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弗烈德的蝙蝠洞 

Hourglass100個歷史小故事

目錄

1945:信、達、雅

如果原文就含混不清,翻譯如何能做到「信、達、雅」呢?

到了1945年7月,飽受戰爭蹂躪的日本政府已準備投降。當內閣第一次由非官方渠道收到盟軍領導人在波茨坦會議上訂定的投降條款時,他們認為條件十分寬大,並傾向於接受。但他們決定不發表評論,直到他們收到由官方渠道收到盟軍最後通牒再說。

考慮到這一點,老邁的鈴木貫太郎總理在外界問到波茨坦宣言時,他試圖給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不幸的是,他在記者會上挑了一個詞具有兩個含義。他告訴記者們內閣的立場是:「黙殺」 。

「黙殺」這個詞可能意味著「此時刻不發表評論」。它也意味著「忽視」。日本新聞社錯誤翻譯為第二種方式,東京廣播電台則將此錯誤播放至世界。在美國報紙頭條消息是日本不理會該宣言,拒絕投降條件。

後果十分悲慘。杜魯門總統決定,他已沒有選擇,只能同意使用原子彈轟炸。在廣島長崎,超過十萬人死亡,城市幾乎全毀。部分原因是因為一個老人選擇了錯誤的字彙。

註一:在接獲日本漠視投降條件的消息三天之後,。杜魯門簽字同意原子彈空投計畫。

註二:日本外務省官員加瀬俊說:「這是愚勇的代價」。

Destruction of Hiroshima, Japa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