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簡史 2000年雪梨奧運
桌球於19世紀在英國出現時,不過是種休閒活動。當時英國有些大學生,在室內以餐桌為球台,模仿網球來玩,後來成為一種室內遊戲,並命名為「桌上網球」。
不過在高獎金的刺激下,桌球已經變成一種高技術、快速度的競賽,球速可以高達每小時160公里,迫使國際桌總宣布加大球的直徑,自雪梨奧運後將全面改以40厘米的大球進行比賽,以增加桌球的可看性。
在1920年代,英國仍是桌球的重鎮,英國、德國與匈牙利,共同在1926年建立了國際桌球總會,第一屆世界錦標賽在隔年舉行,匈牙利選手包辦了大部分的冠軍。到1950年代,女子也加入世界錦標賽陣容。
隨著日本、中國也流行起桌球,亞洲很快展現出奪冠實力,1980年代前後,中國已經成為這項運動的霸主。1988年漢城奧運,桌球首度成為正式項目,中國於該屆在12面金牌中包辦其中9面。
各國在桌球的技術上各有所長,日本在60年代發展出弧圈球與海綿反膠球拍,中國隊則研發出直拍近台快攻與長膠削球的打法,近年來歐洲力求突破,努力結合日本、中國的技術,發展全面打法,以作為和亞洲抗衡的武器。
2000年雪梨奧運桌球項目,包括男、女各有單、雙打兩項比賽,合計共進行4個單項,均以5局決勝負。單打比賽中,前16名種子直接打進會內賽,其餘48名選手必須先進行資格賽,另外取16名晉級。32名選手將進行單淘汰,準決賽落敗球員爭取銅牌,雙打比賽方式類似,但不需進行資格賽。
過去3屆的奧運桌球項目,幾乎都由中國獨霸,包辦所有6面女子金牌與4面男子金牌。雪梨奧運中,男單以孔令輝最被看好,女單王楠也具實力。其餘主要競爭者,包括了中華台北的蔣澎龍、陳靜,及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山索諾夫(Vladimir
Samsonov)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