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專題》帕運 好還要更好

 
   
 
陳水扁總統昨日在總統府頒授榮獲雅典帕運金牌選手江志忠(左一)林資惠(右一)「五等景星勳章」,團長吳淑珍也與會舉杯互敬。
(中央社)
 
 
【記者蘇嘉祥/專題報導】

參加雅典帕運的中華代表團返台已經一周有餘,昨天得到金牌選手江志忠、林資惠獲總統頒授「五等景星勳章」,得牌選手和奧運得牌選手朱木炎等人,一起在總統府前彩排國慶大會,中華帕委會主席在聯勤俱樂部和有贊助單位慶功謝宴,總體而言,本屆中華帕運比歷屆進步,讓國人在連串迎接雅典凱歸團時,也意識到體育大有可為。

在連番慶功祝賀後,團員回到工作崗位,各級學校也開學,適當休息後選手又得慢慢恢復訓練,當一切回到平淡時,代表團領導層、技術監督、教練和選手冷靜思考在雅典15天過往種種,2金2銀2銅並不是我們的極限,大家的共同看法:還有進步空間,只要給我們時間,我們會更好。

中華代表團在不到兩年後的遠南運動會,將面臨再一次和大陸、日本、澳洲、紐西蘭、南韓、香港等勁旅再度較技的考驗,雖是地區性但難度不下帕運,因為大陸是這次雅典帕運世界總排名第一,澳洲第五、日本第10、南韓16、香港17、伊朗23、紐西蘭26、泰國35,台灣44名。基本上,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水準不低,我們必須多用心才行。

這次中華台北團的規格超歷史標準,由總統大人出任團長,層級之高史無前例,未來當然也可依例辦理,2006年的亞運在卡達舉行,但卡達無意辦相當亞洲帕運的遠南運動會,改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這是最後一次冠「遠南運」,2010年在大陸廣州舉行亞運後半個月,再舉行帕亞運(Para Asian Games),到時又是一個新局面的開始。

綜合台灣團總領隊、技術監督及教練們的看法,今年帕運中華團由於組、訓、賽經費比往年拮拒,在精兵原則下,許多年輕但有潛力的選手都割愛,以至各單項隊伍裡只有田徑隊有比較明顯的新面孔,其餘都是老驥伏櫪。

帕運經歷十多屆比賽以來,今年一個比較明顯現象是「競技」程度非常明顯,和過往鼓勵選手「志在參加」,實施「補償」、宣示「福利」的宗旨大異其趣,破世界紀錄多達60項,裝義肢的田徑選手一百公尺跑11秒,單臂、單腿桌球選手將省籍正常選手直落三,球技不遜正常人,在眾多媒體關注下,許多國家發現在帕運場上也可發揚國威,投資在訓練的費用上節節高升,只是將數十上百選手帶到帕運會場,沒有得牌還不足以顯威。

桌球技術監督沈啟賓認為桌球隊戰績不如上屆,必須深沈檢討,這次組團時採民主手段讓選手自行議決,結果TT5男團有四人,反而無牌,如果因應選手特性,拆成TT4、TT5各一隊可能反好一點,選手持顆粒球拍,但未深知顆粒特性,對歐洲選手、對亞洲選手應有不同打法。

柔道、射擊、游泳在國內都有許多選手,如果有計畫地挑選年輕選手培訓,在四年後就可出成績,大陸在上屆比賽32面金牌,這次多了廿多面金牌,他們透過各省各市有計畫,廣泛地建立運動即治療的觀念,同時也找到資質好的選手。我們應該妥善利用阿珍夫人正視身心障礙同胞時,將「眾生平等、有病若無」的普世價值推到每個角落。

【2004/10/09 民生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