錸德科技上市三年,成長十二倍 葉垂景將在六年內挑戰一千億目標 ------------------------------------------------------------------------------- 在新竹工業區內的光復北路,錸德科技新廠的擴建工程,上市三年多來沒有 停止過。 原因不是蓋廠進度落後,而是錸德不斷買下隔壁的土地蓋新廠,從光復北路 四十二號一直買到五十號。錸德科技的廠房土地面積從上市前的二千坪持續 擴增到目前的二萬五千坪,員工也從三百人快速增加到一千六百人。廠房內 的生產線二十四小時運轉,卻仍然無法滿足客戶的訂單要求。在工業區內, 錸德的快速成長和周遭公司的停頓形成強烈對比。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上市的錸德,正處於上市之後的第二個高峰。營收從去年 四月的新台幣三億六千萬元開始,連續十六個月創新高,今年七月已經達到 十二億元。八月中,錸德更大幅調高今年的財務預測,從原本預估的九十億 元營收調高至一百四十億元,每股稅前盈餘更從五.六元調高至十.一元, 調幅高達八○%。 上市之初,錸德的股本才五億元,經過三年配股與現金增資,今年底的股本 將突破五十四億元。 錸德快速成長的關鍵人物是葉垂景,他在七年前升任錸德總經理,接掌父親 葉進泰一手創立的公司。隨著市場的快速成長,他讓錸德在上市之後三年, 營業額每年成長一倍,如今更將突破許多企業家追逐多年都無法達到的年營 業額百億元目標。 一半實力,一半運氣 「錸德的成績,有一半以上是運氣,」坐在近三十坪大的個人辦公室裡,今 年四十二歲的葉垂景為錸德今天的規模下了註腳。 民國八十四年,錸德是國內第一家發展出可錄式光碟CD-R的廠商。當時, CD-R還只是萌芽的市場,沒有人能預估未來市場的發展前景。沒想到,隔年 市場需求大增,市場上供仇求,錸德的營業額和獲利也因此急速成長。 八十五年上市的錸德,更在八十六年以每股三百多元的價格,成為股市中的 明星。經過兩年每股三元及五元的除權,錸德的股價在今年七月又衝到三百 五十五元。如果你在錸德上市之初,以五萬元買進一張錸德股票,目前累積 的市值已經超過五十萬元。 「Ritek(錸德)就是right technology(適當的科技),」葉垂景強調,「要不 然,我們叫Hitek就好了。」但是葉垂景所稱的「right」,指的是在適當時機 做出適當的決策。 八十五年,CD-R價格一路上漲到最高每片十四美元,但隨著其他廠商擴增生 產線,供給量大增,價格竟然可以在一年內下降到每片○.七美元。當時, 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許多競爭對手甚至連國外大廠都考慮退出市場時,葉垂 景卻認為市場大有可為。 在會議桌上,幾位主管對於市場是否有這麼大的需求都抱持懷疑,沒有人認 為應該在那個時間點大幅擴張產能,只有葉垂景認為市場一定有成長的空間。 「最壞的打算就是先等一等,用這些設備生產更高階的產品,」對自己的技 術相當有信心的葉垂景,清楚地說明退路,也說服他父親和所有高級主管。 「每個人陶該有不一樣的想法,但是透過一連串辯證之後,反而所有人都能 更看清楚方向。」 價格驟降還是賺錢 後來事實證明,葉垂景做了正確的決定。「十幾美元一片,賺的都是好幾倍 的超額利潤;價格不到一美元後,原本我們還懷疑做不做得下去,後來竟然 可以維持到三○%左右的毛利率,」錸德研發部副總經理劉榮隆說。 當年,日本廠商還在用黃金做CD-R上的濺鍍材料,錸德卻研發出用便宜的銀 來取代,使得成本大降。葉垂景的堅持,加上市場不斷成長,錸德的擴產速 度一直沒有停下來,今年底更要增加到月產量九千萬片CD-R。有了經濟規模 後,錸德的成本不斷下降,毛利率更增加至五○%。 厚植實力成優勢 能夠在市場需求量大增時,快速擴增產能,搶得市場先機,其實是長期累積 的競爭優勢。 七十九年六月,錸德開始壓製CD唱片,成為國內第一家量產CD的廠商。 但生產以外最重要的事,是如何把頭一個月十萬片的產量都能銷售出去。當 時,具有國外機械碩士學位的葉垂景在錸德擔任研發部經理,他所經營的景 揚貿易也幫助錸德擴展業務。 當幾位主管和大股東討論如何在一個月內賣出十萬張CD時,一位具有唱片 公司背景的大股東只承諾「盡量」達到這個目標,葉垂景卻敢拍胸脯保證, 一定能在一個月內做到。「當時,總經理就是有這個魄力敢向前衝,」從公 司創立就擔任過業務工作的艾元瑞對十年前的往事依然印象深刻。隨著第一 批貨--黃鶯鶯的「讓愛自由」專輯出廠,葉垂景果然就在一個月內衝到目 標。 當時,CD唱片在國內正逐漸萌芽,唱片公司都只是將少量的訂單下到日本 ,光是壓一片CD,成本就要八十元。但是錸德打出每片五十元的價格,品 質也不輸日本廠商,在幾個月內就打出名號,後來國內的唱片公司幾乎都是 錸德的客戶。不過,半年後國內出現其他競爭者,向國外購買生產設備投入 生產。在競爭日趨激烈後,葉垂景決定好好研究生產設備,發展出自己的技 術。 錸德創立時,四位現任一級主管--劉榮隆、周慶忠、周天佑和郭來標,都 出身自工研院機械所,他們是錸德最重要的技術來源。在資金吃緊的情況下 ,葉垂景開始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和幾位技術人員到國外參觀之後,葉垂景決定從第五條生產線開始,買完機 器後,就由公司自己組裝。「看到別人用幾個滑輪,裝幾支馬達,組合機器 後就開始生產,和自己的廠房差不了多少,總經理就決定自己來,」劉榮隆 回憶當時葉垂景的決策過程。 邊做邊想搶先機 「很多人都是想事情想到一○○%才開始,但是我覺得想到七○%、八○% 就應該有action(行動),」葉垂景說。 六、七年前,錸德開始組裝生產線。葉垂景自己當起「黑手」,從早到晚趴 在地上拆解、組裝機器,也隨時在機器旁待命。如果機器出狀況,他也可以 在工廠裡維修,晚上就坐在椅子上睡覺,修不好,他乾脆熬夜,也要把機器 搞定。「總經理曾經連續待在廠房三個月,」一位員工誇張地描述,「只為 了要提高良率。」 就這樣土法煉鋼,葉垂景帶著幾位技術人員研發出自己組裝生產線的技術, 而每一條生產線的成本也從四千萬元大幅降低至二千萬元。更重要的是,自 己掌握設計生產線的技術,成為錸德後來重要的競爭優勢。 就在葉垂景快速衝剌的同時,想不到錸德竟然跌了一跤。 低估LD市場難度 八十二年,錸德看到影音光碟LD興起,葉垂景心想:「我們做CD,都已 經做到東南亞最大,做LD有什麼困難?」於是錸德快速買下生產線,決定 跨行生產LD。 但是,CD是純數位訊號,LD的影像卻是類比訊號,再加上尺寸至少大一 倍以上,更要兩面壓製,錸德要生產LD,卻成為公司創立以來最大的決策 錯誤,也是唯一賠錢的產品。「當時,我們連生產良率怎麼定義都不清楚, 還要談什麼投資效益,只好承認技不如人,」只做了一年多,葉垂景就把投 資幾千萬元的二條LD生產線都賣掉。 至今,葉垂景仍然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在錸德科技的產品展 示中心,一進門右手邊就可以看到一片醒目的LD,與其他產品隔開。每一 樣產品都會標榜「台灣第一張」,只有LD完全空白。這是葉垂景刻意的安 排,「每次一進去,都會想到過去的失誤,警惕自己,」葉垂景說。 不過,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錸德也從中學習到處理影像資料的技術,也因 為二面壓製,對錸德日後生產DVD也有很大幫助。掌握技術,再加上失敗 經驗,錸德可以比競爭對手有更快的反應時間。 由於生產光碟的門檻不高,但是產品世代交替快速,因此,能快速推出新產 品者,就能擁有較高的毛利率。在市場需求大增時,錸德可以快速組裝生產 線,比競爭對手更快增加產量;當市場需求降低時,原來的生產線也可以快 速轉換,生產更高階的產品。 談起八十六年快速擴充產能的決策時,葉垂景強調,當時他敢於大幅擴增, 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擁有快速組裝的能力,就算判斷錯誤,這些設備也可以用 來生產像是DVD的下一代產品。事實上,從CD開始,一直到現在最新的 可讀寫DVD-RAM,錸德都是國內最早生產的廠商。 「做CD-R的機器可以轉成DVD,讓我們可以依市場上的需要調整最適當的 生產組合,速度可以快競爭對手半年,」長期在技術面扎根的葉垂景說。 自我惕勵也鞭策員工 葉垂景帶頭往前衝,以「工作狂」的精神搞事業,技術人員也只能盡力在後 頭追趕。 比葉垂景大六歲的劉榮隆永遠無法忘記這位老闆的「嚴格」。在錸德上市前 一、二年,CD的壓片價格跌到每片十幾元,為了衝上市前的業績,錸德開 始外銷它的生產組裝技術。 當時,劉榮隆帶著幾位技術人員到中國大陸裝機器,一路從廣東到天津好幾 個廠房。葉垂景規定他們要在五天內做完,回程機票與日期都替他們安排好 ,不能更改。結果,他們每天工作到淩晨兩點,在四天內完成工作,最後一 天「偷偷」跑去遊長城。「我們幾個人都講好,回台灣絕對不能講出去,免 得下次行程縮短為四天,」劉榮隆笑著說。 不只是技術人員,錸德財務副總經理曾國星也「深受其害」。有一次,曾國 星好不容易等到有個空閒的週日,答應要帶女兒去麥當勞。結果一家人都坐 上車子,曾國星走到門口準備鎖門,電話鈴卻突然響起,另一頭只傳來一句 話:「機器故障,你也過來看一看。」「你說,我要怎麼回應?」講起這些 往事,曾國星笑得無可奈何。 「我們這些副總級的,每個人都好幾次想要離職,」劉榮隆並不諱言葉垂景 的管理對員工所造成的無比壓力,「但是隨著總經理的成長,我們都還是留 下來。」 錸德資訊處經理周天佑就形容,十年來在錸德就好像站在陽明山上的花鐘裡 ,每隔一分鐘,就要跳起來一次躲避秒針,不得休息。周天佑被葉垂景硬拉 著往前衝,完全沒有喘息的時間,自己好幾次都想停下來,稍微退後,用不 同的角度看世界。 葉垂景不只是「工作狂」,更是一個要求嚴格的老闆。但是,公司賺錢,他 絕對不吝惜分享成果。早在公司上市前幾年,葉垂景就讓員工配股,今年錸 德員工平均配發十張股票,市值接近二百萬元。「賞罰分明是他最大的特色 ,」劉榮隆說。 今年,葉垂景向全公司公布企業願景,更說到要讓每一位員工擁有自己的房 子。「待過許多公司,從來沒有一位老闆會把員工的需求放在公司的願景裡 ,」一位今年才到錸德就職的員工說。 葉垂景帶頭衝剌,將錸德帶往上市之路,大多數陪著葉垂景一路往前衝的同 事,卻都沒有預期錸德能有今天的成就。就連三年前錸德上市之前,葉垂景 向審議委員提到「五年內,成為亞洲第三大光碟製造廠」的願景,他都還「 心裡怕怕」的。「我確實也沒想到公司會成長這麼快速,」葉垂景說著,臉 上露出靦腆的微笑。 公司規模快速膨脹,葉垂景依然延續過去的拚勁,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一點。 對於交辦的任何一件工作,他依舊要求完美,例如公司舉辦任何公開的活動 ,他依然親自督導員工,彩排二、三十次才能放心。在法人說明會之前,他 也一定要把公司所有資料背得滾瓜爛熟,足以應付任何問題。 許多人批評葉垂景仍授權,搞得自己很辛苦。但對葉垂景而言,沒有足夠的 人才管理快速成長的公司,是他所面臨最大的問題。除了二、三位副總之外 ,四十二歲的葉垂景已是公司內年紀最大的主管。錸德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 三十歲,公司內所有主管都不曾管理過規模這麼大且急速成長的公司。 例如,錸德最近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和銀行貸款,還要舉 辦法人說明會,這些工作全都和財務有關,但身為錸德最高財務主管的曾國 星,每一項都要親自帶頭處理。「最高紀錄是連續三天都到公司,卻都沒有 辦法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曾國星描述自己的壓力。 於是,過去帶著主管往前衝刺的葉垂景,現在又拉著公司裡的主管開始學習 。從今年一月份起,錸德與美國西太平洋大學(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合 作,就在公司內部開闢EMBA課程。每人一萬一千美元的學費,公司補助 一半,由葉垂景帶著二十幾位主管,每個月挑一到二個週末,請大學教授在 公司上十幾個小時的課。明年一月,每個人都還要交論文才能取得學位。 至今,葉垂景從未缺席。不僅如此,葉垂景還自己利用其他時間修博士學位 。「要利用這個課程,在公司內同時培養出第一批專業的高級主管,」葉垂 景渴望有更多管理大公司的人才。 用資訊管理公司 不僅是人的問題,二年前,當葉垂景意識到公司將快速成長時,也要開始重 新設計公司的作業流程。二年來,錸德花了一億五千萬元翻新作業方式。在 公司規模擴大後,過去要層層上報的傳統作業方式,現在都用資訊管理輔助 ,讓組識更加扁平化。 現在,錸德的員工全部用電子郵件傳遞訊息,只要在電腦上點選同事名字, 郵件就可以自動傳遞。「兩年前,我們已經看到公司快速成長的需要,自行 研發資訊系統,把金流、資訊流和物流全都整合起來,」負責整個規劃工作 的周天佑說:「如果公司大到今天這個規模才開始做,後果不堪設想。」 能夠提早達成目標,對葉垂景來說是項肯定,但他有更大的野心要成為世界 級的專業光碟製造公司。三年前,公司才上市,葉垂景就已經開始在海外布 局。目前,錸德在澳洲、美國、德國和北愛爾蘭都設有工廠。 第一印象最重要 為了塑造公司形象,錸德在新竹的企業總部也蓋得十分氣派;為國外客戶做 簡報時,都要用最先進而專業的國際會議室;連葉垂景自己的辦公室,加上 辦公室外的會議室,就有近七十坪大。若再加上管理總部頂樓幾百坪大的產 品展示中心,讓很多來到錸德的國外客戶,都很訝異台灣的光碟廠可以有這 樣的氣勢。 「抓住重要的國外客戶,是錸德生存的基本動作,」葉垂景相信,生意要做 好,一開始就要給客戶最好的印象。 事實上,錸德在今年六月和八月,也已成功和飛利浦(Philips)及理光(Ricoh) 策略聯盟,未來,錸德會和飛利浦共同制定新產品規格,在接到理光訂單的 同時,也著手研發更新的生產技術。「我們要成為市場規格的制定者,這樣 才能掌握市場先機,」葉垂景很有信心地說。 為了擴展國際知名度,今年七月,葉垂景更親自帶著公司主管和自己的產品 到美國等地進行為期半個月的「road show」(海外業績發表會),希望提高 錸德外資投資的比率。 九月一日,葉垂景又準備了更新的資料,做今年第二次國外法人之旅。「要 成為世界級的公司,這只是我應做的工作和必要的成長過程,」葉垂景十分 清楚,他必須隨著公司快速成長、改變自己的角色。 在葉垂景的主導下,錸德也開始向外投資。目前錸德已經擁有國內第三大光 碟廠--精碟二五%的股權,也投資另一家光碟廠--國碩。從事光碟代理 和銷售的巨圖、皇統和協和,也都是錸德轉投資的公司。 隨時修正未來方向 在國外,錸德也開始積極投資網路公司,希望能在未來新興的市場中占有一 席之地。這兩年,錸德也蓋起新廠,生產未來看好的新一代發光材料,朝不 同領域發展。「沒有一家公司是永遠的東方不敗,及早選好的產業很重要, 就算走錯了,也還可以修改,」雖然現在光碟市場大好,葉垂景已經在為將 來的成長找出路。 不只成立新事業,葉垂景也逐漸將自己定位成企業集團的掌舵者,開始為資 深主管尋求更大的空間。八月底,錸德就宣布將預錄媒體事業從公司內部獨 立,成立鈺德科技,由副經理張昭焚擔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周天佑擔任總經 理。新的公司將生產已有儲存內容的CD、VCD和DVD,而錸德則是專 注生產可以儲存資料的記錄媒體,包括CD-R、CD-RW和DVD-RAM等產品。 在快速成長的同時,葉垂景已經用西元二○○五年的企業願景向員工開出了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張支票。他的目標是年營業額一千億元、在公司內部訓練 出一百位總經理、經營績效排入台灣前十大、每一位員工有自己的一幢房子 ,最後,錸德還要成為世界光碟產品的規格制定者。 「我要做的,還是在適當時機做出適當決策,」葉垂景要用他不變的管理哲 學繼續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