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馬可孛羅的故事。不過在馬可孛羅之後的柏圖泰,終其一生中走過更多、更遠的地方。在1325年,他自摩洛哥的家出發,本來是一年的麥加朝聖之旅,卻成為卅年的探索生涯。如果中世紀時代就有累計哩程計畫,那他一定可以獲得最多的酬賓優待。
柏圖泰在橫跨撒哈拉沙漠後抵達麥加,接著他去了伊拉克和波斯。然後他南下跨海到了非洲東岸,最遠達現在的坦桑尼亞的位置。之後他決定走陸路至印度,看看是否可在蘇丹身邊找個工作。半途他又改道康斯坦丁堡,護送金帳汗國的大汗妃子回鄉。
他在印度待了八年,擔任德里蘇丹治下的法官。然後蘇丹派他出使中國,不過他的任務卻因在印度外海發生船難而告失敗。他在造訪了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群島後,終於搭上一艘前往中國泉州的船隻。到了中國之後,他才有點感覺到是回家的時候了。
不過在他回到摩洛哥之後,驛動的心仍然強烈的跳著,柏圖泰這次不再前往東方,而是往北和往南。他往北到了現在的西班牙,往南到了現在的西非洲的馬利。
在那個年代裡,旅者搭船、步行或騎著駱駝,百餘英哩似乎已是遙不可及的距離。柏圖泰的旅程總計七萬三千英哩,造訪過的地方分佈在現代的四十多個國家之內。
註一:在柏圖泰年老後,摩洛哥的君主要他口述旅程見聞,再由年輕學者筆錄下來。他的遊記包括對當時人們生活型式的觀察,例如馬爾地夫群島女性的性習俗(對他來說十分震驚),或是在阿拉伯地區收割椰子的方法。
註二:麥加朝聖是每一個回教徒一生中必須做到的一件事。在十四世紀,旅行是回教徒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份,但對歐州的基督教徒而言就比較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