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貞效應火速爆滿
導演林奕華談十八相送

   [轉載自蘋果日報- 副刊 - 2002年9月8日]

非常林奕華劇場即將於月底上演的全新作品《十八相送─—18個與愛人分手的故事》,此文見報之前已四場全告爆滿,準備入場看劇的讀者固然想知多一點點關於這劇的事情、有興趣但無買飛的讀者或者會飲恨;然而事實擺在眼前,無論之前非常林奕華的劇目如何引來輿論鞭撻都好(例如無性器官的《男裝帝女花》宣傳單張或被指藐視教育制度的《我X學校》),今次是劇場成立以來最快爆滿的演出,理由?當然不能不提陳綺貞。
林奕華跟新演員溝通排戲,採訪當日陳綺貞不在香港。
幕後主腦講《十八相送》
做這個訪問時剛好陳綺貞不在香港,筆者都覺得有點可惜,但事後卻覺得焦點人物不在但話題都圍繞她都幾妙,有趣的地方是陳綺貞是這個劇場的一次客席演出、是過客,跟劇中的身份,同樣而言,都是(那18對要講分手的情侶的)過客,不由得生出一份巧合的感覺。
林 奕 華
林:導演林奕華    韋:音樂編排韋啟良

問:點解搵陳綺貞?
林:最初是想找綺貞做張愛玲的《半生緣》,後來此劇決定安排在明年於北京首演,但我又不想押後跟綺貞的合作機會,剛好想到《十八相送》的祝英台是才女,綺貞固然亦是,她的詞有文采,她有一把自己的聲音,我覺得找她來參與《十八相送》很合適。

問:有想過賣得咁快咁好嗎?
林:完全意想不到。我知道綺貞在香港是有Fans的,但也料不到反應好得這般厲害,不過我希望大家不要以為買票進場看到的是陳綺貞演唱會,她當然會在劇中唱歌,但這次音樂劇場是其他所有演員都會唱歌,大家不要搞錯。

 

陳綺貞林奕華在台北
內容

18個與愛人分手的故事
問:劇目的副題是「18個與愛人分手的故事」,似乎跟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有很大不同,你們講的是分手,梁祝講的是分離……是否有點牽強?
林:我本身好鍾意梁祝這個故事,但怎可以再原原本本照搬一個家傳戶曉的古代故事到現代?我相信無人會有興趣看。《十八相送》講的是一個人要跟另一個人離別的故事,某程度上現在這劇要說的都是這一點。何以古代人要去愛是那麼難,祝英台費盡心機想令梁山伯知道她是女兒身,用上許許多多的暗示隱喻;反而現代人一起時唔肯花心思,卻是到分手時才會絞盡腦汁怎樣「撇」對方,好一點的,會去想怎樣在不會太Hurt對方的情況下讓對方接受分手……這種古代對現代、時裝對古裝、正正反反的印證我覺得正是這劇有趣的地方,亦希望大家明白「非常林奕華」是期望引發問題讓大家思考的一個劇場,或甚麼命名都好,總之是可以令大家多嘢諗啦。

問:綺貞的角色會是怎樣的?
林:其實我們一直Work Out怎樣安排綺貞的位置,她跟其他演員的關係等等;宣傳單張上是講了她會唱十八首歌。但要聽到這十八首歌,大家必須先猜中演出中與愛情有關的十八個謎語。不過綺貞既是我們劇場的過客,她亦會以這個身份出現劇中,場景自然是火車站,我想會較機場有詩意一些,綺貞就是這樣一個旅人目睹這18對的離離合合;其實上次我在台北跟綺貞見面時她提過一部她十分喜歡的歐洲片叫《Before Sunrise》,片子正是講在24小時內一個火車站發生的感情故事,所以我一定會重看這片多幾次,希望將綺貞喜歡的地方或多或少引用到劇中。

音樂

劇場音樂主導性大
問:音樂方面,吸引人是綺貞的歌?或是尚有其他?
韋:綺貞的音樂是以清新結他音樂為主,但我會自己彈鋼琴、再加上二胡,因為二胡既有黃梅調同時又可做到弦樂的感覺,當然Full Band演奏會有一定困難,但這幾種樂器音色拼湊在一起相信會幾有趣。另外是劇中所有角色都要唱歌,所以怎樣調校個Key Range都要花點心神,不過原來好多新演員係慕綺貞名而來,對她的歌已經好熟悉。

問:做電影配樂跟做劇場的有甚麼分別?(韋啟良是著名電影配樂師,作品有《男人四十》及《幽靈人間》等。)
韋:好大分別。電影配樂好被動,通常是導演拍好晒我才接手跟,但劇場完全不同,係成Team人一齊Work Out配合,換句話說,音樂在劇場的主導性更加大,甚至讓音樂來帶動全劇的推展,尤其以音樂性為主的劇目更甚,相當好玩。
林:我們最不想見到出來效果變成歌還歌、劇還劇兩者互不融合的情況出現,若然就真係幾失敗。當然亦當然希望大家睇完套劇有所得著 。

《十八相送─—18個與愛人分手的故事》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製作:非常林奕華
導演:林奕華
音樂創作及領銜演出:陳綺貞
音樂編排:韋啟良
多媒體及舞台設計:胡恩威
日期:2002年9月27至29日(星期五至日)晚上8時正、29日下午3時
地點:香港葵青劇院演藝廳
節目查詢:2268 7323(康體署)/ 2893 8732(非常林奕華)

   記者:吳小明 攝影:陳智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