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2000-12-28)
一筆透視:華仔與阿虎精神
劉德華的第一百部電影作品《阿虎》,選擇以泰拳搏擊手傳奇一生為題材,可以看到華仔對自己要求之嚴,永遠地向難度挑戰。
從影廿年,拍過百部電影,華仔什麼角色幾乎都演過,但扮演拳擊手,應該還是第一次。對一個全無底子、更無認識的拳擊局外人來說,演繹這樣的角色不容易,大有可能是吃力不討好。想不到華仔會以此作為自己第一百部電影的紀念作。
阿虎這個人物,有人說似西片《狂牛》的羅拔迪尼路,也近似史泰龍的《洛奇》,但其實都不是,確切一點說,華仔在《阿虎》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和精神,阿虎其實就是華仔的影子。
阿虎精神,就是華仔的精神,永不言敗、永遠向前,無論任何風浪打擊,都不能令他放棄對理想的追求,為此他會不惜犧牲一切,片中的阿虎,為爭取個人的尊嚴,戰至最後一刻,死在擂台之上,真正的有血有淚。
有人認為,華仔選擇角色死亡來作為第一百部電影作品,似乎有點兒不吉利。
但華仔在乎的是阿虎精神,全然沒有考慮到這樣的結局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他說過,其實很早以前已想拍部人物傳奇電影,不同於過往演出的《雷洛傳》,也有別於外國片的《洛奇》或《狂牛》,只是拍一個普通人的傳奇,一樣可以轟轟烈烈,發人深省。
明乎此,就會明白為何華仔堅持要拍《阿虎》,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光是體能和技術的訓練就已非一般演員能夠應付得到。
其實以華仔今時今日的地位,他大可輕輕鬆鬆地拍一部迎合潮流、拿準票房的作品,然而他偏向險中行,向自己的極限挑戰,顯見他的好勝、倔強和執著,他自己亦承認,做什麼都要比他人困難,就是因為他永遠不會滿足現狀。
即如他不甘心只做演員,還要投資拍電影、搞各類型製作、搞高科技發展,不僅僅是為了名利,也是喜歡探索、永遠不停步的表現。
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