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遠南運動會落幕了,2004年雅典殘障奧運轉眼即至。乘著遠南創造成績氣氛,殘障體總已開始規畫雅典殘奧培訓工作。
殘總打鐵趁熱,態度積極,值得肯定,但所謂殘奧培訓還是不脫國內集訓、國外移地訓練、參加單項國際比賽等方式,與一般運動培訓無異,這在正常人體壇執行起來都有許多問題,更別說在多數選手平日忙於生計殘障體壇。
檢視本屆遠南獲得空前佳績的背後因素,散處各地的殘障運動組織、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投入的志工型教練,靠著他們平日默默耕耘,才有殘總歡喜收割的今天。
國家財政困窘,一般人體壇所能爭取到經費已年年縮水,遑論殘障體壇,殘障體壇不能奢望政府因本屆遠南的成功,就大幅增加雅典殘奧培訓經費,在有限資源下,平時如何將資源用在需要長期灌溉的基層組織,比賽期間優先用於運動選手身上,應是殘總念茲在茲的大原則。
要走上國際殘障運動舞台,就得按這個舞台的規矩玩。中華輪椅籃球隊本屆遠南之前,最近一次的國際賽資訊,竟然就是上屆的曼谷遠南,不僅比賽輪椅落伍,個別球員對規則的認知、團隊攻守戰觀念,都嚴重脫節,在釜山,他們是每晚聚在一起觀看錄影帶,儘可能快速吸收資訊,邊打邊學。殘障運動總會有立足國際雄心的,得先建立起與國際溝通的有效管道,幫助各運動協會蒐集國際資訊。
釜山遠南的成功,希望能鼓勵更多的殘障朋友走出來,參與運動,競逐國際。從神戶、北京遠南以來,國內殘障運動選手確有增加,但速度仍慢,因此充分運用限選手資源是殘總培訓工作的最大挑戰,某位選手在某項運動的不成功,並不代表他沒有發展前途,協助他轉往其他運動,或許就開創不同的一片天,射擊隊拿下首金的劉文章就是從輪網轉練射擊,銀銅各一的徐瑞仁上屆則是射箭選手。輪籃主力翁宇裕是北京遠南二百競速輪椅金牌,都是值得研究的成功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