 能 及 也 ; 至 眾 ,非
數 之 所 能 領 也 。 故 九
州 不 可 頃 畝 也 , 八 極
不 可 道 里 也, 太 山 不
可 丈 尺 也 , 江 海 不 可
斗 斛 也 。 故 大 人 者 ,
與 天地 合 德 , 日 月 合
明 , 鬼 神 合 靈 , 與 四
時 合 信 。 故 聖 人 懷天
氣 , 抱 天 心 , 執 中 含
和 , 不 下 廟 堂 而 衍 四
海 , 變 習 易俗 , 民 化
而 遷 善 , 若 性 諸 己 ,
能 以 神 化 也 。 詩 云 :
「 神之 聽 之 , 終 和 且
平 。 」 夫 鬼 神 視 之 ,
無 形 , 聽 之 無 聲 ,然
而 郊 天 、 望 山 川 , 禱
祠 而 求 福 , 雩 兌 而 請
雨 , 卜 筮 而決 事 。 詩
云 : 「 神 之 格 思 , 不
可 度 思 , 矧 可 射 思 !
」 此之 謂 也 。 天 致 其
高 , 地 致 其 厚 , 月 照
其 夜 , 日 照 其 晝 ,陰
陽 化 , 列 星 朗 , 非 其
道 而 物 自 然 。 故 陰 陽
四 時 , 非 生萬 物 也 ;
雨 露 時 降 , 非 養 草 木
也 ; 神 明 接 , 陰 陽 和
, 而萬 物 生 矣 。 故 高
山 深 林 , 非 為 虎 豹 也
; 大 木 茂 枝 , 非 為飛
鳥 也 ; 流 源 千 里 , 淵
深 百 仞 , 非 為 蛟 龍 也
; 致 其 高 崇, 成 其 廣
大 , 山 居 木 棲 , 巢 枝
穴 藏 , 水 潛 陸 行 , 各
得 其所 寧 焉 。 夫 大 生
小 , 多 生 少 , 天 之 道
也 。 故 丘 阜 不 能 生雲
雨 , 滎 水 不 能 生 魚 鱉
者 , 小 也 。 牛 馬 之 氣
蒸 生 蟣
●
,蟣
●
之
氣 蒸 不 能 生 牛 馬 。 故
化 生 於 外 , 非 生 於 內
也 。 夫蛟 龍 伏 寢 於 淵
, 而 卵 割 於 陵 ; 螣 蛇
雄 鳴 於 上 風 , 雌 鳴
於下 風 而 化 成 形 ; 精
之 至 也 。 故 聖 人 養 心
, 莫 善 於 誠 , 至誠 而
能 動 化 矣 。 今 夫 道 者
, 藏 精 於 內 , 棲 神 於
心 , 靜 漠恬 淡 , 訟 繆
胸 中 , 邪 氣 無 所 留 滯
, 四 枝 節 族 , 毛 蒸 理
泄, 則 機 樞 調 利 , 百
脈 九 竅 莫 不 順 比 , 其
所 居 神 者 得 其 位也 ,
豈 節 拊 而 毛 修 之 哉 !
聖 主 在 上 , 廓 然 無 形
, 寂 然 無聲 , 官 府 若
無 事 , 朝 廷 若 無 人 ,
無 隱 士 , 無 軼 民 , 無
勞役 , 無 冤 刑 , 四 海
之 內 莫 不 仰 上 之 德 ,
象 主 之 指 , 夷 狄之 國
重 譯 而 至 , 非 戶 辯 而
家 說 之 也 , 推 其 誠 心
, 施 之 天下 而 已 矣 。
詩 曰 : 「 惠 此 中 國 ,
以 綏 四 方 。 」 內 順 而
外寧 矣 。 太 王 亶 父 處
邠 , 狄 人 攻 之 , 杖 策
而 去 , 百 姓 攜 幼扶 老
, 負 釜 甑 , 踰 梁 山 ,
而 國 乎 岐 周 , 非 令 之
所 能 召 也。 秦 穆 公 為
野 人 食 駿 馬 肉 之 傷 也
, 飲 之 美 酒 , 韓 之 戰
,以 其 死 力 報 , 非 券
之 所 責 也 。 密 子 治 亶
父 , 巫 馬 期 往 觀化 焉
, 見 夜 漁 者 得 小 即 釋
之 , 非 刑 之 所 能 禁 也
。 孔 子 為魯 司 寇 , 道
不 拾 遺 , 市 買 不 豫 賈
, 田 漁 皆 讓 長 , 而
●
白不 戴 負 , 非
法 之 所 能 致 也 。 夫 矢
之 所 以 射 遠 貫 牢 者 ,
弩力 也 ; 其 所 以 中 的
剖 微 者 , 正 心 也 。 賞
善 罰 暴 者 , 政 令也 ;
其 所 以 能 行 者 , 精 誠
也 。 故 弩 雖 強 不 能 獨
中 , 令 雖明 不 能 獨 行
, 必 自 精 氣 所 以 與 之
施 道 。 故 攄 道 以 被 民
,而 民 弗 從 者 , 誠 心
弗 施 也 。 天 地 四 時 ,
非 生 萬 物 也 , 神明 接
, 陰 陽 和 , 而 萬 物 生
之 。 聖 人 之 治 天 下 ,
非 易 民 性也 , 拊 循 其
所 有 而 滌 蕩 之 , 故 因
則 大 , 化 則 細 矣 。 禹
鑿龍 門 , 闢 伊 闕 , 決
江 濬 河 , 東 注 之 海 ,
因 水 之 流 也 。 后稷 墾
草 發 菑 , 糞 土 樹 穀 ,
使 五 種 各 得 其 宜 , 因
地 之 勢 也。 湯 、 武 革
車 三 百 乘 , 甲 卒 三 千
人 , 討 暴 亂 , 制 夏 、
商, 因 民 之 欲 也 。 故
能 因 , 則 無 敵 於 天 下
矣 。 夫 物 有 以 自然 ,
而 後 人 事 有 治 也 。 故
良 匠 不 能 斲 金 , 巧 冶
不 能 鑠 木, 金 之 勢 不
可 斲 , 而 木 之 性 不 可
鑠 也 。 埏 埴 而 為 器 ,
窬木 而 為 舟 , 鑠 鐵 而
為 刃 , 鑄 金 而 為 鐘 ,
因 其 可 也 。 駕 馬服 牛
, 令 雞 司 夜 , 令 狗 守
門 , 因 其 然 也 。 民 有
好 色 之 性, 故 有 大 婚
之 禮 ; 有 飲 食 之 性 ,
故 有 大 饗 之 誼 ; 有 喜
樂之 性 , 故 有 鐘 鼓 筦
絃 之 音 ; 有 悲 哀 之 性
, 故 有 衰 絰 哭 踊之 節
。 故 先 王 之 制 法 也 ,
因 民 之 所 好 , 而 為 之
節 文 者 也。 因 其 好 色
而 制 婚 姻 之 禮 , 故 男
女 有 別 ; 因 其 喜 音 而
正雅 、 頌 之 聲 , 故 風
俗 不 流 ; 因 其 寧 家 室
、 樂 妻 子 , 教 之以 順
, 故 父 子 有 親 ; 因 其
喜 朋 友 而 教 之 以 悌 ,
故 長 幼 有序 。 然 後 修
朝 聘 以 明 貴 賤 , 饗 飲
習 射 以 明 長 幼 , 時 搜
振旅 以 習 用 兵 也 入 學
庠 序 以 修 人 倫 。 此 皆
人 之 所 有 於 性 ,而 聖
人 之 所 匠 成 也 。 故 無
其 性 , 不 可 教 訓 ; 有
其 性 , 無其 養 , 不 能
遵 道 。 繭 之 性 為 絲 ,
然 非 得 工 女 煮 以 熱 湯
而抽 其 統 紀 , 則 不 能
成 絲 。 卵 之 化 為 雛 ,
非 慈 雌 嘔 煖 覆 伏, 累
日 積 久 , 則 不 能 為 雛
。 人 之 性 有 仁 義 之 資
, 非 聖 人為 之 法 度 而
教 導 之 , 則 不 可 使 鄉
方 。 故 先 王 之 教 也 ,
因其 所 喜 以 勸 善 , 因
其 所 惡 以 禁 姦 , 故 刑
罰 不 用 而 威 行 如流 ,
政 令 約 省 而 化 燿 如 神
。 故 因 其 性 , 則 天 下
聽 從 ; 拂其 性 , 則 法
縣 而 不 用 。 昔 者 , 五
帝 三 王 之 蒞 政 施 教 ,
必用 參 五 。 何 謂 參 五
? 仰 取 象 於 天 , 俯 取
度 於 地 , 中 取 法於 人
, 乃 立 明 堂 之 朝 , 行
明 堂 之 令 , 以 調 陰 陽
之 氣 , 以和 四 時 之 節
, 以 辟 疾 病 之 菑 。 俯
視 地 理 , 以 制 度 量 ,
察陵 陸 水 澤 肥 墽 高 下
之 宜 , 立 事 生 財 , 以
除 飢 寒 之 患 。 中考 乎
人 德 , 以 制 禮 樂 , 行
仁 義 之 道 , 以 治 人 倫
而 除 暴 亂之 禍 。 乃 澄
列 金 木 水 火 土 之 性 ,
故 立 父 子 之 親 而 成 家
;別 清 濁 五 音 六 律 相
生 之 數 , 以 立 君 臣 之
義 而 成 國 ; 察 四時 季
孟 之 序 , 以 立 長 幼 之
禮 而 成 官 ; 此 之 謂 參
。 制 君 臣之 義 , 父 子
之 親 , 夫 婦 之 辨 , 長
幼 之 序 , 朋 友 之 際 ,
此之 謂 五 。 乃 裂 地 而
州 之 , 分 職 而 治 之 ,
築 城 而 居 之 , 割宅 而
異 之 , 分 財 而 衣 食 之
, 立 大 學 而 教 誨 之 ,
夙 興 夜 寐而 勞 力 之 。
此 治 之 綱 紀 也 。 然 得
其 人 則 舉 , 失 其 人 則
廢。 堯 治 天 下 , 政 教
平 , 德 潤 洽 。 在 位 七
十 載 , 乃 求 所 屬天 下
之 統 , 令 四 岳 揚 側 陋
。 四 岳 舉 舜 而 薦 之 堯
, 堯 乃 妻以 二 女 , 以
觀 其 內 ; 任 以 百 官 ,
以 觀 其 外 , 既 入 大 麓
,烈 風 雷 雨 而 不 迷 ,
乃 屬 以 九 子 , 贈 以 昭
華 之 玉 , 而 傳 天下 焉
。 以 為 雖 有 法 度 , 而
朱 弗 能 統 也 。 夫 物 未
嘗 有 張 而不 弛 , 成 而
不 毀 者 也 , 惟 聖 人 能
盛 而 不 衰 , 盈 而 不 虧
。神 農 之 初 作 琴 也 ,
以 歸 神 ; 及 其 淫 也 ,
反 其 天 心 。 夔 之初 作
樂 也 , 皆 合 六 律 而 調
五 音 , 以 通 八 風 ; 及
其 衰 也 ,以 沉 湎 淫 康
, 不 顧 政 治 , 至 於 滅
亡 。 蒼 頡 之 初 作 書 ,
以辯 治 百 官 , 領 理 萬
事 , 愚 者 得 以 不 忘 ,
智 者 得 以 志 遠 ;至 其
衰 也 , 為 姦 刻 偽 書 ,
以 解 有 罪 , 以 殺 不 辜
。 湯 之 初作 囿 也 , 以
奉 宗 廟 鮮 犞 之 具 , 簡
士 卒 , 習 射 御 , 以 戒
不虞 ; 及 至 其 衰 也 ,
馳 騁 獵 射 , 以 奪 民 時
, 罷 民 之 力 。 堯之 舉
禹 、 契 、 后 稷 、 皋 陶
, 政 教 平 , 姦 宄 息 ,
獄 訟 止 而衣 食 足 , 賢
者 勸 善 而 不 肖 者 懷 其
德 ; 及 至 其 末 , 朋 黨
比周 , 各 推 其 與 , 廢
公 趨 私 , 內 外 相 推 舉
, 姦 人 在 朝 而 賢者 隱
處 。 故 易 之 失 也 卦 ,
書 之 失 也 敷 , 樂 之 失
也 淫 , 詩之 失 也 辟 ,
禮 之 失 也 責 , 春 秋 之
失 也 刺 。 天 地 之 道 ,
極則 反 , 盈 則 損 。 五
色 雖 朗 , 有 時 而 渝 ;
茂 木 豐 草 , 有 時而 落
; 物 有 隆 殺 , 不 得 自
若 。 故 聖 人 事 窮 而 更
為 , 法 弊而 改 制 , 非
樂 變 古 易 常 也 , 將 以
救 敗 扶 衰 , 黜 淫 濟 非
,以 調 天 地 之 氣 , 順
萬 物 之 宜 也 。 聖 人 天
覆 地 載 , 日 月 照, 陰
陽 調 , 四 時 化 , 萬 物
不 同 , 無 故 無 新 , 無
疏 無 親 ,故 能 法 天 。
天 不 一 時 , 地 不 一 利
, 人 不 一 事 , 是 以 緒
業不 得 不 多 端 , 趨 行
不 得 不 殊 方 。 五 行 異
氣 而 皆 適 調 , 六藝 異
科 而 皆 同 道 。 溫 惠 柔
良 者 , 詩 之 風 也 ; 淳
龐 敦 厚 者, 書 之 教 也
; 清 明 條 達 者 , 易 之
義 也 ; 恭 儉 尊 讓 者 ,
禮之 為 也 ; 寬 裕 簡 易
者 , 樂 之 化 也 ; 刺 幾
辯 義 者 , 春 秋 之靡 也
。 故 易 之 失 鬼 , 樂 之
失 淫 , 詩 之 失 愚 , 書
之 失 拘 ,禮 之 失 忮 ,
春 秋 之 失 訾 。 六 者 ,
聖 人 兼 用 而 財 制 之 。
失本 則 亂 , 得 本 則 治
。 其 美 在 調 , 其 失 在
權 。 水 火 金 木 土穀 異
物 而 皆 任 , 規 矩 權 衡
準 繩 異 形 而 皆 施 , 丹
青 膠 漆 不同 而 皆 用 ,
各 有 所 適 , 物 各 有 宜
。 輪 圓 輿 方 , 轅 從 衡
橫, 勢 施 便 也 。 驂 欲
馳 , 服 欲 步 , 帶 不 厭
新 , 鉤 不 厭 故 ,處 地
宜 也 。 關 雎 興 於 鳥 ,
而 君 子 美 之 , 為 其 雌
雄 之 不 乖居 也 ; 鹿 鳴
興 於 獸 , 君 子 大 之 ,
取 其 見 食 而 相 呼 也 。
泓之 戰 , 軍 敗 君 獲 ,
而 春 秋 大 之 , 取 其 不
鼓 不 成 列 也 ; 宋伯 姬
坐 燒 而 死 , 春 秋 大 之
, 取 其 不 踰 禮 而 行 也
。 成 功 立事 , 豈 足 多
哉 , 方 指 所 言 , 而 取
一 概 焉 爾 。 王 喬 、 赤
松去 塵 埃 之 間 , 離 群
慝 之 紛 , 吸 陰 陽 之 和
, 食 天 地 之 精 ,呼 而
出 故 , 吸 而 入 新 ,
●
虛 輕 舉 , 乘 雲
游 霧 , 可 謂 養 性矣 ,
而 未 可 謂 孝 子 也 。 周
公 誅 管 叔 、 蔡 叔 , 以
平 國 弭 亂, 可 謂 忠 臣
也 , 而 未 可 謂 弟 也 。
湯 放 桀 , 武 王 伐 紂 ,
以為 天 下 去 殘 除 賊 ,
可 謂 惠 君 , 而 未 可 謂
忠 臣 矣 。 樂 羊 攻中 山
, 未 能 下 , 中 山 烹 其
子 , 而 食 之 以 示 威 ,
可 謂 良 將, 而 未 可 謂
慈 父 也 。 故 可 乎 可 ,
而 不 可 乎 不 可 ; 不 可
乎不 可 , 而 可 乎 可 。
舜 、 許 由 異 行 而 皆 聖
, 伊 尹 、 伯 夷 異道 而
皆 仁 , 箕 子 、 比 干 異
趨 而 皆 賢 。 故 用 兵 者
, 或 輕 或重 , 或 貪 或
廉 , 此 四 者 相 反 , 而
不 可 一 無 也 。 輕 者 欲
發, 重 者 欲 止 , 貪 者
欲 取 , 廉 者 不 利 非 其
有 。 故 勇 者 可 令進 鬥
, 而 不 可 令 持 牢 ; 重
者 可 令 埴 固 , 而 不 可
令 凌 敵 ;貪 者 可 令 進
取 , 而 不 可 令 守 職 ;
廉 者 可 令 守 分 , 而 不
可令 進 取 ; 信 者 可 令
持 約 , 而 不 可 令 應 變
。 五 者 相 反 , 聖人 兼
用 而 財 使 之 。 夫 天 地
不 包 一 物 , 陰 陽 不 生
一 類 。 海不 讓 水 潦 以
成 其 大 , 山 不 讓 土 石
以 成 其 高 。 夫 守 一 隅
而遺 萬 方 , 取 一 物 而
棄 其 餘 , 則 所 得 者 鮮
, 而 所 治 者 淺 矣。 治
大 者 道 不 可 以 小 , 地
廣 者 制 不 可 以 狹 , 位
高 者 事 不可 以 煩 , 民
眾 者 教 不 可 以 苛 。 夫
事 碎 , 難 治 也 ; 法 煩
,難 行 也 ; 求 多 , 難
澹 也 。 寸 而 度 之 , 至
丈 必 差 ; 銖 而 稱之 ,
至 石 必 過 。 石 秤 丈 量
, 徑 而 寡 失 ; 簡 絲 數
米 , 煩 而不 察 。 故 大
較 易 為 智 , 曲 辯 難 為
慧 。 故 無 益 於 治 而 有
益於 煩 者 , 聖 人 不 為
; 無 益 於 用 而 有 益 於
費 者 , 智 者 弗 行也 。
故 功 不 厭 約 , 事 不 厭
省 , 求 不 厭 寡 。 功 約
, 易 成 也; 事 省 , 易
治 也 ; 求 寡 , 易 澹 也
。 眾 易 之 , 於 以 任 人
,易 矣 ! 孔 子 曰 : 「
小 辯 破 言 , 小 利 破 義
, 小 藝 破 道 , 小見 不
達 , 必 簡 。 」 河 以 逶
蛇 , 故 能 遠 ; 山 以 陵
遲 , 故 能高 ; 陰 陽 無
為 , 故 能 和 ; 道 以 優
游 , 故 能 化 。 夫 徹 於
一事 , 察 於 一 辭 , 審
於 一 技 , 可 以 曲 說 ,
而 未 可 廣 應 也 。蓼 菜
成 行 , 甂 甌 有
●
, 秤 薪 而 爨 ,
數 米 而 炊 , 可 以 治
小, 而 未 可 以 治 大 也
。 員 中 規 , 方 中 矩 ,
動 成 獸 , 止 成 文, 可
以 愉 舞 , 而 不 可 以 陳
軍 。 滌 盃 而 食 , 洗 爵
而 飲 , 盥而 後 饋 , 可
以 養 少 , 而 不 可 以 饗
眾 。 今 夫 祭 者 , 屠 割
烹殺 , 剝 狗 燒 豕 , 調
平 五 味 者 , 庖 也 ; 陳
簠 簋 , 列 樽 俎 ,設 籩
豆 者 , 祝 也 ; 齊 明 盛
服 , 淵 默 而 不 言 , 神
之 所 依 者, 尸 也 。 宰
、 祝 雖 不 能 , 尸 不 越
樽 俎 而 代 之 。 故 張 瑟
者, 小 絃 急 而 大 絃 緩
; 立 事 者 , 賤 者 勞 而
貴 者 逸 。 舜 為 天子 ,
彈 五 絃 之 琴 , 歌 南 風
之 詩 , 而 天 下 治 。 周
公 肴 臑 不收 於 前 , 鐘
鼓 不 解 於 懸 , 而 四 夷
服 。 趙 政 晝 決 獄 而 夜
理書 , 御 史 冠 蓋 接 於
郡 縣 , 覆 稽 趨 留 , 戍
五 嶺 以 備 越 , 築脩 城
以 守 胡 , 然 姦 邪 萌 生
, 盜 賊 群 居 , 事 愈 煩
而 亂 愈 生。 故 法 者 ,
治 之 具 也 , 而 非 所 以
為 治 也 。 而 猶 弓 矢 ,
中之 具 , 而 非 所 以 中
也 。 黃 帝 曰 : 「 芒 芒
昧 昧 , 因 天 之 威, 與
元 同 氣 。 」 故 同 氣 者
帝 , 同 義 者 王 , 同 力
者 霸 , 無一 焉 者 亡 。
故 人 主 有 伐 國 之 志 ,
邑 犬 群 嗥 , 雄 雞 夜 鳴
,庫 兵 動 而 戎 馬 驚 ;
今 日 解 怨 偃 兵 , 家 老
甘 臥 , 巷 無 聚 人, 妖
菑 不 生 。 非 法 之 應 也
, 精 氣 之 動 也 。 故 不
言 而 信 ,不 施 而 仁 ,
不 怒 而 威 , 是 以 天 心
動 化 者 也 ; 施 而 仁 ,
言而 信 , 怒 而 威 , 是
以 精 誠 感 之 者 也 ; 施
而 不 仁 , 言 而 不信 ,
怒 而 不 威 , 是 以 外 貌
為 之 者 也 。 故 有 道 以
統 之 , 法雖 少 , 足 以
化 矣 ; 無 道 以 行 之 ,
法 雖 眾 , 足 以 亂 矣 。
治身 , 太 上 養 神 , 其
次 養 形 ; 治 國 , 太 上
養 化 , 其 次 正 法。 神
清 志 平 , 百 節 皆 寧 ,
養 性 之 本 也 ; 肥 肌 膚
, 充 腸 腹, 供 嗜 慾 ,
養 生 之 末 也 。 民 交 讓
爭 處 卑 , 委 利 爭 受 寡
,力 事 爭 就 勞 , 日 化
上 遷 善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 此 治 之 上 也。 利
賞 而 勸 善 , 畏 刑 而 不
為 非 , 法 令 正 於 上 而
百 姓 服 於下 , 此 治 之
末 也 。 上 世 養 本 而 下
世 事 末 , 此 太 平 之 所
以不 起 也 。 夫 欲 治 之
主 不 世 出 , 而 可 與 興
治 之 臣 不 萬 一 ,以 萬
一 求 不 世 出 , 此 所 以
千 歲 不 一 會 也 。 水 之
性 , 淖 以清 , 窮 谷 之
汙 , 生 以 青 苔 , 不 治
其 性 也 。 掘 其 所 流 而
深之 , 茨 其 所 決 而 高
之 , 使 得 循 勢 而 行 ,
乘 衰 而 流 , 雖 有腐 髊
流 漸 , 弗 能 汙 也 。 其
性 非 異 也 , 通 之 與 不
通 也 。 風俗 猶 此 也 。
誠 決 其 善 志 , 防 其 邪
心 , 啟 其 善 道 , 塞 其
姦路 , 與 同 出 一 道 ,
則 民 性 可 善 , 風 俗 可
美 也 。 所 以 貴 扁鵲 者
, 非 貴 其 隨 病 而 調 藥
, 貴 其
●
息
脈 血 , 知 病 之 所 從生
也 。 所 以 貴 聖 人 者 ,
非 貴 隨 罪 而 鑒 刑 也 ,
貴 其 知 亂 之所 由 起 也
。 若 不 修 其 風 俗 , 而
縱 之 淫 辟 , 乃 隨 之 以
刑 ,繩 之 法 法 , 雖 殘
賊 天 下 , 弗 能 禁 也 。
禹 以 夏 王 , 桀 以 夏亡
; 湯 以 殷 王 , 紂 以 殷
亡 ; 非 法 度 不 存 也 ,
紀 綱 不 張 ,風 俗 壞 也
。 三 代 之 法 不 亡 , 而
世 不 治 者 , 無 三 代 之
智 也。 六 律 具 存 , 而
莫 能 聽 者 , 無 師 曠 之
耳 也 。 故 法 雖 在 ,必
待 聖 而 後 治 ; 律 雖 具
, 必 待 耳 而 後 聽 。 故
國 之 所 以 存者 , 非 以
有 法 也 , 以 有 賢 人 也
; 其 所 以 亡 者 , 非 以
無 法也 , 以 無 賢 人 也
。 晉 獻 公 欲 伐 虞 , 宮
之 奇 存 焉 , 為 之 寢不
安 席 , 食 不 甘 味 , 而
不 敢 加 兵 焉 。 賂 以 寶
玉 駿 馬 , 宮之 奇 諫 而
不 聽 , 言 而 不 用 , 越
疆 而 去 , 荀 息 伐 之 ,
兵 不血 刃 , 抱 寶 牽 馬
而 去 。 故 守 不 待 渠 塹
而 固 , 攻 不 待 衝 降而
拔 , 得 賢 之 與 失 賢 也
。 故 臧 武 仲 以 其 智 存
魯 , 而 天 下莫 能 亡 也
; 璩 伯 玉 以 其 仁 寧 衛
, 而 天 下 莫 能 危 也 。
易 曰: 「 豐 其 屋 , 蔀
其 家 , 窺 其 戶 ,
其 無 人 。 」 無
人 者 ,非 無 眾 庶 也 ,
言 無 聖 人 以 統 理 之 也
。 民 無 廉 恥 , 不 可
治也 ; 非 修 禮 義 , 廉
恥 不 立 。 民 不 知 禮 義
, 法 弗 能 正 也 ;非 崇
善 廢 醜 , 不 向 禮 義 。
無 法 不 可 以 為 治 也 ,
不 知 禮 義不 可 以 行 法
。 法 能 殺 不 孝 者 , 而
不 能 使 人 為 孔 、 曾 之
行; 法 能 刑 竊 盜 者 ,
而 不 能 使 人 為 伯 夷 之
廉 。 孔 子 弟 子 七十 ,
養 徒 三 千 人 , 皆 入 孝
出 悌 , 言 為 文 章 , 行
為 儀 表 ,教 之 所 成 也
。 墨 子 服 役 者 百 八 十
人 , 皆 可 使 赴 火 蹈 刃
,死 不 還 踵 , 化 之 所
致 也 。 夫 刻 肌 膚 , 鑱
皮 革 , 被 創 流 血, 至
難 也 , 然 越 為 之 , 以
求 榮 也 。 聖 王 在 上 ,
明 好 惡 以示 之 , 經 誹
譽 以 導 之 , 親 賢 而 進
之 , 賤 不 肖 而 退 之 ,
無被 創 流 血 之 苦 , 而
有 高 世 尊 顯 之 名 , 民
孰 不 從 ? 古 者 法設 而
不 犯 , 刑 錯 而 不 用 ,
非 可 刑 而 不 刑 也 , 百
工 維 時 ,庶 績 咸 熙 ,
禮 義 修 而 任 賢 德 也 。
故 舉 天 下 之 高 以 為 三
公, 一 國 之 高 以 為 九
卿 , 一 縣 之 高 以 為 二
十 七 大 夫 , 一 鄉之 高
以 為 八 十 一 元 士 。 故
智 過 萬 人 者 謂 之 英 ,
千 人 者 謂之 俊 , 百 人
者 謂 之 豪 , 十 人 者 謂
之 傑 。 明 於 天 道 , 察
於地 理 , 通 於 人 情 ,
大 足 以 容 眾 , 德 足 以
懷 遠 , 信 足 以 一異 ,
知 足 以 知 變 者 , 人 之
英 也 。 德 足 以 教 化 ,
行 足 以 隱義 , 仁 足 以
得 眾 , 明 足 以 照 下 者
, 人 之 俊 也 。 行 足 以
為儀 表 , 知 足 以 決 嫌
疑 , 廉 足 以 分 財 , 信
可 使 守 約 , 作 事可 法
, 出 言 可 道 者 , 人 之
豪 也 。 守 職 而 不 廢 ,
處 義 而 不比 , 見 難 不
苟 免 , 見 利 不 苟 得 者
, 人 之 傑 也 。 英 俊 豪
傑, 各 以 小 大 之 材 處
其 位 , 得 其 宜 , 由 本
流 末 , 以 重 制 輕, 上
唱 而 民 和 , 上 動 而 下
隨 , 四 海 之 內 , 一 心
同 歸 , 背貪 鄙 而 向 義
理 , 其 於 化 民 也 , 若
風 之 搖 草 木 , 無 之 而
不靡 。 今 使 愚 教 知 ,
使 不 肖 臨 賢 , 雖 嚴 刑
罰 , 民 弗 從 也 。小 不
能 制 大 , 弱 不 能 使 強
也 。 故 聖 主 者 舉 賢 以
立 功 , 不肖 主 舉 其 所
與 同 。 文 王 舉 太 公 望
、 召 公 奭 而 王 , 桓 公
任管 仲 、 隰 朋 而 霸 ,
此 舉 賢 以 立 功 也 。 夫
差 用 太 宰 嚭 而 滅, 秦
任 李 斯 、 趙 高 而 亡 ,
此 舉 所 與 同 。 故 觀 其
所 舉 , 而治 亂 可 見 也
; 察 其 黨 與 , 而 賢 不
肖 可 論 也 。 夫 聖 人 之
屈者 , 以 求 伸 也 ; 枉
者 , 以 求 直 也 ; 故 雖
出 邪 辟 之 道 , 行幽 昧
之 塗 , 將 欲 以 直 大 道
, 成 大 功 。 猶 出 林 之
中 不 得 直道 , 拯 溺 之
人 不 得 不 濡 足 也 。 伊
尹 憂 天 下 之 不 治 , 調
和五 味 , 負 鼎 俎 而 行
, 五 就 桀 , 五 就 湯 ,
將 欲 以 濁 為 清 ,以 危
為 寧 也 。 周 公 股 肱 周
室 , 輔 翼 成 王 , 管 叔
、 蔡 叔 奉公 子 祿 父 而
欲 為 亂 , 周 公 誅 之 以
定 天 下 , 緣 不 得 已 也
。管 子 憂 周 室 之 卑 ,
諸 侯 之 力 征 , 夷 狄 伐
中 國 , 民 不 得 寧處 ,
故 蒙 恥 辱 而 不 死 , 將
欲 以 憂 夷 狄 之 患 , 平
夷 狄 之 亂也 。 孔 子 欲
行 王 道 , 東 西 南 北 七
十 說 而 無 所 偶 , 故 因
衛夫 人 、 彌 子 瑕 而 欲
通 其 道 。 此 皆 欲 平 險
除 穢 , 由 冥 冥 至炤 炤
, 動 於 權 而 統 於 善 者
也 。 夫 觀 逐 者 於 其 反
也 , 而 觀行 者 於 其 終
也 。 故 舜 放 弟 , 周 公
殺 兄 , 猶 之 為 仁 也 ;
文公 樹 米 , 曾 子 架 羊
, 猶 之 為 知 也 。 當 今
之 世 , 醜 必 託 善以 自
為 解 , 邪 必 蒙 正 以 自
為 辟 。 遊 不 論 國 , 仕
不 擇 官 ,行 不 辟 汙 ,
曰 「 伊 尹 之 道 也 」 。
分 別 爭 財 , 親 戚 兄 弟
搆怨 , 骨 肉 相 賊 , 曰
「 周 公 之 義 也 」 。 行
無 廉 恥 , 辱 而 不死 ,
曰 「 管 子 之 趨 也 」 。
行 貨 賂 , 趣 勢 門 , 立
私 廢 公 ,比 周 而 取 容
, 曰 「 孔 子 之 術 也 」
。 此 使 君 子 小 人 紛 然
淆亂 , 莫 知 其 是 非 者
也 。 故 百 川 並 流 , 不
注 海 者 不 為 川 谷; 趨
行 蹐 馳 , 不 歸 善 者 不
為 君 子 。 故 善 言 歸 乎
可 行 , 善行 歸 乎 仁 義
。 田 子 方 、 段 干 木 輕
爵 祿 而 重 其 身 , 不 以
欲傷 生 , 不 以 利 累 形
, 李 克 竭 股 肱 之 力 ,
領 理 百 官 , 輯 穆萬 民
, 使 其 君 生 無 廢 事 ,
死 無 遺 憂 , 此 異 行 而
歸 於 善 者。 張 儀 、 蘇
秦 家 無 常 居 , 身 無 定
君 , 約 從 衡 之 事 , 為
傾覆 之 謀 , 濁 亂 天 下
, 撓 滑 諸 侯 , 使 百 姓
不 遑 啟 居 , 或 從或 橫
, 或 合 眾 弱 , 或 輔 富
強 , 此 異 行 而 歸 於 醜
者 也 。 故君 子 之 過 也
, 猶 日 月 之 蝕 , 何 害
於 明 ! 小 人 之 可 也 ,
猶狗 之 晝 吠 , 鴟 之 夜
見 , 何 益 於 善 ! 夫 知
者 不 妄 發 , 擇 善而 為
之 , 計 義 而 行 之 , 故
事 成 而 功 足 賴 也 , 身
死 而 名 足稱 也 。 雖 有
知 能 , 必 以 仁 義 為 之
本 , 然 後 可 立 也 。 知
能蹐 馳 , 百 事 並 行 ,
聖 人 一 以 仁 義 為 之 準
繩 , 中 之 者 謂 之君 子
, 弗 中 者 謂 之 小 人 。
君 子 雖 死 亡 , 其 名 不
滅 ; 小 人雖 得 勢 , 其
罪 不 除 。 使 人 左 據 天
下 之 圖 而 右 刎 喉 , 愚
者不 為 也 , 身 貴 於 天
下 也 。 死 君 親 之 難 ,
視 死 若 歸 , 義 重於 身
也 。 天 下 , 大 利 也 ,
比 之 身 則 小 ; 身 之 重
也 , 比 之義 則 輕 ; 義
, 所 全 也 。 詩 曰 : 「
愷 悌 君 子 , 求 福 不 回
。」 言 以 信 義 為 準 繩
也 。 欲 成 霸 王 之 業 者
, 必 得 勝 者 也 。能 得
勝 者 , 必 強 者 也 。 能
強 者 , 必 用 人 力 者 也
。 能 用 人力 者 , 必 得
人 心 者 也 。 能 得 人 心
者 , 必 自 得 者 也 。 故
心者 , 身 之 本 也 ; 身
者 , 國 之 本 也 。 未 有
得 己 而 失 人 者 也, 未
有 失 己 而 得 人 者 也 。
故 為 治 之 本 , 務 在 寧
民 ; 寧 民之 本 , 在 於
足 用 ; 足 用 之 本 , 在
於 勿 奪 時 ; 勿 奪 時 之
本, 在 於 省 事 , 省 事
之 本 , 在 於 節 用 ; 節
用 之 本 , 在 於 反性 。
未 有 能 搖 其 本 而 靜 其
末 , 濁 其 源 而 清 其 流
者 也 。 故知 性 之 情 者
, 不 務 性 之 所 無 以 為
; 知 命 之 情 者 , 不 憂
命之 所 無 柰 何 。 故 不
高 宮 室 者 , 非 愛 木 也
; 不 大 鐘 鼎 者 ,非 愛
金 也 。 直 行 性 命 之 情
, 而 制 度 可 以 為 萬 民
儀 。 今 目悅 五 色 , 口
嚼 滋 味 , 耳 淫 五 聲 ,
七 竅 交 爭 以 害 其 性 ,
日引 邪 欲 而 澆 其 身 夫
調 , 身 弗 能 治 , 柰 天
下 何 ! 故 自 養 得其 節
, 則 養 民 得 其 心 矣 。
所 謂 有 天 下 者 , 非 謂
其 履 勢 位, 受 傳 籍 ,
稱 尊 號 也 ; 言 運 天 下
之 力 , 而 得 天 下 之 心
。紂 之 地 , 左 東 海 ,
右 流 沙 , 前 交 趾 , 後
幽 都 。 師 起 容 關, 至
浦 水 , 士 億 有 餘 萬 ,
然 皆 倒 矢 而 射 , 傍 戟
而 戰 。 武王 左 操 黃 鉞
, 右 執 白 旄 以 麾 之 ,
則 瓦 解 而 走 , 遂 土 崩
而下 。 紂 有 南 面 之 名
, 而 無 一 人 之 德 , 此
失 天 下 也 。 故 桀、 紂
不 為 王 , 湯 、 武 不 為
放 。 周 處 酆 、 鎬 之 地
, 方 不 過百 里 , 而 誓
紂 牧 之 野 , 入 據 殷 國
, 朝 成 湯 之 廟 , 表 商
容之 閭 , 封 比 干 之 墓
, 解 箕 子 之 囚 , 乃 折
枹 毀 鼓 , 偃 五 兵, 縱
牛 馬 , 搢 笏 而 朝 天 下
, 百 姓 歌 謳 而 樂 之 ,
諸 侯 執 禽而 朝 之 , 得
民 心 也 。 闔 閭 伐 楚 ,
五 戰 入 郢 , 燒 高 府 之
粟, 破 九 龍 之 鐘 , 鞭
荊 平 王 之 墓 , 舍 昭 王
之 宮 。 昭 王 奔 隨, 百
姓 父 兄 攜 幼 扶 老 而 隨
之 , 乃 相 率 而 為 致 勇
之 寇 , 皆方 命 奮 臂 而
為 之 鬥 。 當 此 之 時 ,
無 將 卒 以 行 列 之 , 各
致其 死 , 卻 吳 兵 , 復
楚 地 。 靈 王 作 章 華 之
臺 , 發 乾 谿 之 役, 外
內 搔 動 , 百 姓 罷 敝 ,
疾
乘 民 之 怨 而 立 公 子 比
, 百姓 放 臂 而 去 之 ,
餓 於 乾 谿 , 食 莽 飲 水
, 枕 塊 而 死 。 楚 國山
川 不 變 , 土 地 不 易 ,
民 性 不 殊 , 昭 王 則 相
率 而 殉 之 ,靈 王 則 倍
畔 而 去 之 , 得 民 之 與
失 民 也 。 故 天 子 得 道
, 守在 四 夷 ; 天 子 失
道 , 守 在 諸 侯 。 諸 侯
得 道 , 守 在 四 鄰 ;諸
侯 失 道 , 守 在 四 境 。
故 湯 處 亳 七 十 里 , 文
王 處 酆 百 里, 皆 令 行
禁 止 於 天 下 。 周 之 衰
也 , 戎 伐 凡 伯 于 楚 丘
以 歸。 故 得 道 則 以 百
里 之 地 令 於 諸 侯 , 失
道 則 以 天 下 之 大 畏於
冀 州 。 故 曰 : 無 恃 其
不 吾 奪 也 , 恃 吾 不 可
奪 。 行 可 奪之 道 , 而
非 篡 弒 之 行 , 無 益 於
持 天 下 矣 。 凡 人 之 所
以 生者 , 衣 與 食 也 。
今 囚 之 冥 室 之 中 , 雖
養 之 以 芻 豢 , 衣 之以
綺 繡 , 不 能 樂 也 , 以
目 之 無 見 , 耳 之 無 聞
。 穿 隙 穴 ,見 雨 零 ,
則 快 然 而 嘆 之 , 況 開
戶 發 牖 , 從 冥 冥 見 炤
炤 乎! 從 冥 冥 見 炤 炤
, 猶 尚 肆 然 而 喜 , 又
況 出 室 坐 堂 , 見 日月
光 乎 ! 見 日 月 光 , 曠
然 而 樂 , 又 況 登 泰 山
, 履 石 封 ,以 望 八 荒
, 視 天 都 若 蓋 , 江 、
河 若 帶 , 又 況 萬 物 在
其 間者 乎 ! 其 為 樂 豈
不 大 哉 ! 且 聾 者 , 耳
形 具 而 無 能 聞 也 ;盲
者 , 目 形 存 而 無 能 見
也 。 夫 言 者 , 所 以 通
己 於 人 也 ;聞 者 , 所
以 通 人 於 己 也 。 瘖 者
不 言 , 聾 者 不 聞 , 既
瘖 且聾 , 人 道 不 通 ,
故 有 瘖 聾 之 病 者 , 雖
破 家 求 醫 , 不 顧 其費
。 豈 獨 形 骸 有 瘖 聾 哉
? 心 志 亦 有 之 。 夫 指
之 拘 也 , 莫不 事 申 也
, 心 之 塞 也 , 莫 知 務
通 也 , 不 明 於 類 也 。
夫 觀六 藝 之 廣 崇 , 窮
道 德 之 淵 深 , 達 乎 無
上 , 至 乎 無 下 , 運乎
無 極 , 翔 乎 無 形 , 廣
於 四 海 , 崇 於 太 山 ,
富 於 江 、 河, 曠 然 而
通 , 昭 然 而 明 , 天 地
之 間 無 所 繫 戾 , 其 所
以 監觀 , 豈 不 大 哉 !
人 之 所 知 者 淺 , 而 物
變 無 窮 , 曩 不 知 而今
知 之 , 非 知 益 多 也 ,
問 學 之 所 加 也 。 夫 物
常 見 則 識 之, 嘗 為 則
能 之 , 故 因 其 患 則 造
其 備 , 犯 其 難 則 得 其
便 。夫 以 一 世 之 壽 ,
而 觀 千 歲 之 知 , 今 古
之 論 , 雖 未 嘗 更 也,
其 道 理 素 具 , 可 不 謂
有 術 乎 ! 人 欲 知 高 下
而 不 能 , 教之 用 管 準
則 說 ; 欲 知 輕 重 而 無
以 , 予 之 以 權 衡 則 喜
; 欲知 遠 近 而 不 能 ,
教 之 以 金 目 則 快 射 ;
又 況 知 應 無 方 而 不窮
哉 ! 犯 大 難 而 不 懾 ,
見 煩 繆 而 不 惑 , 晏 然
自 得 , 其 為樂 也 , 豈
直 一 說 之 快 哉 ! 夫 道
, 有 形 者 皆 生 焉 , 其
為 親亦 戚 矣 ; 享 穀 食
氣 者 皆 受 焉 , 其 為 君
亦 惠 矣 ; 諸 有 智 者皆
學 焉 , 其 為 師 亦 博 矣
。 射 者 數 發 不 中 , 人
教 之 以 儀 則喜 矣 , 又
況 生 儀 者 乎 ! 人 莫 不
知 學 之 有 益 於 己 也 ,
然 而不 能 者 , 嬉 戲 害
人 也 。 人 皆 多 以 無 用
害 有 用 , 故 智 不 博而
日 不 足 。 以 鑿 觀 池 之
力 耕 , 則 田 野 必 辟 矣
。 以 積 土 山之 高 修 隄
防 , 則 水 用 必 足 矣 。
以 食 狗 馬 鴻 鴈 之 費 養
士 ,則 名 譽 必 榮 矣 。
以 弋 獵 博 弈 之 日 誦 詩
讀 書 , 聞 識 必 博 矣。
故 不 學 之 與 學 也 , 猶
瘖 聾 之 比 於 人 也 。 凡
學 者 能 明 於天 人 之 分
, 通 于 治 亂 之 本 , 澄
心 清 意 以 存 之 , 見 其
終 始, 可 謂 知 略 矣 。
天 之 所 為 , 禽 獸 草 木
; 人 之 所 為 , 禮 節制
度 , 搆 而 為 宮 室 , 制
而 為 舟 輿 是 也 。 治 之
所 以 為 本 者, 仁 義 也
; 所 以 為 末 者 , 法 度
也 。 凡 人 之 所 以 事 生
者 ,本 也 ; 其 所 以 事
死 者 , 末 也 。 本 末 ,
一 體 也 ; 其 兩 愛 之,
一 性 也 。 先 本 後 末 謂
之 君 子 , 以 末 害 本 謂
之 小 人 。 君子 與 小 人
之 性 非 異 也 , 所 在 先
後 而 已 矣 。 草 木 , 洪
者 為本 , 而 殺 者 為 末
。 禽 獸 之 性 , 大 者 為
首 , 而 小 者 為 尾 。末
大 於 本 則 折 , 尾 大 於
要 則 不 掉 矣 。 故 食 其
口 而 百 節 肥, 灌 其 本
而 枝 葉 美 , 天 地 之 性
也 。 天 地 之 生 物 也 有
本 末, 其 養 物 也 有 先
後 , 人 之 於 治 也 , 豈
得 無 終 始 哉 ! 故 仁義
者 , 治 之 本 也 , 今 不
知 事 修 其 本 , 而 務 治
其 末 , 是 釋其 根 而 灌
其 枝 也 。 且 法 之 生 也
, 以 輔 仁 義 , 今 重 法
而 棄義 , 是 貴 其 冠 履
而 忘 其 頭 足 也 。 故 仁
義 者 , 為 厚 基 者 也,
不 益 其 厚 而 張 其 廣 者
毀 , 不 廣 其 基 而 增 其
高 者 覆 。 趙政 不 增 其
德 而 累 其 高 , 故 滅 ;
智 伯 不 行 仁 義 而 務 廣
地 ,故 亡 其 國 。 語 曰
: 「 不 大 其 棟 , 不 能
任 重 。 重 莫 若 國 ,棟
莫 若 德 。 」 國 主 之 有
民 也 , 猶 城 之 有 基 ,
木 之 有 根 。根 深 則 本
固 , 基 美 則 上 寧 。 五
帝 三 王 之 道 , 天 下 之
綱 紀, 治 之 儀 表 也 。
今 商 鞅 之 啟 塞 , 申 子
之 三 符 , 韓 非 之 孤憤
, 張 儀 、 蘇 秦 之 從 衡
, 皆 掇 取 之 權 , 一 切
之 術 也 , 非治 之 大 本
, 事 之 恒 常 , 可 博 聞
而 世 傳 者 也 。 子 囊 北
而 全楚 , 北 不 可 以 為
庸 ; 弦 高 誕 而 存 鄭 ,
誕 不 可 以 為 常 。 今夫
雅 、 頌 之 聲 , 皆 發 於
詞 , 本 於 情 , 故 君 臣
以 睦 , 父 子以 親 。 故
韶 、 夏 之 樂 也 , 聲 浸
乎 金 石 , 潤 乎 草 木 。
今 取怨 思 之 聲 , 施 之
於 絃 管 , 聞 其 音 者 ,
不 淫 則 悲 , 淫 則 亂男
女 之 辯 , 悲 則 感 怨 思
之 氣 , 豈 所 謂 樂 哉 !
趙 王 遷 流 於房 陵 , 思
故 鄉 , 作 為 山 水 之 嘔
, 聞 者 莫 不 殞 涕 。 荊
軻 西刺 秦 王 , 高 漸 離
、 宋 意 為 擊 筑 , 而 歌
於 易 水 之 上 , 聞 者莫
不 瞋 目 裂 眥 , 髮 植 穿
冠 。 因 以 此 聲 為 樂 而
入 宗 廟 , 豈古 之 所 謂
樂 哉 ! 故 弁 冕 輅 輿 ,
可 服 而 不 可 好 也 ; 大
羹 之和 , 可 食 而 不 可
嗜 也 ; 朱 弦 漏 越 , 一
唱 而 三 嘆 , 可 聽 而不
可 快 也 。 故 無 聲 者 ,
正 其 可 聽 者 也 ; 其 無
味 者 , 正 其足 味 者 也
。 吠 聲 清 於 耳 , 兼 味
快 於 口 , 非 其 貴 也 。
故 事不 本 於 道 德 者 ,
不 可 以 為 儀 ; 言 不 合
乎 先 王 者 , 不 可 以為
道 ; 音 不 調 乎 雅 、 頌
者 , 不 可 以 為 樂 。 故
五 子 之 言 ,所 以 便 說
掇 取 也 , 非 天 下 之 通
義 也 。 聖 王 之 設 政 施
教 也, 必 察 其 終 始 ,
其 縣 法 立 儀 , 必 原 其
本 末 , 不 苟 以 一 事備
一 物 而 已 矣 。 見 其 造
而 思 其 功 , 觀 其 源 而
知 其 流 , 故博 施 而 不
竭 , 彌 久 而 不 垢 。 夫
水 出 於 山 而 入 于 海 ,
稼 生于 田 而 藏 於 倉 ,
聖 人 見 其 所 生 , 則 知
其 所 歸 矣 。 故 舜 深藏
黃 金 於 嶄 巖 之 山 , 所
以 塞 貪 鄙 之 心 也 。 儀
狄 為 酒 , 禹飲 而 甘 之
, 遂 疏 儀 狄 而 絕 旨 酒
, 所 以 遏 流 湎 之 行 也
。 師延 為 平 公 鼓 朝 歌
北 鄙 之 音 , 師 曠 曰 :
「 此 亡 國 之 樂 也 。」
大 息 而 撫 之 , 所 以 防
淫 辟 之 風 也 。 故 民 知
書 而 德 衰 ,知 數 而 厚
衰 , 知 券 契 而 信 衰 ,
知 械 機 而 實 衰 也 。 巧
詐 藏于 胸 中 , 則 純 白
不 備 , 而 神 德 不 全 矣
。 琴 不 鳴 , 而 二 十五
絃 各 以 其 聲 應 ; 軸 不
運 , 而 三 十 軸 各 以 其
力 旋 。 絃 有緩 急 小 大
然 後 成 曲 , 車 有 勞 逸
動 靜 而 後 能 致 遠 。 使
有 聲者 , 乃 無 聲 者 也
; 能 致 千 里 者 , 乃 不
動 者 也 。 故 上 下 異道
則 治 , 同 道 則 亂 。 位
高 而 道 大 者 從 , 事 大
而 道 小 者 凶。 故 小 快
害 義 , 小 慧 害 道 , 小
辯 害 治 , 苛 削 傷 德 。
大 政不 險 , 故 民 易 道
; 至 治 寬 裕 , 故 下 不
相 賊 ; 至 忠 復 素 ,故
民 無 匿 情 。 商 鞅 為 秦
立 相 坐 之 法 , 而 百 姓
怨 矣 ; 吳 起為 楚 減 爵
祿 之 令 , 而 功 臣 畔 矣
。 商 鞅 之 立 法 也 , 吳
起 之用 兵 也 , 天 下 之
善 者 也 。 然 商 鞅 之 法
亡 秦 , 察 於 刀 筆 之跡
, 而 不 知 治 亂 之 本 也
。 吳 起 以 兵 弱 楚 , 習
於 行 陳 之 事, 而 不 知
廟 戰 之 權 也 。 晉 獻 公
之 伐 驪 , 得 其 女 , 非
不 善也 , 然 而 史 蘇 嘆
之 , 見 其 四 世 之 被 禍
也 。 吳 王 夫 差 破 齊艾
陵 , 勝 晉 黃 池 , 非 不
捷 也 , 而 子 胥 憂 之 ,
見 其 必 擒 於越 也 。 小
白 奔 莒 , 重 耳 奔 曹 ,
非 不 困 也 , 而 鮑 叔 、
咎 犯隨 而 輔 之 , 知 其
可 與 至 於 霸 也 。 句 踐
棲 於 會 稽 , 修 政 不殆
, 謨 慮 不 休 , 知 禍 之
為 福 也 。 襄 子 再 勝 而
有 憂 色 , 畏福 之 為 禍
也 。 故 齊 桓 公 亡 汶 陽
之 田 而 霸 , 智 伯 兼 三
晉 之地 而 亡 。 聖 人 見
禍 福 於 重 閉 之 內 , 而
慮 患 於 九 拂 之 外 者也
。 原 蠶 一 歲 再 收 , 非
不 利 也 , 然 而 王 法 禁
之 者 , 為 其殘 桑 也 。
離 先 稻 熟 , 而 農 夫 耨
之 , 不 以 小 利 傷 大 穫
也 。家 老 異 飯 而 食 ,
殊 器 而 享 , 子 婦 跣 而
上 堂 , 跪 而 斟 羹 ,非
不 費 也 , 然 而 不 可 省
者 , 為 其 害 義 也 。 待
媒 而 結 言 ,聘 納 而 取
婦 , 初 絻 而 親 迎 , 非
不 煩 也 , 然 而 不 可 易
者 ,所 以 防 淫 也 。 使
民 居 處 相 司 , 有 罪 相
覺 , 於 以 舉 姦 , 非不
掇 也 , 然 而 傷 和 睦 之
心 , 而 構 仇 讎 之 怨 。
故 事 有 鑿 一孔 而 生 百
●
, 樹 一 物 而 生
萬 葉 者 。 所 鑿 不 足 以
為 便 , 而所 開 足 以 為
敗 ; 所 樹 不 足 以 為 利
, 而 所 生 足 以 為 濊 。
愚者 惑 於 小 利 , 而 忘
其 大 害 。 昌 羊 去 蚤
●
, 而 人 弗 庠 者
,為 其 來 蛉 窮 也 。 貍
執 鼠 , 而 不 可 脫 於 庭
者 , 為 搏 雞 也 。故 事
有 利 於 小 而 害 於 大 ,
得 於 此 而 亡 於 彼 者 。
故 行 棋 者, 或 食 兩 而
路 窮 , 或 予 踦 而 取 勝
。 偷 利 不 可 以 為 行 ,
而智 術 不 可 以 為 法 ,
故 仁 知 , 人 材 之 美 者
也 。 所 謂 仁 者 ,愛 人
也 ; 所 謂 知 者 , 知 人
也 。 愛 人 則 無 虐 刑 矣
, 知 人 則無 亂 政 矣 。
治 由 文 理 , 則 無 悖 謬
之 事 矣 ; 刑 不 侵 濫 ,
則無 暴 虐 之 行 矣 。 上
無 煩 亂 之 治 , 下 無 怨
望 之 心 , 則 百 殘除 而
中 和 作 矣 , 此 三 代 之
所 昌 。 故 書 曰 : 「 能
哲 且 惠 ,黎 民 懷 之 。
何 憂 讙 兜 , 何 遷 有 苗
。 智 伯 有 五 過 人 之 材
,而 不 免 於 身 死 人 手
者 , 不 愛 人 也 。 齊 王
建 有 三 過 人 之 巧, 而
身 虜 於 秦 者 , 不 知 賢
也 。 故 仁 莫 大 於 愛 人
, 知 莫 大於 知 人 。 二
者 不 立 , 雖 察 慧 捷 巧
, 劬 祿 疾 力 , 不 免 於
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