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 列小兒麻痺根除地


 記者吳佩蓉/報導

臺灣根除小兒麻痺的努力,可望獲得具體肯定。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總署將在本月底宣布西太平洋地區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其中也包括位於西太平洋地區的臺灣;衛生署指出,百年來,小兒麻痺症曾是臺灣家長心中的痛,造成許多幼兒殘障、死亡,能在二十世紀末宣佈根除,不但饒富意義,也象徵臺灣公共衛生的一大里程碑。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許國雄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總署將於本月二十九日在日本京都開會,宣布西太平洋地區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西太平洋地區成為繼美洲、歐洲區後,全球另一個根除小兒麻痺症區域。他表示,雖然臺灣非WHO會員國,也未應邀與會;但是,臺灣為了根除小兒麻痺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

小兒麻痺症是因小兒麻痺病毒感染,引發腦炎症狀,造成幼兒高燒不退,並出現肢體麻痺、殘障等後遺症,曾在五0及七0年代爆發大流行,並成為當時臺灣幼兒主要的健康殺手。雖然隨著疫苗接種普及,小兒麻痺盛行率逐年下降,至民國八十一年已無任何報告病例出現,但是,為了達到國際根除標準,民國八十一年起,衛生署開始推出根除三麻一風計畫,其中就包括小兒麻痺的根除及防治。

由於近年來,根除小兒麻痺是WHO大力推動的全球性計畫,並預定在西元二千年根除全球小兒麻痺症。根據WHO的根除定義,根除區域的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率必須在九成以上,並有急性無力肢體麻痺個案的監測系統,且定期發布監測追蹤結果,而地區內十五歲以下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的盛行率應在十萬分之一以上,條件相當嚴謹。

為了達到WHO的根除標準,衛生署在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成立小兒麻痺根除委員會,並建立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的通報系統,及小兒麻痺病毒的監測系統;去年六月已將所有根除資料透過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送到西太平洋總署審查,今年七月並再補充臺灣最新的根除報告。衛生署指出,目前所有西太平洋地區的根除報告已審查完畢,WHO將在月底向全球宣告,西太平洋地區為小兒麻痺根除區。

臺灣的小兒麻痺疫苗接種政策,是否將隨小兒麻痺根除有所調整?許國雄指出,將提報到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上討論。不過,以美國經驗為例,雖然早在一九八0年代已宣告根除小兒麻痺,但是,十年來每年仍有八至十例因使用具活性的口服疫苗(OPV)感染小兒麻痺的個案,因此,美國、加拿大已在兩年前全面將小兒麻痺疫苗改為去活性的注射型疫苗(IPV);而臺灣現行的小兒麻痺疫苗接種,仍以口服疫苗為主,只有免疫不全的幼兒或家中有免疫不全患者才給予注射型疫苗。

衛生署技監蕭美玲指出,西太平洋地區包括臺灣、中國大陸、紐、澳、日本及東南亞共二、三十個國家,臺灣非會員國的身份,基於政治現實,或許無法如當年瘧疾根除般取得一紙根除證書,但是,由於小兒麻痺根除以區域為單位,無論有無證書,均無法否認臺灣根除小兒麻痺的事實;而困擾國人近一世紀的小兒麻痺,在世紀末宣告根除,不但象徵臺灣公共衛生的一大進步,西太平洋地區根除小兒麻痺後,民眾出入此一地區可較安心,不但擔心因旅遊及交通頻繁造成境外感染或疫情流通,對於吸引觀光人口及外資也是一項誘因。

【2000/10/12/民生報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