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毫米球 差之毫厘變化萬千 比賽競爭更精彩 生活時報 2000/3/3

  隨著乒乓球的變化﹐以蓋亭、塞弗為代表的兇狠派可能要漸漸地退出乒乓舞台了。兇狠派打球不講道理﹐球一出 臺就搶先上手﹐猛拉猛沖﹐犧牲穩定性﹐而求得突然性、旋轉及速度。這種打法90年代初崛起﹐近幾年已經不太行了﹐球變 大之後﹐速度變慢﹐旋轉性下降﹐兇狠派勝人一籌的絕招不行了﹐進攻的威脅也更小了。像蓋亭和塞弗如果正手拉不死對手﹐ 那真不知他們用什麼去贏球了。

大球的另一受害者便是直拍選手。直拍尤其是直拍正膠選手﹐向來講究前三板﹐以快制勝﹐不跟橫拍打相持球。 具體地說﹐劉國梁的發球如果旋轉變弱﹐肯定影響他的進攻﹐除此之外﹐劉國梁的小球也受影響--球變大之後便不容易控制 。以後劉國梁可能要苦練自己的相持球和反手技術了。

  球變大也可能加快金澤洙的退役步伐。金擇洙是靠正手大力弧圈和快速的步法來贏球的﹐這種打法極耗體力。球 變大後﹐金澤洙正手弧圈力量相應減少﹐本來兩板可拉死對手的球可能要四五板了﹐這匹"韓國老狼"能夠連續拉多少場球呢 ﹖難到要年近三十的金澤洙再加強步法和耐力的訓練﹖

  得益者自然是削球手了。乒乓球的變大﹐可能給削球帶來另一個高峰期﹐球速變慢﹐便給了削球手充足的時間來 調整站位﹐變化旋轉。隨著進攻選手弧圈球速度、力量的減弱﹐削球選手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狼狽了﹐前後拼命奔跑。

  現在這批運動員都是從小就用38mm的球進行訓練和比賽﹐突然改用大球﹐技術水平可能會下降。特別像劉國 梁、金澤洙等直拍進攻選手需要更長時間來改進自己的某些技術。估計﹐改用大球之後﹐國際乒聯期待精彩的時間要比預計的 要長。七成球員要訴苦 "大球"議案在大馬獲得通過時﹐運動員當中似乎並沒有強烈反應。據國際乒聯運動員委員會主席貝爾熱雷介紹 ﹐早在去年12月份的國際乒聯執委會上他就報告說﹐運動員並不確定40毫米球是否有利。然面﹐據有關部門調查﹐其實有 75%的高水平運動員不贊成乒乓球變大。

瑞典乒乓球名將瓦爾德內爾就對國際乒聯的"大球"改革持保留態度。他說﹐國際乒聯匆忙推出40毫米"大球 ﹐用意是好的﹐但對乒乓球運動發展有利有弊現在很難定論。瓦爾德內爾說﹐"大球改革"應在六七個比賽試用之後才可以出籠﹐"我認為開始'大球改革'的最佳時間是2 001年。"今年9月舉行的奧運會仍將使用38毫米小球。但到了10月在中國舉行的男子世界杯乒乓球賽時﹐就將開始使 用"大球"--也就是說﹐像瓦爾德內爾那樣的高手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適應"大球"﹐對於特別講究手感的乒乓球選手來 說﹐這無疑是致命的。

瓦爾德內爾說﹕"我說出了大多數運動員的心裡話。我為乒乓球運動前途擔憂。"他的擔憂不無道理﹐尤其對這 位已經34歲的老將而言﹐在他即將告別自己從事了半輩子的事業之際﹐卻不得不重新適應﹐這確實令人難以接受。

  孔令輝也站在老瓦一邊。去年1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龐斯德杯乒乓球賽﹐曾經試用了大球。孔令輝雖然以2 比1戰勝了自己的"克星"老瓦﹐但他並不喜歡大球﹐他說﹕"球變大了﹐速度和旋轉減弱﹐使進攻和防守都比較困難。對於 進攻型選手來說﹐大球的彈性差了﹐容易造成防守下網。大球改革雖然讓比賽多了些精彩場面﹐但選手的無謂失誤也特別多﹐ 因此大家都覺得打大球的感覺不太好。"

  劉國梁倒是顯得無所謂﹐儘管使用40毫米球對直板快攻的影響比其他類型選手要大﹐但他說﹕"這種改革不像 對膠皮的限制﹐大家一起使用大球﹐總的來說﹐應該是公平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