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游戲是一種娛樂的形式。娛樂業屬於是一種服務性質的行業﹐所以游戲業也是一種服務性行業。提供游戲的公司是服務性質的公司﹐而游戲設計也是服務性行業裡的一員。從商業角度來看游戲業﹐如何使顧客﹐也就是玩家們對服務滿意﹐遠遠超過了它們對商品本身的要求。
而怎樣才能使玩家﹐顧客滿意呢﹖這個問題是令所有商家都非常頭痛的。既然是服務性行業﹐與人打交道就是它的本質了。既然是與人打交道﹐問題就很復雜了。哈哈﹐別罵我﹐因為人這種物質﹐是最難用一個相同的標準來衡量的。如果你想做出一種游戲讓所有人都喜歡﹐除非您是上帝。那麼﹐不是上帝的您可能在想﹕難道沒有辦法使玩家滿意了嗎﹖當然不是。從統計學的角度看﹐如果可以使大部份的人滿意﹐就算是成功了。大部份的人﹖是什麼人﹖目前﹐在網上﹐PC上﹐家庭游戲機上玩的﹐大部份是13歲到20歲的年輕男性。所以﹐呵呵。。。如果可以討得它們的歡心﹐就算成功在望了。
從Demographical 上看﹐不同地區的人口素質不同﹐所以所喜歡的東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接收能力不同﹐教育
程度不同﹐就連生活環境的不同也會影響人們玩游戲的方向。有心的人可能發現了﹐美國的游戲銷量冠軍曾是一個叫獵鹿的游戲﹐如果該游戲在中國賣﹐可能銷量就不會相同了。但美國其他游戲在中國的銷量是非常突出的。同時日本﹐台灣的游戲也在國內有相當大的市場。原因我想大家都猜的出來。就是我們國內的玩
家已經被美國的文化﹐日本的文化﹐台灣的文化教育的很服貼了。中國人是個很好學的民族﹐所以各種不同的文化﹐我們一象是舶來以自用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少年漫畫﹐台灣武俠小說等等﹐全部是我們玩家的精神食糧。這絕不能怨我們太崇洋媚外﹐原因是我們的玩家太飢渴﹐國內根本在改革開發之前沒有填飽肚子﹐哪裡來的精神食糧﹖而且文化大革命時的四舊打得什麼也沒有了。我們的玩
哪裡去找可以令我們的心靈與精神得到滿足的消遣娛樂呢﹖剛好被利用了﹐所以﹐也別聽到外國文化入侵就馬上跳起來叫打倒﹐先看看自己在什麼位子吧。當
然了﹐游戲要照玩﹐漫畫要照看﹐電影要照欣賞。順其自然﹐心中做到國外文化滿眼過﹐中國根子心中留就得了。實在做不到﹐也只能怪我們抵抗力低﹐敵人力量太強﹐呵呵。。。自強吧﹐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科技﹐中國游戲業。
哦。。。靠﹐寫得跑題了﹐我本來就沒有打任何草稿﹐想啥寫啥的。會到題目上來。游戲的魅力可以使中國的玩家不顧一切﹐向美國﹐日本﹐台灣的游戲商
樹大拇指。嘻嘻﹐好在大部份人玩D版﹐ 所以錢倒是沒有損失太多﹐呵呵。但日
本人﹐美國人還是賺去了不少。總結起來說﹐文化是決定游戲魅力是否發揮得出來的溫床。首先﹐了解玩家的文化背景﹐才能了解游戲的開發方向。盲目的追隨國外的游戲﹐抄襲﹐Clone﹐
借鑒等等都無法提高本身的素質﹐反而會使得玩家覺得畫虎不成反類犬。我想這些都應該是國內游戲設計員與總編一開始就了解的吧﹖游戲圖象的優美﹐其實遠遠比不上游戲內容的吸引。所以說﹐國產游戲完全可以成功﹐就在於如何才能贏取玩家的心。現在該是哪些國內游戲製作人好好做些功課的時候了﹐不然怎麼對的起我們這些抱ぴ美國日本文化渣子﹐而眼睛苦苦尋覓優秀國產游戲﹐心裡飽受折磨痛苦的玩家呢﹖我們不是個低等的民族﹐中國不是一個垃圾場﹐中國人不是該吃洋人剩下的東西的狗。
哦。。。靠﹐又跑題了。呵呵。。。游戲的魅力﹐在其表達的方式﹐在其豐富的內涵﹐在其隱藏在背後的文化背景。說到這裡﹐我又要跑一下題先﹕我本人並不喜歡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原因就是它們沒有什麼豐富的內涵﹐除了感觀上的刺激外﹐沒有什麼可以回味的東西。但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恰恰反映了游戲的一種
魅力﹐哦﹐討厭。。。因為人們需要消遣﹐娛樂是消遣的產物。第一人稱射擊游
戲反映了人的一種慾望﹐野性的﹐毫無保留的﹐其實也是殘酷的嗜殺性。別反感
﹐這是人性﹐無法否定的人性。只是這個社會道德準則下被壓抑的一種人性的再發泄罷了。可惜﹐既然是一種發泄﹐玩家當然要求它越接近真實越好﹐所以﹐目
前國內的游戲設計水平還做不出象Quake3一樣的游戲。所以﹐也別試﹐讓美國佬
們開發去吧﹐他們擅長這個。我們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可惜目前我們處處都短﹐自己的長處可能都比對方的短處短。。哈哈。。。我說不見得。再努把力吧﹐別自卑﹐別氣餒。
)其實﹐我想說的﹐就是﹕游戲的其中一個魅力就是在於 它的真實性。它反映出人的本質﹐也因為人的本性而得到發揚。這是自然規律﹐想要生存﹐就得打死敵人﹐斬草除根﹐落井下石﹐趕盡殺絕﹐當頭一棒打死﹐再塌上一隻腳。。。哦﹐我也忒狠了點兒吧﹐呵呵。不好意思﹐露出人性本來面目的狐狸尾巴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