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泡泡○新聞 Internet Pop-up News靈力補給站:溝通:語言 vs. 心靈感應

○溝通:語言 vs. 心靈感應○

語言

語言絕對是一個實用的溝通方式。語言是文字與如何組合這些文字的一套規則,即詞彙與文法。

使用語言的溝通(注意:〝溝通〞的字根是〝密談〞)是根據以下的概念:

發送者使用語言有系統的陳述(以代碼編譯)他的思想,透過某種媒介傳達到接收者,而接收者依己意將此代碼與發送者心中的思想做連結。 為了簡化,我假設傳達代碼的媒介沒有錯誤(即沒有〝噪音〞)。

這個概念真是美妙、簡單又優雅。

第一個問題是,你只能表達事實的一小部份而已,你在編譯你的思想過程中失去了許多資訊。

讓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穿著藍襯衫的女孩在街上。〞哪個女孩?哪條街?哪種色度的藍?她還穿著什麼?鄰近的男孩正在做什麼? 我們在這個句子中無法知道這些。你對這些問題的反應可能是〝管他的,我對那些事情不感興趣,我只要知道有個穿著藍襯衫的女孩在街上就好了。〞 如果你不需要更詳細的資訊是沒有關係,在這種狀況中語言的使用是令人滿意的。

但是。

讓我們再看另一個句子,〝看這棵植物長得多好啊!〞而你希望它涵蓋所有關於這棵植物成長的資訊。如果你從外表看著它, 你能夠獲得無數的描述資訊(特別是當你是一個植物學家時),但是你無法使用語言告訴其他人這棵植物的成長經驗,即使你真的知道。 資訊不只是被編譯成代碼,也被〝壓縮〞了,結果就是失去了資訊。

第二個問題在於編碼與解碼的過程:我想到某事,我把它說出來,你聽到我說的話,但它對你而言卻意謂著完全不相同的事情。 譬如說愛這個字。

當我說到愛,我想到的是一種自由的感覺、無限的選擇以及成為萬有。愛著某人即是對他人表達這種自由、無限選擇的感覺, 給予力量,給予靈療,成為一體。

與此相反的是,當大部分的人聽到愛這個字時,他們想到的是10~20%有條件的愛迷失於80~90%的恐懼(耽溺─〝沒有你我活不下去〞, 忌妒─〝你絕對不允許愛上其他人〞,限制─〝你要照我說的去做!〞,無力感,等等),以及/或者不在乎(只想到性),依關係而定。

所以,你瞭解到,如果從二元性的平台來看,這兩種愛的概念幾乎是完全相反的。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 你要試著盡可能精確地定義你所使用的文字,如果在某個特別的對談中這還不管用時,試著以對方的文字定義來使用它們。 有可能是在他們的心中沒有清晰的定義,而只是由傳統、習俗與經驗所混雜而成的,所以你要小心一點。

讓我們總結一下以獲得一個更清晰的印象:

我們所知的語言有兩個問題,第一是語言本身有限的本質,第二是我們使用語言的非統一性。

我們可以減少第一個問題到某種程度,藉由引介新的文字與詞彙(或是以新的意義取代舊有的意義),並且讓每個人都接受(幾乎很難做到)。 譬如說,我喜歡Frank Herbert所引介的新字 "simulflow" (同流),用它來描述思想/知覺/心智狀態的非線性或多線性的流道,是一個非常恰當的描述文字。

我們能藉由知道我們正在談論什麼來解決第二個問題。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有時候我不用單一的文字,而代之以使用多文字的斜線架構,例如,能量/意志/自我,或是我/你/神。 那就是我試著避免使用語言時所需要的嚴密公式(而在這些狀況中會降低精確度)。嚴密的公式在大部分的時間都管用, 但是在適當的文字並不存在時,或是缺乏支撐已經存在的文字意義的經驗時,就不怎麼好用了。

心靈感應(Telepathy)

心靈感應是以一體性為依據的。它的概念如下:

正在溝通的人之間的嚴密分隔是不存在的。正在嘗試獲得心靈感應的人,必需先放開他自身的有限感知, 並擁抱他所想到/感覺到之前非他自身部分的能量。

每個恐懼/限制的克服,都會增進感知的清晰度,以及改變能量流與架構的能力(如此會增強傳達訊息的能力)。 (對萬有)持續的、加強的知覺本身就是心靈感應的接收部分,去觀察/接收一個人的能量,而他未知覺此事是非常有可能的。

我必須提醒的是,這並非是〝讀心術〞,你並不會知道在他人心中所形成的文字。

為什麼?

首先你會注意到所謂的身體語言。它是某種姿勢與動作,能清楚地涉及這個人的行為、他的思想與他的感覺。這些姿勢大部分是有意識的或半意識的。

再來就是讓身體語言的感知力再〝精準〞些,藉由注意一些沒那麼明顯的事物:小指頭的抽動、每個肌肉的鬆緊度、眼球的動作、 呼吸、態度與姿勢、無意識與不明顯的手勢等等。雖然〝簡單的〞身體語言是容易懂的,因為手勢清楚與其可能的普遍性, 但是〝精準〞的身體語言可就較難瞭解了,因為就算我們注意到它,我們可能不知道是什麼導致這樣特別的性質, 而其真正涵義可能閃身逃開。那就是為什麼自我觀察是如此的重要。

藉由觀察我們的行為/表情,我們能夠知覺到我們的行為舉止,我們的動作以及我們通常所使用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表達形式。

藉由觀察我們的思想與感覺,以及這些思想感覺與我們的行為舉止之間的關聯性,我們就會獲得關於我們自己以及其他人的知識, 因為在我們與他們的行為舉止裡的相似性,讓我們獲得洞視他們的心智/心靈/自我的透視力。(〝喔!當我這樣或那樣做/思想/感覺時, 我的樣子就是如此啊!〞)知道你自己!

這也是下列引文的解釋:

〝要瞭解人們並不困難。你只需要仔細地看看你自己,你就會瞭解其他的每一個人了。〞─ Asimov

藉由更深刻的觀察,我們必得放棄語言與線性思考的有限性,並結合所感知的事物/能量的色彩、聲音、觸感或其他的性質。 藉由觀察這些能量的流動/放射,你會領悟到萬有真的是一體的,而它就是

你知道/感覺/是包含萬有的強大存在。

再回到為什麼心靈感應並非〝讀心術〞這個問題來。未知覺或較少知覺的人的自我(被恐懼與限制吃掉了), 放棄了全部或部分他們的個人真理與力量,其無意識的內容多過於有意識的內容,而有意識的意志又經常與無意識的意志相反。 甚至有意識的意志也經常與它自身對立!另外,我們自己的有意識部分並不會將每樣東西都放進公式化的文字流中, 它更不會將每樣東西都放進公式架構完美的文字流中。

所以,如你所瞭解的,心靈感應並不是關於在一個與你自己分隔的心智裡去檢選或置放文字。你所做的只是觀察/改變/活出你自己的自我 (只不過這個自我並不是我們一般所指稱的自我)。

如果你堅持要世界性的心靈感應,我能夠想到三種實行的方法:

一. 第一種方式與通靈類似:你巨細靡遺地觀察其他人的生理與能量的行為/存在,並使用最適當的文字與思考方式, 來描述那種存在以及它想表達什麼。

二. 在辨識你自己與其他人這方面獲致相當高的等級。如此,如果你有能力做到這個地步,思想是你自己的,而你總是能夠讀你自己的心, 在任何你想要這麼做的時候。

三. 如果你正試著溝通的人是一個〝清明〞的人(有知覺力的、放射性的、啟發性的、誠懇的、無懼的、強大的、有愛心的─ 要認出這樣的人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異性。只是不要忘了之後從地板上檢起你的下巴就好。:o) 他/她可能以相當容易讓你瞭解的方式投射出他的/她的思想。即使只是以話語溝通,如果那是他的/她的選擇。這種方法與前一種類似, 唯一的差異是,在這裡某個人正非常深刻地愛著你,並且接受你成為他/她自己。

試著在語言有限的描述裡勉強裝載一個更基本的實相,在某方面而言是很愚蠢的,除非你享受著這種樂趣, 或是將它用來補足你所做的,或你是誰。直接的知覺減少了語言與非必要性的象徵連結所需要的大部分的時間。

只需要記住文字與句子只不過是表達真理(諸多其他方法中)的一種方法而已。

愛與你同在。

 

本文作者Nandor Gyerman,Email是nandy@mad.hu, 希望更進一步瞭解的網友可到Ascension Love Spirituality網站。

 

Today's Pup-up News

網路○泡泡○新聞 Internet Pop-up News

  首頁
  Pop-up
  網路資訊
  網路媒體
  電子商務
  網站建置
  電腦資訊
  靈力補給站
  學習日誌
  新鮮玩意兒
  EMAIL
  ○泡泡館○

1