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分內事就是做善事

友人一大清晨提著「自備餐具」出去參加慈善工作,忙到天黑才回家,家事卻一團糟。
我也碰過辦公室的同仁,無心做好分內的工作,可是一下班就趕赴社團做社會服務。這樣對嗎? 
一般人的認知裡,行善可以消災解厄,做善事可以福報子孫,所以社會道德再淪喪,
好心人仍大有人在。他們用不同的方式點亮一盞盞心燈,把溫暖帶給大家。 
但是像前面的例子,刻意出去做善事,反而忽略了自己的角色扮演,如:家庭主婦沒有善盡理家的責任,
公務人員沒有處理好民眾待辦的業務……這樣縱使到處去行善,有用嗎?
倒不如先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做起,善盡責任與義務,更有意義! 
有位渾身是勁的教育界人士,跟我閒聊,其中有些話讓我感動莫名,
他說:「在學校,人家不願意做的事,我都接來做,反正把它當做磨練與挑戰,滿不錯的哦!
以前帶班級時,就把每個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盡心盡力做好分內的事,也是積陰德和做善事。 
「老天把福報給了我的孩子,他們並未因我多分一點心在照顧其他學生而不長進,
反而更體貼,自我期許,個個考上一流學府,這不是福報,是什麼?」 
是的!想做善事,在我們身邊俯拾皆是,當老師的,發現學生課業跟不上,願意犧牲休息的時間,
拉拔他們,培養他們獲得基本的生活能力,日後不淪為社會的寄生蟲,就是功德無量啊! 
把心用在工作崗位上,把愛灌注到我們服務的對象上,縱使沒有時間參加慈善工作,
縱使沒有經濟能力幫助人家,都無損我們的善念。

 

 目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