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蒸汽火車才剛發明的時代,英國數學家巴貝奇就夢想著要發明一個機械式的計算機,他稱之為差分機。這部機器和蒸汽火車有一處相同,都是使用蒸汽動力。
光是差分機的一部份,就足足花了巴貝奇十年時光來建造。當它完成時,人們無不為差分機的精密複雜感到驚訝。不過他的構想不止於此,他心目中的機器還要能讀取打孔紙卡、執行程式、邏輯分析及更複雜的運算。
換句話說,他要的是一部機械式的電腦。
巴貝奇繪製了數百張藍圖,他心目中的分析機的大小和重量約與一個小型蒸汽火車頭相當,由幾千個齒輪組成。它可以在幾秒之內完成四十位數的加減法運算,在兩分鐘之內完成四十位數的乘法運算。
巴貝奇的理想超過了他的時代,在他之後一百多年才發明了第一具電子計算機。當時的科技不夠先進,無法製作太精密複雜的裝置。他在心願未完之前即過世。不過巴貝奇還是發明了許多實用的裝置,其中一項是用在那些劃時代的蒸汽火車之上。
你在那些古董蒸汽火車前面一定會看到,V字型像一排牙齒的排障器。
註一:在1946年,也就是巴貝奇之後的一百多年,第一具現代多用途計算器 – 電子數值積分計算器誕生了。它比巴貝奇有如火車頭大小的分析機還要大,包含了一萬個真空管,其計算能力尚不及現代的掌上型小計算機。
註二:巴貝奇是一名完美主義者,他每次開始製造分析機時,總會有一些更新、更好的構想,之前的版本也隨之陳舊失效。相同的情形一再的發生,分析機愈來愈複雜,終於走到無法建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