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與責任

林麗玲      12.Sep.1999

最近德國各地在進行地方選舉﹐像是選波昂市長及市議員之類的.有意思的是﹐不只是德國人可以選﹐在當地定居的法國人也可以選﹐甚至是被選.芬蘭人﹐英國人都可以﹐只要是歐盟成員國家的人民﹐在德國當地定居﹐雖然沒有入德國籍﹐但都可以選德國市長.這就像有一天台灣人可以選東京市的市長﹐而沒有中華民國國籍的日本人也可以選台北市長一樣﹐這是一個多麼開闊的想法!

這就是歐盟﹐這樣一個超越國家又類似國家的創意組織﹐目前成員已有十五個國家.當兩岸高層為特殊兩國論爭論不休時﹐歐洲國家已經到了歐盟這樣遠的境地﹐可以超越國家的概念﹐甚至超越歷史夙仇﹐彼此整合力量﹐邁向共同的未來.而大陸和台灣則是在角力中扼傷彼此的元氣.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德國在地方選舉中﹐降低了選舉人的年齡﹐年滿十六歲的人第一次有投票權.想想看﹐十六歲在台灣可能還是個國中生或高中生.而在一個民主運作已經成熟﹐並且資訊發達的國家﹐一個國中生就被社會認定﹐有政治上的自主決定權﹐而我們台灣國中生的成熟度又在哪裡?他們是台灣未來處理兩岸問題的領導者﹐是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我們的社會該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不只是考試的壓力﹐還有更多的使命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