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10.30 中國時報 躍上運動舞台展現國力 台灣選手尚未達到水平 看到地主澳洲隊勇奪殘障奧運六十四面金牌,領先群倫;看到殘障桌球賽,南韓輪椅選手在各級比賽搶盡鋒頭。台灣有什麼運動可以自豪?體育展現國力、殘障運動代表國家提倡弱勢團體運動的水準,台灣樣樣不及格。
夏季奧運零金,殘障奧運好一點,有一面金牌,已經號稱國民所得達一萬五千元的台灣,運動水平站上國際舞台竟然像「三級貧戶」,窮酸得不得了,莫非台灣人都在努力賺錢、沒有時間運動,俗話說:「腰纏萬貫不如健康在身」。
用錢可以買外交嗎?金錢外交是台灣一直想擺脫的形象,用錢作國際關係很難;在國際大賽爭運動成績的效果絕對不輸金錢外交,台灣的選手在雪梨渡船頭觀光,多的是想交換紀念章的外國人;「TAIWAN」、「CHINESE
TAIPEI 」,加深了各國對台灣的觀感。
在運動場上更是最好宣傳,雪梨奧運有電視轉播,全程紀錄選手的表現,來自各地的觀眾,都目睹選手創佳績,並不吝惜給予加油掌聲,表現好還有國外運動迷來找簽名,各大通訊社及報紙每天都會報導比賽,有好成績是不寂寞的,它將是最好的國際宣傳。
然而我國政府、台灣社會又有多少人關切一般體育的發展,更別說是殘障運動,在進步國家中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以金牌數前幾名的國家而言,有的國民所得比台灣高不了多少或是更低,但是台灣的獎牌數卻與國民所得不成比例。
台灣應該打破只會賺錢、只會用錢買外交的不良形象,讓社會朝健康的方向發展,讓國民所得與運動成績成正比,鼓勵一般人、殘障者多參與運動,提升運動水準,給台灣更多國際宣傳的機會,多幾面奧運獎牌、多幾次讓台灣的旗子升上奧運會場,不引起注意都難,有關單位該多加思考。
(陳志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