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士文摘) 成長篇

***********************************************************************************************

* 「想去打破成規是很正常的,…你看金魚也經常跳出魚缸,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想擺脫框框….. 。只懂墨守繩規,默默承受一切的,真是連畜牲亦不如了。」 「人總是在打破一些框框之餘,亦為自己設定了另一些框框。」 出處:君子雜誌 作者:黃秋生 日期:2004/5/16

* Don't go through life, GROW through life.---Eric Butterworth

* 「撞板多了,試過給人投訴,也遇過比我更惡的人,才學會包容,慢慢改善這缺點。」註:作者曾在眾目睽睽下公開斥責前電盈副主席張永霖沒有時間觀念。出處:香港經濟日報「行政人員版」作者:新城財經台編輯及主持呂婉瑩日期:2004/2/26

* 「年輕人可以多點激情,像有配額,用完即止,中年時便可以平和點,看化點。早點用掉quota是好事!」 註: 出處:信報「霎奰K鵅v 作者:黃珍妮 日期 :2004/2/13

* Creativity is allowing oneself to make mistakes. ---惠特曼

* 帶給孩子勤勉的習慣,比給他們一份財產還要好。…惠特曼

* 不脫皮的蛇是會死亡的,意見與精神需多次修正才-縝密。…尼采

* 我]回心問,如果光靠市場導向,我]究竟培養出來麉Y乜洃j學生呢?可能只係唯利是圖、無乜道德觀,佢]唔係壞人,但係「immoral」(缺乏道德),我]如果係咁,可能得不償失。 註:在資源緊絀下,部份「冷門」學科勢將面臨被縮減甚至取消的命運,李嘉誠對此表示憂慮。 出處:新報 作者:李嘉誠 日期 : 2003/11/17

* Ken Kizer: 你的生命若沒有界限,別人就會進入你的生活,停留在你不希望的耽延和他們不應存在的地方。 如果你不讓別人為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就學不會負起責任;如果你老是把自己定位成為別人的拐杖,那麼他們就無法自己站立起來,甚至會把你給拖垮。出處:《生活就像馬拉松》2001年版 作者:何權峰

* The best safeguard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s a good example by the older generation.

* 你說人家怎樣怎樣,回心一想,換了是你,又能如何?年輕人長大了,便愛批評孩子幼稚和依賴;年輕人歷練了,便看不過「後生仔」冒進。但其實,大家都曾年少過,後生過,亦曾幼稚過、依賴過、冒進過。你走過的路,憑甚麼不讓別人也走走看?………對凡事多一份處之泰然,對別人多一分諒解,其實真的不易。諒解不是忍耐,不是抑制;而是放開、接受、理解。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缺點的人,不可能寬容別人的缺點。 出處:都市日報「每日專欄」摘錄自「從蚊子到弱點」一文 作者:鄭浩文…聖若瑟書院中六學生 日期 : 2003/6/27

* 有些人之所以願意受肉體的折磨,乃是因為這樣能得著鍛練身體的快樂,使嚴格克己的磨練轉化為個人成長的滿足,這也就是何以他們能長久忍受那樣的痛苦,因為他們能得著所要的快樂。出處:「喚醒心中的巨人」作者:安東尼。羅賓

* 我心裡好開心,做父母為子女供書教學,從不會安排他們面對挫折,只會不斷作鼓勵,但人無挫折是不會成長。 註:電訊盈科副主席張永霖大千金被一投資銀行辭退,被記者提問時,竟答話很開心。   出處:香港經濟日報 作者:電訊盈科副主席張永霖

* 成熟,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識見」 出處:《心靈開眼》 作者:劉小梅

* 非賞即罰、非乖即壞的判斷方式無助於獨立更生,而成長的定義不在年齡,而在於一個人能有幾獨立思考。 出處:信報「文化版」 作者:林奕華

* 年齡這東西的確是一些數目字,心境年輕的人,五十歲,也是青春;心態老的人,三十歲已是老邁,是年輕還是老邁,也許只是一個可以控制的選擇。

靈性學大師們說:「you are what you think。」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年輕,你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會接收到,感應到這份思維的能量,它們會自動迎合,變得年輕;相反,認為自己老的人,外貌、身體、形態都會變老。 出處:香港經濟日報「舒情心意」 作者:唐書琛

* 「 一 個 7 歲 細 路 仔 , 若 果 承 受 唔 到 讀 書 壓 力 自 殺 , 雖 然 好 可 惜 , 但 若 果 咁 少 挫 折 都 承 受 唔 到 , 日 後 點 面 對 生 命 的 考 驗 … … 你 17 歲 可 能 會 考 試 『 肥 佬 』 ; 27 歲 可 能 被 炒 ; 37 歲 或 出 現 家 庭 糾 紛 ; 47 歲 可 能 破 產 。 」 出處:蘋果日報 作者: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

* 多蘿茜.洛.諾貝爾: 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學會了嫉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罪惡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麼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平靜地生活。

* 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這才是成長的意義。 出處:成報「尋常陌卷」 作者:余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