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1919年,一位在歐洲大戰受傷的人,在芝加哥租了一間公寓調養身體。他選擇該處,是因為那裡靠近著名的作家,謝伍德﹒安德森的住處。安德森曾寫下那片受讚譽的小說《俄亥俄州瓦思堡鎮》,而且向來以樂意指點年輕作家聞名。
足足有兩年之久,兩人保持著忠誠的朋友關係,幾乎每天在一起。一起吃飯,遠距離散步,討論寫作技巧到午夜。年輕人經常把著作稿拿給安德森看,後者則毫不保留地提出批評。
然而年輕人從來不灰心,每一次他都留心聆聽,仔細做筆記,再回到打字機前修改。他不為自己辯護,因為正如他後來回憶的:"我在遇到安德森以前,根本不懂得寫作。"安德森提供給這位後輩最大的幫助之一,是介紹他認識出版界的朋友。
1926年,年輕人發表他的第一本小說,獲得了批評家的讚譽。那作品的名字是《太陽照樣升起》,而作者的名字是海明威(Ernest Hemingnny)。
等一下!故事還沒有結束。在誨明威離開芝加哥之後,安德森搬到了新奧爾良。他在那裡遇到另一位文學愛好者、一位在文字技巧方面不斷進步的詩人。安德森照著對待海明威的方式認;練他--寫作、批評、討論。鼓勵……結果他總有更多的作品產生。他交給年輕人自己寫作的小說,鼓勵他仔細閱讀,留意其中的詞彙、主題、人物及故事的發展等。一年後,安德森幫助這人發表他的第一本小說《壯兵的報酬》。三年後,這位才華橫溢的新銳作家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寫出了《諠譁與騷動》,立刻成為享譽全美國的傑作。
安德森為人師表、提攜後進的角色還未停止。在加州,他花了好幾年培養劇作家沃爾夫(Thomas Wolfe)和一位名叫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年輕人及其他人。全部算起來,安德森總共栽培了三位諾貝爾獎和四位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著名的文學評論家考利(Malcolm Cowley)說安德森是"那時代中惟一把他的特色和視野流傳到下一代的人"。是什麼原因使安德森如此慷慨,願意把時間和個人的寫作技巧傳給年輕人?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他也曾受教於另一位前輩作家,偉大的德萊塞(The odor DreiseO。另外他也曾事師於桑德堡(CarlSand-burg)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我覺得這模式很有教育意義,不僅反映出我個人的經驗,也印證了我發現的一項人類經驗的基本原則--影響未來最有效的方法,是建造另一個人的生命,這種過程謂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