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義大利之旅
2歐洲小國--聖瑪麗諾
義大利國境內包含兩個小國家,南邊是梵諦岡,北邊則是聖瑪麗諾。經由翡冷翠出發後繼續
A1國道,經由首先往北穿越亞平寧山到波平原的大城波隆納,轉A14國道往南到聖瑪麗諾。車輛行經山區時氣候一度轉陰,甚至下起雨,不過高速公路穿山越嶺的景觀,也全部被雲霧所阻,到了波隆納附近沿途都起霧。不過終於在接近聖瑪麗諾時天氣又好轉了。遠遠的,我們的司機就向我們指出遠方突起的大山頭(Titano山)就是山城小國聖瑪麗諾。資料來源
http://www.sanmarinosite.com/遠眺聖瑪麗諾
聖瑪麗諾面積
61平方公里,人口25000多人,整個國家被義大利包圍,兩國國界的感覺就像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收費亭一般,若沒有仔細觀察真無法發現。進國界後是新市區,處處是現代化的建築,舊市區是位於山上,經過一番曲折彎繞後終於抵達,時間是12點30分。我們的午餐是一家名為廣東餐館的餐廳,就位於停車場旁。飯後經由階梯步行而上造訪古老的聖瑪麗諾。沿著之字型道路蜿蜒而上,在
5號停車場旁有座類似城門的建築,城門裡面就是古老的聖瑪麗諾城,可參觀總統府、羅馬式建築的聖瑪麗諾教堂、各式各樣商店。資料來源
http://www.sanmarinosite.com/(左)聖瑪麗諾教堂
在山頂會發現三座城堡(我只看到兩座)。在舊城內名為
La Rocca o Guaita,建於西元10世紀,也是本地最早的城堡。第二座城堡位於城牆外,名為La Cesta o Fratta,建於西元13世紀,地處本地最高點,設有武器博物館展示中古世紀的武器,不過這兩座城堡進城需要收費,可購買聯票一起參觀。第三座城堡位置更遠了,名為Montale,是座五角形的高塔城樓,建於西元14世紀。這次因為時間關係只參觀第一座城堡,城堡內有座高塔,沿樓梯而上可望見四周美景,值得一遊。實際上在前往第一座城堡的沿路上,也會經過許多紀念品店與咖啡廳,也能遠眺亞得里亞海。離開城堡後你可以逛逛商家,不過別忘記做兩件事:第一、就是花
2000里拉在你的護照上蓋海關簽證,因為你雖到過聖瑪麗諾但護照上絕不會有紀錄;第二、買張風景明信片寄回國,因為聖瑪麗諾的郵票種類多又美麗,同時郵戳具有紀念價值。水都威尼斯
離開山城小國,繼續沿國道
A14到波隆納轉國道A13前進威尼斯,不過這一晚我們前往市郊的「中國餐廳」用餐,這家餐廳規模算很大也頗有名氣,因此匯集許多中、港、台的旅遊團來此用餐。飯後我們到郊外的一家過季商品店購物。這晚的住宿飯店是威尼斯附近TREISO隸屬SRSWORLDHOTEL系統的RELAIS MONACO飯店。為何會介紹這家飯店,因為飯店是類似莊園的二層樓式建築,大廳的感覺沒有想像中氣派寬闊,不過房間裝飾相當高級,尤其是浴室。據領隊側面瞭解,班尼頓服飾老闆也有投資,此外班尼頓在這附近也有其工廠。資料來源
http://www.srs-worldhotels.com/italy/venice/hotel_tsfrel.htmlRELAIS MONACO
飯店外觀威尼斯(
Venezia)實際上是在海邊潟湖的小島所組成。當時是為了逃避異族的迫害而逃入威尼斯。整個威尼斯地區由100多個小島、400座橋連結構成,今天我們要造訪慕拉諾島(Murano)與威尼斯島。由飯店出發通過威尼斯馬可波羅機場後,就抵達通往威尼斯島的跨海大橋,經由渡輪站搭船前往慕拉諾島,在這裡也與我們的導遊相遇,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先從海上瀏覽威尼斯。威尼斯島的形狀像隻魚,主要有大運河貫穿其中,也包含許多無數水道,途中會行經包含圓頂巴洛克式的聖塔瑪麗亞路帖教堂及其旁的海關、總督府、鐘樓、造船廠、威尼斯雙年展的展覽場地等,此外位於外側的麗都島更是威尼斯影展盛會的場地。資料來源
http://www.excite.com威尼斯島外觀
慕拉諾島由五座小島組成,是當地重要玻璃工業產地,當然我們就是要前往某玻璃工廠參觀。首先就前往工廠參觀師傅製作的手法,隨後前往成品門市。其實這些商品都有其觀賞的價值,不過標價有些不實,其中我們有團員看上一對標價
500美元的作品,但是後來殺價至300元成交,可見標價的不實。
我們從慕拉諾島循原水路回到威尼斯島,在嘆息橋附近的碼頭上岸這天天氣是大太陽,因此路上都是熙來攘往的人群與喝咖啡的路人。當然我們第一個景點就是嘆息橋。嘆息橋連接象徵富貴的總督府與象徵永別的監獄,電影「情定日落橋」的場景也在此。當初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就由嘆息橋直接發落入獄,因此犯人經過橋時會發出嘆息之聲,橋也因此得名。總督府後方就是鼎鼎大名的聖馬可廣場。廣場是由聖馬可教堂與鐘樓包圍而成,廣場的特色就是佈滿了鴿子。聖馬可教堂融合東、西方建築藝術,外觀有五個大圓頂與金碧輝煌的正面組成,入口上方的拱門有五幅嵌鑲畫,拱門上方則有四匹西元前四世紀的青銅馬,圓拱的頂端則有本地的象徵「翼獅」,整個教堂就是金光閃閃的感覺,因為利用許多金箔裝飾而成。至於教堂內部還有黃金祭壇可參觀,不過由於急著去搭
Gondolas(狹長輕舟)而放棄參觀。其實整個聖馬可廣場周邊到處充斥的店家,大可以花至少半天的時間,很悠閒的逛。
Gondolas是象徵威尼斯浪漫的一面,每隻小艇由一名船伕划槳,至多一船可搭六人。Gondolas其特色是平頂造型適合航行於狹窄水道中,船首是金屬裝飾物,最奇特的是船身並非一直線,而是船首會往右偏一些,因此為方便行駛的平衡,船伕是站在船尾的左側。我們搭船地點位於廣場附近,沿著窄窄的水道,船伕帶著我們遨遊在水上世界,一開始走的是小巷子,兩側都是民宅並會穿越好幾座拱橋,雖然曬不到暖暖的冬陽,不過一切感覺就是有著隨船擺渡那般悠閒浪漫,要是再加上道地的琴師隨船演唱義國民謠,那是棒極了!船伕除了搖槳前進外,一路上還要小心與對向船隻會船,甚至禮讓水上計程車,前進一會兒我們轉入大運河行駛,就望見里亞托橋,這是威尼斯最大、最熱鬧的一座橋,來到大運河感覺的到舒服陽光。不過一下子我們又轉回小巷子中,回到原先搭船的地方,不過這趟航程代價很高,每人要35元美金。
資料來源
http://www.venetia.it/boats/index.htm威尼斯
Gondolas下船後急忙往紀念品商店逛,威尼斯最有紀念的商品,我想每年二、三月的嘉年華會面具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面具基本上分為紙較為漿製與陶土製,前者較昂貴,不過攜帶回國要小心壓壞,於是我們選擇一家滿意的店家,買了為數不少的東西,結帳時店員原先還要一件件包裝,不過我們趕時間,因此請她省略一些包裝並快一點,但是不知是沒聽懂還是當地人悠閒的日子過慣了,只見我們望著手錶乾著急,她們動作還是一點也不急。匆匆的趕回集合的廣場地點,只見領隊帶大家跑步衝往碼頭,因為就差一分鐘船就要開了。
附帶提及一點,冬天的威尼斯是海水高潮的時節,也就是說島上陸地的部分會淹水,因此在聖馬可廣場可見約與膝蓋同高的架子與木板,這就是淹水時的步道系統。回想這趟水都之旅一點也不覺得悠閒,其實來此大可慢慢逛上一天,因為好多的商店、咖啡館、餐館,都能好好瀏覽一番。
這天我們吃中餐時間將近下午三點,餐廳裡賣有一盒
5000里拉的小點心「提拉米酥」(Tiramusu)--義式咖啡奶酪蛋糕,底層是蛋糕的口感,中層是起司做成類似冰淇淋的口感,最上層咖啡色部分則是咖啡或可可,容量約有小盒裝冰淇淋那般。不過因為是從冷藏庫中取出,因此稍稍解凍一下才能吃出綿綿鬆鬆的口感,好吃好吃。造訪茱麗葉之家--維洛納
維絡納(
Verona)位於威尼斯與米蘭的中央,是莎士比亞「羅蜜歐與茱麗葉」劇中故事主角的故鄉,抵達的時間已是下午五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維洛納的競技場(Arena),這座競技場的興建時間約為西元一世紀,規模可容納至少20000人,每年夏天都會有精彩的歌劇表演。之後沿者街道直走開始瘋狂血拼之旅,不過在此之前先去探訪街道盡頭右轉的茱麗葉之家。茱麗葉之家是棟樓房,入口的牆壁上被熱情的觀光客寫滿了紀念詞語,入內可見樓外有個陽台,想必這便是當初談情說愛約會的地方,同時門外有尊茱麗葉塑像,據說撫摸塑像的右胸部,代表特殊的意義,因此只見茱麗葉右胸部被觀光客撫摸的非常光亮,目前這裡設有紀念館。資料來源
http://www.traveleurope.it/verona.htm維絡納的競技場
街道盡頭左轉可見一處大廣場,一側是座鐘樓,廣場的中央則是攤販聚集的市集,販賣的東西除了類似市場的功能外,也有一些書報攤、紀念品等,不過時間已經六點,商家們已慢慢收攤中。之後就開始血拼之旅,兩側的店家販賣各式的服飾、皮件,同時也是到義大利後第一次碰到如此大規模的商店街,這天血拼之旅直到七點才結束。這晚的旅館我們就住在維洛納的
Montresor Hotel。資料來源
http://www.traveleurope.it/verona.htm茱麗葉
湖光山色----科摩
一早起床就見到了美麗的旭日朝陽,之後前往米蘭北邊的湖濱小城科摩(
Como)。科摩湖形狀很像「人」字的造型,而科摩就位於「人」字左側的尾端。這裡的特產除了湖光山色之外,絲製品也是本地的特產重要工業發展。首先我們先抵達一家「Seta」的名品店,就位於湖邊,當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用洗手間。店內擺飾非常精緻,主要販賣領帶與絲巾,價格還算經濟實惠。之後先步行前往建於14世紀的聖瑪莉亞教堂。教堂外觀是白色大理石構成,鐘樓就緊鄰其側。回到了湖邊,我們沿著湖邊人行道走了一小段,遠眺的遠景的青山,波光嶙峋的湖面、水上遨翔的飛鳥、悠遊自在的遊艇與岸際的住家,感覺無比輕鬆自在。這裡是我全程感覺最輕鬆的地方。資料來源
http://www.traveleurope.it/como.htm聖瑪莉亞教堂
流行之都--米蘭
米蘭(
Milan)給人最大的印象想必是每年四季名設計師的流行服飾的展示,因此一直給人感覺流行的感受。其實進米蘭市區的第一眼印象就是輕軌電車,因為前幾天行程中似乎沒有城市給人感覺大眾運輸工具如此的發達。的確米蘭的感覺十分不同,寬闊的街道與較現代化的都會風格都一一呈現,不過流行之中仍保留有其復古的感受。因此今天參觀的米蘭就是充分融合古典與現代的部分。資料來源
http://users.iol.it/kiwi.milano/mi_engli.htm斯卡拉歌劇院
我們在斯卡拉歌劇院(
La Scala)的一側下車,川流不息的車流,與台灣都市的景象類似,只是這裡行人的路權總是擺在最優先。歌劇建於1776年,不過曾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轟炸而嚴重毀壞。歌劇院對街是斯卡拉廣場,廣場的中央有噴水池,而一側就是著名商店街艾曼紐迴廊的入口,這裡是米蘭最優雅的商店街。走進十字型的建築中,通道頂端是以鐵架為骨幹搭建而成的透明圓弧頂,因此迴廊內相當明亮。走出迴廊就抵達米蘭大教堂及其廣場。資料來源 http://users.iol.it/kiwi.milano/mi_engli.htm
艾曼紐迴廊中心
米蘭大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由
135個尖塔組成,最高點的塔尖有尊4公尺高的鍍金聖母像,英國小說家勞倫斯曾形容米蘭大教堂是「學刺蝟樣子蓋的教堂」,真是很貼切的形容。教堂內部有三個大型彩繪玻璃,也有墓穴在其中,不過最令我動心的就是到屋頂登高一探米蘭風采。好不容易繞到教堂背面終於發現通往屋頂的入口,不過一側是搭電梯、一側是爬樓梯,兩者票價分別是9000、6000里拉,我們選擇了後者。購票後,樓梯是只有一人半寬空間的高塔中,從外表看不出來,不過我們卻沿著樓梯迂迴而上,也沒有數過到底有幾階,只感覺很輕鬆就到了。不過這是教堂背面所見的頂樓而已,正面的頂樓更高,這裡首先回有個驗票員再度查驗你的票根。上頭的感覺果然比廣場棒多了,你可以觀看米蘭市區,遠方的山脈就是阿爾卑斯山,然後沿著走道往教堂正面前進,在登上正面屋頂前,還會爬一段樓梯才走到我們在教堂內仰望的屋頂。屋頂是往兩側傾斜,不過中間留有走道,在這裡可以欣賞最高點的那做尖塔,從這角度觀察尖塔感覺像是教堂的縮小版,不過走在屋頂我一直有個害怕的感覺,萬一掉下去怎麼辦。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瀏覽廣場,望這川流不息的人潮,漫天飛舞的鴿子,感覺真好。資料來源
http://users.iol.it/kiwi.milano/mi_engli.htm米蘭大教堂
循著階梯回到了地面,接下來就是好好欣賞廣場之美,與教堂面對面的是義大利國父艾曼紐二世馬上英姿的塑像,左側林立的廊柱,都是滿滿的商家。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廣場地下道入口處都有一個的標誌,別認為那是麥當勞在義大利變更了標誌,其實就是米蘭地下鐵的搭車處。
逛過了教堂附近,接下來我們沿艾曼紐大道(教堂後方靠近艾曼紐迴廊側)散步,只見兩旁佈滿的各式各樣店家與攤販,更有街頭表演藝人,全身打扮奇特造型,一動也不動站在路邊。不過各式店家的確激起我逛街的念頭,不過發覺導遊給的時間沒有很足夠,因此稍稍作罷。大道的盡頭是聖巴比拉廣場,廣場有座噴泉,當然這裡也是人潮聚集之處。至此我們回到艾曼紐迴廊前的麥當勞集合,不過當大家抱怨血拼的時間不夠時,體貼的導遊特地延長一小時供大家盡情購物。
那麼這一小時總不能白白度過吧,因此沿著剛剛逛過的艾曼紐大道又重新把想看的店家一一巡視過,同時廣場旁有家大型百貨公司,可以走走,再不夠迴廊中也有好多商家,其中服飾店最多、書局、錶店、皮包皮飾店、咖啡廳、餐廳、速食店,甚至連電影院也有,因此這趟流行旅還收穫不少。
用過晚餐後,來到今晚的旅館
Holiday Inn飯店,這是這幾天中最早回到飯店的一天。不過這家位於高速公路旁的飯店,是剛掛上Holiday Inn的招牌不久,而且等級來說只是普通而已,只是位於高速公路專用交流道旁,明早回南部非常方便。還有這一晚碰到的房間暖氣溫度感覺很高,即使將窗戶打開也是很熱,雖然服務生試圖幫我們換房間,但是新房間的煙味令人無法忍受只好作罷。 回北義大利之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