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運日記》帕運
如何醫政治心病?
【記者蘇嘉祥/特稿】 台灣帕運代表團抵達雅典之後,不安與榮耀交雜在團內,25位身體有障礙的選手經千挑百選,由總統夫人率領,來到「和平之都」,要在衛城山麓希臘諸神見證下,和其他144個國家選手競技,但是看來這次帕運不會太平靜。
帕運的前身叫殘障奧運,這是1960年的產物,更早的相關運動還可追溯到第二次大戰結束,英國人在倫敦近郊史多曼托夫蓋了一個很大的醫院,專收治大戰時受傷軍人,讓他們在為國捐出傷殘肢體後還可以有效醫療,和正常人一樣作息。
這個醫院發現以體育運動手段,最容易達到治病的效果,四十年代慢慢發展成「輪椅世運會」,最早只有溫和的田徑、桌球賽,如今帕運多達21種,甚至有激烈的輪椅橄欖球、五人足賽,文明世界的最終理想就是「眾生平等,有病若無。」
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承辦權,同時獲帕運承辦權,這次雅典帕運也來了許多北京觀摩團,昨天在新聞中心已看到許多中央電視台先遣人員和採訪記者,相對於台灣只有一位辦證記者,的確是大陣仗。
國際帕拉林匹克員會主席,英國人菲律普•凱文,和秘書長西班牙人龔沙里斯,都是懍於下屆帕運主人的威嚇,擔心四年後北京帕運籌備、組織、運作時受到杯葛,雖明知兩年前親口邀請過台灣第一夫人,兩、三個月前也在馬來西亞讓中華帕委主席陳李綢完成報名,也寄來NPC的ID卡。
但兩岸關係的複雜程度,凱文等人顯然不十分了解,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讓坐在輪椅的凱文,在開幕前兩天,至今還未依例在MPC主新聞中心開記者會。
以運動治病,開帕運促聯誼、和平相處,是否真是良方?今年夏天雅典娜女神在看,能否平順落幕,醉心政治的人,都要在雅典接受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