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孟德
三國時代最強國「魏」之建基者。為人足智多謀、
雄才大略且文武兼備,乃一名「超世之傑」。但其生性多疑,
野心又大, 常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因而得到「亂世奸雄」之惡名。自掃平黃巾後,
討董卓、 誅呂布、
滅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經大小數十戰役,統一了北方,
奠定了魏國的基礎。
代表作:討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誅呂布、滅袁紹、敗走赤壁、唯才是舉
曹丕 子桓 魏國正式創立者,本乃曹操次子,
因長子曹昂早逝,被立為世子。
父親曹操死後,靠父餘蔭,輕易地篡漢自立,建立魏朝。
其行事較諸父親更心狠手辣,甫襲魏王之位即篡位自立,又,
為求保護自己權力, 竟連親弟曹植亦加以迫害。
臨終時把後事託付給司馬懿和曹休,伏下日後魏國權力鬥爭的禍根。
代表作:篡漢立魏、迫害曹植
司馬懿 仲達 侍奉曹氏四世之著名謀臣,以傑出之個人才智,
使戰無不勝的諸葛亮亦六出祁山而無功而返。
此人絕頂聰明,尤其軍事能力較諸孔明有過之而無不及,
且忍耐能力一流,本應為流傳千古之名將,惜其常抱有不臣之心,
每每為篡魏自立而鋪路,為操實權,排除異己,
故歷史上對他的負面評價較多。
代表作:守祁山、賺曹爽、中空城計、不受孔明之激將法、被「死孔明」嚇走
夏侯惇 元讓 魏國名將,因其為曹操族弟,故備受重用。
其領兵能力奇佳,乃一名難得的將才,隨曹操四處征戰,立功無數。
其人勇猛無匹、性烈如火。話說一次他隨軍討呂布時,
被敵將曹性射中左眼,卻竟仍能忍痛地大喊一聲: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繼而拔矢啖睛!
其勇猛由此可見一斑。
代表作:拔矢啖睛、兵敗博望坡、武將屯田、任魏大將軍
夏侯淵 妙才 魏國名將,因其為曹操族弟,故備受重用。
此人善施突襲、行軍迅速,屢立奇功。
連曹操亦曾說自己不如他一般善戰,其作戰力不容置疑。
惜其勇猛有餘、智謀不足, 常因中敵軍計謀而吃敗仗,
而其最終亦因中劉備之計,遭敵軍突施偷襲,
而在混亂中被蜀將黃忠斬於定軍山。令曹操悲慟不已。
代表作:平定涼州動亂、定軍山被斬
典韋 此人可謂曹操的「貼身侍衛」,
乃由夏侯惇一手發掘之人才。
他長的相貌魁悟且臂力過人,話說一次軍旗被風吹的岌岌欲倒,
眾軍士皆挾持不定,典韋卻能以一己之力執定旗桿,
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曹操因而讚他:「此古之惡來也!」
惜他最終因捨身救曹操而早逝,叫人歎息不矣,
然其忠亦因此事得以廣為流傳而備受後人讚訟。
代表作:惡戰許褚、獨撐軍旗、捨身護主
許褚 仲康 典韋死後,繼任「貼身侍衛」一職,
保護曹操安危的正是許褚。他保護曹操的工作可謂十分稱職,
比典韋一點也不遜色,深受曹操信任。一次他與名將馬超單挑,
面無半點懼色,裸衣相鬥而不分勝負。後曹操危難,
他拼死護主, 被曹操賜名為「虎痴」,令敵人聞風喪膽。
代表作:惡戰典韋、裸衣鬥馬超、被賜名「虎痴」
徐晃 公明 魏國名將,原楊奉部下,被滿寵說服後改仕曹操,
此人有勇有謀,又公私分明,更曾「不戰而屈人之兵」,
乃曹操手下難得將才。他治軍紀律之嚴明,為魏國之冠,
在陣上殺敵時,又常能身先士卒、勇冠三軍,連曹操亦不禁讚歎他:
「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他最終死於孟達箭下。
代表作:投曹操、被讚有周亞夫之風、軍紀嚴明稱雄魏國、救樊城
張遼 文遠 真正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
擁有一般武將所欠缺之計謀和冷靜頭腦。
其指揮能力奇高,
在合淝一役時大放異彩,僅以八百騎之數,大破東吳十萬大軍,
威震逍遙津。另外,此人極重信義,又公私分明,
有著清高的品格。他不論智謀、膽識也遠超夏侯、曹仁等人,
惜其非曹氏宗親,故始終未獲大用,實在可惜。
代表作:斥呂布貪生怕死、說服關羽暫降曹軍、威震逍遙津
曹仁 子孝 魏國名將,因其為曹操族弟,故備受重用。
自曹操初起已隨其四處征戰,雖不算一名突出將領,
然其勝在帶兵夠冷靜,當戰局不利時,常技巧地激勵士氣,
每每靠此反敗為勝。他對陣法亦有一定認識,
其中以他排出「八門金鎖陣」鬥徐庶一事最為人津津樂道,
陳矯讚他有「鬼神之勇」,乃魏國軍事核心人物。
代表作:排「八門金鎖陣」鬥徐庶
張郃 雋艾 魏國名將之一,本為袁紹部下,官渡之戰時,
與高覽一起投奔曹操,從此成為魏軍主力之一,甚受重用,
而他亦不負所望,在多次戰役中屢立戰功,參加多場大規模戰役,
就連諸葛亮亦承認他勇猛過人,乃蜀國之大患,由此可見其勇。
可惜他同樣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最後因不聽司馬懿勸阻,
中孔明之計而死於亂箭之下。
代表作:叛袁紹投曹操、參加多次大型戰役、戰死木門道
龐德 令明 魏國名將之一,此人本乃馬超的心腹猛將,
和馬超一起出生入死,後為魏軍所俘,改投曹操,
為曹操建功立業。 關羽攻打樊城時,他自願出征抗敵,但眾人卻怕他反叛。
他為表忠誠和決心,抬棺戰關羽,更幾乎把受傷的關羽擊倒。
最後在關羽水淹七軍時被俘,誓不降敵、慷慨就義,
連關羽亦對之敬佩萬分,將之厚葬。
代表作:抬棺戰關羽、慷慨就義
曹植 子建 曹操的四子,自幼善於詩文,文學成就甚高,
有云曹植獨得天下八斗之才,甚受曹操喜愛,幾乎被立為繼承人,
可惜因為他做事太率性任情,加上楊修事件,使其失寵。
曹丕繼位後,他受盡迫害,後在曹丕面前七步成詩,
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終打消曹丕欲加害之念頭,
惜終其一生,仍難一展抱負。
代表作:答教事件、幾乎被立為世子、七步成詩
荀彧 文若 曹操手下名軍師之一,被時人稱為「王佐之才」,
連曹操亦稱荀彧為「吾之張良也」,備受重用。
他是卓越的戰略家,每能清楚分析形勢。話說官渡一役,
曹操見袁紹勢大而意志消沉,但荀彧竟能技巧地鼓勵曹操,
並最後使曹軍大捷,確實是能人所不能。
但最諷刺的,是他最終因反對曹操稱魏王而被迫害至死,委實可悲。
代表作:官渡之戰激勵曹操、獻二虎競食及驅虎吞狼計、反對曹操稱魏王而被害
程昱 仲德 曹操手下名軍師之一,經荀彧保舉輔佐曹操,
甚受曹操重用。兗州被奪後,他鼓勵失意的曹操;在倉亭之戰時,
他為曹操獻上「十面埋伏」之計而大敗袁紹。
此人為求目的有點不顧道義,如他挾持徐庶之母,迫徐庶離開劉備,
結果徐庶不得已答應,徐母卻因此事大感蒙羞而自盡,
他的計謀可謂間接把徐母迫死了,實在殘忍。
代表作:獻十面埋伏之計破袁紹、成功用計使徐庶離開劉備、迫死徐母
郭嘉 奉孝 曹操手下名軍師之一,亦是曹操最信賴的謀臣。
此人足智多謀,每每洞悉先機,又能冷靜分析形勢,
乃不可多得的名軍師。惜其英年早逝,病殞之時僅三十八歲,
曹操大哭曰:「天喪吾也!」赤壁一役,曹操敗走,歎息道:
「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由此可見郭嘉對曹操的重要性。
代表作:眾多謀臣中最獲曹操器重、曹操為他早逝而悲慟萬分
賈詡 文和 曹操手下名軍師之一,年輕時已被人比作陳平、
張良的人物。換過董卓、李傕、張繡等主子,
但不論到何處均為活躍謀士。曾參與對馬超之戰役,
以「偽書疑心」之計成功離間馬超與韓遂,挽救長安淪陷之危機,
功不可沒。此外,曹丕之所以可以即位,他亦佔了極大功勞。
代表作:獻偽書疑心之計、助曹丕篡漢立魏
鄧艾 士載 魏國末期名將,智勇雙全,
乃司馬懿一手提拔的武將,亦為姜維數次北伐之宿敵。
伐蜀時立了大功,本應回國享盡榮華富貴,
但由於與和姜維勾結的鍾會互不相讓,結果被位高權重的鍾會迫害,
以其有謀反之心的罪名加以逮捕,終和其子一起被亂軍所殺,
實在令人惋惜。
代表作:屢抗姜維、抗鍾會、立大功卻被迫害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