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評人協會》
劉德華的巔峰作
從那股鋪天蓋地的宣傳氣勢,《阿虎》(A Fighter's Blues)確實有股山雨欲來之感。儘管有爾冬陞(監製)、本地藍鏡大師李仁港(導演)、日劇女王常盤貴子以及《鬼妻》女主角助陣,《阿虎》依舊是不折不扣的劉德華作品,這是單看那一幅幅鮮血淋漓的劇照便已知道:又是劉一貫擅長的悲劇英雄角色。之前的名字只是為製品成色素質提供最起碼的保障。是華仔
fans
的不能錯過偶像的嘔心瀝血,不是的大概也會為常盤貴子的名字乖乖捧場,誰叫香江是彼邦的文化殖民地?!
劉德華的氣派風範是在杜琪峰的《暗戰》裡發揚光大,《阿虎》中的滄桑感仍舊惹來好感,不過劉在眉梢眼角裡還是太過自覺自信,沒有了那份原始的爆炸力,驚喜不足。
作為日劇女王,常盤貴子的特色是容易進入狀態,一顰一笑一淚,真正的牽動劇情推演,是幾乎可與任何男演員擦出火花。不過最動人煽情的還是那段父女情,在李仁港的藍鏡運用底下,配合泰國的異鄉情調,居然有份港片罕見的詩意,含蓄裡更觸動了眼淺人的淚腺。那位新晉的泰國女演員值得注意。
結局的擂台對決在李仁港那貫徹始終的藍調裡,充斥著愁雲慘霧的悲情氛圍,第一次,劉德華的原始獸性在那步步走向自毀的贖罪過程中,揮發得如此具有震撼力;雖然轉眼即忘,但滿臉鮮血的華仔,在戲裡告別了負疚的一生,在戲外也抽身出了自戀狂的泥沼。不知道能否持久,不過喜歡華仔的
fans,大概會隨著偶像在戲中的搏命演繹,把劉德華三個字,再推向演藝生命裡的另一個高峰,儘管那犧牲了戲裡常盤以至台下無數女
fans 的眼淚。男人都是自私的。
海洋
劉德華的深情演繹
《阿》絕對是今年港產片的奇葩,片中劉德華的落力演出、他與女兒難以言明的微妙情感,以及常盤貴子給予他的默默支持,均使《阿》掙脫動作電影的既有羈絆,在言情文戲與拳擊場面之間取得適度的平衡。特別是他與女兒由分離至相聚、誤會至諒解的過程,充滿著波折重重的情感道路附帶的現實感,尤其劉氏找不到女兒、導致內心顛簸不安的刻劃,更是真摰父女情的深刻展示。常盤飾演一位充滿愛心的孤兒院家長,在眉睫間流露的深厚關懷,加上她於觀賞阿虎打拳時的緊張神情,已讓「人間有情」的理念得以透徹顯現。
全片以「全力以赴,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為主題,片末劉氏慘被擊倒、堅持再起的情節,高度體現出百折不撓精神的恆久價值。敵方對阿虎說:「You're
good fighter.」這句對白已明確點出《阿》的重點,運動的意義不在於表面的勝負之分,只在乎參賽者有否盡己所能。
曉龍
《阿虎》- 劉德華
電影上畫之前,《阿虎》的宣傳都集中在劉德華如何演譯拳手,包括訓練身手,體形和打拳的動作,從宣傳所見委實似模似樣。看過《阿虎》更加引證這點。不過劉德華的表現並不止於他的努力和落力演出。《阿虎》的最大特色相信莫過於是劉德華給觀眾的嶄新形象。劉德華所飾演的雖然是一個拳手,但《阿虎》中的拳手孟虎卻是一個潦倒,且飽受風霜的過氣英雄,而且角色並非年輕。從造形到身世,劉德華的《阿虎》顯然摒棄了他以往的「帥哥」形象,他甚至是一個十三歲女孩的父親,這種種改變,於劉德華、於觀眾都是一個挑戰,然而劉德華的表現足以令觀眾欣然去接受他,這點倒不容易,而這次的改變肯定擴闊他以往的戲路,能掀開「帥」的局限,必然有更多發揮機會。不只是劉德華,也期待著其他天王,天后,可以突破形象的框框。
除了劉德華要讚之外,《阿虎》的故事和處理也幫了不少忙,劇情重點的父女情和愛情線都比較自然,盡量把煽情位減至最輕,看來舒服很多!
鄧蘭
找著了平衡點
今次李仁港拍《阿虎》拍得小心奕奕四平八穩,對比起以往的偏鋒嘗試,叫好不叫座,未必不是好事。李仁港平平實實地寫出了拳手孟虎的半生。孟虎這個悲劇人物其實相當自私,為了救贖自己,不惜一切,包括放棄照顧女兒和女友。四位主要演員都演得相當出色,這是劉德華從影以來的第一百部作品,末算是最有代表性,卻是最肯認老的一次,云云「明星」(不是演員)之中,勇氣可嘉。他也不是頭一趟演這類悲劇英雄,不過打從暗戰之後,劉的演技明顯變得較為內歛,平實。也想不到,連平日極愛「撚」鏡頭的李仁港,也收歛起來。另外,演妻子的
Pim 和女兒 Ploy
都有不俗的演出。不是說常盤貴子演得不好,但這個角色的安排實在有點奇怪。
本片有不少片段都拍得細緻感人,尤其是在火車站女兒看著孟虎尋找自己那一段;可是很奇怪,或者是時而世易了,女性的朋友卻認為擂台上一段惺惺相識才算動人。然而我則慣常性地把這些列為硬感動硬浪漫,而且一時三刻之後就會忘記。
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