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芭蕾

隨著時代的發展 , 人們對於芭蕾舞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刻板 , 呆滯的表現形式越來越不滿足 , 開始追求個性的解放和藝術的自由 . 民主與浪漫的風潮攪動著舞蹈藝術家的心靈 . 芭蕾舞進入浪漫主義階段。

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發端於 18 世紀末和 19 世紀初的巴黎 . 現實生活中的頻頻戰亂和無盡苦難不但沒有泯滅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反而促使這個學派的藝術家們創作出大量的不朽之作 , 其主要藝術特徵是喜歡表現神秘莫測的超自然境界 , 熱衷於傳達人們在世俗空間中難以如愿的理想 , 富於濃重的抒情色彩和想像成份 . 為了充份表現人們 對無垠而神秘的天國的向往 , 對那些飄蕩在空氣、山林、水澤中的仙女們 , 以及那些身上長著翅膀的精靈們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與渴望 , 舞蹈藝術家們第一次站到了自已的腳趾尖上 . 這一根本違反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舉動 , 確實實在在地創造了嶄新的、充滿無比浪漫色彩的人體運動形式的美 , 它使舞蹈動作變得極為輕盈和飄逸 , 使旋轉變得更加迅捷和流暢 , 同時 , 向地心吸力挑戰的芭蕾跳躍技術也加速發展起來 , 各種名稱的凌空跳躍技術逐漸為越來越多的女演員掌握 , 那些看似弱不禁風的 "仙女們" 真正開始在空氣中飄蕩了。在這個 "浪漫芭蕾" 時期的舞劇中 , 就大多是些不現實的仙凡之戀等等。

"浪漫芭蕾" 在舞劇題材上創造的 "童話神話" 取向 , 在審美觀念上奠定的 "輕盈飄逸" 理想 , 在動作指向上確立的 "垂直向上" 習慣 , 在服裝風格上形成的 "白色紗裙" 模式 , 對後世各個時期的芭蕾從訓練到創作、從表演到觀賞 , 產生了全方位和決定性的影響 , 因而成為整部芭蕾發展史上的核心階段 。

"浪漫芭蕾" 舞劇之代表作:〔仙女〕(1832) 是處女作 , 其它是 〔吉賽爾〕(1841) ,〔海盜〕(1856) 〔葛蓓莉婭〕(1870), 〔茜維婭〕(1876)。

"浪漫芭蕾" 的一些代表人物:

薩爾瓦托雷•維加諾 (1769 - 1821) , 意大利著名的芭蕾編導家 , 代表作 [普羅米修斯的造物]。

卡洛•布拉西斯 (1797 - 1878) , 意大利著名芭蕾編導家 , 寫了很多舞蹈教學書。

泰奧菲勒•戈捷 (1811 - 1872) , 法國著名詩人、芭蕾劇作家和批評家 . 為 [吉賽爾] 撰寫過劇本 。

 

返回目錄

 

 

 

 

 

Counter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