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法: 沿一个方向,如图,A为起点,A,B,C,D...为测站(仪器安置点,从B开始也是标尺安置点),按顺序一站一站的测量,中间不允许有分导线(放射站点),方位角读北针,按测量站点顺序,分别记载方位角、倾斜角和视间距。这种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方向视线不通畅的情况下,如伐区设计。
图1:顺序法测量方向示意图 A----------B--------C------------D--------------------E------..... 跳站法: 如下图,A,B,C..为测站,0为起点,A为第一测站,B为第二测站,依此类推,1,2,3...为标尺安放点,测量沿A----E方向前进,在实地可为顺时针或逆时针。观测读数时,朝A---0方向观测读数称“后视”,读取的各值称“后视值”;朝A---1方向观测读数称“前视”,读取的各值称“前视值”,读取方位角时,一般人们习惯前视读北针,后视读南针,这样观测读数方法所得到的观测值与顺序法得到的观测值是一样的,计算绘图时选“顺序法”或“跳站法”均可,“正反”栏可不填(保持默认值“0”)。但也有人习惯不管前视后视一律读北针;或仅第一站前视、后视都读北针,随后各站前视读北针、后视读南针。前视读北针读取的方位角(下图的∠a与∠b)是正方位角,后视读北针读取的方位角是反方位角(即下图的∠c),其值与正方位角相差180°(即∠c-∠a=180°),因此,如果存在后视读北针的情况,无论在哪个测站,计算绘图时选“跳站法”,所有后视读北针的点,对应的外业数据输入表“正反”栏填“1”。跳站法中间同样也不允许有分导线(放射站点),如果你习惯在测量站点中间插入放射点,那对不起啦,本软件不能用。这种测量方法常用于视野比较开阔造林地测量。 |
图:跳站法测量法示意图 导线: 0 ---------------A-----------1---------B---------2--------C-----3----..... ↑ :测站,用A,B,C...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