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戰勝私仇】

 在「莫錯殺了好人!好人怎能錯殺?」這兩
句話的衝擊之下,楊過陷入了殺不殺郭靖的心
理矛盾,當郭靖孤身一人在蒙古軍的環伺險境
,以「上天梯」神技躍上城牆,為金輪法王的
利箭所阻,雖離城頭僅止數尺,眼看再竄不上
,楊過心中連連轉了幾次念頭,「他是我殺父
仇人,我殺他不殺?救他不救?」他在城頭只
要凌空發掌便可致郭靖死命。但他還是發自本
能似的飛身救了他,這當然是為了那兩句話的
緣故。如果沒有這兩句話使他陷於遲疑難決之
中,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還未能完全解除他復仇之心。他們同
赴忽必烈大營,繼而為千軍萬馬及武功高手所
追殺,郭靖可以脫圍之際,楊過竟詐受傷騙他
來救他,這是卑鄙行為,為報私仇、不顧大義
。郭靖返身來救他又再陷入重圍,終而身受重
傷,吐血垂危。在這過程中,郭靖背負楊過捨
命衝圍,楊過又起殺他的念頭,問道:「郭伯
伯,我爹爹當真罪大惡極,你非殺他不可麼?
」郭靖不及細想順口答道﹕「他認賊作父,叛
國害民,人人得而誅之。」

 楊過再無遲疑。便一劍刺下去,但圍攻高手
要領功,不願楊過因殺郭靖而奪得「蒙古第一
勇士」之名,而擋開他的劍。到第二次楊過再
舉劍下手時又再給同樣擋開。

 但郭靖一心一意救護假裝受傷的楊過,捨自
己性命於不顧,臨到自知無倖時仍叫:「過兒
,快去搶馬,我給你擋住敵人。」楊過瞧在眼
裡,終於天良發現。他心想,郭伯伯義薄雲天
,拚命救護自己,「我若不以一命報他一命,
真是枉在人世了。」於是反過來捨命救護郭靖
,這是第二次的心理衝擊,良知終於戰勝了私
仇。


案﹕
這兩句話的撞擊之下 → 這兩句話的衝擊之下
自知無幸 → 自知無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