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運總動員制裁延任案」說帖清學大學 彭明輝壹、為什麼要動?不得不然!中國時報已經對這個議題開始降溫,而社運團體對此案意見分歧之際,我心中首要的思量不是這個運動會有多大效果,能撐多久,而是:不做的話對社運界會有多大的傷害? 近年對國內外社運史的反省讓我信服一件事:社運的成敗不在單一事件的輸贏,而在於對公民意識與公共參與意願的提昇與維繫;純正的左派從來不曾執政,但它卻是每個社會自我校正的發動機。 不管兩黨如何闡述延任案背後的不得已與暗藏的理想性,民眾普遍覺得被背叛。這股怨氣如果無法平反,我擔心民眾會因此自傷,加深對公共參與的無力感。真有這個結果的話,我們在各種抗爭事件中的勝利,和在地的多年經營,都可能會被抵銷。一個民眾氣餒的社會,是沒有能力進行社會的自我校正的!這是我近日持續上升中的焦慮。 貳、為什麼要動?良機難逢,轉瞬即逝!十年沒有學運,學生變了,社會正義後繼乏人。是學生變了所以沒有學運?還是沒有學運所以學生變了?學運也不是主觀意志能動員的,它需要偶發的外在形勢。這次的民氣之高,不必然成事。但過去數年來民怨不曾如此高,未來似乎也不容易再看到。而且,總統大選在即,前三名候選人又輸贏難料,如果我們訴求不要太高,程序與議題設計巧妙,是有機會逼迫兩黨藉此進行黨內自清,給民眾一點民怨的正面回饋,來助長他們的社會正氣。也藉此對新生代進行社會教育,培養社運的繼任人選。有多少算多少,不需期待如同十年前那麼熱烈。 參、核心策略與操縱工具以總統選票為餌,以民怨為後盾,逼迫三大候選人繳出黨派自清成績單,作為選票主要參考依據。藉此先動員三大候選人的能量,去壓迫黨內派系利益,能量逐級放大到政黨兢爭。(詳附件「延任自肥案中公民自救之道」) 肆、具體做法與程序草案邀數位憲改學者共商可以逼迫兩黨三人在總統大選前完成的事項,取其交集為初步發起訴求(其它的可以視情勢發展逐步加入)。 舉辦記者會,要求民眾連署(email、fax),表態願意以各政黨在大選前對以上訴求的完成程度,作為大選投票的主要依據。開始接受連署。(所謂「完成程度」可以有A、B、C、D、E不同選擇,併案呈現讓民眾自主決定。) 邀社區大學徵召學員和社運團體在中正紀念堂前開始「國是論壇」(最好是本週末),先吸收中產階級和部份積極學生,再擴大吸收在學學生。同時,在中正紀念堂前置看板,動態呈示連署人數。 同時開始游說兩黨三人(或三黨五人)提供自清進度,強迫各黨派進入良性兢賽。並於中正紀念堂前置看板,動態呈示各黨派自清進度。 如果氣候能成,邀媒體每週末到現場轉撥「國是論壇」。 陸、後記以上只是拋磚引玉,個人沒有定見。只求能動好過不動,早動好過晚動。但是,台北如果不動,只怕全省也將難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