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南 子
卷 十
一 齊 俗 訓
率 性 而 行 謂
之 道 , 得 其 天 性 謂 之
德 。 性 失 然 後 貴 仁,
道 失 然 後 貴 義 。 是 故
仁 義 立 而 道 德 遷 矣 ,
禮 樂 飾 則 純樸 散 矣 ,
是 非 形 則 百 姓 眩 矣 ,
珠 玉 尊 則 天 下 爭 矣 。
凡 此四 者 , 衰 世 之 造
也 , 末 世 之 用 也 。 夫
禮 者 , 所 以 別 尊 卑,
異 貴 賤 ; 義 者 , 所 以
合 君 臣 、 父 子 、 兄 弟
、 夫 妻 、 朋友 之 際 也
。 今 世 之 為 禮 者 , 恭
敬 而 忮 ; 為 義 者 , 布
施 而德 ; 君 臣 以 相 非
, 骨 肉 以 生 怨 , 則 失
禮 義 之 本 也 , 故 搆而
多 責 。 夫 水 積 則 生 相
食 之 魚 , 土 積 則 生 自
淫 之 獸 , 禮義 飾 則 生
偽 匿 之 本 。 夫 吹 灰 而
欲 無 眯 , 涉 水 而 欲 無
濡 ,不 可 得 也 。 古 者
, 民 童 蒙 不 知 東 西 ,
貌 不 羨 乎 情 , 而 言不
溢 乎 行 。 其 衣 致 煖 而
無 文 , 其 兵 戈 銖 而 無
刃 , 其 歌 樂而 無 轉 ,
其 哭 哀 而 無 聲 。 鑿 井
而 飲 , 耕 田 而 食 。 無
所 施其 美 , 亦 不 求 得
。 親 戚 不 相 毀 譽 , 朋
友 不 相 怨 德 。 及 至禮
義 之 生 , 貨 財 之 貴 ,
而 詐 偽 萌 興 , 非 譽 相
紛 , 怨 德 並行 , 於 是
乃 有 曾 參 、 孝 己 之 美
, 而 生 盜 跖 、 莊 蹻 之
邪 。故 有 大 路 龍 旂 ,
羽 蓋 垂 緌 , 結 駟 連 騎
, 則 必 有 穿 窬 拊 楗、
抽 箕 踰 備 之 姦 ; 有 詭
文 繁 繡 , 弱 緆 羅 紈 ,
必 有 菅 屩 跐踦 , 短 褐
不 完 者 。 故 高 下 之 相
傾 也 , 短 脩 之 相 形 也
, 亦明 矣 。 夫 蝦 蟆 為
鶉 , 水 蠆 為 ●
● , 皆 生 非 其
類 , 唯 聖 人知 其 化 。
夫 胡 人 見 黂 , 不 知 其
可 以 為 布 也 ; 越 人 見
毳 ,不 知 其 可 以 為 旃
也 。 故 不 通 於 物 者 ,
難 與 言 化 。 昔 太 公望
、 周 公 旦 受 封 而 相 見
, 太 公 問 周 公 曰 : 「
何 以 治 魯 ?」 周 公 曰
: 「 尊 尊 親 親 。 」 太
公 曰 : 「 魯 從 此 弱 矣
! 」周 公 問 太 公 曰 :
「 何 以 治 齊 ? 」 太 公
曰 : 「 舉 賢 而 上 功。
」 周 公 曰 : 「 後 世 必
有 劫 殺 之 君 ! 」 其 後
, 齊 日 以 大, 至 於 霸
, 二 十 四 世 而 田 氏 代
之 ; 魯 日 以 削 , 至 三
十 二世 而 亡 。 故 易 曰
: 「 履 霜 , 堅 冰 至 。
」 聖 人 之 見 終 始 微言
! 故 糟 丘 生 乎 象 ●
, 炮 烙 生 乎 熱
斗 。 子 路 撜 溺 而 受
牛謝 , 孔 子 曰 : 「 魯
國 必 好 救 人 於 患 。 」
子 贛 贖 人 而 不 受金 於
府 , 孔 子 曰 : 「 魯 國
不 復 贖 人 矣 。 」 子 路
受 而 勸 德, 子 贛 讓 而
止 善 。 孔 子 之 明 , 以
小 知 大 , 以 近 知 遠 ,
通於 論 者 也 。 由 此 觀
之 , 廉 有 所 在 , 而 不
可 公 行 也 。 故 行齊 於
俗 , 可 隨 也 ; 事 周 於
能 , 易 為 也 。 矜 偽 以
惑 世 , 伉行 以 違 眾 ,
聖 人 不 以 為 民 俗 。 廣
廈 闊 屋 , 連 闥 通 房 ,
人之 所 安 也 , 鳥 入 之
而 憂 。 高 山 險 阻 , 深
林 叢 薄 , 虎 豹 之所 樂
也 , 人 入 之 而 畏 。 川
谷 通 原 , 積 水 重 泉 ,
黿 鼉 之 所便 也 , 人 入
之 而 死 。 咸 池 、 承 雲
, 九 韶 、 六 英 , 人 之
所樂 也 , 鳥 獸 聞 之 而
驚 。 深 谿 峭 岸 , 峻 木
尋 枝 , 猿 狖 之 所樂 也
, 人 上 之 而 慄 。 形 殊
性 詭 , 所 以 為 樂 者 乃
所 以 為 哀, 所 以 為 安
者 乃 所 以 為 危 也 。 乃
至 天 地 之 所 覆 載 , 日
月之 所 照 誋 , 使 各 便
其 性 , 安 其 居 , 處 其
宜 , 為 其 能 。 故愚 者
有 所 脩 , 智 者 有 所 不
足 ; 柱 不 可 以 摘 齒 ,
筐 不 可 以持 屋 ; 馬 不
可 以 服 重 , 牛 不 可 以
追 速 ; 鉛 不 可 以 為 刀
,銅 不 可 以 為 弩 ; 鐵
不 可 以 為 舟 , 木 不 可
以 為 釜 。 各 用 之於 其
所 適 , 施 之 於 其 所 宜
, 即 萬 物 一 齊 , 而 無
由 相 過 。夫 明 鏡 便 於
照 形 , 其 於 以 函 食 ,
不 如 簞 ; 犧 牛 粹 毛 ,
宜於 廟 牲 , 其 於 以 致
雨 , 不 若 黑 蜧 。 由 此
觀 之 , 物 無 貴 賤。 因
其 所 貴 而 貴 之 , 物 無
不 貴 也 ; 因 其 所 賤 而
賤 之 , 物無 不 賤 也 。
夫 玉 璞 不 厭 厚 , 角 ●
不 厭 薄 ; 漆 不
厭 黑 , 粉不 厭 白 。 此
四 者 相 反 也 , 所 急 則
均 , 其 用 一 也 。 今 之
裘與 蓑 , 孰 急 ? 見 雨
則 裘 不 用 , 升 堂 則 蓑
不 御 , 此 代 為 常者 也
。 譬 若 舟 、 車 、 楯 、
肆 、 窮 廬 , 故 有 所 宜
也 。 故 老子 曰 「 不 上
賢 」 者 , 言 不 致 魚 於
木 , 沉 鳥 於 淵 。 故 堯
之治 天 下 也 , 舜 為 司
徒 , 契 為 司 馬 , 禹 為
司 空 , 后 稷 為 大田 師
, 奚 仲 為 工 。 其 導 萬
民 也 , 水 處 者 漁 , 山
處 者 木 ,谷 處 者 牧 ,
陸 處 者 農 。 地 宜 其 事
, 事 宜 其 械 , 械 宜 其
用, 用 宜 其 人 。 澤 皋
織 網 , 陵 阪 耕 田 , 得
以 所 有 易 所 無 ,以 所
工 易 所 拙 , 是 故 離 叛
者 寡 , 而 聽 從 者 眾 。
譬 若 播 棋丸 於 地 , 員
者 走 澤 , 方 者 處 高 ,
各 從 其 所 安 , 夫 有 何
上下 焉 ! 若 風 之 遇 簫
, 忽 然 感 之 , 各 以 清
濁 應 矣 。 夫 猿 狖得 茂
木 , 不 舍 而 穴 ; 狟 貉
得 埵 防 , 弗 去 而 緣 ;
物 莫 避 其所 利 而 就 其
所 害 。 是 故 鄰 國 相 望
, 雞 狗 之 音 相 聞 , 而
足跡 不 接 諸 侯 之 境 ,
車 軌 不 結 千 里 之 外 者
, 皆 各 得 其 所 安。 故
亂 國 若 盛 , 治 國 若 虛
, 亡 國 若 不 足 , 存 國
若 有 餘 。虛 者 非 無 人
也 , 皆 守 其 職 也 ; 盛
者 非 多 人 也 , 皆 徼 於
末也 ; 有 餘 者 非 多 財
也 , 欲 節 事 寡 也 ; 不
足 者 非 無 貨 也 ,民 躁
而 費 多 也 。 故 先 王 之
法 籍 , 非 所 作 也 , 其
所 因 也 。其 禁 誅 , 非
所 為 也 , 其 所 守 也 。
凡 以 物 治 物 者 不 以 物
,以 睦 ; 治 睦 者 不 以
睦 , 以 人 ; 治 人 者 不
以 人 , 以 君 ; 治君 者
不 以 君 , 以 欲 ; 治 欲
者 不 以 欲 , 以 性 ; 治
性 者 不 於性 , 以 德 ;
治 德 者 不 以 德 , 以 道
。 原 人 之 性 , 蕪 濊 而
不得 清 明 者 , 物 或 堁
之 也 。 羌 、 氐 、 僰 、
翟 , 嬰 兒 生 皆 同聲 ,
及 其 長 也 , 雖 重 象 狄
騠 , 不 能 通 其 言 , 教
俗 殊 也 。今 三 月 嬰 兒
, 生 而 徙 國 , 則 不 能
知 其 故 俗 。 由 此 觀 之
,衣 服 禮 俗 者 , 非 人
之 性 也 , 所 受 於 外 也
。 夫 竹 之 性 浮 ,殘 以
為 牒 , 束 而 投 之 水 ,
則 沉 , 失 其 體 也 。 金
之 性 沉 ,託 之 於 舟 上
則 浮 , 勢 有 所 支 也 。
夫 素 之 質 白 , 染 之 以
涅則 黑 ; 縑 之 性 黃 ,
染 之 以 丹 則 赤 。 人 之
性 無 邪 , 久 湛 於俗 則
易 。 易 而 忘 本 , 合 於
若 性 。 故 日 月 欲 明 ,
浮 雲 蓋 之; 河 水 欲 清
, 沙 石 濊 之 ; 人 性 欲
平 , 嗜 欲 害 之 。 惟 聖
人能 遺 物 而 反 己 。 夫
乘 舟 而 惑 者 , 不 知 東
西 , 見 斗 極 則 寤矣 。
夫 性 , 亦 人 之 斗 極 也
。 有 以 自 見 也 , 則 不
失 物 之 情; 無 以 自 見
, 則 動 而 惑 營 。 譬 若
隴 西 之 游 , 愈 躁 愈 沉
。孔 子 謂 顏 回 曰 : 「
吾 服 汝 也 忘 , 而 汝 服
於 我 也 亦 忘 。 雖然 ,
汝 雖 忘 乎 , 吾 猶 有 不
忘 者 存 。 」 孔 子 知 其
本 也 。 夫縱 欲 而 失 性
, 動 未 嘗 正 也 , 以 治
身 則 危 , 以 治 國 則 亂
,以 入 軍 則 破 。 是 故
不 聞 道 者 , 無 以 反 性
。 故 古 之 聖 王 ,能 得
諸 己 , 故 令 行 禁 止 ,
名 傳 後 世 , 德 施 四 海
。 是 故 凡將 舉 事 , 必
先 平 意 清 神 。 神 清 意
平 , 物 乃 可 正 。 若 璽
之抑 埴 , 正 與 之 正 ,
傾 與 之 傾 。 故 堯 之 舉
舜 也 , 決 之 於 目; 桓
公 之 取 甯 戚 也 , 斷 之
於 耳 而 已 矣 。 為 是 釋
術 數 而 任耳 目 , 其 亂
必 甚 矣 。 夫 耳 目 之 可
以 斷 也 , 反 情 性 也 ;
聽失 於 誹 譽 , 而 目 淫
於 采 色 , 而 欲 得 事 正
, 則 難 矣 。 夫 載哀 者
聞 歌 聲 而 泣 , 載 樂 者
見 哭 者 而 笑 。 哀 可 樂
者 , 笑 可哀 者 , 載 使
然 也 , 是 故 貴 虛 。 故
水 擊 則 波 興 , 氣 亂 則
智昏 。 智 昏 不 可 以 為
政 , 波 水 不 可 以 為 平
。 故 聖 王 執 一 而勿 失
, 萬 物 之 情 既 矣 , 四
夷 九 州 服 矣 。 夫 一 者
至 貴 , 無適 於 天 下 。
聖 人 託 於 無 適 , 故 民
命 繫 矣 。 為 仁 者 必 以
哀樂 論 之 , 為 義 者 必
以 取 予 明 之 。 目 所 見
不 過 十 里 , 而 欲遍 照
海 內 之 民 , 哀 樂 弗 能
給 也 。 無 天 下 之 委 財
, 而 欲 遍澹 萬 民 , 利
不 能 足 也 。 且 喜 怒 哀
樂 , 有 感 而 自 然 者 也
。故 哭 之 發 於 口 , 涕
之 出 於 目 , 此 皆 憤 於
中 而 形 於 外 者 也。 譬
若 水 之 下 流 , 煙 之 上
尋 也 , 夫 有 孰 推 之 者
! 故 強 哭者 雖 病 不 哀
, 強 親 者 雖 笑 不 和 。
情 發 於 中 而 聲 應 於 外
,故 釐 負 羈 之 壺 餐 ,
愈 於 晉 獻 公 之 垂 棘 ;
趙 宣 孟 之 束 脯 ,賢 於
智 伯 之 大 鐘 。 故 禮 豐
不 足 以 效 愛 , 而 誠 心
可 以 懷 遠。 故 公 西 華
之 養 親 也 , 若 與 朋 友
處 , 曾 參 之 養 親 也 ,
若事 嚴 主 烈 君 , 其 于
養 , 一 也 。 故 胡 人 彈
骨 , 越 人 契 臂 ,中 國
歃 血 也 , 所 由 各 異 ,
其 於 信 , 一 也 。 三 苗
髽 首 , 羌人 括 領 , 中
國 冠 笄 , 越 人 劗 鬋 ,
其 於 服 , 一 也 。 帝 顓
頊之 法 , 婦 人 不 辟 男
子 於 路 者 , 拂 之 於 四
達 之 衢 , 今 之 國都 ,
男 女 切 踦 , 肩 摩 於 道
, 其 於 俗 , 一 也 。 故
四 夷 之 禮不 同 , 皆 尊
其 主 而 愛 其 親 , 敬 其
兄 ; 獫 狁 之 俗 相 反 ,
皆慈 其 子 而 嚴 其 上 。
夫 鳥 飛 成 行 , 獸 處 成
群 , 有 孰 教 之 !故 魯
國 服 儒 者 之 禮 , 行 孔
子 之 術 , 地 削 名 卑 ,
不 能 親 近來 遠 。 越 王
句 踐 劗 髮 文 身 , 無 皮
弁 搢 笏 之 服 , 拘 罷 拒
折之 容 , 然 而 勝 夫 差
於 五 湖 , 南 面 而 霸 天
下 , 泗 上 十 二 諸侯 皆
率 九 夷 以 朝 。 胡 、 貉
、 匈 奴 之 國 , 縱 體 拖
髮 , 箕 倨反 言 , 而 國
不 亡 者 , 未 必 無 禮 也
。 楚 莊 王 裾 衣 博 袍 ,
令行 乎 天 下 , 遂 霸 諸
侯 。 晉 文 君 大 布 之 衣
, 牂 羊 之 裘 , 韋以 帶
劍 , 威 立 於 海 內 。 豈
必 鄒 、 魯 之 禮 之 謂 禮
乎 ! 是 故入 其 國 者 從
其 俗 , 入 其 家 者 避 其
諱 , 不 犯 禁 而 入 , 不
忤逆 而 進 , 雖 之 夷 狄
徒 裸 之 國 , 結 軌 乎 遠
方 之 外 , 而 無 所困 矣
。 禮 者 , 實 之 文 也 ;
仁 者 , 恩 之 效 也 。 故
禮 因 人 情而 為 之 節 文
, 而 仁 發 恲 以 見 容 。
禮 不 過 實 , 仁 不 溢 恩
也, 治 世 之 道 也 。 夫
三 年 之 喪 , 是 強 人 所
不 及 也 , 而 以 偽輔 情
也 。 三 月 之 服 , 是 絕
哀 而 迫 切 之 性 也 。 夫
儒 、 墨 不原 人 情 之 終
始 , 而 務 以 行 相 反 之
制 , 五 縗 之 服 。 悲 哀
抱於 情 , 葬 薶 稱 於 養
, 不 強 人 之 所 不 能 為
, 不 絕 人 之 所 能已 ,
度 量 不 失 於 適 , 誹 譽
無 所 由 生 。 古 者 , 非
不 知 繁 升降 槃 還 之 禮
也 , 蹀 采 齊 、 肆 夏 之
容 也 , 以 為 曠 日 煩 民
而無 所 用 , 故 制 禮 足
以 佐 實 喻 意 而 已 矣 。
古 者 , 非 不 能 陳鐘 鼓
, 盛 筦 簫 , 揚 干 戚 ,
奮 羽 旄 , 以 為 費 財 亂
政 , 制 樂足 以 合 歡 宣
意 而 已 , 喜 不 羨 於 音
。 非 不 能 竭 國 麋 民 ,
虛府 殫 財 , 含 珠 鱗 施
, 綸 組 節 束 , 追 送 死
也 , 以 為 窮 民 絕業 而
無 益 於 槁 骨 腐 肉 也 ,
故 葬 薶 足 以 收 斂 蓋 藏
而 已 。 昔舜 葬 蒼 梧 ,
市 不 變 其 肆 ; 禹 葬 會
稽 之 山 , 農 不 易 其 畝
;明 乎 生 死 之 分 , 通
乎 侈 儉 之 適 者 也 。 亂
國 則 不 然 , 言 與行 相
悖 , 情 與 貌 相 反 , 禮
飾 以 煩 , 樂 優 以 淫 ,
崇 死 以 害生 , 久 喪 以
招 行 , 是 以 風 俗 濁 於
世 , 而 誹 譽 萌 於 朝 ,
是故 聖 人 廢 而 不 用 也
。 義 者 , 循 理 而 行 宜
也 ; 禮 者 , 體 情制 文
者 也 。 義 者 宜 也 , 禮
者 體 也 。 昔 有 扈 氏 為
義 而 亡 ,知 義 而 不 知
宜 也 ; 魯 治 禮 而 削 ,
知 禮 而 不 知 體 也 。 有
虞氏 之 祀 , 其 社 用 土
, 祀 中 霤 , 葬 成 畝 ,
其 樂 咸 池 、 承 雲、 九
韶 , 其 服 尚 黃 。 夏 后
氏 , 其 社 用 松 , 祀 戶
, 葬 牆 置翣 , 其 樂 夏
籥 、 九 成 、 六 佾 、 六
列 、 六 英 , 其 服 尚 青
。殷 人 之 禮 , 其 社 用
石 , 祀 門 , 葬 樹 松 ,
其 樂 大 濩 、 晨 露, 其
服 尚 白 。 周 人 之 禮 ,
其 社 用 栗 , 祀 灶 , 葬
樹 柏 , 其樂 大 武 、 三
象 、 棘 下 , 其 服 尚 赤
。 禮 樂 相 詭 , 服 制 相
反, 然 而 皆 不 失 親 疏
之 恩 , 上 下 之 倫 。 今
握 一 君 之 法 籍 ,以 非
傳 代 之 俗 , 譬 由 膠 柱
而 調 瑟 也 。 故 明 主 制
禮 義 而 為衣 , 分 節 行
而 為 帶 。 衣 足 以 覆 形
, 從 典 墳 , 虛 循 撓 ,
便身 體 , 適 行 步 , 不
務 於 奇 麗 之 容 , 隅 眥
之 削 。 帶 足 以 結紐 收
衽 , 束 牢 連 固 , 不 亟
於 為 文 句 疏 短 之
。 故 制 禮 義,
行 至 德 , 而 不 拘 於 儒
墨 。 所 謂 明 者 , 非 謂
其 見 彼 也 ,自 見 而 已
。 所 謂 聰 者 , 非 謂 聞
彼 也 , 自 聞 而 已 。 所
謂 達者 , 非 謂 知 彼 也
, 自 知 而 已 。 是 故 身
者 , 道 之 所 託 , 身得
則 道 得 矣 。 道 之 得 也
, 以 視 則 明 , 以 聽 則
聰 , 以 言 則公 , 以 行
則 從 。 故 聖 人 裁 制 物
也 , 猶 工 匠 之 斲 削 鑿
枘 也, 宰 庖 之 切 割 分
別 也 , 曲 得 其 宜 而 不
折 傷 。 拙 工 則 不 然,
大 則 塞 而 不 入 , 小 則
窕 而 不 周 , 動 於 心 ,
枝 於 手 , 而愈 醜 。 夫
聖 人 之 斲 削 物 也 , 剖
之 判 之 , 離 之 散 之 ;
已 淫已 失 , 復 揆 以 一
; 既 出 其 根 , 復 歸 其
門 ; 已 雕 已 琢 , 還反
於 樸 。 合 而 為 道 德 ,
離 而 為 儀 表 。 其 轉 入
玄 冥 , 其 散應 無 形 。
禮 義 節 行 , 又 何 以 窮
至 治 之 本 哉 ! 世 之 明
事 者, 多 離 道 德 之 本
, 曰 禮 義 足 以 治 天 下
, 此 未 可 與 言 術 也。
所 謂 禮 義 者 , 五 帝 三
王 之 法 籍 風 俗 , 一 世
之 跡 也 。 譬若 芻 狗 土
龍 之 始 成 , 文 以 青 黃
, 絹 以 綺 繡 , 纏 以 朱
絲 ,尸 祝 袀 袨 , 大 夫
端 冕 以 送 迎 之 。 及 其
已 用 之 後 , 則 壤 土草 ●
而 已 , 夫 有 孰
貴 之 ! 故 當 舜 之 時 ,
有 苗 不 服 , 於 是舜 修
政 偃 兵 , 執 干 戚 而 舞
之 。 禹 之 時 , 天 下 大
雨 , 禹 令民 聚 土 積 薪
, 擇 丘 陵 而 處 之 。 武
王 伐 紂 , 載 尸 而 行 ,
海內 未 定 , 故 不 為 三
年 之 喪 始 。 禹 遭 洪 水
之 患 , 陂 塘 之 事, 故
朝 死 而 暮 葬 。 此 皆 聖
人 之 所 以 應 時 耦 變 ,
見 形 而 施宜 者 也 。 今
之 修 干 戚 而 笑 钁 插 ,
知 三 年 非 一 日 , 是 從
牛非 馬 , 以 徵 笑 羽 也
。 以 此 應 化 , 無 以 異
於 彈 一 絃 而 會 棘下 。
夫 以 一 世 之 變 , 欲 以
耦 化 應 時 , 譬 猶 冬 被
葛 而 夏 被裘 。 夫 一 儀
不 可 以 百 發 , 一 衣 不
可 以 出 歲 。 儀 必 應 乎
高下 , 衣 必 適 乎 寒 暑
。 是 故 世 異 則 事 變 ,
時 移 則 俗 易 。 故聖 人
論 世 而 立 法 , 隨 時 而
舉 事 。 尚 古 之 王 , 封
於 泰 山 ,禪 於 梁 父 ,
七 十 餘 聖 , 法 度 不 同
, 非 務 相 反 也 , 時 世
異也 。 是 故 不 法 其 已
成 之 法 , 而 法 其 所 以
為 法 。 所 以 為 法者 ,
與 化 推 移 者 也 。 夫 能
與 化 推 移 為 人 者 , 至
貴 在 焉 爾。 故 狐 梁 之
歌 可 隨 也 , 其 所 以 歌
者 不 可 為 也 ; 聖 人 之
法可 觀 也 , 其 所 以 作
法 不 可 原 也 ; 辯 士 言
可 聽 也 , 其 所 以言 不
可 形 也 。 淳 均 之 劍 不
可 愛 也 , 而 歐 冶 之 巧
可 貴 也 。今 夫 王 喬 、
赤 誦 子 , 吹 嘔 呼 吸 ,
吐 故 內 新 , 遺 形 去 智
,抱 素 反 真 , 以 游 玄
眇 , 上 通 雲 天 。 今 欲
學 其 道 , 不 得 其養 氣
處 神 , 而 放 其 一 吐 一
吸 , 時 詘 時 伸 , 其 不
能 乘 雲 升假 亦 明 矣 。
五 帝 三 王 , 輕 天 下 ,
細 萬 物 , 齊 死 生 , 同
變化 , 抱 大 聖 之 心 ,
以 鏡 萬 物 之 情 , 上 與
神 明 為 友 , 下 與造 化
為 人 。 今 欲 學 其 道 ,
不 得 其 清 明 玄 聖 , 而
守 其 法 籍憲 令 , 不 能
為 治 亦 明 矣 。 故 曰 :
「 得 十 利 劍 , 不 若 得
歐冶 之 巧 ; 得 百 走 馬
, 不 若 得 伯 樂 之 數 。
」 樸 至 大 者 無 形狀 ,
道 至 眇 者 無 度 量 , 故
天 之 圓 也 不 得 規 , 地
之 方 也 不得 矩 。 往 古
來 今 謂 之 宙 , 四 方 上
下 謂 之 宇 , 道 在 其 間
,而 莫 知 其 所 。 故 其
見 不 遠 者 , 不 可 與 語
大 ; 其 智 不 閎 者, 不
可 與 論 至 。 昔 者 馮 夷
得 道 , 以 潛 大 川 ; 鉗
且 得 道 ,以 處 昆 侖 。
扁 鵲 以 治 病 ; 造 父 以
御 馬 , 羿 以 之 射 , 倕
以之 斲 , 所 為 者 各 異
, 而 所 道 者 一 也 。 夫
稟 道 以 通 物 者 ,無 以
相 非 也 。 譬 若 同 陂 而
溉 田 , 其 受 水 均 也 。
今 屠 牛 而烹 其 肉 , 或
以 為 酸 , 或 以 為 甘 ,
煎 熬 燎 炙 , 齊 味 萬 方
,其 本 一 牛 之 體 。 伐
楩 柟 豫 樟 而 剖 梨 之 ,
或 為 棺 槨 , 或 為柱 梁
, 披 斷 撥 檖 , 所 用 萬
方 , 然 一 木 之 樸 也 。
故 百 家 之言 , 指 奏 相
反 , 其 合 道 一 體 也 。
譬 若 絲 竹 金 石 之 會 樂
同也 , 其 曲 家 異 而 不
失 於 體 。 伯 樂 、 韓 風
、 秦 牙 、 管 青 ,所 相
各 異 , 其 知 馬 一 也 。
故 三 皇 五 帝 , 法 籍 殊
方 , 其 得民 心 均 也 。
故 湯 入 夏 而 用 其 法 ,
武 王 入 殷 而 行 其 禮 ,
桀、 紂 之 所 以 亡 , 而
湯 、 武 之 所 以 為 治 。
故 剞 劂 銷 鋸 陳 ,非 良
工 不 能 以 制 木 ; 鑪 橐
埵 坊 設 , 非 巧 冶 不 能
以 冶 金 。屠 牛 吐 一 朝
解 九 牛 , 而 刀 以 剃 毛
; 庖 丁 用 刀 十 九 年 ,
而刀 如 新 剖 硎 。 何 則
? 游 乎 眾 虛 之 閒 。 若
夫 規 矩 鉤 繩 者 ,此 巧
之 具 也 , 而 非 所 以 巧
也 。 故 瑟 無 絃 , 雖 師
文 不 能 以成 曲 ; 徒 絃
, 則 不 能 悲 。 故 絃 ,
悲 之 具 也 , 而 非 所 以
為悲 也 。 若 夫 工 匠 之
為 連 鐖 、 運 開 、 陰 閉
、 眩 錯 , 入 於 冥冥 之
眇 , 神 調 之 極 , 游 乎
心 手 眾 虛 之 閒 , 而 莫
與 物 為 際者 , 父 不 能
以 教 子 。 瞽 師 之 放 意
相 物 , 寫 神 愈 舞 , 而
形乎 絃 者 , 兄 不 能 以
喻 弟 。 今 夫 為 平 者 準
也 , 為 直 者 繩 也。 若
夫 不 在 於 繩 準 之 中 ,
可 以 平 直 者 , 此 不 共
之 術 也 。故 叩 宮 而 宮
應 , 彈 角 而 角 動 , 此
同 音 之 相 應 也 。 其 於
五音 無 所 比 , 而 二 十
五 絃 皆 應 , 此 不 傳 之
道 也 。 故 蕭 條 者, 形
之 君 ; 而 寂 寞 者 , 音
之 主 也 。 天 下 是 非 無
所 定 , 世各 是 其 所 是
而 非 其 所 非 , 所 謂 是
與 非 各 異 , 皆 自 是 而
非人 。 由 此 觀 之 , 事
有 合 於 己 者 , 而 未 始
有 是 也 ; 有 忤 於心 者
, 而 未 始 有 非 也 。 故
求 是 者 , 非 求 道 理 也
, 求 合 於己 者 也 ; 去
非 者 , 非 批 邪 施 也 ,
去 忤 於 心 者 也 。 忤 於
我, 未 必 不 合 於 人 也
; 合 於 我 , 未 必 不 非
於 俗 也 。 至 是 之是 無
非 , 至 非 之 非 無 是 ,
此 真 是 非 也 。 若 夫 是
於 此 而 非於 彼 , 非 於
此 而 是 於 彼 者 , 此 之
謂 一 是 一 非 也 。 此 一
是非 , 隅 曲 也 ; 夫 一
是 非 , 宇 宙 也 。 今 吾
欲 擇 是 而 居 之 ,擇 非
而 去 之 , 不 知 世 之 所
謂 是 非 者 , 不 知 孰 是
孰 非 。 老子 曰 : 「 治
大 國 若 烹 小 鮮 。 」 為
寬 裕 者 曰 勿 數 撓 , 為
刻削 者 曰 致 其 鹹 酸 而
已 矣 。 晉 平 公 出 言 而
不 當 , 師 曠 舉 琴而 撞
之 , 跌 衽 宮 壁 。 左 右
欲 塗 之 , 平 公 曰 : 「
舍 之 ! 以此 為 寡 人 失
。 」 孔 子 聞 之 曰 : 「
平 公 非 不 痛 其 體 也 ,
欲來 諫 者 也 。 」 韓 子
聞 之 曰 : 「 群 臣 失 禮
而 弗 誅 , 是 縱 過也 。
有 以 也 夫 , 平 公 之 不
霸 也 ! 」 故 賓 有 見 人
於 宓 子 者, 賓 出 , 宓
子 曰 : 「 子 之 賓 獨 有
三 過 : 望 我 而 笑 , 是
攓也 。 談 語 而 不 稱 師
, 是 返 也 。 交 淺 而 言
深 , 是 亂 也 。 」賓 曰
: 「 望 君 而 笑 , 是 公
也 。 談 語 而 不 稱 師 ,
是 通 也 。交 淺 而 言 深
, 是 忠 也 。 」 故 賓 之
容 一 體 也 , 或 以 為 君
子, 或 以 為 小 人 , 所
自 視 之 異 也 。 故 趣 舍
合 , 即 言 忠 而 益親 ;
身 疏 , 即 謀 當 而 見 疑
。 親 母 為 其 子 治 扢 禿
, 而 血 流至 耳 , 見 者
以 為 其 愛 之 至 也 ; 使
在 於 繼 母 , 則 過 者 以
為嫉 也 。 事 之 情 一 也
, 所 從 觀 者 異 也 。 從
城 上 視 牛 如 羊 ,視 羊
如 豕 , 所 居 高 也 。 窺
面 於 盤 水 則 員 , 於 杯
則 隋 。 面形 不 變 其 故
, 有 所 員 、 有 所 隋 者
, 所 自 窺 之 異 也 。 今
吾雖 欲 正 身 而 待 物 ,
庸 遽 知 世 之 所 自 窺 我
者 乎 ! 若 轉 化 而與 世
競 走 , 譬 猶 逃 雨 也 ,
無 之 而 不 濡 。 常 欲 在
於 虛 , 則有 不 能 為 虛
矣 ; 若 夫 不 為 虛 而 自
虛 者 , 此 所 慕 而 不 能
致也 。 故 通 於 道 者 ,
如 車 軸 , 不 運 於 己 ,
而 與 轂 致 千 里 ,轉 無
窮 之 原 也 。 不 通 於 道
者 , 若 迷 惑 , 告 以 東
西 南 北 ,所 居 聆 聆 ,
一 曲 而 辟 , 然 忽 不 得
, 復 迷 惑 也 。 故 終 身
隸於 人 , 辟 若 俔 之 見
風 也 , 無 須 臾 之 閒 定
矣 。 故 聖 人 體 道反 性
, 不 化 以 待 化 , 則 幾
於 免 矣 。 治 世 之 體 易
守 也 , 其事 易 為 也 ,
其 禮 易 行 也 , 其 責 易
償 也 。 是 以 人 不 兼 官
,官 不 兼 事 , 士 農 工
商 , 鄉 別 州 異 。 是 故
農 與 農 言 力 , 士與 士
言 行 , 工 與 工 言 巧 ,
商 與 商 言 數 。 是 以 士
無 遺 行 ,農 無 廢 功 ,
工 無 苦 事 , 商 無 折 貨
, 各 安 其 性 , 不 得 相
干。 故 伊 尹 之 興 土 功
也 , 修 脛 者 使 之 跖 钁
, 強 脊 者 使 之 負土 ,
眇 者 使 之 準 , 傴 者 使
之 塗 , 各 有 所 宜 , 而
人 性 齊 矣。 胡 人 便 於
馬 , 越 人 便 於 舟 , 異
形 殊 類 , 易 事 而 悖 ,
失處 而 賤 , 得 勢 而 貴
。 聖 人 總 而 用 之 , 其
數 一 也 。 夫 先 知遠 見
, 達 視 千 里 , 人 才 之
隆 也 , 而 治 世 不 以 責
於 民 。 博聞 強 志 , 口
辯 辭 給 , 人 智 之 美 也
, 而 明 主 不 以 求 於 下
。敖 世 輕 物 , 不 汙 於
俗 , 士 之 伉 行 也 , 而
治 世 不 以 為 民 化。 神
機 陰 閉 , 剞 劂 無 跡 ,
人 巧 之 妙 也 , 而 治 世
不 以 為 民業 。 故 萇 弘
、 師 曠 , 先 知 禍 福 ,
言 無 遺 策 , 而 不 可 與
眾同 職 也 ; 公 孫 龍 折
辯 抗 辭 , 別 同 異 , 離
堅 白 , 不 可 與 眾同 道
也 ; 北 人 無 擇 非 舜 而
自 投 清 泠 之 淵 , 不 可
以 為 世 儀; 魯 般 、 墨
子 以 木 為 鳶 而 飛 之 ,
三 日 不 集 , 而 不 可 使
為工 也 。 故 高 不 可 及
者 , 不 可 以 為 人 量 ;
行 不 可 逮 者 , 不可 以
為 國 俗 。 夫 挈 輕 重 不
失 銖 兩 , 聖 人 弗 用 ,
而 縣 之 乎銓 衡 ; 視 高
下 不 差 尺 寸 , 明 主 弗
任 , 而 求 之 乎 浣 準 。
何則 ? 人 才 不 可 專 用
, 而 度 量 可 世 傳 也 。
故 國 治 可 與 愚 守也 ,
而 軍 制 可 與 權 用 也 。
夫 待 騕 褭 飛 兔 而 駕 之
, 則 世 莫乘 車 ; 待 西
施 、 毛 嬙 而 為 配 , 則
終 身 不 家 矣 。 然 非 待
古之 英 俊 , 而 人 自 足
者 , 因 所 有 而 並 用 之
。 夫 騏 驥 千 里 ,一 日
而 通 ; 駑 馬 十 舍 , 旬
亦 至 之 。 由 是 觀 之 ,
人 材 不 足專 恃 , 而 道
術 可 公 行 也 。 亂 世 之
法 , 高 為 量 而 罪 不 及
,重 為 任 而 罰 不 勝 ,
危 為 禁 而 誅 不 敢 。 民
困 於 三 責 , 則 飾智 而
詐 上 , 犯 邪 而 干 免 。
故 雖 峭 法 嚴 刑 , 不 能
禁 其 姦 。何 者 ? 力 不
足 也 。 故 諺 曰 : 「 鳥
窮 則 噣 , 獸 窮 則
, 人窮 則 詐 。
」 此 之 謂 也 。 道 德 之
論 , 譬 猶 日 月 也 , 江
南 河北 不 能 易 其 指 ,
馳 鶩 千 里 不 能 易 其 處
。 趨 舍 禮 俗 , 猶 室宅
之 居 也 , 東 家 謂 之 西
家 , 西 家 謂 之 東 家 ,
雖 皋 陶 為 之理 , 不 能
定 其 處 。 故 趨 舍 同 ,
誹 譽 在 俗 ; 意 行 鈞 ,
窮 達在 時 。 湯 、 武 之
累 行 積 善 , 可 及 也 ;
其 遭 桀 、 紂 之 世 ,天
授 也 。 今 有 湯 、 武 之
意 , 而 無 桀 、 紂 之 時
, 而 欲 成 霸王 之 業 ,
亦 不 幾 矣 。 昔 武 王 執
戈 秉 鉞 以 伐 紂 勝 殷 ,
搢 笏杖 殳 以 臨 朝 。 武
王 既 沒 , 殷 民 叛 之 ,
周 公 踐 東 宮 , 履 乘石
, 攝 天 子 之 位 , 負 扆
而 朝 諸 侯 , 放 蔡 叔 ,
誅 管 叔 , 克殷 殘 商 ,
祀 文 王 于 明 堂 , 七 年
而 致 政 成 王 。 夫 武 王
先 武而 後 文 , 非 意 變
也 , 以 應 時 也 ; 周 公
放 兄 誅 弟 , 非 不 仁也
, 以 匡 亂 也 。 故 事 周
於 世 則 功 成 , 務 合 於
時 則 名 立 。昔 齊 桓 公
合 諸 侯 以 乘 車 , 退 誅
於 國 以 斧 鉞 ; 晉 文 公
合 諸侯 以 革 車 , 退 行
於 國 以 禮 義 。 桓 公 前
柔 而 後 剛 , 文 公 前剛
而 後 柔 , 然 而 令 行 乎
天 下 , 權 制 諸 侯 鈞 者
, 審 於 勢 之變 也 。 顏
闔 , 魯 君 欲 相 之 , 而
不 肯 , 使 人 以 幣 先 焉
, 鑿培 而 遁 之 , 為 天
下 顯 武 。 使 遇 商 鞅 、
申 不 害 , 刑 及 三 族,
又 況 身 乎 ! 世 多 稱 古
之 人 而 高 其 行 , 並 世
有 與 同 者 而弗 知 貴 也
, 非 才 下 也 , 時 弗 宜
也 。 故 六 騏 驥 、 四 駃
騠 ,以 濟 江 河 , 不 若
窾 木 便 者 , 處 世 然 也
。 是 故 立 功 之 人 ,簡
於 行 而 謹 於 時 。 今 世
俗 之 人 , 以 功 成 為 賢
, 以 勝 患 為智 , 以 遭
難 為 愚 , 以 死 節 為 戇
, 吾 以 為 各 致 其 所 極
而 已。 王 子 比 干 非 不
知 箕 子 被 髮 佯 狂 以 免
其 身 也 , 然 而 樂 直行
盡 忠 以 死 節 , 故 不 為
也 。 伯 夷 、 叔 齊 非 不
能 受 祿 任 官以 致 其 功
也 , 然 而 樂 離 世 伉 行
以 絕 眾 , 故 不 務 也 。
許 由、 善 卷 非 不 能 撫
天 下 、 寧 海 內 以 德 民
也 , 然 而 羞 以 物 滑和
, 故 弗 受 也 。 豫 讓 、
要 離 非 不 知 樂 家 室 、
安 妻 子 以 偷生 也 , 然
而 樂 推 誠 行 , 必 以 死
主 , 故 不 留 也 。 今 從
箕 子視 比 干 , 則 愚 矣
; 從 比 干 視 箕 子 , 則
卑 矣 ; 從 管 、 晏 視伯
夷 , 則 戇 矣 ; 從 伯 夷
視 管 、 晏 , 則 貪 矣 。
趨 舍 相 非 ,嗜 欲 相 反
, 而 各 樂 其 務 , 將 誰
使 正 之 ? 曾 子 曰 : 「
擊 舟水 中 , 鳥 聞 之 而
高 翔 , 魚 聞 之 而 淵 藏
。 」 故 所 趨 各 異 ,而
皆 得 所 便 。 故 惠 子 從
車 百 乘 以 過 孟 諸 , 莊
子 見 之 , 棄其 餘 魚 。 ●
胡 飲 水 數 斗 而
不 足 , 鮪
入 口 若 露 而 死 , 智伯
有 三 晉 而 欲 不 澹 , 林
類 、 榮 啟 期 衣 若 縣 衰
而 意 不 慊 。由 此 觀 之
, 則 趣 行 各 異 , 何 以
相 非 也 ! 夫 重 生 者 不
以 利害 己 , 立 節 者 見
難 不 苟 免 , 貪 祿 者 見
利 不 顧 身 , 而 好 名者
非 義 不 苟 得 。 此 相 為
論 , 譬 猶 冰 炭 鉤 繩 也
, 何 時 而 合! 若 以 聖
人 為 之 中 , 則 兼 覆 而
并 之 , 未 有 可 是 非 者
也 。夫 飛 鳥 主 巢 , 狐
狸 主 穴 , 巢 者 巢 成 而
得 棲 焉 , 穴 者 穴 成而
得 宿 焉 。 趨 舍 行 義 ,
亦 人 之 所 棲 宿 也 , 各
樂 其 所 安 ,致 其 所 蹠
, 謂 之 成 人 。 故 以 道
論 者 , 總 而 齊 之 。 治
國 之道 , 上 無 苛 令 ,
官 無 煩 治 , 士 無 偽 行
, 工 無 淫 巧 , 其 事經
而 不 擾 , 其 器 完 而 不
飾 。 亂 世 則 不 然 。 為
行 者 相 揭 以高 , 為 禮
者 相 矜 以 偽 , 車 輿 極
於 雕 琢 , 器 用 逐 於 刻
鏤 ,求 貨 者 爭 難 得 以
為 寶 , 詆 文 者 處 煩 撓
以 為 慧 , 爭 為 佹 辯,
久 稽 而 不 訣 , 無 益 于
治 。 工 為 奇 器 , 歷 歲
而 後 成 , 不周 於 用 。
故 神 農 之 法 曰 : 「 丈
夫 丁 壯 而 不 耕 , 天 下
有 受其 飢 者 。 婦 人 當
年 而 不 織 , 天 下 有 受
其 寒 者 。 」 故 身 自耕
, 妻 親 織 , 以 為 天 下
先 。 其 導 民 也 , 不 貴
難 得 之 貨 ,不 器 無 用
之 物 。 是 故 其 耕 不 強
者 , 無 以 養 生 ; 其 織
不 強者 , 無 以 揜 形 ;
有 餘 不 足 , 各 歸 其 身
。 衣 食 饒 溢 , 姦 邪不
生 , 安 樂 無 事 而 天 下
均 平 , 故 孔 丘 、 曾 參
無 所 施 其 善, 孟 賁 、
成 荊 無 所 行 其 威 。 衰
世 之 俗 , 以 其 知 巧 詐
偽 ,飾 眾 無 用 , 貴 遠
方 之 貨 , 珍 難 得 之 財
, 不 積 於 養 生 之 具。
澆 天 下 之 淳 , 析 天 下
之 樸 , 牿 服 馬 牛 以 為
牢 。 滑 亂 萬民 , 以 清
為 濁 , 性 命 飛 揚 , 皆
亂 以 營 。 貞 信 漫 瀾 ,
人 失其 情 性 。 於 是 ,
乃 有 翡 翠 犀 象 、 黼 黻
文 章 以 亂 其 目 , 芻豢
黍 梁 、 荊 吳 芬 馨 以 嚂
其 口 , 鐘 鼓 管 簫 、 絲
竹 金 石 以 淫其 耳 , 趨
舍 行 義 、 禮 節 謗 議 以
營 其 心 。 於 是 , 百 姓
糜 沸豪 亂 , 暮 行 逐 利
, 煩 挐 澆 淺 , 法 與 義
相 非 , 行 與 利 相 反。
雖 十 管 仲 , 弗 能 治 也
。 且 富 人 則 車 輿 衣 纂
錦 , 馬 飾 傅旄 象 , 帷
幕 茵 席 , 綺 繡 絛 組 ,
青 黃 相 錯 , 不 可 為 象
; 貧人 則 夏 被 褐 帶 索
, 含 菽 飲 水 以 充 腸 ,
以 支 暑 熱 , 冬 則 羊裘
解 札 , 短 褐 不 掩 形 ,
而 煬 灶 口 ; 故 其 為 編
戶 齊 民 無 以異 , 然 貧
富 之 相 去 也 , 猶 人 君
與 僕 虜 , 不 足 以 論 之
。 夫乘 奇 技 、 偽 邪 施
者 , 自 足 乎 一 世 之 閒
; 守 正 修 理 、 不 苟得
者 , 不 免 乎 飢 寒 之 患
; 而 欲 民 之 去 末 反 本
, 由 是 發 其原 而 壅 其
流 也 。 夫 雕 琢 刻 鏤 ,
傷 農 事 者 也 ; 錦 繡 纂
組 ,害 女 工 者 也 。 農
事 廢 , 女 工 傷 , 則 飢
之 本 而 寒 之 原 也 。夫
飢 寒 並 至 , 能 不 犯 法
干 誅 者 , 古 今 之 未 聞
也 。 故 仕 鄙在 時 不 在
行 , 利 害 在 命 不 在 智
。 夫 敗 軍 之 卒 , 勇 武
遁 逃, 將 不 能 止 也 ;
勝 軍 之 陳 , 怯 者 死 行
, 懼 不 能 走 也 。 故江
河 決 , 沉 一 鄉 , 父 子
兄 弟 相 遺 而 走 , 爭 升
陵 阪 , 上 高丘 , 輕 足
先 升 , 不 能 相 顧 也 ;
世 樂 志 平 , 見 鄰 國 之
人 溺, 尚 猶 哀 之 , 又
況 親 戚 乎 ! 故 身 安 則
恩 及 鄰 國 , 志 為 之滅
; 身 危 則 忘 其 親 戚 ,
而 人 不 能 解 也 。 游 者
不 能 拯 溺 ,手 足 有 所
急 也 ; 灼 者 不 能 救 火
, 身 體 有 所 痛 也 。 夫
民 有餘 即 讓 , 不 足 則
爭 。 讓 則 禮 義 生 , 爭
則 暴 亂 起 。 扣 門 求水
, 莫 弗 與 者 , 所 饒 足
也 ; 林 中 不 賣 薪 , 湖
上 不 鬻 魚 ,所 有 餘 也
。 故 物 豐 則 欲 省 , 求
澹 則 爭 止 。 秦 王 之 時
, 或人 葅 子 , 利 不 足
也 ; 劉 氏 持 政 , 獨 夫
收 孤 , 財 有 餘 也 。故
世 治 則 小 人 守 政 , 而
利 不 能 誘 也 ; 世 亂 則
君 子 為 姦 ,而 法 弗 能
禁 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