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弗烈德的蝙蝠洞 

Hourglass100個歷史小故事

目錄

1775:英軍來了

幾乎每個美國人都知道李維爾的故事。在1775年4月18日的深夜裏,他在得知英國軍隊將要攻擊列克星頓康科特,一個人騎著快馬挨家挨戶通報英軍來了,他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不過在第二天開始的另數百里奔馳,卻已被人遺忘。

在英國軍隊向殖民地的農民開火之後,也就是列克星頓戰役之後數小時,麻塞諸塞州議會發佈召集令,要求附近的殖民地前來協助。當時廿三歲的信使畢賽爾,被派往南邊散布革命起義的消息。

在他的韁繩下,馬匹似乎長了翅膀。傳說中他急奔至伍斯特,平常要一天的路程,他僅花了二個小時。而他的馬匹在抵達之後就累死了,換了一匹新馬之後,畢賽爾又像旋風一樣離去。他趕至康乃迪克州紐約州,最後到了費城。他創紀錄的在六天之內奔馳了三百五十英哩。

相對來說,李維爾只騎馬跑了廿多英哩,只通知了密德塞克斯村的居民。但由於朗費羅的一首詩,他的名字永垂青史。沒人為畢賽爾寫詩作傳,他也就為人所遺忘。

註一:在1995年,麻塞諸塞州的詩人裴禮終於為畢賽爾寫了一首詩:「我的孩子們,仔細聽我說,畢賽爾迢迢奔馳,哩程和時間超過李維爾,但從未能入詩成韻!」

註二:畢賽爾當時攜帶的訊息是給所有「美國自由」的友人們,其中包括在列克星頓的詳細戰鬥過程,以「警示整個國家」。原文現存於賓州歷史協會

Call to Arm - Israel Bissell's mess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