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以前一部字軌車,利蘭珍寶加上Duple Mestec車身。[1/8]
LA6的上層擋風玻璃有別於同期出廠的巴士, 沒有「雞翼窗」。[10/8]
111號路線算得上被中巴「器重」, 每當有新車抵港, 必能分得其中一兩部。 在最後一批 「富豪」奧林比安亦不例外。[10/8]
115號路線是中巴少數全空調服務的過海隧道路線。 DA83便是其中一員。[10/8]
691號路線發生了兩次嚴重交通意外, 但中巴仍抱有很大的期望, 經常使用如VA58的空調巴士。[10/8]
DC19在啟德機場關閉前的最後一個下午, 攪上523號的路線牌, 當時至少有六七位巴士愛好者, 目睹或拍下這個「前無古『巴』, 後無來『車』」的奇景。[1/8]
DC19在攪完523之後, 攪上601號的路線牌。[1/8]
A20的其中兩部字軌CX8和DC1。[1/8]
DC1行走A20, 再加上啟德的控制塔, 已一去不復返。[1/8]
DC4披上國泰全車廣告。[1/8]
A20的站牌。[1/8]
15號路以前多數用SD或SF, 後來SD,SF紛紛退役, 15號便用上DC, 以提高服務質素。[26/8]
寶馬山上的巴士服務日漸完善, 而中巴經營的亦全面空調化。 DC為路線25號經常使用的車型。[26/8]
25M曾經使用銀色的Dart, 可惜到了八月下旬, 所有CX已返回柴廠更換行車證。[26/8]
3A是中巴其中一條「豬頭骨」線, 每日只提供極稀疏的服務。[26/8]
MC自出廠以來, 一直擔當「豪華巴士」的任務--2+2,高椅背座位成了其標誌, 服役初期行走260,262, 後來行走13,63,65等路線。[26/8]
八月中旬, 38號竟然用上DL, 因為其DA「字軌」去了年驗。[26/8]
537為中巴首條全空調服務巴士路線, 用來對抗城巴的37R, 可惜到了最後卻變成城巴的37X。[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