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對中國

其他雜文索引 回何處塵埃分類導覽


多如牛毛的空言

從海峽兩岸以和談代替武力對抗以來,對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兩岸官方與 非官方說法多如牛毛,說的愈多,大家愈不明白。什麼特殊國與國關係,準國際關係, 甚至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沒有一個能說服兩岸的中國人,而憑什麼主張一個中國,就 必須被大陸當局統一,更是荒謬絕倫。其中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海峽兩岸的 各政治勢力都不從中國目前的現實狀況出發,真心誠意的為全體中國人未來謀發展, 只是用一些脫離現實,冠冕堂皇的口號,謀求擴展政權的勢力。

台海現勢就是一國兩制

既然兩岸政權的說法不切實際,那麼台海兩岸的現實是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不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他們都是武裝勢力的革命政黨,利用戰爭劃分了 勢力範圍,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他們都宣稱自己代表中國,但從沒有徵詢過全體 中國人是否同意。 如果不要計較於過往,而著眼於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那麼現在的中國的現勢,就是 在一個中國的領土中,被兩個武裝勢力分割為兩個區域,一邊實施著社會主義的 政黨專政法制,一邊則實施自由主義的多黨競爭法制。雙方既不互相隸屬, 也無緣互相干涉,誰都認同自己是中國,誰也都不願接受對方的政治及社會制度, 就這麼一路走來,一國兩制了五十年。

充滿謀略的和平統一

大陸當局對台海局勢的政策最矛盾的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因為既稱和平,又 念念不忘武力解決,既然一國兩制的現況已存在了五十年,那又何必大談一國兩制? 剩下惟一的內涵,只有統一而已。談統一而忽略兩岸之間存在的制度差異,不尊重 對等原則,而一味的矮化對方為叛逃的地方,到處充滿著收編與控制的心態,那麼 所謂和平談判,只不過是另一種政權鬥爭的手段,在對台灣地區和人們進行另一場 無火藥鮮血的另類型態戰爭而已。

台灣對全體中國人的貢獻

台灣受異民族的壓迫比大陸更深,人民受殖民統治的欺凌比各省中國人都甚,而受到 中國全體的保護和支持比中國各省都少,說起台人的血淚,可說一路伴隨台灣的開拓 而來。但台灣人民堅持拒絕接受外族統治,奮鬥不懈到今日,難道不是民族氣節的表現 ?台灣沒有廣大的土地,沒有眾多的人口,更沒有富饒的資源,但發展到今日,不僅 可以自力更生,更有能力支援協助其他國家,難道不是證明中國人的勝利,不是因為 擁有壓倒性的外在優越條件,而純粹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品質嗎?如此地區,如此人民, 台灣絕不能接受防礙中國發展的污衊。

拒絕片面的中國解釋

今日台灣面對自己國家歸屬時的混亂狀況,所謂特殊國與國關係,所謂準國際關係, 甚至台灣不屬於中國的說法,基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陸當局說大陸才代表中國, 承認一個中國就必須要統一,統一就要放棄台灣數百年經營的成果,受到異政權的控制 。但大家忘了一點,中國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中國主權也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不是 一個黨派或政權可以片面去解釋或定義的。中國人未來該如何走,不是比大小、比人口 、甚至是多少不相關的外國人承認的,中國人的未來,應該由全體中國人自由意志來 決定,尤其是要先建立中國人能夠自由表達意志的基礎和條件。

兩岸談判的新局面

在台灣兩千年總統大選之後,兩岸情勢已進入了一個新局面,因為隨著國民黨的下野, 台灣本土總統的誕生,象徵著國共兩黨武裝爭奪政權,劃分中國的時代正式落幕。在此 同時,大陸當局再也無法以武裝分裂團體的割據地區來看待台灣,因為台灣的政府, 真正徵得了台灣全體中國人的同意,遠比大陸當局至今尚未透過有效途徑,顯示大陸 全體中國人自由委託的意志,更有合理性和正當性。

面對中國面對談判

所以台灣人不該懼怕一個中國,因為中國不是由大陸當局一方來定義的。我們 堅持台灣民主政黨制度,堅拒大陸政權的干涉與控制,也絕不是分離主義和放棄一個 中國,而是在中國人所擁有的中國領土上,我們堅持要為全體中國人和中華民族保留 一個新的道路和新的發展機會,尤其是中國人有權利選擇自己政府體制的機會。 我們更不應該懼怕和大陸當局談判,因為台灣當局至少已經得到了台灣兩千萬中國人 同意,並且拿得出具體證明,比起大陸當局空口誇言十四億人口,但卻沒有任何實際 措施可以顯示大陸中國人的自由意志,台灣政府更有權利代表中國人講話。

重建談判的指導原則

今後兩岸的談判,台灣必須揚棄以往那種但求自保的逃避心態,同時大陸當局應以 更具體的行動,去除台灣人民對和平統一,是中共政權為鏟除台灣異己政治勢力謀略 的疑慮。所有海峽兩岸的政治勢力代表,在談判中應該只有單純的考慮,那就是 結合廣大中國領土各個區域的中國人,彼此合作協力,為全中華民族的未來,謀求更好 的出路;在相互包容和尊重下,使各地區分別得到充分的發展,並與全中國的發展合而 為一;最後達到在全中國各地區無不安定繁榮,從而達到全中國的安定繁榮。

從現實出發

台灣的兩千萬中國人可以懷抱中國的高遠理想,可以光榮的面對中國,但我們卻不能 一廂情願的忽視兩岸分治五十年,以及雙方政治、經濟、社會的根本差異。我們放棄 武力解決台海爭端,並不表示我們放棄台灣經驗對全中國的重大意義,而是從台灣的 發展經驗得知,所有的良好制度,不是用宣傳口號和政治理論證明的,更不能用國家 權力強制實施的,一切制度的實踐,最後只有一個檢驗標準,那就是人民自由的意志 決定接受此一制度。所以我們樂意和大陸地區的中國人交流,樂意和全體中國人分享 我們的經驗,但我們絕不能在大陸中國人沒有主動的意願下,去勉強大陸的人民接受。 如果我們確信兩岸分裂是歷史的錯誤,那我們就絕不能再走那種用武力先佔領一個地方 後,再用政府權力強制推行一黨一派主張的錯誤道路。所以為了尊重大陸人民選擇的 權力,也為了堅持我們所確信的原則,現在立刻的要求兩岸人民生活在一種制度之下, 不但不切實際,而且會帶來無法適應的動亂。所以統一不是兩岸目前急迫的問題,現 階段首先要做的,就是開放全面的交流,使海峽兩岸的人民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 學習彼此互助合作,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從而建立互信互賴的共識。等到了解日增, 共識日長,雙方也就更能找到彼此共同接受的制度,那時水到渠成,自然是統一到來之 日。所以自然的統一,漸進的統一,才是兩岸分裂最好的解決方式,任何強力、急速的 統一行為,不但無法消弭彼此的歧見,反而使兩岸人民更增長新的裂痕。

台灣應該堅持的原則

台灣先民的開拓台灣,本來就代表著反對中國單一的發展道路,而要求中國各地區應 依不同的地區狀況,有不同的發展模式。而台灣的中國人對外來政權不停的抗爭,也 清楚表明反對任何武裝政權以武力強制推行的管理制度。今天在台灣,我們達到中國 歷史上未曾有過的民生富足繁榮,我們產生了完全依全體台灣中國人意志自由選擇的 民選總統,面對此種歷史未有的成績,我們如果恐懼外來的武力威脅,而放棄我們的 多年努力的成果,那才是愧對列祖列宗,惟有繼續堅持把目前的道路走下去,才是 真正為中國負責,為民族負責。為了保護我們台灣今日彌足珍貴的發展成績,我們 應該有下列的堅持:

而面對與中共政權的談判,一方面固然應該避免矮化台灣的謀略,一方面則應積極追 求互助合作的可能,所以要以互惠對等的原則來進行。

對大陸當局的期待

首先我們希望大陸當局以真正為全體中國人謀求發展的立場來談和平統一,尤其應該 拋棄國共鬥爭,地方割據那種舊思維來看待台灣,畢竟你將面對的不是中國國民黨, 而是代表台灣兩千萬中國人的民選總統。今後兩岸的問題不再是地方武力回歸中央 的問題,而是中國人應該怎麼發展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問題,是人民選擇政府權力 的問題,也就是到底是主權在民還是主權在黨的問題。

其次我們盼望大陸當局從現實觀點出發,海峽分裂至今已五十年,雙方各自依不同的 道路發展,也建立了適合自己地區發展的政經制度,這不只是主觀意識選擇的問題, 也是客觀條件不得不走的路線。謀求兩岸人民的交流合作進而統一,不能不考慮兩岸 社會現實的差異,以及人民彼此隔閡誤解的問題。所以如何建立雙方互識互諒的有利 條件,為和平統一創造積極有利條件,才是當務之急。忽略這種現實,而採用 急燥冒進的手段,非但無法達成所謂逼迫就範的目的,反而因為信任感的喪失而使雙方 漸行漸遠。

台灣應付出的承諾

除了不逃避做為中國一份子應有的責任,以及守護台灣永遠做為中國人生活的領域外, 台灣政府應對兩岸人民的交流合作績極作出努力,並對大陸當局真正善意的和談與以 回應。只要大陸當局願以互惠對等的原則進行和平統一談判,並了解尊重台灣人民不能 放棄的堅持,那麼套句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先生的話,什麼都可以談。從實務性的 三通四流,兩岸直航,到兩岸政治性對話,甚至某種共同主權的宣示,統一條約的協定 ,都是可以談判的。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中國人彼此合作,透過各地區 人民生活條件充分的發展,最終達成中國全體的提昇與進步。

家園是無法談判交換的

最後是不得不提出我們的警告,如果大陸當局的所謂和平統一,只是又一次和戰兩面 手法的謀略,目的只是成就個人或政黨大一統的功業,那麼台灣絕無可能接受此種方式 的和平統一。不管你們用多嚴厲的口吻威脅將付出的人命和鮮血,但請不要忘了,一旦 台灣的家園不保,在台灣的中國人已經沒辦法再考慮戰事的結果是勝是敗,應戰是 惟一的選擇。不管你們最後能否拿下台灣,台灣和大陸情感的連繫將徹底被斬斷, 從此台灣將成為中國永不止息的禍亂之源,而當大陸向台海出兵之日,也就是台灣真正 走向分離道路之時。對全體中華民族是為害還是造福,不只是台灣當局要三思的問題, 更是大陸當局要謹慎處理,不能一廂情願的問題。

其他雜文索引 回何處塵埃分類導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