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的感召力】

 《神鵰》中楊過對郭靖說:「你說『為國為
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
是一般的。」郭靖說:「經書文章,我是一點
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販夫走卒,只要
有為國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他們是在襄陽城外巡視時,念杜甫的話而引
起這段對話的,杜甫的詩「胡來但自守,豈復
夏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充滿了
憂國愛民之情,楊過體會到杜甫一個文弱詩人
,因為有此心懷,便亦是「俠之大者」。郭靖
更補充說就是販夫走卒,有此心懷,便亦是英
雄豪傑。

 這是作者借郭靖之口,為大俠所下的定義,
並不是武功高強就是俠,而是能為國家為人民
有所關切和貢獻者,方得稱為俠。我們有俠義
一詞,即是必然是有「義」才合乎「俠」的本
色。而能為國為民者,當然是最高的「義」,
在金庸小說中,當以郭靖為模範。

 《射鵰》一開始,即以說書人張十五述說金
國侵略大宋、百姓慘遭蹂躪開始,然後與郭嘯
天、楊鐵心、曲三痛罵南宋昏君奸臣。此時郭
靖尚未出世,但隱隱然已注定了郭靖將來的任
務。小說既以國危民困開頭,郭靖身為主角,
自必是救國危、解民困的領袖人物。

 他愛國救民的精神發揮了最大的感召力,黃
蓉受他感召,因為是夫婦固不待言,楊過受他
感召則全是精神的觸發,到最後《神鵰》的「
大戰襄陽」,則黃藥師、一燈、周伯通、小龍
女、全真道士、丐幫、瑛姑等等,全部都來助
陣。都可以說是受到郭靖的精神感召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